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華】高中生物說課稿3篇

學問君 人氣:3.18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高中生物說課稿3篇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的分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2節內容。本節內容包括兩塊知識,一是細胞的分化,一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是細胞生命中的重要現象。高度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這是細胞的全能性。前面學習了細胞的分裂,它是理解細胞分化和細胞全能性的基礎,而細胞分化與後面將要學習的細胞癌變,基因的表達,有着密切的關係。學好這一課,有利於完善學生對細胞生命現象的整體認識,同時有利於學生對後續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三維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闡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圍繞上述知識目標,本節課將實現以下能力目標:首先透過學生收集分析有關幹細胞的資料,從而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其次透過探究細胞分化的特點和細胞全能性的體現,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透過課前收集資料,課上進行交流討論,進而關注健康,珍愛生命,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細胞分化是分子與細胞的主幹知識,是生物高考的高頻考點,所以我把它作爲教學的重點。植物的組織培養和動物的克隆,其原理都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全能性與生物前沿科學緊密聯繫,知識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我把它是確定爲教學的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學習了克隆羊的形成過程,前面又學習了細胞分裂,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爲這節課的成功學習奠定了基礎。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基因的表達,所以細胞分化的本質和細胞全能性的體現就顯得難以理解,教學中要注意這部分的處理。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課前讓學生蒐集造血幹細胞相關的資料,爲課堂上的交流做好準備,同時我準備了胎兒發育的錄像,胎兒組織細胞的圖片,植物組織培養的圖解,克隆羊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在課堂上創設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知識結論。

四、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引入設定:播 放“胎兒的發育”錄像,錄像展示了由一個受精卵細胞發育成一個胎兒的全過程,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求知的*望。看完後,我追問學生: 一個受精卵,如果只進行細胞的分裂,能形成一個胎兒嗎?答案是否定的。細胞透過分裂只產生相同的細胞,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細胞的分化。

(二) 新課設定:

1、細胞分化

⑴細胞分化的概念

展示:胎兒和一些組織細胞的圖片

設疑:

① 你能據圖說出組成人體胚胎的部分細胞嗎?

②這些細胞在形態、結構、功能上有何不同?(簡述肌細胞、神經細胞,血細胞的不同)它們都來源與一個相同的受精卵,爲什麼不同?因爲發生了細胞分化,那麼什麼是細胞分化,與細胞分裂相比,它又有什麼的特點?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並交流討論,準備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體會細胞分化後形成形態、結構、功能不同的細胞)和特點(持久性、穩定性、不可逆性)

⑵ 細胞分化的意義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爲什麼要發生分化?

追問:沒有細胞的分化,有人體產生嗎?

引導學生歸納出:有了細胞的分化,纔會形成不同的細胞,進而形成不同的組織、器官、人體,因而細胞的分化是個體發育的基礎。

⑶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探討以下問題:

① 細胞分化是否意味着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改變?爲什麼?

② 同樣來自一個受精卵,且每個細胞都攜帶有相同的遺傳資訊,爲什麼還會出現差異?

教師舉例:紅細胞和肌細胞

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討論分析出:

不同細胞中遺傳資訊的執行情況不同,細胞在遺傳資訊控制下合成特異性蛋白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2、 細胞的全能性

⑴細胞的全能性實例展示

已經發生高度分化的細胞,還能像早期胚胎細胞那樣,再分化成其他細胞嗎?

多媒體演示實驗過程:

①胡蘿蔔韌皮部細胞培養成植株的過程

觀察現象: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②綿羊“多莉” 整個克隆過程展示

觀察現象: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發育成個體的能力。

根據上述事例引導學生思考:何爲細胞的'全能性

思考:高度分化的動植物細胞爲什麼具有全能性?

教師點明:

高度分化的動植物細胞由於細胞核中具有該物種全套的遺傳物質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3、幹細胞的研究

我們體內還有沒有可以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關於造血幹細胞資料

教師展示圖片並提問:造血幹細胞有何特點?有何功能?

骨髓移植是什麼意思?有何意義?

學生觀察、讀圖,思考回答相應問題。

思考:人體還有哪些幹細胞,研究用途有哪些?

教師補充:

將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出組織和器官,解決器官移植治療疾病的難題

4、設計課堂練習:

設計一道典型的課堂練習題:透過當堂練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反饋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改進教學。

5、師生共同小結

6、佈置課後作業

五、說課反思

1、短時間內準備,能脫稿說課,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完;

2、說課程序周到全面,在15分鐘內將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意圖,教學手段的使用介紹得清晰、明確;

3、由於知識點較多,爲了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完,語速就較快,顯得較匆忙,語調無法抑揚頓挫,顯得激情不夠;

4、在說教學過程時,最好先定好框架,這樣便於非專業評委瞭解你的大致教學程序,在非專業評委面前,說得越簡單越好,越形象越好!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在教學程序上的總體思路是: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學校具體情況,增加授課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氣氛中掌握所學知識。

一、 以前後爲橋樑,精心設計好導言。

用設疑匯入法提問"什麼是卵式生殖?"然後師生教學精子和卵細胞的特點,展示團藻的有性生過程(教學課件),精子和卵細胞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開始介紹〈〈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板書)。什麼是減數分裂呢?這節課以動物精子形成過程爲例來講述減數分裂的基本過程。(匯入新課)

這樣導言,使學生產生一種急需探求的心理,學生學習動機由潛伏期迅速自然進入活躍狀態。

二、 新課講授

1. 本節課共交代4個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減 數分裂。 這4個概念對於理解減數分裂整個過程尤爲重要,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膚淺的,只是簡單意義上的背下來,並沒有真正體會理解,易造成失誤。概念清,思路清;概念混淆,則張冠李戴。因此,我在教學中打破課本原有的教學結構,首先明確概念(板書)。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三個概念,老師先講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標,最後讓學生利用自制的染色體模型,動手操作演示。操作錯誤的及時糾正,老師歸納總結,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體不可顧名思義認爲來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體。這樣,透過動手操作演示,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訓練思維,加深概念的理解,確立正確的概念。減數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後學習精子形成過程後,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這樣的目的,讓學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義,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確了概念,那麼,精子的形成過程又是怎樣的呢?2. 過程

(1) 邊講邊貼剪貼圖,貼圖與所講的內容要相對應(貼圖)。在講解過程中 以講述法和談話法爲主,利用剪貼圖,將染色體動態變化形成具體、形象化的感性認識。透過老師的"講"與"演",學生的"聽"與"看",按老師的敘述、談話,找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線索,透過師生雙邊活動,新的資訊進入學生頭腦中,並與原知識結構掛上鉤,達到知識"提升"的目的,體現老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2) 層層設疑,設定一系列啓發性問題,再逐一解決。如減數分裂第一次分 裂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是掌握減數分裂的關鍵。提問:1聯會時染色體複製沒有?2複製爲何看不出來?3什麼叫四分體?4圖中有幾個四分體5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絲分裂中期有何區別?6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有絲分裂後期有何不同?7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體數目減半原因是什麼

等等,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也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透過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擴大思維範圍,教會學生在廣度上學會思維。透過問題的層層深入,激疑、質疑,不斷加大問題的難度,教學生在深度上學會思維。

(3) 透過"動樂愛"教學法,動手,動眼,動腦。

1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與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行爲特點。

2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與有絲分裂後期染色 體行爲特點

3分析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另一種情況。

4完成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教師只貼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過程)

"動樂愛"教學法既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提出,陶先生說"在你用腦的時候,同時用手去實驗,用手的時候,同時用腦去想不可,手和腦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動機,教師'費力少而成功多',否則,'教師收效少而學生苦惱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尤爲重要。

激發快樂情緒,產生興趣和求知慾,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體會學習生物的無窮樂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同時,透過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和過程四個方面操作,人人動手,動腦,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鍛鍊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如透過動手操作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學生本身產生疑問,爲什麼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並能加以正確解釋。

總之,選擇"動"點,構思"動"作,設計"動"法,讓學生在"動"中學,便產生了興趣,"樂"了便從情感上喜歡,由淺層的喜歡日漸發展到深度的"愛".

(4)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始終處於學習情境中,思維性大大調動起來。因勢利導,據圖觀察分析,透過過程講述讓學生總結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規律。及時表揚肯定,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

(5)回顧過程,從四個方面範圍、時期、特點、結果,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概念。

(6)最後,利用教學軟件把精子形成過程完整看一遍。讓學生確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思想。(展示)。對過程形成直觀化的感性認識,加深記憶。

總之,從概念入手,以過程爲主線,重點突出變化規律,最終讓學生把知識形成網絡。

三。小結:

減數第一次分裂六個字概括:聯會、分離、減半。減數第二次分裂 四個字概括:分裂、等數。簡單明瞭,記憶深刻。

四。結束語:

生殖細胞除精子外還有卵細胞,卵細胞的形成也經過減數分裂,它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們下一節介紹,請同學們預習。

五。習題設計

爲使知識得到反饋鞏固,設定由易到難三種梯度題。填充題、選擇題和簡答題。(略)其中簡答題部分,此題選出的目的是

1、強調聯會、四分體,聯會是四分體的前提和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基礎。

2、有絲分裂中沒有的現象。

3、書中同源染色體概念由此提出。

(六)時間分配

導言2分鐘,新知識傳授25分鐘,練習10分鐘,總結2分鐘,佈置作業和結束語1分鐘。

(七)板書設計(教學課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分子與細胞》這一模組的第六章第一節內容。這一節分兩個課時,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細胞週期的概念和有絲分裂的過程及意義。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幾章瞭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另外,細胞增殖、細胞分裂、細胞週期、有絲分裂等概念與必修2中有關減數分裂的內容聯繫很密切,同時,有絲分裂作爲細胞分裂的一種基本方式,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定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資訊傳遞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係,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簡述細胞生長和增殖的週期性。

3)、概述有絲分裂的過程和各階段的重要特徵,尤其是DNA和染色體規律的變化。

2 能力目標:

1)嘗試用模擬實驗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2)憑藉有絲分裂過程圖,圖文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及形象思維能力。

3)透過分組構建染色體模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能力。

4)透過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1 )透過實驗操作,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 透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實驗結果的討論,使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3) 透過細胞增殖過程的學習,樹立科學的生物進化觀點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細胞生長和增殖的週期性。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行爲和數目的變化,以及DNA數量的變化。

2.教學難點

(1)細胞表面積和體積之比與物質運輸效率的關係。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行爲和數目的變化, 以及DNA數量的變化。

3、重難點的突破策略:

1 透過染色體模型觀察與製作,設計模擬實驗和製作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2 編順口溜(例如:膜仁消失顯兩體)幫助學生記憶有絲分裂各階段染色體的行爲。

3 利用曲線圖形象化的來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攻克重難點。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1高中生抽象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初中已有了較大發展但還不成熟,已形成了較好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

2 學生初中時已學過“細胞透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但對細胞分裂的瞭解還非常淺顯,總體來說高一學生生物基礎知識少,所以要充分利用前五章學生對於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爲基礎,從培養興趣方面展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教法設計

1)、這部分內容理論性強,抽象複雜,我會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2)、探究式教學法:透過模擬實驗探究,指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及對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實驗數據,並引導學生用聯想的方法把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上。 -------採用“探究—發現”

3)、直觀教學法: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4)、模型教學法:利用自制的染色體等物理模型以及數學模型,以曲線描述數量變化規律,以圖解突出重點。

三、說學法

課堂上採用自學法、討論法、歸納法、模型構建法等,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設疑匯入:透過圖片與日常生活現象引出生物學問題,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創設問題情景,討論“與鼠相比,大象的個體很大,是不是組成大象的細胞體積特別大?生物體爲什麼能由小長大?”等產生原因。

1 歸納:生物體的生長包括:細胞生長---增大細胞的體積 和 細胞增殖---增加細胞的數量

2 質疑:爲什麼生物體大多數是由很多體積小的細胞組成的 ,不是由少數體積大的細胞組成?爲什麼細胞不能一直生長形成大型單細胞生物?

3 設計意圖:透過討論使學生深入思考,培養質疑求實的態度,又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他們的探究興趣。

新課講授

1 、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探究實驗(預習完成)。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規範操作,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瓊脂塊表面積和體積之比,NaOH擴散的體積/整個瓊脂塊的體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並注意要學生把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正的細胞上。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方法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

結論: 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錶面積越小,細胞與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相對面積也越小,物質運輸的效率越低。

結論遷移: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2、細胞的核質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思考與討論:既然細胞越小,細胞相對錶面積就大,細胞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高,細胞體積是不是越小越好?

(細胞體積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細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結構(如核糖體)和物質(如酶)所需要的空間決定)。

2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引導學生回答一下問題:

(1)細胞增殖的意義是什麼?細胞以什麼方式增殖?

(2)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方式有哪些?主要方式是什麼?

(3)什麼是細胞週期?細胞週期分爲那幾個階段?時間分配如何?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細胞週期概念的理解,抓住關鍵詞“連續分裂的細胞”,理解哪些細胞具有細胞週期哪些細胞沒有。並結合模擬動畫,使學生充分認識細胞週期的起止點及各個時期的特徵。” ------突破重點難點

請學生回答下列圖示中那些可以代表一個細胞週期?

2)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理解各個階段染色體的行爲是關鍵。

(1)透過模擬動畫,展示高等植物有絲分裂各個階段的動態圖,讓學生對有絲分裂形成一個整體連續的印象。

(2)分組讓學生在課桌上也可以用橡皮泥、紙片等材料簡單製作染色體模型來表示各個時期的變化,選取製作較好的進行展示。

然後老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繪圖,逐步的示範講解有絲分裂各個階段的變化,尤其要注意染色體行爲的變化。同時配合使用染色體模型來表示染色體形態的變化。(如:間期時染色質呈細長的絲狀。前期染色質縮短變粗成染色體,並且每條染色體上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各個時期的特點和各個時期DNA和染色體變化並用函數圖象表示出。爲了幫助學生記憶各時期特點,可以借鑑一些順口溜。

間期:DNA複製,蛋白質合成。 分裂期: 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增均兩極 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歸納總結 細胞增殖(板書設計)

一、細胞不能夠無限長大的原因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2、細胞的核質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二、細胞透過分裂進行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

三、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1、細胞週期的概念

2、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

分裂間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增均兩極 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反饋運用 習題1、2、3、

五.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聯繫學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我認爲上這堂課時,透過聯繫生活舉例,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將模擬實驗引入課堂,透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使學生嘗試了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模擬實驗法。這種探究學習、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正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爲主動的探索知識。

(3) 本節內容抽象,難懂,我對課程資源進行了整合優化,並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細胞分裂的連續性。黑板繪圖和染色體模型的應用又克服了多媒體轉瞬即逝的缺點,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

改進不足之處

(1)這節內容較多,教師要做好時間上安排,把握好課堂的節奏。對模擬實驗方案的討論可適當安排在課前預習階段。

(2)教學過程中有太多的學生探究、觀察、思考歸納等活動內容,時間較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