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如何面試>

走在路上:打工青年的“遊學”路

學問君 人氣:2.34W

    出生於貴州貧窮邊遠的村寨,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失學,進城打工艱難爲生的同時取得了大專和本科的學歷,最終考取了貴州大學碩士研究生,李明勇用近15年的時間完成了從農民工到研究生的人生轉型。社會給了他應得的榮譽:貴州省十大傑出農民工、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走在路上:打工青年的“遊學”路

    李明勇勵志成才的人生之路絕非孤立的樣板,類似的故事還曾發生在有“清華饅頭神”之稱的張立勇身上。張立勇原是清華大學食堂的普通農民工,但他用10年時間自學英語,透過了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取得了託福670分的高分,拿到了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與國際貿易專業的本科文憑,成爲了首屆中國青年學習成才獎的獲獎者之一。

    每每讀到類似這樣的求學成才故事,人們在感動之餘,或許都會有所思索。從農村走進城市,打工掙錢並非新一代農民工的生活全部,掌握知識、改變命運,或許纔是他們更普遍的人生理想。但理想之路走起來並不輕鬆,李明勇用了近15年,張立勇走了整整10年,都是一種頭懸樑、錐刺股般的邊工作、邊求學的生活。成功後,各種榮譽接踵而至,但在他們成功之前,社會是否很好地履行了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憑藉超強的個人毅力,千千萬萬的打工青年能有幾位熬過這段艱難的“遊學歲月”?

    細細體味,大家還會發現在李明勇和張立勇等少數成功者的背後還有一點偶然性。假如李明勇不是在貴州教育學院當保安,張立勇不是在清華大學的食堂裏做廚師,離開了文化氣息濃郁的`校園環境,他們能否堅持那麼久,能否在持久的堅持後取得成功,都將是未知數。

    今年的1月26日,本報用整版的新聞圖片刊登了6位深圳市外來妹打工之餘攻讀學歷的人物速寫,其中披露:到2007年底,深圳在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註冊參加文憑學習的外來工已達86萬多人。如此衆多的打工青年又是怎麼讀書的呢?

    工作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線上,勞動時間和強度都很大,一天下來單是應付手上的工作就累得夠嗆,還要擠時間讀書,可以說這一批打工青年完全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做代價,他們的奮鬥史未嘗不是個人的心酸史。記者在採訪後寫道:“聽着她們的講述,我曾不止一次地熱淚盈眶。作爲記者我沒有理由不把她們介紹給讀者……”

    孔夫子說:有教無類。倡導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他又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說明每個人皆能成才成德,而“習相遠”又說明了實施教育的重要性。李明勇和張立勇的成功爲“性相近”做出了完美驗證,但社會在推進教育公平和落實更廣泛的公民教育權益上,似乎還沒有完成“習相遠”的任務,許多事情沒有做,或沒有做好。

    爲打工青年創造比較好一點的求學成才環境,讓更多農民工的求學路不至於太辛苦,使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也能惠澤到每位農民工的身上,這是社會必須從制度、措施上亟待予以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