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說“木葉”》教學設計

學問君 人氣:6.01K

《說“木葉”》是林庚寫作的論述文章 ,收錄在他的《唐詩綜論》中。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說“木葉”》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說“木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Ⅰ、學習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特質。

Ⅱ、根據詩歌語言的特質,進行遷移,領略詩歌的精妙之處,給同學如何鑑賞詩歌提供實感。

㈠、匯入:

各位同學,有個成語叫“一字千金”。對我而言,第一次領略到一個字的分量,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次作文評析課上。當時我對自己的文章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讚賞。記得老師進來後的第一句話是“有一篇文章,我就衝它用了一個字,我給它打95分。打這樣的高分,對我來說,是極爲難得的。”同學都充滿了好奇,老師接着說“這個字就是一個‘悟’字。我們的同學都說我學到了,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而這位同學卻用了一個‘悟’字,難能可貴。”這篇文章不是我的,在羨慕的同時,一個字在文章中的分量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文學作品中,一個字精妙與否,足以決定作品是流光溢彩,還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們的古典詩詞,用簡短的幾個字,造就的卻是豐富的情感與博大的意境。讀後滿口餘香,卻是妙處難與君說。這跟詩歌的語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們就透過《說“木葉”》一文,對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特質作一番探幽。

㈡、分析文章,引出詩歌語言特質:

⒈時至暮秋,《說“木葉”》一文此時出現可謂恰逢其會。一個簡單的問題:請看窗外,那綠色的,我們稱它爲什麼?

同學說那是樹,我說那是木,可以嗎?(請生物課代表告訴我,在生物學上,樹與木有何區別?)

用生物學的概念來說,兩者沒有區別。

⒉既然生物上的樹與木無大區別,爲何我們的同學卻稱之爲樹,鮮有稱之爲木呢?因爲在我們的大腦裏,樹與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樣的,有同學能說說它們分別是怎樣的形象嗎?

樹:枝繁葉茂,青翠蔥蘢,蓬蓬鬆鬆——象一位圓潤,豐滿,婀娜的少女

木:木頭木板,乾枯,孤單,筆直,黃褐色——象一位錚錚鐵漢,象魯迅

(象姑娘還是象小夥子,象怎樣的姑娘小夥子?)

⒊樹與木這樣的差別,主要原因在什麼地方?

樹:有濃密青翠的葉子 一大片的樹給人的感覺是飽滿濃厚

木:落光了葉子 一大片的木給人的感覺是空闊蕭條,木讓人聯想到了落葉。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木的這個特徵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詩歌語言具有暗示性(齊讀這一段)

總結:在文學領域,概念相同的兩個字,它們在形象、色澤、聯想意義上,可能大有區別。進入詩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⒋對於這個現象,我們的詩人早就慧眼獨具的發現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詩人們用“木葉”取代了“樹葉”。接下來我們看看,木葉與樹葉在意味上有何不同?

木葉:疏朗微黃(微黃乾燥的葉子正在飄零,越來越少)

樹葉:繁潤青翠(就象窗外,偶爾飄落一兩片)

⒌好這些不同暗示性的字詞進入詩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們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詩,它們分別體現了怎樣的意境?

空闊 黃色—— 木: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飽滿 綠色——樹: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

疏朗 微黃——木葉: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繁潤 綠色——樹葉: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總結:不同暗示性的字進入詩歌,往往產生了不同的意境與情感。

⒍正是有了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樹與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們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葉,詩人爲何用“木葉”取代了“樹葉”。“木葉”更能體現秋的性格:空闊,疏朗,微黃,乾燥。正有了詩歌語言的暗示性,我們的詩人才“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纔有了“推敲”的美談。

㈢、遷移

⒈詩歌語言的精妙在於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會給詩歌創作帶來負面影響。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聯想意義也最容易誤用而生流弊。聯想起了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離‘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現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是‘付梓”殺青’。”後人受屈原“木葉”詩句的影響,於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種“流弊”呢?古代詩歌還有沒有類似的常見意象呢?)

⒉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文化沉澱,“木葉”這個詞就往往出現在清秋的氛圍中,形成了較爲固定的暗示性。這樣的現象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條,明月等等。我們熟悉的“歲寒三友”一般意味什麼呢?(高潔,耐寒,堅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詩人都這樣寫,那就成了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詩人往往能打破常規。詩人們把它們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裏使之表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詠梅詩: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卜算字·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注意三首詩詞中的不同意象羣,比較三首詩詞中梅的不同生長環境,試對梅的三種不同形象做點分析,並說說詩人對自己筆下的梅分別賦予了些怎樣的情感。

⒊討論分析:

其一:強調了凌寒獨開的一枝獨秀,高貴聖潔(白雪世界,牆角飄來縷縷清香,讓人發現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一枝獨秀,冰清玉潔的女子,當如寶釵——愛慕

其二:無奈淒涼,孤傲清高(黃昏風雨之中,驛外斷橋邊上,香飄萬里無人曉)——敏感憂傷,質本潔來還潔去,當如黛玉——愛憐

其三:達觀堅定,壯美豪放(在風雨飛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綻放着笑臉)——達觀豪放,當如湘雲——欽佩

⒋倘有時間,師生有感情地朗讀三詩,力求透過語言聲音來表達情感,展示形象。

總結全文:各位同學,今天我們學習了詩歌的語言特點,然而這對於優美的古典詩歌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古典詩歌那蒙娜麗沙般的神祕的美,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我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能對我們如何領略詩歌的微妙之處有所啓發。

㈣、作業佈置

TAGS:教學 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