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初中化學說課稿範文彙總5篇

學問君 人氣:1.2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初中化學說課稿範文彙總5篇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理念:

化學作爲一門學科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着極爲密切的聯繫,社會的發展促使化學不斷的發展,化學的發展又推動着人類社會前進的腳步。因而,要積極挖掘生活中的化學,讓學生體會化學與生產生活的關係,進而產生研究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本課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透過學生猜想、親自動手實驗、觀察、最終得出結論。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發生過程,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培養。而且本節課透過多媒體的輔助增大了課堂容量,整個教學過程以最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和個性形成爲目標。

二、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四年制初中化學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本章本冊以至初中化學的重點內容,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也是透過實驗驗證氣體性質的開始,爲今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節教材分三部分: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爲中心,尤其的它化學性質,因爲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本節課我採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使學生逐步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爲以後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從而使學生掌握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一些主要用途,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並瞭解有關的實驗現象及操作步驟。理解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透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透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方法。進而使學生感悟和理解氧氣的性質。透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與討論,初步學會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資訊進行加工,並用化學語言進行表述。透過對氧氣用途的瞭解,進一步感受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透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1、氧氣的化學性質2、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概念的建立。

難點:透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 、教學方法:

由於本節課在教材中地位的重要性,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取了邊實驗,邊觀察,邊探究的方法,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發現過程,教師參與到學生當中,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的進行"資訊"交流,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盡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說學法:

本節課是透過實驗探究來獲取新知識,爲了實驗能順利的進行,在課前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預習,課堂上利用學生分組實驗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知。在實驗中真正體會了進而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能更好的掌握知識的本質和獲取知識的方法。

五、教學流程:

(一)聯繫生活實際、匯入新課:

化學這一學科的特點就決定了化學與生活實際是密切相關的。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理念,我採用了"神舟五號"升空的電腦動畫演示來引入課題。讓學生透過生動直觀的動畫演示,充分體會到"神舟五號"升空時的壯觀和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瞭解。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時機。讓學生表達此時的想法和心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很快能融入本節課的學習和研究中。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和所提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是什麼產生了如此大的推動力,使巨大的火箭能夠飛向太空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本課,真正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能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繫密切。從而爲學習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逐層深入、講述新課

氧氣的用途不僅體現在科技上,生活中它的用途更爲廣泛,在這兒我調整了課本順序,由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積累談談氧氣有那些用途?學生展開討論,

得出結論:(多媒體展示氧氣的用途圖片)教師適時的設疑,是什麼性質決定氧氣有如此重要的用途呢?(學生思考)進入本節課的研究中。

1、氧氣的物理性質

:研究物理性質通常從那幾個方面出發?學生回答,教師透過展示一瓶氧氣讓學生進行觀察,提出問題:(1)在通常情況下氧氣的色、態、味?(2)氧氣和空氣的密度值,你從中得到什麼結論?(3)魚兒在水中能自由生活,爲什麼?市場上賣魚的,爲什麼過一段時間要向池裏舀一些水或通一會空氣?(4)如果條件改變氧氣的狀態發生變化,固態氧、液態氧是什麼顏色?學生進行思考,再透過觀看氧氣的物理性質(三態變化的圖片)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透過思考分析、討論,學生能歸納出氧氣的物理性質。

2、氧氣的化學性質:

這部分內容既是本節重點又是難點,這部分我主要採用探究性實驗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由於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學習物質的性質,剛開始接觸化學實驗,所以,講課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想到(或觀察到),這些物質在空氣(或純氧)中預熱(或點燃)前並不跟氧氣發生反應;點燃後再觀察它在空氣中能否持續燃燒,以及燃燒時的現象;繼而觀察它們在純氧中燃燒現象,最後纔是對生成物的檢驗。以上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維性觀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有效之路。在教學中注意啓發,並有程序地教給學生操作實驗的技巧、注意事項、燃燒現象的語言描述及文字表達式。

木炭、石蠟在空氣中燃燒學生比較熟悉,爲了更好的理解氧氣的化學性質,我對教材順序進行了調整,將、放在一起,採用學生分組實驗的方法進行:提出問題(1)(2)再提供給學生儀器和藥品,並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及注意實驗注意事項。學生實驗、觀察、彙報現象、得出結論。然後我再透過播放木炭、蠟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的圖片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並填入表格中。學生分組實驗可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知。

硫在氧氣中燃燒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這兩個實驗有它的特殊性(硫點燃的時候污染空氣,鐵絲不容易被點燃),因此我採用師生合作的方法完成,學生彙報現象是再播放燃燒時的圖片,使實驗再次呈現,加深學生的記憶。

:硫在氧氣中燃燒

我採用教師先演示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的方法(多媒體展示):

問題: (1)、(2) :鐵在氧氣中燃燒

問題:(多媒體展示)

(1)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如果給它提供足夠的氧氣,能燃燒嗎?怎麼樣才能讓它燃燒起來?

(2)將鐵絲繞成螺旋狀並系一根火柴會怎樣?集氣瓶底放少量的水和細紗起什麼作用?

共同討論後,教師演示,透過觀察學生可以得出現象和結論

總結結論:反應條件(點燃)和物質濃度對化學反應有影響

氧氣的化學性質,由學生根據物質在空氣、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的比較,小組討論,學生能夠得出: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同時放出大量的熱。,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係。

最後透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四個文字表達式對比分析,讓學生歸納出初中階段要有氧參加的反應就是氧化反應。在透過碳、硫、磷、鐵與氧氣反應的特點——多變一,得出化合反應的概念。進而強調它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之一。從而,使學生從邏輯上分清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是從兩個不同的側面描述反應類型的方法。經過討論,再歸納概念,學生容易接受,突破了難點。

(三)鞏固練習: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我設計了鞏固練習,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運用鞏固能力。由於多媒體的採用,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使學生能夠充分的檢驗本節課的收穫和掌握的程度,並能夠得到訓練和強化,使知識和技能也能夠得到發展。

(四)反思與體會:由學生先談對本節課的認識體會和收穫,並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獲得了哪些方面的發展。對本節課還存在哪些疑惑,思考。學生相互補充。師生共同評價。教師點撥昇華。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和能量變化作爲主要線索貫穿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這是教材體系的總體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質結構知識統帥整個化學教材外,還以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來組織教材。其原因是化學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對人類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人們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學反應產生的,又透過化學反應來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學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本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爲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即放熱反應、吸熱反應;二爲燃料的充分燃燒的條件。教材內容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注意反映了化學的發展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如把一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啓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密切聯繫,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如放熱反應中的熱量的利用,煤的燃燒,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減少污染,開發新能源等。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瞭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瞭解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對學習資料的查找,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理解資訊並得出結論的自學能力。又透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勇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辨證唯物主義思想,透過化學實驗的創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透過設定家庭小實驗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難點: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觀點的建立

二、說方法

因爲大綱對本節的要求都是A層次要求,我們可嘗試透過設計開放性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維優勢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透過自由表達各自觀點來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又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課堂。

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教材改革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思想,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說程序

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且內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今家喻戶曉的話題,學生很易於發揮,是學生把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有機結合,同時培養自學能力的較好內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學生預習好本節內容並設計好問題上報教師,教師提前把問題按思維發展的過程提煉出幾個核心問題,透過問題串連課堂,透過問題鼓動學生踊躍小組合作討論,發表各組見解,不斷完整問題的答案。主要問題如下:

1)化學反應有用嗎?化學反應都有用嗎?舉例說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化學反應都伴有能量變化嗎?這裏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認識的嗎?

一定。能量可能熱能、光能、化學能。

3)化學反應常常伴隨熱量的變化,你有體會嗎?爲什麼化學反應中會有吸熱和放熱現象?學生猜想,教師總結。

強調“常常”,並非一定。做好實驗是建立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概念的關鍵。

①新舊物質組成結構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應中能量守恆。

③反應物生成物若以熱量形式表現爲放熱或吸熱。

∑E(反應物)>∑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E(反應物)<∑E(生成物)------吸熱反應(能量貯存)

④反應的吸放熱與反應本身是否需要加熱無關。

媒體演示非常形象直觀,便於理解。

4)人類現階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這些能源有何利弊?舉例說明.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電力、水力、太陽能等等.

5)你認爲如何來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燒?

從燃燒的條件上分析,充分燃燒放熱多:足量空氣(適量);增大接觸面(固、液→氣).

6)人類很多時候在利用反應放熱,是否有利用反應吸熱?

充分利用"家庭小實驗"進行探究性實驗.

7)閱讀課後"資料",你有何認識?

爲何要發生伊拉克戰爭?我國爲何要實施西氣東送?西電東輸?

媒體演示"能源的儲量"、"可開採年限"

8)人類利用能源可分爲哪幾個時代?

利用課後"閱讀",體會到人類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節作業: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燃燒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及提高燃燒效率的措施。透過作業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如何透過試卷評析課使教師對學生前一階段學習的結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教師能反躬自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查缺補漏呢?我認爲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教材、試題、多媒體等);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資源(在師生共同交往中產生的情景、問題等),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意見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等、讓整個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我的試卷評析課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勵志

設計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對考試的成績做總的介紹(包括試卷的難易程度、學生錯誤情況的簡單分析以及和其它班優秀率、平均分、高分率的對比。)

設計理念:爲什麼這樣設計呢?原因有二:1、我認爲教師自己應該對所教班級的成績在年級乃至全市的位次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近階段學習情況。只有這樣做,教師才能在後續教學中做到運籌帷幄,正確地幫助、指導學生的學習;2、使學生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全市的位次,從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驕不躁、不氣不餒,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環節:愛的互動

得滿分的學生、進步的學生以及在解題中間發現試卷有錯誤的學生、答案有創意的學生頒獎。

每次考試過後,我都用自己的錢去買一些他們喜歡的小禮物,如:檔案夾、筆、鑰匙鏈、千紙鶴、鮮花等,還有連同我的擁抱和祝福……一枝玫瑰花、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熱情的擁抱常常讓學生激動不已。在愛與愛的互動中,我與學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從學生綻開的笑驗上,從全班同學專注的神情中,從他們眼中閃動的淚花裏,我分明的看到了愛的動力,這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感動是互動的,它所產生的情感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教育效果是空洞的說教所達不到的。

設計理念:在課程改革中我們要求把教學本質定位爲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師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他們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動態資訊交流,這種交流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爲規範等。最終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個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智慧,也就是對人的理解。教材是“物化”的東西,我們教師應該是“人師”而不是“經師”。教師要知道生個學生都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不是共性的。應該瞭解你的學生在這一年齡段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生理特徵,他或是她最需要什麼。

設計感悟: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爲,我認爲,對教育而言,愛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當你找學生談話時,你那愛的目光,會使他放棄戒備心理,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當學生課堂上因緊張回答不出時,你的愛對他是一種激勵;當學生因犯錯誤而惴惴不安、手足無措時,你的愛對他來說是一種諒解;當學做了有益的事情;你的愛對他來說是一種最好的獎賞;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你的愛會給他增加信心和力量。愛,是照耀幼苗的一縷陽光,是滋潤學生心田的一泓甘泉。

記的有人說過: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當我向學生播灑愛的時候,我也得到他們對我愛的回報。學生和我彼此都沐浴在愛的春、夏、秋、冬,伴隨他們的成長,我快樂且幸福的生活着……

第三環節:體驗學習

設計內容:改變原來由教師一人獨霸課堂的局面,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對於失分率比較高的題,

(1)釋疑:讓學生自己說出錯誤的原因,爲什麼錯?是不會、沒有審清題、還是筆下誤等等;

(2)質疑:接下來對自己的錯誤有沒有懷疑,對正確答案是否理解;

(3)答疑:如若自己無法解決就求助其他學生來解釋回答;

(4)評價:讓全班同學來評價答疑同學的對錯或是優劣。對於一些特殊的題,即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仍然得不出結論的,再由我引導他們找到答案。對於失分率低的題,採用下課單獨解決的方法,從而照顧了大多數同學,又可以提高效率。如:在一次評析涉及溫室效應的題目時,學生們各抒己見,從溫室效應的成因、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如何進行解決,到引發二氧化碳是滯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唯一氣體,還有哪些環境問題我們亟待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影響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等等。使學生享受到了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他們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得到了尊重。

設計理念:我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爲: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有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動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事物,而教學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另外,這一環節的設計還借鑑了“洋思教學模式”中的“先學後教”。逐步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設計感悟:透過這一環節的實踐,學生經歷了“體驗性學習”,他們不僅用自己的腦子不想,而且要用耳朵聽,用嘴說,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長的需要。

第四環節:悟學

設計內容:根據自己的考試情況寫出心得體會。

設計理念:我認爲教師需要“悟道”,學生應該學會“悟學”。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要想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革,那麼就必須成爲一個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勇於探索的實踐者、不斷總結的反思者(反思者最可怕)。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學生逐步養成了反思的習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另外,透過寫心得體會也鍛鍊了他們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使我更多的瞭解學生,便於下一步進行教育教學。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是整個化學學習的緒言課、啓蒙課,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主要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遠景動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價值,初步形成化學科學的價值觀,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喜歡化學,對學生學習的整個環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個教材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a、認識化學的意義,認識化學與社會、技術和生活的關係;

b、理解化學對社會的影響;

②、過程與方法:

透過課堂講解、觀看影像資料、課堂討論來領悟化學與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繫。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a、透過讓學生體驗化學學習和研究內容的生動有趣,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價值,樹立學習信心;

b、激發學生爲服務社會而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慾。

難點: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薰陶和培養。

4、教具準備

多媒體演示臺、實物投影、資料膠片(或錄像)、人工合成物質的樣品(作實物展示用)、課件等。

二、教法闡述

1、教學內容的特點

本節教學內容的設計注重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憧憬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進而認識到化學讓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正在成爲未來社會發展的一門中心科學。

2、以往教學的得與失

在傳統的緒言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以講代導,學生以聽代思, 主要體現“以知識爲本”和“以實驗爲主”的教學思想,緒言課中僅用實驗激發學生淺層次興趣——對實驗的新奇,主要用說教的方式介紹“化學與我們息息相關,對社會發展作用巨大”,這對於在有限的時間裏提高卷面成績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學生的動腦、實踐能力較差,缺乏科學探究和創新精神。

3、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及理論根據。

新的課堂觀認爲課堂教學應在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動態生成,要體現“教爲學生而教,學爲學生想學”的教育理念。本節課的基本任務是激發學習興趣、認識化學價值、樹立學習信心上。所以博採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透過課件展示幾組問題,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化學息息相關的圖片、影片,給學生創造思維的情景,將盡可多地說話機會留給學生,使課堂沉浸在平等、寬鬆、開放、互動的氣氛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樂學情緒。

4、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透過創設教學情景、發揮學生聯想力豐富和活躍的優勢,在問題中去想象,在討論或實驗中去探求,使學生在如同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學的價值,選擇豐富多彩的圖片、補充實驗引導學生完成從新奇到萌發出喜歡化學再到渴望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心理歷程。不僅使學生初步瞭解“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而且大大降低學生對化學的神祕和畏懼心理。

三、學法指導

從學生身邊生活事例中提煉出問題,在交流與回答過程中參與、發現。透過交流、辯論、觀看豐富多彩的圖片感受化學學習的價值。

五、教學過程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播放川劇“變臉”的圖片,補充演示實驗:魔棒點燈,學生實驗: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展示化學學科的神奇與魅力,一下子就使學生進入了學習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併產生問題疑問:變臉中的演員怎麼會吐火呢?玻璃棒怎麼會點着酒精燈呢?兩種無色的溶液怎麼會變紅了呢?

同學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很容易激發起學生求知慾。要想找到以上答案就需要學習一門新的科學——化學,化學像焰火一樣絢麗多彩,像魔術一樣五彩繽紛,那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引出課題。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我們知道自然界中有木材、棉花和大理石石料等天然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鏽鋼等則是人工製造出來的。請大家仔細觀察教室中… …

活動天地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用人造材料製成的物品佔多大比例?(教室裏的各種物品,包括學生的學習用品和衣着穿戴等。透過學生觀察、記錄、統計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

教室中,人造材料製成的物品較多,而這些人造材料都是透過化學變化製得的,都屬於化學制品。

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許多方面得益於化學科學的發展。你是否能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列舉事例證明這點呢?從而把學生的目光從教室引向人類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教師播放課件,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化學制品遍佈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就連同學們非常喜歡的“飛火流星足球”也全部是化學制品合成的,它打破了數百年來用動物皮革製造足球的歷史,教師簡介飛火流星足球與傳統的足球相比的優點。

學生自然不自然的會感覺到: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化學已全面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創設情景,體驗化學制品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如果突然有一天,我們乘船外出旅遊時突遇颱風被漂流到一座與世隔絕的荒島上,其生活會是什麼樣子?自然進入

活動天地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能比較困難,可能無從下手,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早晨一起牀到晚上睡覺爲止,離開了化學產品,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定會產生分歧,一不小心又涉及到化學制品,可以透過組織學生辯論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 “人類的生存已經離不開化學,化學已全面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歷史也證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離不開化學。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國的化學工藝就已有相當的成就。例如,我國青銅器的製造、鐵和鋼的冶煉與應用、火藥的發明、瓷器的燒製都是舉世聞名的。

近代以來,化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對促進社會生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爲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努力學好化學等科學文化知識。

課堂小結

學生先自我小結,教師除了點出化學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更重要的要昇華到“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繁榮,我們要努力學好化學,享受生活”。

研究性作業:

我國所面臨的挑戰有健康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等,化學家從化學的角度,透過化學方法解決問題,爲我國的發展和民族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請你選擇感興趣的一項,透過上網、查閱書籍、走訪老專家等方式,瞭解一下化學科學幫助人類解決了以及尚待解決哪些問題?爲此,我們應該怎麼做?

五、教學說明

1、板書設計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化學創造了人造世界

化學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

化學變得社會絢麗多彩

2、時間安排

引入新課(5′) 活動天地1: (4′) 化學與生活: (9′)

活動天地2: (13′) 化學與人類社發展的重大問題:( 7′)

課堂小結: ( 5 ′)佈置作業: ( 1 ′)課堂機動: ( 1′)

3、說課綜述:

在本節課中,改變傳統緒言課“以知識爲本”和“以實驗爲主”的教學思想,將課堂設計的重心確立在“以學生的心理和發展需要爲本”上,克服緒言課僅用實驗激發學生的淺層短時興趣,緊緊抓住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力求實現學生心理需要、探究學習方法和激發遠景動機等方面統一融合。體現“教爲學生而教,學爲學生想學” 。透過實驗、問題、價值、方法四個環節的層層引導和學習,將學生對化學的熱情由新奇到喜歡甚至到迫不及待,對化學學習由畏懼到萌發自信到堅定信念,激發起興趣。另外,由於本節課是啓蒙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中心任務,由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做好各種準備,不僅是知識方面的,還是心理方面的。從情感和價值觀方面考慮的話,這是化學科中最重要的課節之一。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爲之後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並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瞭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並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籤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瞭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瞭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並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對數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爲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採用談話法與講解法。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透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啓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麼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