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如何面試>

財務人員如何面試

學問君 人氣:4.59K

提綱:
一,瞭解市場需求
1,財務經理的要求
2,會計的要求
3,出納的要求
4,其他的要求
二,各個行業會計的差別
1,工業
2,商業
3,服務業
4,其他
三,財務人員應具備怎樣的素質
四,你還應瞭解什麼:你所要應聘的公司—行業、要求、公司發展情況
五,面試常問問題和解答方法
   你儘可以把自己當作考官,提出自己經歷的或覺得可能會面對的問題,讓大家來解答,選最優方案,去面試。
六,怎樣寫簡歷

一,瞭解市場需求
1,出納的要求
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工作規律,出納工作雖然是企業會計工作的一項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組成部分,但做好也並非易事,出納工作具有一般會計工作的本質屬性,但它又是一個專門的崗位,一項專門的技術,因此,具有自己專門的工作特點。主要特點有:

  (1)社會性。出納工作擔負着一個單位貨幣資金的收付、存取任務,而這些任務的完成是置身於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大環境之中的,是和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轉相聯繫的。只要這個單位發生經濟活動,就必然要求出納員與之發生經濟關係。例如出納人員要了解國家有關財會政策法規並參加這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出納人員要經常跑銀行等。因此,出納工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2)專業性。出納工作作爲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崗位,有着專門的操作技術和工作規則。憑證如何填,日記賬怎樣記都很有學問,就連保險櫃的使用與管理也是很講究的。因此,要做好出納工作,一方面要求經過一定的職業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掌握其工作要領,熟練使用現代化辦公工具,做一個合格的出納人員。

  (3)政策性。出納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環節都必須依照國家規定進行。例如,辦理現金收付要按照國家現金管理規定進行,辦理銀行結算業務要根據國家銀行結算辦法進行。《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等法規都把出納工作併入會計工作中,並對出納工作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出納人員不掌握這些政策法規,就做不好出納工作;不按這些政策法規辦事,就違反了財經紀律。

出納工作要求出納員要有較高的政策.水平,熟練的業務技能和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

財務人員如何面試



    1.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出納人員的出納工作多涉及國家及企業的相關政策,如現金管理制度、銀行結算紀律、《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成本管理條例、費用報銷額度、稅收法規、發票管理辦法、本單位財務管理辦法等,這就要求出納人員熟悉並掌握這些法規和制度。所以要做好出納工作,必須要先學習和了解、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提高政策水平。

    2.具有一定的業務技能

    出納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藉助於算盤、計算機(器)進行計算,需要填支票、發票等票據,出納過程中需要點鈔票,這些工作都需要出納員有一定的基本功。作爲專職出納人員,不但要具備一定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出納專業知識、出納事務處理能力和較強的數字運算能力。出納工作往往是先進行計算,然後再根據計算結果開出票據或收付現金,在完成這項工作過程中,不僅要求計算速度要快而且要準確,點鈔的速度也要加快,所以出納人員這方面是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的。

    3.具有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

    由於出納人員每天都會與錢、票據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差錯和損失,因此出納人員應具有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出納人員的工作作風可以概括爲:精力集中、有條不紊、嚴謹細緻、沉着冷靜。出納人員在進行工作時,要集中精力,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工作環境、會計工具的擺放要井然有序,錢款、票據要依習慣和要求擺放整齊、便於存取,收付現金時要認真、細緻,不發生差錯,若發生問題要沉着冷靜將問題解決。

    4.保證財產安全

    出納人員保管着企業的現金、有價證券、票據、印鑑,企業要採取一定的保安措施,如建造專門的辦公用房,安裝防盜門、櫃、鎖等,財務部門內部也要建立相應的管理辦法,如分工管理、相互牽制,使得隱患不易滋生。出納人員要嚴格按安全制度和防範辦法執行,完成保證財產安全的工作。

    5.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面對每天都有大量的錢從自己的手中流過,出納人員一定要有一顆坦然面對的心,要潔身自好,不貪、不佔,實事求是地反映經濟活動的本來面目,順利透過“金錢關”。具體來講,出納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是:
    (1)敬業愛崗。出納人員應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鑽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工作要求。
    (2)依法辦事。出納工作要依法律、法規和企業財務制度要求的程序辦理業務,保證會計資訊的合理、合法、正確、真實、及時、完整。
    (3)客觀、公正。出納人員在辦理會計業務時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不能徇私枉法。
    (4)搞好服務。出納人員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工作和人,所以出納人員要努力改善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水平。
    (5)嚴守祕密。出納人員應嚴守企業祕密,不得私自向外界或相關人員泄露企業的會計資訊。
    (6)清正廉潔。清正廉潔是出納人員的立身之本,由於出納人員每天和現金、銀行存款打交道,有較多的機會和條件挪用公款和將公款據爲已有。出納人員不應存有任何僥倖心理、私慾心理,一旦第一次伸出手,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終走向犯罪。
    (7)堅持原則。出納人員的工作是一種原則性很強的工作,很多利益關係都會體現在出納工作之中,出納人員切忌因私廢公,爲了面子和個人利益不敢得罪上級同事,應堅持原則,維護法律、法規的尊嚴。

2,會計的要求



同從事任何技術工作一樣,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要在專業素質方面具備一定的條件。《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對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持有會計證,即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持證者才能上崗,這既是對用人單位的要求,也是對用人單位利益的保護。因爲用人單位一般難以對擬聘用的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考覈;同時,對已經持證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的工作權利。而對希望從事會計工作但尚不具備條件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爲他們確立了努力的方向。
   二、是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至於如何考覈和確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從目前來說,主要是透過設定會計專業職務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來進行的。
   三、是要按照規定參加會計業務培訓。《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這是因爲,受我國會計學歷教育規模的限制,目前會計人員中具備規定學歷的比例還不高,要使會計人員具備必要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進行在職培訓是重要途徑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備了規定學歷的,也還有知識更新的問題,有適應法律的、經濟的、政治的或者是技術上新的要求的問題,這些只有透過在職培訓才能解決。一般說來,會計人員大多是認識到這一點的,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強調的是單位的支援。對此,《會計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還作了進一步有針對性的規定:“各單位應當合理安排會計人員的培訓,保證會計人員每年有一定時間用於學習和參加培訓。”這是對會計人員的關心和愛護,也是與各單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


  會計判斷及其對會計人員的要求

傳統會計主要是對企業過去及現在的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會計結果是作爲明確責任、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它受到企業內部和外部利益關係人的高度重視,並按會計準則的要求對外報告。

一般而言,這些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往往有實際憑證做爲根據,有很強的可驗證性,會計處理結果是確定的,表現爲會計結果與經營活動一致。當然,會計處理過程中允許做出必要的判斷和估計,但這種需要判斷和估計的交易和事項並不多。

隨着經濟活動的複雜化,企業面臨的風險逐步增加,會計資訊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等)越來越關注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要求會計人員提供與未來資訊相關的數據資料,促使會計職能進一步向前發展。在基本職能(覈算、監督)之外向事前預測、決策方向延伸,因而對會計人員的判斷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A、會計判斷存在的原因

會計判斷的存在是由經濟活動自身模糊性、未來結果不確定性決定的,會計自身理論和技術上的缺陷亦是會計判斷存在的原因。

1.某些會計交易和事項是模糊的,結果是不確定的。會計職能向將來預測、決策延伸之後,需要對存在的交易和事項採取恰當的會計政策進行處理,合理披露會計處理結果。但交易和事項的實質內容在有些條件下難以認知清楚,很難確定其最後結果。因爲未來交易和事項的結果有多種可能性,依照將來不可能存在的不同條件,結果有一定差異。比如或有事項,對現存條件的判斷及將來風險態度的不同,推斷的結果可能相反。另外,對客觀事物的描述有時候具有模糊性,比如說收入的確認,形式上是容易判斷的,但就其經濟實質而言,則需考慮風險轉移、價值實現等諸多方面,在收入準則中也僅僅是給出了一些判斷標準,並沒有給出數量上的是非界限。這些標準能否正確運用,與會計人員的判斷力緊密關聯。雖然會計人員的判斷不是絕對正確,但所披露的會計資訊往往成爲不同層次決策的參考依據。在公衆的觀念裏,會計是企業內部專業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判斷能力,在資訊擁有量方面也較外界具有優勢,因而會計人中判斷結果相對準確一些。會計人員雖然不能以絕對準確、客觀的數字來描述經濟活動,但在正確判斷之後,能夠做到大致符合交易的實質經濟內容。



2.會計前提是對會計存在條件的合理假定,便於會計操作,但有自身的侷限。(1)會計主體假設是解決會計人員爲誰服務的問題,在簡單企業形式下,會計主體之間的界限是明晰的,但企業相互併購、參股、控股之後,會計主體開始不確定。比如企業集團在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會計主體包容哪些受控制企業並不是唯一的。(2)貨幣計量前提使會計以穩定的貨幣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具有綜

合性強。便於比較的優點。但貨幣作爲計量手段也有其侷限。許多會計資訊對相關決定來講至關重要,卻無法以貨幣計量。象企業的人力資源、存在的外部環境、地理位置、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等等。再者,貨幣計量要求幣值穩定,在物價變動幅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對外披露的會計資訊難免有失客觀,會計人員必須對原有的會計資訊進行判斷、調整。M持續經營前提假定企業能長期持續下去,但在出現終止情況時,與之相關的會計政策就要中斷,影響各會計要素的變化,如何披露經營狀況需會計人員做出合理判斷。(4)會計分期前提將持續經營企業人爲分成不同會計期間,這種分期使跨期間業務在期末反映時,必須合理估計。

3.會計原則是會計處理過程中應遵循的規則,但這種規則不同於數學上定律和公式,其權威性由人們的接受程度而定。即使是廣爲接受的會計原則亦存在非客觀因素,因爲會計原則對會計業務處理是指導性的,涉及到具體環節必然依賴會計人員的判斷。歷史成本原則是與貨幣計量前提相關的會計原則,其對過去的交易和事項以實際成本來記賬,可驗證性極強。但以歷史成本爲基礎的會計方法也不是絕對客觀。以固定資產折舊爲例,爲了覈算固定資產因物理及技術因素而轉移、損耗的價值,會計中規定了多種計提折舊的方法。在影響折舊金額的因素中,只有固定資產原值是賬面價值,其餘的折舊年限、預計殘值都是對將來的判斷。更何況企業在確定是採用加速折舊還是直線法折舊政策時,更需專業人員的正確判斷。

4.新會計觀念的出現,對會計判斷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識經濟的到來已影響到了會計觀念,歷史成本原則已受到挑戰,公允價值則被人們關注。在金融領域,歷史成本原則所提供的資訊已不能適應新的交易和事項的需要。公允價值等新觀念出現後,要求會計人員在實質上增加會計資訊的相關性,而不是形式上的準確。

B、會計判斷對會計人員的要求

如前所述,會計判斷是必然存在的,隨着新的交易和事項的出現,對會計人員的判斷力要求會越來越高。未來的會計環境將使會計人員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交易和事項越來越複雜,變動越來越頻繁,難以充分客觀地披露;另一方面,社會公衆對會計責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要求會計資訊明晰、準確、相關。在這種狀態下,會計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適應複雜經濟活動對會計的要求。

1.提高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道德素質。專業勝任能力要求會計人員應具有相應理論水平,同時還應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對新的交易和事項要能夠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具有預見力,對公佈的會計範例更應及時掌握。道德素質也十分重要。在會計判斷條件下,會計人員的錯弊一般不表現爲賬面上的數字錯誤,而是體現會計政策運用不當方面。由於會計判斷空間越來越廣闊,會計欺詐的隱蔽性就越來越強。會計人員的行爲取向受其經濟利益影響,會做出不當行爲,而且這種行爲不易被察覺。所以會計人員應具較高職業道德素質,依照會計規則規範自己的行爲。更何況公衆對會計欺詐行爲也會訴之於法律。

2.尊重客觀實際,避免主觀臆斷。會計判斷的結果能夠影響決策者的行爲,應儘可能反映經濟活動的本質。會計人員應以客觀存在的因素做爲會計判斷依據,避免受自身主觀態度影響。條件具備時,應採取抽樣統計的方法提高判斷的準確性。當然,客觀性原則不是完全免除差錯,只是要求會計人員的判斷誤差在可接受範圍內應儘可量小。

3.持謹慎態度。會計資訊的使用者是多層次的,每一層次都在追逐特定的經濟利益。在利己主義支配下,對會計資訊的態度不完全一致。內部管理者往往持樂觀態度,爲了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吸收投資,管理者會高估企業未來收益水平,低估現金的風險。外部投資者、債權人出於資金安全考慮,往往要求會計判斷準確、穩健。顯然,盲目樂觀忽視了資本的未來風除從長期來看,會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是致命的。會計判斷應持理性的謹慎態度,採取穩健的策略。這種策略是對經濟活動的客觀反映,不是盲目悲觀。

4.遵循充分揭示與重要性相結合的原則。會計報表受其格式、編制手段等因素影響,不能反映經濟活動全貌,同時亦不易被普通投資者理解,所以文字報告越來越重要。一方面,文字報告可以增加會計資訊量,對於無法量化到表內的資訊可以用文字形式做出判斷和描述;另一方面,表外文字也可對錶內數字做出必要的解釋。但表外報告亦應分清主次,做到資訊的披露詳略得當,這樣,判斷結果更易於被公衆接受。

3,財務經理的要求

A工作內容:
協助總經理制定公司發展戰略;



    負責公司資金運作管理、日常財務管理與分析、資本運作、籌資方略、對外合作談判等;
    負責項目成本覈算與控制;

   負責公司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根據公司業務發展的計劃完成年度財務預算,並跟蹤其執行情況;

   按時向總經理提供財務報告和必要的財務分析,並確保這些報告可靠、準確;

    制定、維護、改進公司財務管理程序和政策,以滿足控制風險的要求,如:改進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成本費用、現金、銀行存款的業務程序等。

    組織制定財務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有關規定,並監督執行,制定年度、季度財務計劃;

    監控可能會對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重大經濟活動,並及時向總經理報告;

    監控公司重大投資項目,以確保未經批准的項目不實施,批准的項目在預算範圍內進行並在控制之中;

    全面負責財務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負責編制及組織實施財務預算報告、月/季/年度財務報告;

    負責公司全面的獎金調配,成本覈算、會計覈算和分析工作;

    負責資金、資產的管理工作;

   管理與銀行、稅務、工商及其他機構的關係,並及時辦理公司與其之間的業務往來;

    完成上級交給的其他日常事務性工作。
權責範圍:

B權力:

    經總經理授權後,對公司各部門的經費支出有總體控制權;

    對下屬人員有業務指導權和考覈權;

    對各部門財務計劃的招待情況有檢查和考覈權;

    對違反財經紀律、不符合財務制度的費用開支有權拒付;

C責任:

   對公司財務計劃的完成負監督實施責任;

   對資產管理、利潤成本管理、會計覈算管理等負組織責任; 

   對資金籌措及負債管理負直接責任,如因管理不善給公司造成損失,應負相應的經濟責任、行政責任直至法律責任。

因此由以上因素,要求財務經理具備以下能力:



   1、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因爲你需要經常和上級領導彙報工作,大多數經理是不懂會計的,而會計要求和經營需要是有區別的,因此要有良好的表達和溝通能力,讓他們明白不能胡來。

   2、具有紮實的會計知識,當然具有CPA資格是最好的了。這樣知識比較全面,工作起來考慮問題也會全面一些,能給人以可靠的感覺。

   3、具有管理人的能力。手下有幾個財務人員,你得知道如何分配崗位,如何協調各人的工作,如何去評價手下的工作成績。只有正確地考覈手下,才能讓大家服你。

   4、具有外部協調能力。財務經理需要融資,需要和各個金融機構打交道,需要爲企業發展弄錢,需要和稅務部門打交道,這都需要你去協調。當然能喝酒工作會比較好開展:)
二,各個行業會計覈算的差別
(一)會計覈算上的差異

  1、存貨覈算上的差異。由於不同行業的企業從事不同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有不同類型的存貨,因此,存貨比較能夠反映行業生產經營的特點。
  (1)存貨覈算範圍的差異。工業企業的存貨覈算範圍包括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託加工物資、半成品、產成品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施工企業的存貨覈算範圍包括庫存材料、低值易耗品、週轉材料、委託加工物資、工程施工、工業生產、輔助生產等。兩者相比,工業企業存貨覈算範圍包括由於產品包裝需要而購入的包裝物,施工企業則包括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的週轉材料。商業企業的存貨更多地體現爲所購進待銷售的各項商品;基建企業如果實行甲方供料,將有大宗材料物資的核算,類似施工企業材料物資的核算,否則覈算的存貨僅包括低值易耗品、備品備件;服務業其存貨實物形態雖然千差萬別,但仍可歸結到相應的存貨中進行覈算。
  (2)材料採購成本覈算的差異。工業企業對於材料採購成本在會計覈算上要求將購入材料所發生的各項直接支出計入相應材料採購成本;商業企業、服務業採購成本的計入與工業企業大致相同。而施工企業、基建企業的建設物資由於採購程序比較複雜,採購費用較高,專設了相應會計科目如“採購保管費”科目覈算各項採購支出,並在一定的期間內合理攤銷到各項材料的採購成本中。
  對於材料、產品計價方法則可根據自身特點,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存貸計價方法,與行業性態沒有太大的關係。

  2、成本費用覈算方面的差異。
  (1)成本費用覈算範圍的差異。成本費用項目一般包括料、工、資三個項目,基建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更重要的區別是沒有成本費用,其相關收入衝減有關投資科目。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一般體現爲所製造產品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直接人工及福利費、製造費用以及與產品生產經營有關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相關的稅費支出。而施工企業由於工程項目的長期性和複雜性,其成本費用一般包括工程施工過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人工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以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相關的稅費支出。兩者相比較,施工企業由於有較多的機械作業,因此在成本費用中單列出機械使用費。商業企業、服務業企業成本費用按正常料、工、資三要素分類方法進行相應的成本費用歸集。
  (2)成本覈算方法的差異。工業企業、服務企業的成本覈算方法主要包括個別計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施工企業的成本覈算方法主要採用項目法。商業企業成本覈算方法則比較特殊,一般採用零售價法。
  (3)成本結轉方法的差異。工業企業的成本結轉是在產品與產成品之間分配其各自的成本,因此成本結轉方法包括不計在產品成本、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約當產量法等。施工企業在項目完工前沒有產成品,因此對在產品的成本結轉主要根據配比原則,按照收入實現的完工百分比確認成本。

  3、收入確認方法的差異。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服務企業是在轉移產品的所有權時確認收入的實現;施工企業收入的確認採用完工百分比法,完工程度的確認包括投入法、產出法、技測法;基建企業收入衝減相應投資。

  4、固定資產覈算方法的差異。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服務企業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計入相應成本費用或“在建工程”等科目,基建企業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計入所投資的項目,施工企業的固定資產作爲單獨項目單獨覈算,設立“機械作業”科目歸集固定資產各項收入費用,費用包括折舊、人工費、物料消耗等項目,施工使用固定資產時作爲該項固定資產的機械使用收入。

  (二)財務管理上的差異

  由於不同行業的行業特徵及企業控制的重點不同,其財務管理的重心亦有區別。企業的財務管理經常使用全面預算方法進行,輔以各項物資及資金的實物管理。除基建企業外,各行業制定全面預算所使用的方法大體相同,均以銷售預算爲起點,但側重點則有所區別。基建企業制定的全面預算起點一般以投資概算、投資進度爲預算起點。

  1、財務管理重心的差異。與其他行業相比,基建企業最重要的特徵是會計假設不包含持續經營假設,即基建企業不以營利爲目的,其財務管理重點在於控制投資規模,控制與考覈各項支出項目。工程建設完工後,將各項費用一次性結轉進投資。

  2、融資財務管理的差異。相對於工業企業而言,施工企業產品實施的週期長,產品佔用的資金較多,對於籌資成本,施工企業遠比工業企業關注,因此施工企業的預算分析控制均包括財務費用分析,而工業企業的預算分析較少有財務費用分析的內容。基建企業的融資更是其重點。

  3、固定資產財務管理的差異。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服務企業固定資產的財務管理較多注重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與更新。相對於其他企業而言,施工企業的固定資產有更多的租賃行爲,因此固定資產的財務管理更具有實質意義,除了固定資產的日常維護與更新外,還包括自有資產與租入資產、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比較及閒置資產的出租利用等。

  4、存貨財務管理的差異。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服務企業對存貨的財務管理除了日常的收、發、存控制外,還包括提高存貨的週轉利用率、減少存貨的資金佔用比率。施工企業對存貨的財務管理除了上述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外,還突出表現在對施工過程材料、週轉材料尤其是無價值材(攤銷完的材料)料的管理控制。

  5、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對於應收款項遠比其他行業關注,也更容易採取相關的收款政策影響應收款。對於應付款項,各行業採取的方法及影響效果相差不大,均根據企業實際而定。

三,財務人員應具備怎樣的素質



會計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人員是會計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其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會計工作的質量。面向21世紀的新形勢,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勝任能力,才能較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一、影響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業務勝任能力的因素

  (一)影響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的因素

  人的大腦是一個資訊系統,系統從外界(環境)接收資訊是系統的輸入過程,系統接收的資訊量取決於外界對系統的傳輸方式和系統本身對資訊的接收能力。因此,影響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環境,二是會計人員自身的能力。

  環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影響主要表現爲教育和實踐經驗。環境中的知識能透過擴散規律使會計人員獲得專業知識。當會計人員處於知識離子濃度高的環境中時,透過接觸發生滲透作用,使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從低水平向高水平靠攏。這種規律有三種表現形式:

  (1)“名師出高徒”。名師是一個“高滲體”,接受名師的教育很容易使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到較高的水平。這就要求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既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具有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能,又具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懂得教育的基本規律、原理和方法。因此,管理職業教育的機構應選擇具有較高專業水平、懂得教育規律的教師任教。

  (2)“人才鏈現象”。如果會計人員所在單位的學術(或學習)氣氛濃,平均水平高,必然能透過環境的作用,加速會計人員學習專業知識。

  (3)“資訊流效應”。知識資訊、文獻資料、圖書情報等的質量和數量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也有重要的影響。這意味着會計人員的職業教育應注意教材、文獻資料的編寫質量。

  (4)會計實踐可以使會計人員把自己的專業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一方面可以檢驗所獲得的專業知識是否真正弄懂,促使將未弄懂的專業知識在會計實務中弄懂;另一方面可以獲得書本上難以獲得的職業經驗。此外,會計人員透過完成會計工作及在完成會計工作時對會計問題的分析、判斷等也可以獲得專業知識。因此,職業(實踐)經驗是影響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個人能力是指同樣的教育和工作環境,不同能力的會計人員獲得的專業知識是不同的。因此,會計人員的先天素質和後天素質是影響其專業知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響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業務勝任能力的因素

  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業務勝任能力是指會計人員順利完成某項會計工作時在主觀上所具有的一種心理特徵。對實際的會計工作,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種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組合。能力包括在會計活動中的實務能力和認識能力。能力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後天的培養和鍛鍊,在會計工作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腦科學的角度講,大腦是一部資訊處理機器,機器進行加工處理,提供資訊的能力取決於從環境中獲得數據的質量、數量和機器自身的性能。依據這一事實,影響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業務勝任能力的因素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會計人員自身的先天素質,二是會計人員在後天環境中形成的素質。先天素質影響着人的能力形成和智力發展。能力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在生活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經過後天的培養和鍛鍊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所以先天素質在能力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爲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由此我們得出結論,會計人員的先天素質是影響會計人員業務勝任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後天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社會環境: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專業標準對會計人員的強制約束力、社會對會計人員的監督力,迫使會計人員提高自己的業務勝任能力。因此,社會環境是影響會計人員業務勝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育環境:教育環境是會計人員獲得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而紮實的專業知識影響着會計人員的業務勝任能力。此外,會計人員某些先天素質缺陷也可以透過後天學習得到不同程度的補償,從而發展他們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業務勝任能力。因此,教育環境是影響會計人員業務勝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會計實踐:會計人員在會計實踐中,必然要遇到各種問題,有些問題就會與自己的能力欠缺或薄弱發生矛盾。這種矛盾的產生和解決的過程就能形成會計人員的業務勝任能力或使業務勝任能力得到提高。此外,會計人員的某些先天素質缺陷也可以透過會計實踐得到不同程度的補償,從而發展他們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業務勝任能力。因此,會計實踐是影響會計人員業務勝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專業知識和業務勝任能力與取得會計業績的關係

  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勝任能力與順利完成會計工作,取得會計業績的關係如何呢?一方面,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爲會計人員提供了會計實務操作時進行推理、分析和制定具體會計流程的依據,是取得會計業績的必要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企業是一個複雜的經營管理系統,有很多難以確定的因素,會計人員必須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情況,對那些不確定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釋,找出其中的原因,確立採取的對策。反之,若不能對會計工作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予以合理的解釋,意味着會計人員雖已獲得了專業知識,但沒有能力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靈活地運用於具有不同情況的會計工作中,難以順利地完成會計工作並取得會計業績。因此,對參與實際會計工作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能依據所獲得的專業知識予以合理的解釋、判斷和推理所具有的能力也是取得會計業績的必要因素之一。

  至此,我們已經構造出了取得會計業績的兩個要素,其中專業知識是思想,能力是分析、判斷和推理出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原因。兩個要素合併爲整體,共同決定會計人員的會計業績,或者說會計人員的會計業績是由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共同決定的。
     二、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分析

  (一)會計人員合理知識結構的需求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全世界進入了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理論、方法、技術都在飛速發展,知識更新週期越來越短。18世紀時知識更新週期爲80~90年,19世紀到20世紀初,縮短爲30年,20世紀初至20世紀90年代又縮短爲15年,20世紀末縮短爲5~10年,21世紀初預計爲3~5年。同時,由於各個專業學科的知識量愈來愈大,因此,要求受教育的時間不斷延長,每一具體課程的內容也不斷地加深、加寬和加重,學校所設定的課程通常是比較成熟的學科,不成熟的學科通常不能設定課程。這意味着大學生們在校攻讀時有些課程還沒有成熟,是未引進人們重視的新知識,但當他們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後,這些知識很可能已經陳舊了,甚至過時了,又有更新的知識出現。國外有人統計,一個學生在校學習獲得的知識5%~10%是將來必須的,而90%~95%的知識是在工作以後的不斷學習中獲得的。因此,現代科技知識和資訊日益激增與會計人員接受資訊的時間限度之間存在着矛盾;專業知識增長的無限性與會計人員生命的有限性之間存在着矛盾;知識更新週期的不斷縮短與會計人員受教育時間不斷延長之間存在矛盾:專業知識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發展趨勢與現在學校所設專業研究方向越分越細,以及各個專業之間缺乏橫向聯繫的局面等也存在着尖銳的矛盾。

  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不在於多,而在於合理。人們積累知識總是爲了實現某種特定的功能。爲了實現這種特定功能,必須形成與這種功能相應的知識結構。結構不同,功能也不同。因此,爲了順利地完成會計工作,就必須建立與其相適應的、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

  (二)會計人員應具備專業知識結構的類型

  專業知識主要是透過教育和實踐經驗獲得的。會計人員透過教育主要獲得的是會計的理論知識,而我們知道,會計理論研究會計的職能、作用、對象、任務、準則、種類、方法以及各種差錯的弊端的規律性及其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繫。因此,會計理論爲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提供一種基本思想,它能幫助會計人員進行思維、推理、分析和判斷,具有指導作用和預言作用。思想具有通用性,它是從大量的具體會計實務中抽象出來的。一個人只有獲得了會計理論,才能面向不同的企業進行科學的會計工作。因此,紮實的會計理論是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時進行推理、分析和判斷的理論基礎,是構成專業知識結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會計理論通常以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作爲主要特徵,它給出有關的事實、定義和公式。例如,短期借款是一種流動負債,這個定義在透過財務比率分析,如透過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進行覈算、分析時是必須的,因爲流動負債是這些比率中的一個比例因子。



  實踐經驗是獲得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透過實踐經驗主要獲得的是過程式知識(Preocedural Konwledge)。會計是一門操作性、技術性很強的科學,會計理論只提供了進行會計工作的思想,不是會計操作過程中的具體程序和具體方法(因爲不同的企業,其會計的具體程序和具體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取得會計業績通常與採用的具體會計程序密切相關,與此有關的知識是過程式知識。過程式知識主要是由完成具體會計任務的規則或步驟構成,它強調的是會計工作的過程,通常該知識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積累出來。

  綜上所述,按影響專業知識的因素模型,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結構是由過程式知識和陳述性知識兩部分構成的。

  (三)會計人員應具備專業知識結構的內容

  專業知識是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特色所在,無此專業知識,就不可能成爲會計人員。但是,現代會計業務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綜合性。這一特徵又要求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不能只限於本專業,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需要做到深廣結合。專業是分工的結果,分工越細,專業越精;專精是需要的,但專精不能孤立,專業越精,發生關係的方面也越多。如同建寶塔,塔越高,則塔的基礎應越寬,專精需要廣博的知識,專精的結果也擴大了知識,也提高了專精的水平。因此,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好比一座寶塔,塔尖部分是專業學科知識,塔的中間部分是專業學科的基礎知識,塔的下半部是應用專業性知識所需要的其他知識,如數學、外語、邏輯學、心理學等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基礎文化素質和修養。

  會計人員比較理想的知識結構應是以博促專,以專取博,專與博相結合。但要直接構造出會計人員的具體專業知識結構將是非常困難的。根據結構—功能的方法論,事物內部的結構與外在的功能是聯繫在一起的,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樣的功能。作爲一個職稱,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本身是一個“黑箱”,我們無法直接透過直觀感知找到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到底有哪些,但我們可以透過分析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在從事會計業務的活動中的外在表現,即專業知識結構在從事會計活動中的功能和作用來把握專業知識的內容與結構。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結構—功能方法中的“黑箱方法”,即透過會計人員必須完成的任務和應具備的功能來間接反推出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結構。

  會計人員在企事業單位中主要從事會計覈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專業知識結構主要是滿足其從事會計覈算和財務管理的內存需要。

  (四)會計人員獲得專業知識的途徑

  根據上述分析,專業知識由陳述性會計知識和過程式會計知識構成。其中會計人員的陳述性知識通常是透過接受教育獲得,獲得該知識的質和量由學習時間的長短,學習內容和接受教育的方式來決定。獲得過程式知識的方式通常有三種:一是會計人員從自己親身的會計實務過程中獲得過程式知識;二是會計人員可以從其他會計人員的會計實務資料中學得過程式知識,因爲我們知道,會計實務的過程和會計實務的資料都是構成會計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過程式知識的獲得應與會計經驗密切相關;三是在一定條件下,某些類型的教育或培訓班也能使會計人員獲得過程式知識。從過程式知識獲得量的多少來考查,通常從事專職會計實務的會計人員獲得的過程式知識要比非職業會計人員(如只從事大學會計學教學的教師)多。因此,可以認爲,過程式知識通常是在專職的會計實務中獲得的。

  1、會計教育在獲得專業知識中的作用。如前所述,會計人員透過接受教育獲得陳述性知識,透過會計實務獲得過程式知識。因此,獲得陳述性的知識通常先於獲得過程式知識,雖然透過會計教育的方式難以獲得過程式的知識,但在某些條件下,也能促進過程式知識的獲得。大學的教育類型、教育方式很多,但有兩種教育類型值得注意:

  一類是傳授怎樣做的規則,它主要講授完成某項會計工作應遵守的步驟和程序,幾乎不對規則做出解釋。但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企業的環境、狀況不同,所使用的規則不同,而這樣學到的規則,只是表面的,沒有學到規則的實質,即學到的規則是死的,難以進行推理,難以對不同的會計對象靈活應用。因而學習怎樣做的規則難以獲得過程式知識。

  另一類是傳授理解規則,即講授爲什麼要有這種規則。在教學中主要解釋會計的步驟,說明爲什麼要執行這些步驟,這些步驟之間是如何聯繫的。在會計實務工作中,會計人員通常獲得的是結論性的會計實務資料,而不是解釋性的會計實務資料。但由於在此之前,會計人員對資料中所用到的會計規則的原因、相互關係等已經透過會計教育方式學習過了,就等價地獲得了具有因果關係的會計實務資料,即透過會計實務資料和先前的教育,使會計人員獲得了會計的步驟,爲什麼要執行這些步驟及這些步驟之間的聯繫,因而這類教育有利於過程式知識的獲得。這種教育方式給會計人員帶來了好處,因爲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工作時,常常是時間緊張,壓力大,難以獲得較高質量的解釋性會計實務資料,用這種教育方式彌補了這個缺陷。

  2、會計經驗和實務資料在獲得專業知識中的作用。流行的學習理論指出,教育不能導致過程式知識的獲得,只能獲得陳述性知識。過程式知識可以透過職業的實踐過程來獲得,或者在教育中引入實踐資料並用有關陳述性知識進行解釋和驗證來獲得。會計實務過程和會計實務資料是會計工作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會計經驗對會計過程式知識的獲得起着重要的橋樑作用。當然,不可能所有的會計經驗都有利於過程式知識的獲得,會計經驗是從實際的會計工作和完成會計工作後的有關資料中取得的。要獲得過程式知識,就必須要求有準確的、完整的有關會計的直接資料,否則,片面的、不準確的資料將造成誤解。由會計實務提供資料的質和量依賴於會計人員所下結論的質和量及會計過程中的各種內外部環境。在會計實務中,常有大量的實習會計人員,他們本身缺少會計實務的經驗,因此由他們提供的會計資料在引用時應特別小心,在將會計實務資料引入後續職業教育的教材中時,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會計實務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雖然透過教育獲得了陳述性知識,但過程式知識主要是透過會計實務過程獲得的。在討論透過會計實務獲得有關的過程式知識時,我們假定會計人員是獨立進行會計工作的(即具有過程式知識的會計人員提供的幫助除外)。實踐證明,即使是受過完整教育的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工作時,如果手邊沒有會計實務資料作參考,面對大量的會計實務,也會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原因是隻有陳述性知識,無法形成具體的會計程序或會計步驟。因此,在會計實務中若沒有任何會計實務資料,將難以獲得過程式知識。

  在會計實務中,有兩類會計實務資料與獲得專業知識有關。一類是解釋性的會計實務資料,它說明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會計結果。這類資料有助於獲得過程式的知識。由於會計人員能直接從解釋性的會計資料中得到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而不需從會計結論推出原因,由此,會計人員能把這些解釋性的會計結論及正在進行會計工作時的其他資訊有機地結合起來,得出自己正在進行的會計工作的規則,也就獲得了過程式知識。雖然會計人員能迅速地從解釋性的會計實務資料中學到會計規則,但也應注意解釋性會計實務資料也可能是不準確的、不適用的。

  另一類是有關結論性的會計實務資料,它只提供有關會計實務的結論。會計人員要從中學到過程式知識,必須從結論中推理出正確的因果關係,這是困難的一步,因此,這類結論性的會計實務性資料,大都無助於過程式知識的獲得。從結論性的會計實務資料中要獲得過程式知識的難處還在於會計人員把從這些會計結論所推理出的東西作爲依據,會使他們隨便地改變正在進行的會計工作程序,反而把自己的會計工作引向歧途,因此,只有結論性的會計實務資料,無助於產生過程式知識。

  在某些條件下,當會計人員能從結論性的會計實務中推理出解釋性的會計實務資料時,有可能學到過程式的知識。例如,當會計人員遇到的會計工作很簡單,以致很容易從結論性的資料中進行推理,並得到正確的因果關係,這實質上是等價地獲得瞭解釋性的會計實務資料,因而可促使過程式知識的獲得。又如,會計人員在參與具體會計實務時,已得到結論性的會計實務資料,但在此之前已經具備了因果理論的知識,這種因果知識能夠用某種方式對其結果進行解釋,由此也等價地獲得瞭解釋性的會計實務資料。因而,具有這種因果理論知識的會計人員也能從結論性的會計實務資料中獲得過程式知識。

  根據上述討論,會計人員的工作經驗是獲得過程式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因此,不論在獲得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之前還是獲得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之後,工作經驗都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起着十分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對獲得會計師資格以前的實際工作經驗有較爲詳細的特殊的標準來規範,也要求企事業單位對其從業人員在設計與執行實際工作經驗計劃負責並記錄他們的經驗。

  三、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業務勝任技能分析



  能力是會計人員完成某項會計工作時在主觀上所具有的一種心理特徵。會計人員在完成某項會計活動時,往往需要的不是一種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組合。各種能力的總和構成會計人員的業務勝任能力,它是衡量會計人員在會計活動中的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所達到的水平。會計人員的業務勝任能力主要由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操作能力這五種基本能力構成(如圖3所示)。這些能力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各自都在業務勝任的能力結構中發揮着一定的作用。單純追求某一能力的發展,而忽視其他能力的發展,會造成業務勝任能力的失衡,形成業務勝任能力的畸形。

  觀察能力是會計人員收集會計資訊、獲得對會計對象感性認識的基本心理素質,觀察能力是保證順利完成會計工作、取得會計業績的重要心理因素。敏銳的觀察力使會計人員能夠利用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線索取得顯著的會計成果。

  記憶是會計專業知識的倉庫,它爲思維提供原材料。會計人員在思考問題時所應用的材料大都來自記憶,一個優秀的會計人員要求有較好的記憶檢索的功能,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思想材料,爲確定會計工作的不確定因素及時提供材料。知識老化的週期縮短,更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

  思維能力在整個會計工作過程中起着指導和調節的作用,對會計工作質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影響。較強的思維能力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空洞的頭腦是不可能進行思維的。一個人在某方面的知識越豐富,技能技巧越熟練,思路就越靈活,判斷就越準確。此外,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可以使人產生廣泛的聯想,使思維靈活而敏捷,有豐富經驗的會計人員對會計事實的判斷力強,得出的會計結論更符合事實。

  想像能力同樣重要,因爲知識畢竟是過去的已有的東西,它是有限的,而想像力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是無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是業務勝任能力中的認識能力,只有認識能力而缺乏操作能力,是難以取得會計業績的。會計業務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是手腦並用的人才。

上面的內容可能太空洞了,大家可從中汲取一部分精華加以吸收利用。



四,你還應瞭解什麼
1,瞭解你所要應聘的公司的公司名稱、行業、發展規模、企業性質,企業文化
2,你所應聘的職位工作範圍和職責
3,針對以上問題預想考試題目。如果自己不夠了解,那麼要先翻書,或上網或諮詢親朋好友
4,注意自己的儀表和穿着,儘可能大方、乾淨、利落和整潔
5,在面試時要表現得細心而且有條理,不卑不亢。

 五,怎樣寫簡歷   
  
寫簡歷的時候程序儘量簡化。
如下可參考。
1,把基本資訊寫全。不必要的和工作無關的資訊少寫,側重點放在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表述上。
2,寫自己工作簡歷和教育簡歷的時候不要寫得太簡單,好象流水帳。要寫自己以前的工作範圍和工作內容是什麼,自己學到了什麼東西,已經具備了怎樣的能力
3,簡歷不要寫得太長,如果你跳槽很頻繁,也不要那麼忠實的全寫進去。財務人員比較忌諱經常跳槽,向來追求穩定。
4,寫簡歷時要有目標和針對性,你應聘的職位和公司是什麼樣,儘量表述內容往那方面靠攏,無關的話少說爲妙。
我拋磚引玉,把自己所想到的面試題寫出來。你也儘可以把自己當作考官,提出自己經歷的或覺得可能會面對的問題,讓大家來解答,選最優方案,去面試。

1,你爲什麼會想到我們公司來
2,你爲什麼離開原來的公司
3,你有什麼競爭優勢
4,你以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是什麼樣的
5,你以前的工作中,和同事與領導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6,怎樣理解合理避稅,在這裏可能會具體的問你考官比較關心的稅種。我曾經遇到的一個考題就是個人所得稅如何避稅
7,財務人員要求什麼素質
8,問你對所應聘公司所在行業的財務的瞭解程度
9,談談你過去做的比較成功的一件事情
10,你的缺點是什麼
11,。。。。。。。。

補充兩點:
1、簡歷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亮點,特別是自己最得意的成績。
2、外企和國企對稅收籌劃的要求不是很高,外企比較側重專業能力,而國企比較側重管理水平。
3、誠信,會是會,不會就說不會,別忘了你的面試官裏邊肯定有財務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