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集合6篇

學問君 人氣:2.37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集合6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對象或範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於生活及各行各業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於大班幼兒來說,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併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爲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並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着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裏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併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於自我發現和探索,他們不滿足於知識的傳授而更願意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透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勞動者的工具》所顯現的內容是完全靜態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成爲孩子樂於探索,能夠發現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爲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爲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對象。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透過幼兒的親歷親爲去發現工具的特點,並透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透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

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麼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

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透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

1.明確探索目的

輔助語:“工具爲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祕密在哪裏?”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祕密

3.集體交流探討

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XX是用來幹XX的。”

“它的祕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祕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爲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並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透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係,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爲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於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裏來?

瞭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還見過或用過什麼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啓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透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裏,透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透過回憶、思考在脫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

(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

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

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

小鏟將黃豆裝袋

螺絲刀組裝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探討,說說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麼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透過剛纔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爲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活動內容的生活化,讓孩子體驗和感受到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決的問題,更能激發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題和內容,不僅有助於他們的合作能力發展,也爲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協作機會。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在過程中不斷思考,會控制自身,會主動協商,會發現和認識別人的長處和價值,獲得更多的新資訊、新經驗。每一個孩子都會透過集體的、成功的探索獲得新的經驗,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進步和提高!)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透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爲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說教材

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一)、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 :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

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爲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透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爲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 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 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 書、雨傘、風車、有關龍捲風的碟片等。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爲主,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爲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4、演示教學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看龍捲風的碟,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啓發聯想教學法、實際操作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爲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在戶外感受了風。以增加幼兒對風認識。

四、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期間,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驗——評價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後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遊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援、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援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乾衣服、風力發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捲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爲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捲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捲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爲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這樣更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爲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很快,他們已不滿足於會使用簡單句來說一段話,而轉向爲詞彙的豐富和會說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並且運用都需要經過一定場合的練習。而聽說遊戲就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教育目標以培養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爲主,活動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在聽和說的理解和表達方面。聽說遊戲就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練習,讓他們透過專門的集中的學習迅速地把握某一種句法的特點規律,並在嘗試運用過程中提高熟練使用的水平。我選擇的《水果鎖》這一聽說遊戲正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二、說話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和句式來形容一個事物。幫助幼兒學習運用“xx,xx,XXX的句型

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並能迅速、正確的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活動。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幫助幼兒學習運用”XX,XX,XXX“的句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說話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課前已學習過用”xx,XXX句型講話。

2、PPT以及實物圖和實物鎖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在教學中幼兒更好的進行學習,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主要採用了傾聽法、示範講解法、遊戲法。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傾聽法:教師播放ppt講解是爲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學習興趣。

示範講解法:老師範講能引起幼兒談話的興趣,並在談話內容及語言表達上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法:在談話過程中,如何使幼兒都積極發言,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幼兒對遊戲本身有興趣,用遊戲法來刺激幼兒主動發言,克服困難,積極發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說話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設定遊戲情境。

二、交代遊戲規則。

三、引導幼兒玩遊戲。

四、幼兒自主遊戲。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大班綜合活動《有趣的檢查》。

一、說教材:

對於自己的身體,幼兒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僅僅是創造必要的學習情境幫助他們瞭解身體,逐步提升自我認識的水平。因此我選擇這一主題,和幼兒一起在有趣的遊戲中實現情景化的展示。透過這一活動,會讓幼兒覺得體檢既神祕又有趣,利用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幼兒瞭解人的身體以及體檢的部位與方式。

二、說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人體的某些健康體徵。

2、瞭解體檢的部位及方法。

三、教學重點:

讓幼兒瞭解體檢的方法及健康體徵。

四、說教法:

針對這次教育活動的教學目標,根據幼兒對身體的認識瞭解情況,整個活動過程以遊戲爲主要形式,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師幼交融互動。整個活動教師與幼兒協調着、合作着,並在有組織、有規範、有秩序中完成。

五、說教學過程:

1、各種各樣的病人。

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讓幼兒瞭解故事中有哪些奇怪的病人。

2、有趣的檢查。

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部分,讓幼兒瞭解有哪些有趣的檢查。

3、我知道的身體檢查。

4、情境表演:“有趣的檢查”。

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表演。

5、遊戲:有趣的檢查。

整個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幼兒創設寬敞自由活動的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做到師幼交融,讓幼兒步步行進,逐漸成長爲身心健康的個體。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幼兒在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推來推去,拉來拉去。爲了激發幼兒探索、實驗的興趣,培養幼兒喜歡嘗試、樂於動手,透過觀察、操作發現一些科學知識和現象的學習意識和從事簡單的技術學習的能力,同時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平時遊戲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娛樂交流中的話題,我設計了一節嘗試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較強的科學活動——物體怎樣移動。

“物體的移動”除了教幼兒獲取有關的物體移動需要的具體經驗外,還要對幼兒進行相關的科學知識教學,並從科學探索出發,生成有關技術的目標和內容,將幼兒的科學與技術學習有機地、自然地結合起來。

在教幼兒“物體怎樣移動”的之前,我預設了一下“物體怎樣移動”的學前目標:首先,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嘗試讓物體動起來,使幼兒感受物體運動和力的關係,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驗。其次,讓幼兒嘗試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的一樣嗎?再次,讓幼兒想辦法在不用身體碰物體的情況下,還有什麼辦法讓物體動起來?最後,要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並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在學習 “物體怎樣移動”的.時候,教師爲幼兒共同準備了各種物體。如:積木、汽車、紙、圓珠筆、各類玩具以及繩子、輪子、木板等等。

爲了讓幼兒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進入教室之前,我領着幼兒在室外活動了一下。

隨後我放開音樂,幼兒聽着音樂《碰碰車》來到了教室,看到地上放着各類玩具,頓時來了興趣。

我趁機說:“小朋友們,地上放了這麼多的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們想玩嗎?”說完,我就獨自拿着玩具玩起來,小朋友也跟着玩起來。在我的啓發和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一次嘗試,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給了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材料,讓幼兒透過嘗試,發現物體自己是不動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體纔會移動。

我來到孩子們中間,問身邊的幾個幼兒:“文文,佳佳,你們在玩什麼?你怎麼玩的?文文說:“我在玩積木,我可以搭高樓”。佳佳說:“我在和皮球玩,我碰它就滾。”“我在玩汽車,我一推它就跑。”----------孩子們有各種回答,我沒有阻止孩子,但當一名幼兒回答到本次活動的主題(我碰它就動,我推它就動)時,我及時抓住,引出話題:“小朋友說的真棒,放在地上的東西,自己是不動的,那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它動起來呢?”

幼兒再次嘗試,這次嘗試,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幼兒比較投入,這時我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一方面發現幼兒操作中的創造性思維,給予肯定;另一方面,也幫助了一些思維和操作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引導,使幼兒都能有所發現。

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來到我身邊向我演示,等幼兒圍坐在我身邊時,我問:“誰能主動說說你是怎樣讓物體動起來的?”“我是用手推的,一推我的積木就動起來了。”“我是用手拉的,一拉我的汽車就跑起來了。”“我是用嘴巴吹的,一吹紙就飄起來了。”“我是用腳踢,一踢皮球就動了。”

孩子們邊說邊演示給其他小朋友看。

在這次嘗試中,幼兒很專注,很投入。

教師說:“小朋友說的真棒啊!剛纔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讓物體移動,可以用手推、拉,可以有嘴巴吹,還可以用腳踢-------小朋友可真聰明。”(教師小結)

接着我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小朋友只要用力推,物體就會移動,那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得一樣嗎?”

幼兒再次嘗試。這是一個新的,而且動腦筋的問題,孩子們被吸引了,我剛說完,孩子們就去自己嘗試了。我來回走動了,觀察了一下。大約過了七、八分鐘,孩子在我周圍坐好。

“剛纔,小朋友都在認真的做實驗,那請小朋友說一說,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動的一樣嗎?你是怎樣做的?”

幼兒爭着演示自己的實驗,邊說邊做,這時,我要求幼兒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操作過程,如個別幼兒介紹不夠流利的,我將耐心地給他們第二次機會,鼓勵他們把話說完整,把操作做的更好。

“我玩的是小汽車,我發現,我用很大力推,汽車就跑的很快、很遠,用力小輕輕的推,汽車就跑的很慢、很近。”“我玩的是紙,我用嘴巴用力使勁的吹,紙就飄的很遠,我用嘴巴輕輕的吹,紙就飄的很近。”“我玩的是皮球,我用腳使勁的踢,皮球就跑的很快很遠,我輕輕的踢,皮球就跑的很近。”

在這一環節中,幼兒都能發現用力大和用力小物體動的不一樣,可見幼兒的思維注意力都非常的集中。

教師說:“小朋友的實驗都很成功,而且說的棒極了,用力大的時候,物體移動的就快、就遠,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移動的慢、近。(教師小結)

面對幼兒的感性經驗,緊接着我又提出一個問題。

“小朋友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物體就會移動,那你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身體去碰這個物體,能讓這個物體移動起來?”

幼兒再次嘗試,由於有了先前的嘗試經驗以及探索的基礎,他們有的單獨實驗,有的合作實驗,邊嘗試,邊操作。教師的問題給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一環節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了遷移,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幼兒獲得了成功感,把這次的探索活動推向了高潮。

一段時間後,幼兒圍坐在我的身旁,迫不及待的想演示自己的實驗。沒等我問,孩子們的小手就舉的高高的了。

“我想讓小汽車動,我沒有用手,我把繩子寄在積木上,一拉繩子積木就動了。”“我把木板的一頭放在高處,一頭放在低處,把汽車放在高處,一動木板汽車就自己跑下來了。”“我把紙往空中一扔,然後不斷的吹,紙就動起來了。”孩子們越說越興奮,總結出:讓物體移動,用的力不一樣,物體移動的也不一樣,用力大,東西就動的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就動的又慢又近。

看到孩子們積極的表現,於是我把延伸活動放到了室外。

“孩子們,關於物體移動的祕密可多了,剛纔小朋友還沒有發現更好的方法,現在我們到院子裏試一試,看看還有沒有新的方法,然後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人們是怎樣讓重、輕的東西從下面移到上面,或者從裏面移到外面。你自己也可以試一試。”

透過這個活動延伸,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力和運動的關係。

記的我曾經看到這麼一段話:在嘗試教學時,不要忘記要先嚐試後教,嘗試教學中一定要讓幼兒有嘗試的機會,一定要讓幼兒帶着問題、目的去嘗試,不要想幼兒是否能嘗試成功,要重在過程,嘗試以後要讓孩子有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學習。所以在整節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性思維方法放到了首位,讓每個幼兒都有嘗試、交流、發現、發言的機會,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嘗試教學的課程的模式,在活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節課結束後,我並沒有把這一活動結束,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物體移動的問題,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的討論。

如今,嘗試教學在我園已廣泛展開,孩子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是嘗試的重要內容,嘗試是創造的前提,嘗試是成功的階梯,讓孩子們在嘗試中學習。遇到問題,讓孩子嘗試解決,孩子們可以這樣試也可以那樣試,爲孩子留下了自我探索和創新的空間。嘗試教學給老師們帶來了挑戰,也給孩子們帶來了探索和創造的空間,使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孩子們在嘗試教學的氛圍中,已經張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廣闊的藍天。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目標

⒈引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紙上粘貼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點狀材料,培養手眼協調的能力,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

2.鼓勵遇到困難敢於求助,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

準備

膠水、毛筆、盤子、洗淨的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溼抹布。材料可以由和共同準備。

過程

⒈匯入活動

提問,引起興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前班,請你告訴大家,你來到學前班的路是怎樣的?你還走過什麼樣的路?

2.瞭解活動內容

出示準備好的粘貼材料,提出活動內容:今天,請小朋友用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來修一條上學前班的路。

3.學習製作方法

引導幼兒探索怎樣用膠水、細沙等材料粘貼出上園的路。

(1)引導幼兒觀察用書第1頁,說出上學前班的路在哪裏。

(2)激發已有經驗,互相討論粘貼步驟。(先在"路"上塗膠水,撒上細沙。)

(3)交代粘貼要求:粘貼前先用毛筆將膠水均勻地塗在"路"上,但不能塗到"路"的外面。再把細沙或其它粘貼材料均勻地撒在塗有膠水的"路"上,用手掌輕輕壓幾下,稍等一會,把用書豎起來,輕輕地把多餘的細沙抖落在準備好的盤子裏,再修補一下沒有細沙的地方,上學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操作,指導

提醒

正確地塗膠水,遇到困難主動找或者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解決。做好後,壓和抖落多餘的細沙時,動作要輕,便於收拾。

5.欣賞評價作品

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組爲單位,輪流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