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手抄報>

普通話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學問君 人氣:1.58W

普通話是我們中國的母語,也是我們56個名族之間溝通的橋樑,透過普通話讓我們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普通話的手抄報內容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普通話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普通話的手抄報圖片1

普通話的手抄報圖片2

普通話的手抄報圖片3

普通話的語音特點

漢語和其他地語言音系相比較,普通話音系比較簡單,它的聲母、韻母、聲調,一般來說,比其他語言要少,因而比較容易掌握。

普通話的語音的特點是:聲母除舌尖後擦音r、鼻音n,m 、邊音l 外,無濁音。韻母多複元音,鼻韻母有前後之分。另外,普通話沒有聲母的'清濁對立,沒有入聲(音節尾唯閉塞音p,t,k及演化出的喉塞音?),尖團合流(不分尖團),聲調較少,調式簡單。另外有輕聲和兒化韻。

與印歐語系相比,普通話的語音有鮮明的特點:

1.音節結構簡單,聲音響亮。普通話中,一個音節最多隻有4個音素,其中,發音響亮的元音佔優勢,是一般音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個音節內可以連續出現幾個元音(最多三個),如huai(壞),而且普通話音節中沒有複輔音,即沒有像英語lightning(閃電)。俄語Встреча(遇見)那樣幾個輔音連在一起的現象。

2.音節界限分明,節律感強。漢語的音節一般都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組成,聲母在前,韻母緊隨其後,再帶一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便有了鮮明的音節界限。從音素分析的角度觀察,輔音和元音互相間隔而有規律地出現,給人周而復始的感覺,因而極便於切分音節。

3.聲調抑揚頓挫,富有音樂性。普通話聲調變化高低分明,高、揚、轉、降區分明顯,聽起來就像音樂一樣動聽。

普通話的歷史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語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着作爲語法規範。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繫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爲“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語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普通話”的定義,解放以前的幾十年一直是不明確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期間,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爲“普通話”,並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語言”。1955年10月26日,《**日報》發表題爲《爲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 》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言,就是以北方話爲基礎語言、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的普通話。”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爲“以北京語音爲標準音,以北方話爲基礎語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着作爲語法規範。”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爲科學、更爲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學習普通話的技巧

聲母繞口令練習

普通話聲母的發音過程有三個階段:成阻、持阻、除阻。聲母的發音部位不同,吐字時的着力點就不一樣,比如“b、P、m”,發音時着力點在雙脣,“d、t”的着力點在舌尖,靠舌尖的彈力。因此發聲母時不要拖長,要咬住、彈開。我們在每段繞繞口令題旁都標有“b、p、m”、“d、t”、“n、l”、“g、k”、“s、sh”等聲母字樣來說明此段繞口令是專門訓練所標聲母的繞口令。例如:《八百標兵》一段繞口令題旁標有“b、p”的聲母,就說明“b、p”字母在練習過程中是重點訓練的內容,訓練雙脣有力集中。又如:《短刀》一段繞口令題旁標有“d、t”的聲母,就說明“d、t”在練習過程中是重點訓練的內容,訓練舌尖的彈力等等。

繞口令-1

八百標兵(b、p)

八百標兵奔北坡,炮兵並排北邊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

炮兵和步兵(b、p、m)

炮兵攻打八面坡,炮兵排排炮彈齊發射。步兵逼近八面坡,殲敵八千八百八十多。

繞口令-2

一平盆面(b、p)

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餅,餅碰盆,盆碰餅。

巴老爺芭蕉樹(b、p)

巴老爺有八十八棵芭蕉樹來了八十八個把式要在巴老爺八十八棵芭蕉樹下住。巴老爺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樹,不讓八十八個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樹下住,八十八個把式燒了八十八棵芭蕉樹,巴老爺在八十八棵樹邊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