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人力資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培訓心得

學問君 人氣:5.77K

2013年11月16日上午,南京師範大學張俊教授以科學教育爲切入點,爲我們解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先,張教授向我們介紹了《指南》劃分的依據,以及它在科學領域中的目標和幼兒科學思維的發展進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培訓心得

其次,張教授以科學教育爲例,引導我們如何深入瞭解幼兒科學教育領域的目標及不同年齡班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怎樣引導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學習數學知識,讓幼兒真正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培訓中,張教授巧妙地提出問題,讓我們思考,並且能結合教學中的事例進行講解。在張教授聲情並茂的講解中,讓我對《指南》有了新的認識,也對平時的科學教學有了新的理解。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在日常科學教學活動中的點滴。

記得,在一次科學探索活動中,方禮飛小朋友拿着磁鐵東吸吸西吸吸,吸住了鐵製的門把手、保溫桶……當孩子將磁鐵用力的摁在鋁合金窗戶上,滿以爲也可以吸住,誰知手一鬆,磁鐵“啪”的掉在地上,環形磁鐵摔成了兩半。看着自己闖下的禍,孩子一臉恐慌,膽怯的望着我,其餘孩子也都攏過來,唏噓的說:“哎呀,摔壞了!”面對驚慌失措的孩子,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請全班的孩子對他的行爲進行了討論。

我首先請方禮飛講述了他這樣做時的想法,然後,又請所有幼兒進行討論:他爲什麼把磁鐵放在瓷磚牆上。孩子們討論後,又就“磁鐵摔壞了,該不該批評這位小朋友”進行了討論。有的說:“他摔壞了磁鐵,就應該批評他。”有的說:“他不是故意的,不應該批評他。”我又問道:“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孩子們設想了種種辦法,雖然不一定合適,但他們畢竟懂得了今後要愛護教玩具。在今後的操作活動中,我也確實看到了孩子們更加愛惜所有的學具。遇到類似問題,他們會試一試,以免損壞學具。在教師的不斷鼓舞下,孩子們操作探索的積極性更加高了。對這樣的事例,如果我們不聽孩子的解釋,僅憑主觀臆斷,不問青紅皁白的把孩子批評一通,結果會怎樣,不言而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瞭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幼兒生活中,科學是無時不在的,它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幼兒年齡小,好奇心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更難免有超出教師要求的`探索行爲。

譬如,爲弄清玩具裏面有什麼而拆壞玩具,因有新的發現而大喊大叫,或發現新奇的事而跑到這裏看一看、跑到那裏瞧一瞧,等等諸如此類的行爲常規課堂紀律所不允許的。如果教師不加分析的批評指責,孩子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又從何談起呢?在科學活動中,我們應注意對幼兒的細心觀察,不僅注重孩子探究活動的結果,更注重其探究的過程、方法以及有無創造性等,正確評價幼兒的科學探索行爲,善待幼兒探索中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