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合集9篇

學問君 人氣:2.17W

作爲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合集9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兒期要努力促進幼兒語言規範會的發展。故事教學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故事本身具有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情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等特點,使幼兒接觸最多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

《美麗的公雞》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透過“公雞”與“啄木鳥”“蜜蜂”“青蛙”三個小動物比美遭到拒絕,最後在“老馬”的幫助下懂得“美不美不光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事可幹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並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複,是與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幼兒產生模仿的慾望。

爲了更好的同幼兒一起進入角色,我採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從而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具體說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兒進入故事。

教學伊始,我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雞》並問幼兒:今天大公雞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出示公雞圖片)小朋友大家好!你們看我美麗嗎?哪美麗?你能用語言誇誇我嗎?從而引導幼兒從“冠子”“羽毛”“腳”等方面來形容公雞的美麗。

有的幼兒說“冠子紅紅的,大大的”有的說“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的”有的說“腳是黃顏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雞,我有模仿公雞說:“我還爲自己編了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高息的說:“想聽。”“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的腳,要比漂亮我第一。”讓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一個整體印象,爲下文的猜測故事打下基礎。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發展,和幼兒一同講故事。

待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了感性認知後,我開始講述故事的開頭,當講到公雞得意洋洋地唱完歌,問孩子:“請你猜想一下這隻公雞要幹什麼去?”由於幼兒聽了兩遍兒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思考:公雞來到了哪?看見了誰在幹什麼?它會說什麼?“啄木鳥”會和它比美嗎?讓幼兒真正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來,猜測它們會說些什麼。

因爲幼兒知道公雞要和別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鳥,咱們比比誰美?”“啄木鳥正忙着給大樹捉蟲子,會和它比美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們一直認爲不會,從而猜出啄木鳥的話。在此引導幼兒用得意洋洋的語氣說公雞的話,用冷冷的語氣說啄木鳥的話,師幼共同分角色進行對話。放手讓幼兒根據第一幅圖講述“果園”和“稻田”中比美的圖片,幼兒能按原有經驗進行講述。

最後引導幼兒思考:爲什麼它們不和公雞比美?有的幼兒說“它們不願意和公雞比美”,有的說“它們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雞遇到了誰?老馬會給它滿意的答案嗎?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會怎麼做?幼兒很輕鬆的猜出了故事的結尾,整篇故事都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三、完整的觀看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幼兒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後,讓幼兒觀看碟片,在頭腦中進一步建立表象,爲下節課的複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準備。同時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對於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看完故事後引導幼兒明白:美不美比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爲人們做事。進而建立從小愛勞動的美德。本來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談話“你能爲別人做什麼事?”讓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進而師幼共同演唱《勞動最光榮》可由於時間關係沒完成預設任務,有一點遺憾。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地進步。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幼兒在生活中接觸的大多是經過加工的熟雞蛋,很少接觸生雞蛋對其瞭解也不多。但大班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能初步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來探索生蛋和熟蛋的不同。因此我設計了《生蛋和熟蛋》這一綜合探索活動。一方面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另一方面鍛鍊幼兒自主探索發現的能力,建立一種師幼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的新型師幼關係。

2、目標定位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我從情感、能力、認知三個方面出發,設定了以下目標: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能力目標:探索區別生蛋和熟蛋的多種方法,並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認知目標:會區別生蛋和熟蛋,初步感知蛋殼藝術。

3、活動重點、難點

(1)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用不同的方法區分生蛋和熟蛋,並作好記錄,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想法。

(2)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討論、瞭解運用轉動的方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

4、活動準備

《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材料準備:生、熟雞蛋每人一枚,記號筆、記錄紙、小粘貼若干,備用生熟雞蛋、盤子、抹布、手電筒、放大鏡、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自制教具郵筒。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雞蛋有初步的認識瞭解。

二、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1、啓發設疑法:本次活動透過一個個信封的開啟,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活動。同時透過層層深入的提問,啓發幼兒進行思考,支援幼兒進行深入的探索活動。

2、實驗操作法:透過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來探索實踐,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直觀演示法:活動中透過形聲生動的課件,貫穿本次活動,將活動內容直觀的展示在幼兒面前,激發幼兒的興趣。

4、談話討論法: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學會與人交流。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談話,並透過展示雞場工作人員的第一封信來匯入活動。提出問題:

(1)小雞是從哪裏來的?

(2)是生蛋能孵出小雞還是熟蛋?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提出讓幼兒幫助工作人員在不打破雞蛋的情況下來區分生蛋和熟蛋,集中其注意力。

2、鼓勵幼兒用不同方法區分生蛋和熟蛋,並作記錄。

(1)播放背景音樂,引導幼兒嘗試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區分,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作好記錄,提醒幼兒在生蛋上貼上小粘貼。

(2)教師組織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方法,並適時開啟第二封信裏的記錄表,對幼兒的方法進行記錄總結。

(3)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用轉動的方法來區分生蛋和熟蛋這一難點,並解釋原理。鼓勵幼兒大膽發表意見。

(4)教師操作並講述用鹽水來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和原理,並開啟雞蛋進行驗證,鼓勵幼兒將自己區分好的雞蛋放入鹽水進行驗證,激發幼兒的成就感。將活動推向高潮。

(三)結束部分

教師開啟第三封信展示蛋殼藝術的圖片,再次提升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在雞蛋上進行線條畫的創作。

(四)活動延伸

教師開啟第四封信,引導幼兒課下探討學習關於卵生動物的知識。

最後教師告訴幼兒將這些漂亮的雞蛋和記錄表一起送還給雞場的工作人員,結束活動。

四、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以開啟信封的方式爲主線來貫穿整個活動,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展開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升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並且注重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大膽表述,提高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拓展了幼兒的知識面,最終達到教育目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作爲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我們上課之前要先準備好自己的說課稿,大家知道說課稿怎麼樣書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好的幼兒園大班空氣在哪裏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 指導思想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如何抓住這一特點,對幼兒進行科學啓蒙教育,讓他們在接觸自然界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培養探索精神呢?針對幼兒提出的許多問題,如“塑料袋沒裝東西,爲什麼鼓鼓的”、“爸爸給鋼筆灌墨水爲什麼要一擠一擠的”等等,我爲大班幼兒設計了“空氣在哪裏”這一活動。

二、 說選材

空氣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但它又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到處都有空氣”這一概念既符合幼兒生活經驗,又稍高於幼兒原有認知水平。孩子們天天生活在空氣中,有玩氣球、吹泡泡、給球打氣、使用救生圈等經驗,但是這些經驗都是零散的,孩子當時並未意識到空氣的存在。怎樣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呢?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爲這次活動定出兩條教育目標。第一,透過親自動手,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空氣無色、無味,到處都有空氣。這一結論憑幼兒的認知水平是難以理解的。我認爲應是這次活動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使幼兒領悟到空瓶子裏、吹氣玩具裏、人身體裏都有空氣,既是這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這次活動的難點。第二,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提高動手動腦能力,激起幼兒對空氣進一步觀察和試驗的興趣。

三、說教法、學法

這次活動透過讓幼兒直接操作、反覆體驗,變被動記憶爲主動探索,使一些不易被感知的事物或現象顯露出來,不僅給幼兒留下實實在在的印象,還激發了幼兒學科學的興趣。 本次活動準備:魚缸(內盛水)、玻璃杯、手絹、每人一個塑料口袋,每組一瓶水,若干吹氣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塊等。

四、說活動程序設計

總的思路是:以設疑激發興趣,以實驗突出重點,以幼兒的智力活動解決難點。具體做法如下:1.設定“障礙”,鼓勵幼兒“跳”過去。 “疑”是探索的起點,以疑激趣,以趣激學,讓幼兒在渴求尋找答案的心理狀態下開始學習。

首先,我做了一個“手絹爲什麼不溼”的實驗。我把手絹塞進杯底,倒扣着浸入水中,讓幼兒猜想:“手絹溼了嗎?”“溼了。”孩子們肯定地回答,這是他們的生活經驗。拿出來看一看,“咦!手絹爲什麼不溼?”疑問產生了,經驗與事實發生了矛盾,杯子裏有什麼東西擋着不讓水進去呢?孩子們在疑問中開始了嘗試與探索。一個接一個問題的答案我並不直接告訴幼兒,而是創設環境、組織活動,帶領幼兒去尋找答案。接下來做第二次實驗:將杯子壓入水下後傾斜,使氣泡冒出。

“哎呀!什麼跑出來了?”這再次激起幼兒的好奇,手絹溼了嗎?空杯子裏爲什麼會跑出泡泡呢?幼兒在教師的點撥下領悟到這杯子不是空的,有空氣。”“空氣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所以看不見,它在水裏變成氣泡,我們才能看見它。”這時,我會故意反問:第一次手絹爲什麼沒溼,第二次手絹爲什麼溼了呢?在這裏反問的目的是讓幼兒思考、猜想、引起爭論,把活動推向**。幼兒最終得知:開始,空氣在杯子裏,水進不去,而把杯子斜倒,冒出氣泡,水把空氣趕出來啦,剛纔杯子裏裝滿了看不見的空氣。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幼兒動手實驗,獲得直接的體驗與感受。手腦並用、實際操作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本環節我爲幼兒每人準備一個塑料口袋、塑料管,每組一瓶水、吹氣玩具、小玻璃瓶、土塊等,讓幼兒利用感官去探索、去發現。透過玩“找空氣”的遊戲得知:鼓鼓的塑料袋對着臉一擠,涼颼颼的,用塑料管往水中吹氣,會冒出氣泡,這就是空氣。發現杯子裏、小瓶裏、吹氣玩具裏、屋子裏、身體裏、土塊裏都有空氣。

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是幼兒討論解決難點問題。我以“想一想還有什麼地方有空氣”來引發幼兒開動腦筋,從前面表象的積累中,總結出答案。向幼兒提出問題後,不急於讓幼兒回答,而是讓他們先七嘴八舌地議論,互相補充、互相啓發、充分思考。幼兒討論時,我不是旁觀者,這時要做兩件事,一是“聽”,二是“說”。即聽一聽孩子們在說什麼,瞭解他們的個體差異;找不說話的孩子說話,激勵人人動口,積極討論。在幼兒充分感知,將零散的生活經驗彙集整理後,最終形成了“到處都有空氣”的概念,確實瞭解了空氣的存在。

五、活動延伸

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繼續探索的開始。所以,我在這次活動結束時,給孩子留下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幼兒自己動手實驗。捏緊鼻子,閉上嘴,試試有什麼感覺。捉一蟲子,放在瓶裏,蓋緊瓶蓋,幾天後會怎麼樣?請父母幫助點燃兩根手指長的蠟燭,用玻璃杯將其中一支扣住會怎樣?引導幼兒運用知識經驗,繼續探索空氣的作用。

自評

本次活動我讓幼兒人人動手親自嘗試,充分思考:有什麼辦法讓玩具鼓起來?它爲什麼鼓了?摸摸有什麼感覺?怎樣讓它癟了?爲什麼癟了?空氣在哪裏呢?有辦法“看見”它嗎?有辦法“抓住”它嗎?有辦法感覺到它嗎……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引導着幼兒一次又一次地嘗試。他們藉助水把空氣變成“可見”的氣泡,藉助塑料袋把空氣變成可觸摸到的氣包,藉助吹氣玩具把空氣變成可“感覺”到的氣流,孩子們確實相信了空氣的存在,並聯想到許多生活經驗,終於發現了周圍“到處都有空氣”。活動目標順利完成了,同時也增進了幼兒的求知慾和好學精神。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爲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爲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下面爲大家分享了大班關於左右的說課稿,希望對老師有幫助!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數學《區別左右》,它是繼中班數學《區別上下前後》又一個空間概念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教,來展開我今天的說課。

一、說活動內容:

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發展能力爲基礎,又要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目標的要求,即“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透過這兩個教育理論的支撐使我強烈地感到:“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高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班幼兒對空間方位感知經驗不一樣,爲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內容的設計上儘可能考慮到寓教於樂,讓幼兒在積極的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針對本班幼兒的學習情況我將從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擬訂了以下三個目標:

1、以自身爲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2、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3、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爲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我確立爲: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活動難點爲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教學成功與否的有力保障。因此本次活動我有場地準備和實物準備

1、場地佈置:在活動室的左右掛上一些東西;

2、實物準備:紅綠帶子43條。

五、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屬於空間概念教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引導法、激趣法、賞識激勵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方法的運用本節課將使用如下學法讓幼兒達到學習目的:

1、觀察法:讓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因此,活動中我儘可能地將學習的內容轉化爲遊戲的形式,如在活動中我就採用與幼兒玩肢體遊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3、多通道參與法: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幼兒分清左右。

六、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把此次活動分爲教學三部曲。即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謎語匯入

教師出示謎語:“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引導幼兒說出謎底:手。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開始,我就爲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透過猜謎引出主題,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基本部分。(分四個環節完成)

環節一分四步:第一步找出左右手 ;第二步說出左右手能幹的事;第三步師幼互動遊戲我說你做;第四步幼幼互動將動物進行左右擺放。

【我從左右手入手,引導孩子知道左右手並說出右手會幫我們做很多事,如:寫字、畫畫、拿筷子、提東西等,對左右手的掌握概念會比較容易,以此實現活動目標一,爲下一環節認識身體上的左右部位做好鋪墊,】

環節二、區別身體其他左右部位。

環節三、感知空間方位的左邊和右邊 。

(以上三個環節的設計都爲我的教學重點體現給予了極大的保障。)

環節四:知道站的方向變了,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1、幼兒改變方位後再說說自己的兩邊各有什麼?

2、相對站立,觀察幼兒同時伸出左右手時出現的現象。

【設計意圖: 讓數學來源於生活,最後又迴歸於生活。以此來實現我的目標二同時突破本次教學難點。】

(三)結束部分。

請男孩子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女孩子站到老師的左手邊。跟隨音樂走出教室。【結束部分其實也是一個檢測部分,檢測幼兒對本節課的認知水平。同時做到學以致用。】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說教材:

對於自己的身體,小朋友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僅僅是創造必要的學習情境幫助他們瞭解身體,逐步提升自我認識的水平。因此我選擇這一主題,和小朋友一起在有趣的遊戲中實現情景化的展示。透過這一活動,會讓小朋友覺得體檢既神祕又有趣,利用小朋友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小朋友瞭解人的身體以及體檢的部位與方式。

二、說教學目標:

第1、初步認識人體的某些健康體徵。

第2、瞭解體檢的部位及方法。

三、教學重點:讓小朋友瞭解體檢的方法及健康體徵。

四、說教法:

針對這次教育活動的教學目標,根據小朋友對身體的認識瞭解情況,整個活動過程以遊戲爲主要形式,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小朋友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師幼交融互動。整個活動教師與小朋友協調着、合作着,並在有組織、有規範、有秩序中完成。

五、說教學過程:

第1、各種各樣的病人。

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讓小朋友瞭解故事中有哪些奇怪的病人。

第2、有趣的檢查。

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部分,讓小朋友瞭解有哪些有趣的檢查。

第3、我知道的身體檢查。

第4、情境表演:“有趣的檢查”。

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小朋友表演。

第5、遊戲:有趣的檢查。

整個活動堅持以小朋友爲主體,教師爲小朋友創設寬敞自由活動的環境,充分發揮小朋友的自主性,鼓勵小朋友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做到師幼交融,讓小朋友步步行進,逐漸成長爲身心健康的個體。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說活動教材

我國寓言文學歷史悠久,自先秦以來名家輩出,膾炙人口的寓言精品佳作燦若繁星。先秦文學史中的許多寓言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世代流傳,早已變成了成語,爲人們廣泛應用。“人生多少哲理, 盡在寓言中”。著名作家 嚴文井老 先生對寓言曾做過絕妙的比喻,他說,著名”:“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開啟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想活躍。”《守株待兔》是一篇,情節簡單卻促人深思,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故事透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考慮到大班小朋友形象思維的特點與寓言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我們的科學認讀的活動要求我將目標定位於以下三方面:

1、能用連貫的語句表達畫面內容,並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初步理解作品內容、人物感情。

2、透過各種形式的玩字,激發小朋友認讀漢字的興趣。

3、透過觀察農夫守株待兔的經過,知道偶然發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遠、不勞動是沒有收穫的。

二、說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談話,引出話題。

興趣是孩子學習獲得成功的良好保證,以適當的提問回憶小朋友的生活經驗,並讓小朋友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驗。對小朋友來說,既激發了孩子們對寓言的興趣,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活動主題,使小朋友在活動中主動熱情、投入積極的參與。

第二環節: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留有懸念,給小朋友提供表述的機會。爲了幫助小朋友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將故事最後一部分情節隱藏起來,創設一個小朋友創造性表達的機會,教師透過一個主要問題,再以追問的形式,逐步引導小朋友觀察畫面,讓小朋友聯想和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變化,創編出各種情節,最後共同尋求故事發展的原因。

第三環節:觀看結果:理解寓意

(一)理解種田人“爲何守”兔,體會“不勞而獲”的虛幻

活動中小朋友透過教師的追問理解了種田人之所以坐在樹樁邊,是因爲希望兔子還會來**在樹樁上;也知道兔子**在樹樁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種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後他就異常高興,他想以後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勞就可以收穫,用一個詞叫“不勞而獲”來說明了此時種田人的心情,而故事裏面的樂滋滋、哈哈的笑聲就體現出了他的情緒變化。

(二)感悟“怎樣守”,體驗“一無所獲”的可悲

但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 透過 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內容,體會種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漸失望,到後來的結果兔子沒有等到,由於自己不再勞動自己的莊稼都死掉了,這時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緒都表露了出來。

(三)揭示寓意

最後透過故事中的感嘆詞變化,體驗了故事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從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並透過列舉小朋友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發小朋友對自己生活態度的認識,進一步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完整欣賞故事,一起進行講述。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再次對漢字守株待兔進行認識。

守株待兔是一個成語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們學的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還有很多的成語故事也非常有意義,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讀一讀,或請爸爸媽媽給你講講。下面我們一起再來把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欣賞一邊。

2、完整欣賞故事。

此環節是激發小朋友我國的文學歷史,有個大概的瞭解,也激發小朋友繼續去關注、去閱讀更多的成語故事。

活動延伸:

1、利用“小舞臺”的遊戲進行成語故事表演,感受成語故事的魅力。

這個意義的故事我們下次還可以在小舞臺遊戲中進行表演呢!

2、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字請你來拼一拼,看誰能拼出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幾個字。

延伸活動表演故事是爲了讓小朋友加深對故事是的理解,而拼字遊戲也科學認讀的一種方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說活動教材:

長城,若將其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爲“longwall”,但稍懂英語知識的人都知道,“長城”在英文中用法爲“greatwall”——偉大的城牆。那是一種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爲長城這一概念已滲入國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偉大的城牆,它在中國,它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同時長城又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記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附會着雄略的將帥和聰明工匠的事蹟,也凝聚着無數戰士和百姓的血汗。

關於長城這一教材,至今爲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經使用。對於這樣一個孩子們耳熟能詳,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還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拿到教學中來嗎?那麼。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這一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吧。

教材《長城》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科學領域:瞭解長城的構造、起止地等科學知識。

社會領域:透過學習長城的悠久文化歷史,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領域:欣賞長城的雄偉之類,開展再造想象繪畫活動。

健康領域:透過長城遊戲,鍛鍊幼兒的大肌肉,小肌肉動作。

語言領域:透過講述,表達“我見到的長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今。由於“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普及,孩子成爲一家人的中心,他們遊戲、玩樂,去的地方多,獲取知識的媒介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但是,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成長方面的,真正意義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諸如關心愛護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可謂是少之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成爲一個社會人,爲社會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質的人,纔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箇中國人。那麼,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瑰寶在新世紀的教育價值就顯而易見了——“透過學習,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這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

鑑於幼兒情感發展的趨勢,我把“萬里長城”這一教學內容定在大班年齡段,因爲此時的孩子情感脈絡日益豐富起來,已經可以瞭解集體、國家這種寬泛的概念,所以在這一年齡段進行改教材的學習較爲合適。同時。“萬里長城”這一教材所蘊含的知識點豐富,並非一個活動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對這樣的教材應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說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選取的是主題網絡中的一個內容:大班科學——萬里長城。目標定位如下:

(1)引導幼兒瞭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築,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

(2)知道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愛和愛國主義情感。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建築。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關於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建築、萬里長城的雄偉景象、古時人們建造長城的景象、古時抵禦外敵入侵打仗時的景象、現今長城作爲旅遊勝地的景象。

說活動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與新媒介的完美結合。作爲被許多教育工作者曾經反覆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本次活動運用最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課件,重現了古時人們的建造場面,古時長城抵禦外敵入侵時的場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該老教材的獨特魅力。原來長城是如此雄偉,它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中國人是這麼偉大,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得歸功於新教學媒介帶來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動始終圍繞着中國的萬里長城——人類的驕傲開展,包括長城在古時、現今的作用,都爲更好地抒發情感做了鋪墊。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8

活動目標:

1、閱讀理解散文《收集》。

2、初步理解物體間的相互關係。

活動準備:

散文錄音《收集》,教學掛圖《收集》,幼兒用書D《收集》,相關字卡,在教室中展示收集的物品,幼兒之間套利、交流收集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字卡引出“收集”話題:

今天我們要聊聊“收集”這個話題。

——“你聽到過這個詞嗎?這個詞餓意思是什麼?你有沒有收集過什麼東西?”

幼兒自主閱讀,理解散文。

2、學習散文:

教師提問,邊說邊和幼兒尋找相應的教學掛圖,並嘗試用“xx喜歡收集xx”的'句型來描述畫面。

——“教學掛圖上有什麼?春天爲什麼喜歡收集花朵?月亮爲什麼喜歡收集星星?”

——“海灘爲什麼喜歡收集貝殼?天空爲什麼喜歡收集白雲?”

——“小溪爲什麼喜歡收集倒影?太陽爲什麼喜歡收集水蒸氣?”

教師朗讀散文(或播放散文錄音),幼兒學習散文。

採用不同的方法學習:教師領讀、幼兒跟讀,摘句讀,分小組讀等。

3、拓展學習:

教師設問。

——“下朋友,你們又愛收集什麼呢?”

幼兒之間相互交流。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9

一、說教材:

散文《跳舞的小露珠》是一篇充滿童趣、語言簡潔優美、寓意科學道理的散文。大班的幼兒探索慾望開始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和表述能力也很強了。《跳舞的小露珠》它擬人化、情景化的手法表現露珠與太陽的關係,生動形象、優美,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散文中快樂而優美的意境,同時讓幼兒感知露珠的特徵和它所處的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環境。

二、說目標

對於文學作品欣賞的教學不能脫離語言領域的價值,學習作品中優美的語言,感受語言所表達的情感,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在次基礎上擴展想象仿編或續編。所以結合散文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萌發初步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散文詩內容,瞭解露珠與太陽的關係,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露珠的認識,能運用“小露珠在xx上跳舞,xx怎樣了”的短句進行多句創編。

三、說重難點

重點:因爲只有把握了散文的內容,才能進一步理解、感受散文所表現的內涵和意境,所以把目標1、2作爲教學的重點目標。

難點:大班的幼兒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強,但是對短句進行多句創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目標3作爲教學的難點目標。

四、說教學準備(爲更好地開展活動,我進行了教學前的準備)

物質準備:製作動態課件(只有動態的畫面,才能讓幼兒感受到小露珠跳舞時那種輕輕的、柔美的、快樂的動作,幫助幼兒感受散文所表現的意境美)

圖片:教師將小露珠跳舞的場景畫下來製作成照片樣。

幼兒經驗準備:提前一週讓幼兒早期尋找和觀察小露珠。(將有小露珠的場景拍攝或幼兒觀察後畫下來)

五、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預設“照片匯入”“欣賞、理解”“活動創編”三個環節來完成活動,透過照片激趣、動畫的直觀演示、有感情地朗誦、給難點構建支架,讓幼兒透過欣賞、交流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一)欣賞照片匯入

欣賞小露珠在不同場景跳舞的照片。小露珠在哪裏跳舞?猜猜小露珠會在什麼時候去跳舞?

分析: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匯入,引發幼兒的積極參與,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透過欣賞小露珠優美的跳舞照片,說一說哪裏跳得美?讓幼兒初步感受小露珠跳舞的美。

(二)欣賞理解散文

欣賞部分分三個環節。

首先:結合動畫視頻完整欣賞散文。提問:小露珠常在哪裏跳舞?小露珠在等誰?爲什麼?

第二:教師完整朗誦第二遍。提問:小露珠等到太陽了嗎?小露珠突然不見了,它去哪裏?還會回來嗎?

最後:散文裏是怎麼說小露珠跳舞的?帶着這個問題再次欣賞散文。

分析:幼兒的欣賞和感受除了問題的意釋、討論交流,還需要給幼兒在聽覺和視覺上充分的感受,這篇散文比較短,所以教師可以透過多次的欣賞來完成對散文內容的理解和散文語言及意見的美。我透過三次欣賞完成“小露珠在哪裏跳舞?”“小露珠去哪裏了?還會回來嗎?”以及“散文裏說小露珠是怎麼跳舞的?”三個不同層次的內容,是從內容的瞭解到感受散文語言和意境美的遞進,同時透過討論、模仿,給予幼兒大膽地說和模仿着說的機會,來發展幼兒的語言感受和表述的能力。解決了活動中的重點目標問題。

(三)活動創編

1.跟隨音樂和朗誦,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露珠。

2、活動創編

分析:“小露珠會在哪裏出現”幼兒已經有了先前的積累和討論,“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露珠的認識,能運用”小露珠在xx上跳舞,xx怎樣了“的短句進行多句創編”這是活動的難點。要求幼兒創編2句及以上,並連貫地表述,對一些幼兒是有難度的。爲了解決這個難點,我爲幼兒搭建了一個支架,利用幼兒活動前製作的樹的好處的卡片,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多張卡片進行創編,降低難度,讓幼兒按個體經驗和需要進行學習,不同能力的幼兒可以說的數量不一樣,體驗成功感,從而解決活動的難點問題。

六、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語言區角(將活動中的卡片放在區角,爲幼兒繼續創編提供支援),還可以提供相關的科普讀物在閱讀區裏;科學區:探索水的祕密。

集體教學:美術活動(跳舞的小露珠),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畫出不同動態的小露珠;韻律活動:小露珠的一天,表現小露珠從跳舞要變成水蒸氣的這一過程;科學活動:小露珠的祕密。

分析:幼兒的成長除了集體教學以外,也需要與外界環境互動,爲幼兒提供自我探索、操作的空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探索。此次活動後也可以延伸出高結構的集體活動活動和低結構的區域活動。

七、說活動特色

我認爲我今天設計的活動還是有特色的。

1、注重多聚道美的感受: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其感受美也是透過具體形象的事物來感知的。活動中透過看小露珠跳舞的照片、聽一聽說一說散文的美、動一動學一學小露珠跳舞,給幼兒以美的體驗,來感受散文的語言和意境美,同時也讓幼兒在過程中有機會說,使幼兒的語言在運用中發展起來。

2、強調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教師利用圖片爲幼兒的多句創編提供了支架,降低了的難度,給幼兒說的信心。

3、課前準備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積累,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這些都是好的開展的依據。同時針對活動內容必須具有動感才能更好感受美的意境這一情況,製作動態課件(只有動態的畫面,才能讓幼兒感受到小露珠跳舞時那種輕輕的、柔美的、快樂的動作,幫助幼兒感受散文所表現的意境美)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