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社保政策>

我國社會保障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學問君 人氣:4.98K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爲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相信很多人都在爲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國社會保障如何縮小收入差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國社會保障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社會保障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在當前我國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轉型中,作爲社會“安全閥”和收入分配“調節器”的社會保障應發揮獨特作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但收入分配差距卻不斷拉大並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我國的基尼係數已達0.473,明顯超過聯合國設定的0.4的國際警戒線。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企業收入所佔比重較高,勞動者報酬所佔比重較低且持續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不規範等。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註重公平。社會保障作爲調節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手段之一,其靈魂在於“抽肥補瘦”和“扶弱濟貧”,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爲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工具之一。在當前我國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轉型中,作爲社會“安全閥”和收入分配“調節器”的社會保障,理應發揮獨特作用。

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保障大致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三部分。社會救助基金和社會福利基金主要來源於國家的財政資金、社會集團和個人的捐贈等。此類社會保障的給付是向低收入者或最困難羣體傾斜,受助者不需承擔任何繳費義務,只要是陷入貧困或困境就可以獲得救助。所以,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的收入再分配效應最爲直接。社會保險基金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共同承擔。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和工傷等保險金的給付雖然要以繳費爲前提,但與勞動貢獻並沒有嚴格的對等關係,以至於可能會出現多交費少受益,或少交費多受益,甚至不交費也受益的情況。所以,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險制度有着明顯的調節收入分配與縮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但該制度由於是按人羣設計,類型衆多,如果一些項目之間的待遇差距和基金積累型制度比重都過大,就會對收入分配產生“劫貧濟富”的逆調節。

經過新中國成立後60多年的建設,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不斷探索和努力,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以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爲基礎的現代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框架。但該體系還不完善,其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發揮還有待提高。十八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與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所以,我國應根據現階段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水平,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措施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以促進收入的合理分配。

首先,政府作爲社會保障的重要責任主體應努力改進其管理和服務。在當代中國,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是促使社會保障制度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這表現爲政府的立法推動、財政支援、管理監督以及從相互協調的角度在國家層面對與民生相關的各種制度進行頂層設計等。其中,應逐步提高財政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爲實現全覆蓋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經濟支撐。2013年,我國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約爲10.3%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30%至50%的比例,也低於一些中等收入國家20%的比例;社會保障支出佔GDP的比重約爲2.5%,也遠低於發達國家20%至30%的水平,這就限制了其收入再分配功能的發揮。目前我國應將更多的財政支出用於社會保障,並調整和優化財政投入結構,重點向人均收入水平還比較低的農村地區和城鄉的貧困人口傾斜。政府還應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預算,並提高其透明度和實現制度化,努力提高社保資金的執行效率和實現其保值增值。

其次,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實現社會保障向適度普惠型的轉變。到2012年,我國已開創性地實現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障的制度全覆蓋。但制度全覆蓋不等於實際全覆蓋。在城鎮仍有相當一部分羣體遊離於社會保障體系之外,如一些非公經濟組織的從業人員、個體經營者、靈活就業者、農民工以及被徵地的農民等。這些羣體都是失業風險比較高的非正規部門的勞動者,也是最應予以保障的對象。在農村,還有不少農民因收入水平低而無法繳納規定的社會保險費用。另外,目前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參保率也比較低。社會保險覆蓋面的有限性極大削弱了社會保障對收入分配調節功能的發揮。爲此,國家應採取更加靈活便捷的參保方式,並適當降低農村低收入居民的繳費額,儘早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

再次,加快城鄉統籌,提高統籌層次,讓城鄉居民享受平等的社保待遇。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3.7%。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帶來了勞動者和居民跨地區流動的加快。爲適應參保人流動性增強的特點,我國應加快社會保障的城鄉統籌,妥善解決參保人員社會保障關係的跨區域轉移接續機制以及被徵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等問題,努力實現不同制度之間的整合與銜接。與此同時,還要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逐步實現由市縣級統籌到省級統籌,最後再到全國統籌。這樣就能打破社會保障的地區差異,讓城鄉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保待遇,同時也便於在全國範圍內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與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最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設計,縮小待遇享受水平的差距。我國現行社會保障的制度設計存在地區分割和制度碎片化現象。城鄉、地區、行業和羣體之間社會保障的繳費額和待遇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別,這些差別導致了“公平性”的缺失,進一步拉大了人們之間的收入差距。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模式爲部分積累制,即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社會統籌的基本功能是收入再分配,給付水平與職工的繳費額沒有關係。個人帳戶則屬於個人自主繳費,繳費額和其收入成正比。在這種籌資模式中,如果剔除社會統籌部分,一些收入高因而繳費高的參保人員得到的社會保障淨收益反而多於低收入者。爲此,應根據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的承受能力,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的籌資與補償機制,逐步加大社會統籌比例,適度降低個人帳戶的繳費額,並針對不同收入人羣制定差異化的待遇確定與調整機制,重點照顧城鄉的老人、殘疾人及其他低收入者等弱勢羣體。

社會保障專業就業前景: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是公共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社會保障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現代社會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會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傷殘和失業的情況下,能夠從社會得到必要的物質幫助和服務,是現代社會的安全網和減震閥。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社會保障在穩定社會、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勞動就業問題和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勞動保障事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因此,當前勞動社會保障系統本身需要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需要一大批具有勞動社會保障專業知識人才,需要儘快提高服務質量,努力趕上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水平,才能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才能爲構建和諧社會保駕護航。與此相對應,對相關人才尤其是進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該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是我國全面建立和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急需人才,具有長久穩定的就業潛力。因此,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雖然是一個新專業,但其社會需求十分強烈,需求量極大,其專業發展前景極好。

如果光從專業名稱上看,不少人不會將它與管理學聯繫在一起。可現實卻讓我們看到,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出身的畢業生競爭時,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學生毫不遜色,總能以其特有的個性征服面試官。你也許會驚訝,會不解,但當你瞭解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課程設定後,也許你的疑惑會馬上消除。由於該專業要求我們系統掌握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調查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所以在課程上分爲了這三大類:一是基礎課程,包括英語、人文、哲學、數學等;二是專業基礎課,包括國際經濟、西方經濟學、統計學等;三是專業課程,包括工資薪酬管理、社會保險、人事心理學、勞動關係、工作崗位分析、勞動市場概論等。除了理論學習外,我們還要跟隨老師進行實踐,開展調查研究、個例分析等。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從對口就業的意義上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系統、社保基金、人才流動中心、民政部門、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等都是較好的單位。我的一個師兄還透過了公務員考試進入機關工作呢。除此,我們還可以去保險公司工作,因爲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開設的課程中也有不少是相同的。據我所知,大部分學校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開設了經濟類課程,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

社會保障就業方向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介紹

勞動與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爲了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水平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制度。 主體是國家和社會,對象原理上是全體國民,但基於國力的限制,目前只實施了一部分。佔絕大部分人口的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於完善。 社會保障:社會保障學科是培養社會保障及相關領域進階專業人才的新興學科,也是日益重要的新興學術領域。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的基礎知識,瞭解國內外勞動與社會保障理論及實踐的歷史和現狀,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調查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備較強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具備比較紮實的管理學與經濟學專業知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在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進階專門人才。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是我國全面建立和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急需人才,具有長久穩定的就業潛力。畢業生可以進入國家各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人事管理部門、企業與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等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與組織管理工作,或者可以進入相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或者進入法院、勞動仲裁機關等部門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實務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畢業生主要擔任人事專員、人力資源專員、人事主管、直招海員、直招船員、人事行政專員、人力資源主管、人事經理、人力資源經理等崗位工作。

工資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43168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爲 4356 元,其中10年以上工資1000元,0-2年工資3737元,學優工資3962元,3-5年工資4513元,6-7年工資7410元,8-10年工資7985元。

招聘要求

針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招聘企業給出的工資10000-14999最多,佔比100%;學優工作經驗要求的最多,佔比71%;初中學歷要求的最多,佔比100%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

就業崗位

人事專員、人力資源專員、人事主管、直招海員月薪8000、直招船員月薪8000..、直招船員月薪8000...、直招船員月薪8000.、招船員月薪8000、人事行政專員、人力資源主管、人事經理、人力資源經理等。

城市就業指數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崗位最多的地區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區是溫州。

就業崗位比較多的城市有:北京[147個]、上海[131個]、廣州[99個]、深圳[66個]、杭州[48個]、武漢[48個]、朝陽[43個]、廈門[35個]、南京[33個]、重慶[32個]等。

就業薪酬比較高的城市有:溫州[5665元]、惠州[5427元]、北京[5312元]、上海[5085元]、煙臺[5000元]、株洲[4999元]、濰坊[4642元]、南京[4620元]、天津[4566元]、深圳[4524元]、廈門[4462元]等。

同類專業排名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在專業學科中屬於管理學類中的公共管理類,其中公共管理類共16個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在公共管理類專業中排名第5,在整個管理學大類中排名第29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職業規劃。

在公共管理類專業中,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勞動關係,公共關係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文化產業管理,航運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

社會保障就業前景分析

一、專業解析

(一)學科簡介

社會保障專業是公共管理一級學科門類下的一個二級學科專業.本學科綜合了管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社會保障宏觀政策、社會保障管理執行體制、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與管理以及社會求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建設性。

(二)培養目標

1、本專業要求學生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現代化意識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和掌握社會保障學的歷史、理論和研究方法;

3、熟練使用現代檢索工具查閱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及時掌握本專業研究的進展,特別是學術前沿的情況;

4、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5、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和辦公設備,具備擔當國家公務員、行政事業單位、企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人員的能力;

6、參與導師主持的有關課題的研究工作,具有較強的文獻綜述能力,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會使用各種統計軟件,具有較強的定量分析能力;

7、具備各類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教學與研究人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8、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

(三)研究方向

各招生單位研究方向和考試科目不同,在此以武漢大學爲例:

01社會保障基本理論與政策

02社會保障經濟與金融

03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

04社會保障基金管理

05社會保障與公共財政

06保險與保障

07風險管理

08企業年金

09農村社會保障

(四)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11法語或212德語

③公共管理學

④社會保障

二、推薦院校

以下院校是該專業研究生院實力較強者,建議選報:

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西財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蘇州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河北大學、瀋陽師範大學。

三、就業前景分析

(一)就業有保障

隨着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逐步完善,社會保障專業成了社會“熱門”專業,隨着黨和政府對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視和完善,勞動和社會保障的就業前景不錯,而且多屬於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系列,一旦真正掌握了過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就猶如捧上了鐵飯碗,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民政部門、人事部門及其所屬的事業單位,如就業局、社保和醫保機構、勞動力和人才市場等。

(二)學科的極其重要性

對一個國家而言,社會的安定團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就需要廣大社會保障學工作者們認真地思考和研究,依據我國具體國情,出謀劃策,從而實現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發展的可持續性。另外社會保障專業屬於服務性學科,它的服務對象是國民,以國民的生老病死爲服務中心的,與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就業方向

社會保障專業人才是我國全面建立和發展社會保障事業的急需人才,具有長久穩定的就業潛力。畢業生可以進入國家各級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人事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企業與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保險公司等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與組織管理工作,也可以進入相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或者進入法院、勞動仲裁機關等部門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方面的實務工作。

五、相近學科

與社會保障相關的二級學科有: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土地資源管理

六、課程設定(以華東政法大學爲例)

主要課程有:

(一)學位課

1.政治理論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2.外語課:第一外國語、專業外語

3.公共基礎課:《社會保障學》、《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

4.專業基礎課:《公共政策專題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二)必修課

1.勞動經濟學

2.勞動法專題研究

3.公共管理專題研究

4.社會保險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