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企業管理>

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十大能力

學問君 人氣:2.8W

所謂領導者,它是指居於某一領導職位擁有一定領導職權承擔一定領導責任實施一定領導職能的人。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十大能力,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十大能力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社會已開始進入一個以知識爲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一個全新的,充滿競爭、挑戰與機遇的資訊時代。它對於人類社會事業的進步和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由於現代領導工作的對象、條件、環境等因素複雜多變,現代領導者應具備的能力,也必須提出更高要求:全方位、多方面的。

一、總攬全局能力

面對21世紀的形勢與任務、機遇與挑戰,必須加強對全局性問題的研究,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統攬駕馭全局的能力。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有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不能只是考慮局部和眼前的得失。這是各級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和能力,也是一項馬克思主義的領導藝術。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提高黨的領導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使我們黨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羣衆共命運,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的新要求。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要求領導幹部抓大事、議大事、管全局,集中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問題;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係,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從總體上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我國現正處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中。這種轉變就其廣度和深度而言在我國都是空前的。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對各級領導幹部無疑都是一種重大的考驗。各級領導幹部要想具備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要善於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趁勢而上;二要科學界定政府的經濟職能,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方式;三要學會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四要努力轉變領導觀念和方式。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努力提高發展的能力;學會運用市場手段調節經濟;學會抓住機遇和創造環境發展經濟;學會引導、協調和服務。

也許有人會問:把握全國大局有中央和國務院,爲什麼說“這是各級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道理很簡單:所謂“全局”有不同的層次,首先,一般地說各級都有各自的全局;其次,任何局部都是全局的有機組成部分,離開全局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就不能真正發揮局部的作用。有的地區和部門只考慮局部或眼前的得失,結果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最終也難免損害自己。要總攬駕馭全局就必須:把全局作爲考慮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抓住全局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重視解決事關全局的一系列矛盾;善於發現和解決制約全局發展的薄弱環節。

二、觀察思維能力

所謂思維能力是一個內涵很寬的概念,諸如抽象、推理、演繹、歸納、綜合、分析、想象、辯證思維等能力,均屬思維能力。其中以辯證思維能力爲最高層次。人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是思維能力的最高形式。所謂觀察思維能力,就是人們在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運用一定的思維形式進行思維活動,從而取得一定的思維成果,這種本領就叫做觀察思維能力。所以人們的思維和人們的知識結構有着密切關係,既沒有脫離知識結構的思維形式,也沒有脫離思維形式的知識結構。所以不掌握一定的知識,就談不上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有了一定的知識,又並不一定掌握了某種思維能力,因爲還必須運用一定的思維形式和方法才行。

思維是一種內在能力,也是本文將要討論的各種領導能力的核心和基礎。人們的各種能力無不圍系在思維能力的周圍,和它保持着密切的聯繫。離開思維,便無其他能力可言了。所以兩者是相互依存的,但又不可互相取代。人們的思維能力,是人們實踐能力的內化,是人們透過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中逐漸積累、形成和提高的。對一個領導者來說,思維能力除了是其他領導能力的基礎和核心之外,其重要性還在於它不僅影響領導者自己,而且影響甚至決定着他所領導的事業的興衰成敗和前途命運以至全體下屬的命運。需要強調的是,充滿競爭、挑戰和機遇的21世紀,對於一個現代領導者來說,對其觀察思維能力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如何儘快提高領導者的觀察思維能力,尤其要儘快提高超常──創新性思維能力,己經成爲每個現代領導者不斷開拓前進和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因素之一。有的人認爲,超常──創新性思維能力那是極少數“天才”人物的事,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這是一種誤解,只要建立信心、方法對頭、堅持(自我)培養,任何具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可以培養超常──創新性的思維能力。

三、駕馭經濟能力

小平同志精闢地指出:“發展是硬道理”。根據這一思想,中央始終把堅持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經濟是基礎,堅持發展首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目前,我國正處在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對於各級領導幹部無疑是一次重大考驗。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學會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發展要求,不斷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水平。爲此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學會——

(一)運用市場手段調節經濟。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說到底就是尊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更多地運用而不是脫離市場手段調節經濟,揮舞行政權力的“大棒”爲所欲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不是放任調節,而是在充分發揮市場基礎作用的同時,國家還要運用財政、貨幣、產業等政策,對經濟執行進行調控。

(二)抓住機遇發展經濟。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既有機遇也有風險。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對各級領導者都至關重要。馬克思主義認爲,經濟發展從來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不發展和發展太慢都是沒有出路的。我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始終是我們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主題。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機遇與風險並存,抓錯了就要承受風險帶來的損失;不抓,風險損失可能更大。這就要求各級領導者,不僅要有搶抓機遇的意識,而且要有開拓創新的能力和勇氣。

(三)創造環境發展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正在向按市場經濟要求轉變。這是一場對原有體制、機制、觀念的深刻革命。黨政領導者必須摒棄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和領導方法,學會制度創新、資源整合、社會治理、精神鼓舞等,爲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科學決策能力

何謂“領導”?從一定意義上說,“領導就是決策”,領導的過程,就是制定和實施領導決策的過程。決策是領導工作的核心,是一切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挑戰與機遇並存,客觀形勢複雜多變的時代尤其如此。缺乏決策能力就是缺乏競爭的基本能力。毛主席有一句名言:“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所謂“出主意”就是制定和實施決策。尤其在現代領導工作中,一個不善於出主意作決策的領導者,決不是一個好領導者,甚至是一個缺乏基本任職資格的領導者,因爲他沒有競爭的基本能力,更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本文所述的種種領導能力,從根本上說主要爲了滿足提高領導決策能力的需要,或者說更是爲進行領導的科學決策服務的。

當今資訊時代是一個快節奏時代,各種因素複雜多變,充滿競爭、挑戰與機遇,所以要做好現代領導工作,僅僅埋頭苦幹是不夠的,還必須不斷提高捕捉情報資訊的能力,這是各級現代領導者進行科學決策的必要依據和基礎。因此要求有關領導者必須做到以下“五要”:一要成爲真正的內行;二要有豐富經驗;三要有敏捷的思維;四要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五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勇於開拓創新。要想具有較強的捕捉情報資訊的能力,就必須在這幾方面下功夫。一個現代領導者,無論他有多大本事,如果閉目塞聽,缺乏捕捉情報資訊的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就難免落後甚至被客觀形勢所淘汰。隨着社會歷史的發展和進步,這種要求的緊迫性,今後必將越來越給有關領導者以強大的壓力。

爲此要求有關現代領導者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主要是:(一)有較高的科學文化基礎;(二)有辨別情報資訊價值和真僞的能力;(三)有綜合分析決定取捨的能力。

五、識才用人能力

經過80多年的革命和建設,總結我們黨所取得的歷史性勝利和成就,證明了一條重要的歷史經驗:正確路線確定之後,幹部便是決定性的因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離不開“人才強國”。不僅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要靠人才,而且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說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在工業經濟時代,要開發配置的主要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有形和不可再生的物質資源;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要開發配置的則主要是看不見摸不着的,無形而可以再生的智力資源,兩者有着根本性質的不同。所謂“智力資源”就是“人才資源”。所以必須儘快建立有利於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按照“任人唯賢”的路線,每個現代領導者都要有“知人善任”選才用人的能力。在這裏我們需要專門討論一下對擁有知識和才能的人才資源的發掘、培養和使用問題:

(一)人才資源的'發掘(或稱“人才資源的智力開發”):說到底,關鍵在於必須努力提高各級領導者對人才智力資源的開發能力。人才爲什麼要發掘(開發,下同)?首先,因爲在客觀上人才也是人,他們和每個普通人一樣,並無任何明顯的外部特徵,很難一眼就識別出來;其次,由於各種主觀因素,諸爲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以派取人等,都可能給識別人才的工作帶來等大些偏見;再次,還還可能有些環境因素,也可能對人才發掘工作帶來某些影響。所以有關有學領導者在發掘人才的工作中,必須像“伯樂識馬”那樣獨具慧眼才行。

1.深入基層實際。常言道:“實踐出真知。”縱觀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文明史,許多過出人才都是出身微賤混雜於廣大人民羣衆的汪洋大海之中,古今中外出身貧寒的專家學者、傑出人才比比皆是。劉邦出身於農民,韓信受過“胯下之辱”等等,正是這些普通小人物,其才能一旦得以施展,便很快嶄露頭角成就大業。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更是集中了當時社會底層的優秀人才,所以發掘人才一定要眼睛向下,深入實際;

2.擴大發掘範圍。發掘人才不能只是眼睛盯着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必須把發掘範圍擴大些,這樣才能使眼界豁然開朗。只有這樣,才能克服人才數量不足、門類不全、層次不夠等問題;

3.突破名家框框。當然,凡是名家都要全力爭取。但是隻把希望寄託在名家身上也不現實,因爲:首先,名家畢竟人數有限一旦爭取不到,豈不難爲了自己;其次,任何工作羣體,即是領導班子,名家也是少數,所以發掘人才不能只着眼於少數,而置多數於不顧;再次,名家也不是天生的,有些土專家、土能人等往往就蘊藏在廣大羣衆的汪洋大海之中,對他們一旦使用得當就可能如魚得水顯出非凡才能,做出非凡業績;四是發掘當代“隱士”。發掘人才切不可忽視那些“天高皇帝遠”的角落,可能蘊藏個別當代“隱士”。

(二)人才資源的培養:培養人才是人才資源開發的基礎工作,是造就和選用高素質人才的前提:

1.加強在職教育。從一個人才成長的過程來看,一般地說他一生所受的教育,大體可以分爲在校教育和在職教育兩個基本階段,在校教育只是教育的基礎,而在職教育(或稱“終身教育”)纔是教育的深化和發展。應該肯定在校教育確實很重要,這是基礎;但只有這個基礎,沒有在職教育的深化和發展,也不可能成才。在現實生話中,一個確有成就的人才,一生中在職教育所佔的時間和精力,要比在校教育多得多。所以一些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在職教育,認爲培養一個優秀人才,用人單位負有重大責任;

2.鼓勵自學成才。實踐證明,鼓勵基礎條件基本具備的在職人員透過自學成才,是有計劃、按步驟改善在職隊伍素質比較切實可行的途徑之一。自學方式靈活多樣,可系統自學、單科自學、崗位自學、業餘自學、參加培訓進修等等,可以根據各自意願自由選擇,有利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自行安排。用人單位及其有關領導者,應積極加以引導,尤其對其中條件較具備的下屬人員應積極鼓勵和支援,儘可能爲他們創造條件,對其中成績突出者給予必要的物質或精神獎勵;

3完善激勵機制。建立和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是建設人才隊伍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內容包括:爲人才施展才能創造條件、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和完善獎勵與福利制度、積極吸引和聘用海外人才等;四要引導合理流動。爲了做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潛力和作用,防止人才浪費、積壓甚至埋沒的現象,爲人才開拓施展才能的天地,努力做到人才的利用與社會需求協調一致,必須引導人才進行合理流動。主要包括: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消除人才流動障礙。

(三)人才資源的使用:怎樣科學合理地使用人才,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涉及範圍極爲廣泛的課題。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中,應牢記以下四本環節:

1.珍惜“最佳時期”。據人才學研究就一般規律而言,領導人才的“基本成熟期”爲30歲左右,“最佳年齡”爲35-55歲,“峯值年齡”爲45歲左右,而最佳起用期爲30-45歲,如果超過45歲再起用,“最佳時期”便大部分己過去,就難以充分發揮“最佳時期”的作用了。當然,這是就一般規律而言,在具體操作時,還應因單位、層次和崗位而異,不宜過於機械死板。此外,領導人才的起用還有個時機問題,儘量做到領導人才“用當其時”,防止貽誤起用時機。

2.安排“最佳崗位”。影響人才“最佳使用”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沒有充分注意到把人才安排在有利於充分發揮其才幹的最佳崗位上,儘量做到“用當其位”,因而大大地削弱了其應有的貢獻。所謂“最佳崗位”主要是指:

(1)個體德才素質與羣體結構要求相吻合的領導崗位;

(2)與領導人才的個人能級相適應的領導崗位;

(3)與人才本人的興趣與專長相吻合的崗位;

(4)與上級領導所確定的成才目標相一致的崗位。

3.發揮“最佳才能”。“揚長避短”是使用各類人才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然而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揚長避短”,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呢?

(1)對有關人才個體的德、才、能、績等幾個基本方面分別進行測評記分,按其積分最高的“強項”使用;

(2)對人才羣體成員進行類比,來科學合理地判斷和識別各成員的最佳才能是什麼;

(3)科學地分析有關人才各項才能的發展趨勢,提前選擇其中最有發展前途的項目,作爲選拔使用的決策依據。

4.產生“最佳心理”。人們的創造才能總是和他的創造性思維密切聯繫的,而創造性思維又總是和他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的。人才的“最佳心理”是進行創造性領導活動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所以在使用領導人才時,必須充分做到用當其願:

(1)充分尊重本人意願;

(2)熱情提倡和鼓勵“自薦”;

(3)授予職權,放手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使他產生“最佳心理”,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才能充分發揮出來。總之,只有真正做到了用當其時、用當其位、用當其長、用當其願的要求時,才能算是真正達到了人才的“最佳使用”的要求。

六、組織指揮能力

所謂組織指揮能力,就是指領導者按照既定的目標任務和決策要求,進行統籌安排,組織和率領其下屬爲實現其既定目和任務團結奮鬥,履行其基本職能的能力。衡量這種能力的標準,主要是看其能否最大限度地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最有效地統一下屬的行動和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機動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方法,處理好各種內外關係和問題,使既定的總體目標得以順利、圓滿地實現。其基本內容包括:

(一)凝聚組合能力。“作爲一位現代的領導者,至少要像劉備那樣能團結廣大幹部很好地工作,要有發揮廣大幹部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能力。”尤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個合格的現代領導者,必須具有善於把各方面力量團結在自己周圍,從而形成一股實現既定決策目標的綜合力量的能力,或簡稱“凝聚力”。

(二)全局統御能力。領導者必須善於從全局的總目標出發,統御整個系統,善於集中大家的力量和意願,使其形成實現總目標的合力,防止糾纏在局部和枝節問題上。爲此要善於運用獎懲等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努力使全系統每個成員,都具有爲實現共同的總目標的意識。並鼓勵下屬積極參與管理,激發大家的主人翁精神,促進總目標的儘快順利實現。

(三)執法監察能力。對決策方案實施及其結果的檢查監督,是領導者的一項重要職責。這樣才能識別人才,查明組織工作、實施計劃和指標本身優缺點。爲此領導者必須公正評價和秉公執法。這就是建立在調查研究和實事求是基礎上的執法監察能力。這樣才能正確評價下屬的功過是非、獎罰分明、扶正壓邪、興旺發達。

(四)隨機決斷能力。進階指揮能力,是隨機決斷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高度統一。在決策實施階段,領導者要隨時解決決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追蹤既定的決策目標,不斷進行調整或修改,這就必須有隨機決斷能力,即不僅要從全局把握決策目標,制訂各階段切實可行的方案,而且要有熟練的才能,隨時調動不同特長的人才去實施不同的決策方案。

七、創新應變能力

(一)基本概念與意義。所謂創新應變能力,實際就是創新和應變這兩種能力的有機結合。在開拓創新過程中,主、客觀情況的變化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領導者要善於機動靈活地對原定的策略、計劃、形式和方法等進行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21世紀將是一個發展迅速、複雜多變、競爭激烈的時代,事業的興衰成敗往往取決於領導者的創新應變能力,這是時代的要求。

(二)創新型人才的特徵。創新型人才不是先天生成,主要是在後天的社會實踐中鍛鍊、培養出來的。他們的特徵主要是:富有好奇心、喜歡標新立異、思維靈活敏捷、觀察敏銳透徹、想象豐富新奇、勇於棄舊圖新、善於隨機應變等等。這些都是資訊時代領導者應具有的重要品格。

(三)應變通則及其要領。雖然現實客觀事物複雜多變,但領導者在實踐中如何培養鍛鍊創新應變能力,仍可找出一些具有規律性的應變通則及其要領,其中主要有:處變不驚、以變應變、蓄以應變、靜觀待變、隨機應變、以不變應萬變等等,此外還要善於利用時機的“機變”、權宜之計的“權變”、不動聲色的“暗變”等等。篇幅所限,恕不細述。

(四)創新應變能力的提高。面對複雜多變的嶄新的資訊社會,各級領導者必須加強學習,破除束縛人們思想的傳統觀念,不斷提高創新應變能力。這就要求各級領導者:首先,必須對自己所領導的事業,始終保持一種永不滿足、銳意進取的飽滿激情;其次,對一切相關事物的發展變化及其動向,保持較高的敏銳觀察能力;再次,建立和健全優質高效的智囊和情報資訊班子,保持強烈的情報資訊意識,充分發揮其參謀諮詢作用。

八、協調控制能力

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需要指揮。否則就不能使無序的個體活動成爲有序的整體活動。所謂“領導”,就是爲了實現既定目標對下屬進行協調與控制。所以這是每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那麼什麼是協調控制能力呢?

(一)基本含義。所謂“協調控制能力”,包括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兩個方面。協調能力就是領導者透過一定的形式、手段、方法,使領導工作各方面的因素都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從而提高整體效能的本領,以避免或減少的內耗,維護團結,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是使整個領導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控制能力就是領導者透過一定的形式、手段、方法,使各種有關條件和因素都符合要求,從而駕馭和支配有關客觀事物的本領。控制能力又分爲自控能力和他控能力,即領導者控制自己和控制被領導者兩種能力,兩者缺一不可。

(二)內容與形式。領導協調的內容很廣,其中主要有:環境的協調、組織之間的協調、組織內外的協調、組織內部的協調、上下級之間的協調、領導班子內部的協調等,而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以人爲本”,進行人際關係的協調。領導控制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直接控制、間接控制、內在控制、外在控制、前饋控制、反饋控制等。控制手段主要有行政、法律、經濟、紀律、精神等幾個方面。要善於從實際出發,根據問題的性質和實際需要,靈活而有選擇地配合運用。

(三)主要原則。領導調控的原則主要是兩條:一是協調原則。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觀點、方法爲指導;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照顧一般;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求同存異;全、快、準、便地溝通資訊;公平合理、一視同仁、尊重人格;以模範行爲和充分說理使人信服;適應形勢和事業發展要求等原則。二是控制原則。主要是把被控制對象約束在控制系統範圍以內的封閉原則;根據環境或條件變化的要求,自動調節自己的行爲的自控原則;透過一定空間或範圍,檢查控制被領導者行爲的他控彈性原則;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相互控制的制衡原則。

(四)途徑與方法。不斷提高調控能力是提高整體領導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怎樣提高領導者的調控能力呢?以提高知識、心理和實踐三個基本因素爲基礎;以不斷學習、實踐和總結這三個基本因素爲途徑;以效能測評、學習模仿、開發潛力、總結經驗四個方面爲方法。

九、應對局面能力

現代社會事物複雜多變,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必須努力解決的重大課題。爲此各級領導者主要應該做到:

(一)控制局勢:突發事件大多數都具有突發性、複雜性和失控性。這時領導者首先要儘快控制局勢作出反應,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具體經驗主要是:

(1)正確估計形勢,依法採取果斷措施,迅速恢復正常秩序;

(2)領導者親臨一線指揮,集中統一行動,未經批准嚴禁濫用緊急權力、警力、警械和暴力措施;

(3)利用領導人威望化險爲夷;

(4)充分相信黨和羣衆,控制局勢解決問題。

(二)分析矛盾:當矛盾衝突發生時,領導者首先要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這是正確解決矛盾的前提。在我國發生的羣體的事件,絕大多數都是人民內部矛盾,但有時也有敵我矛盾混雜其中(如“邪教”)。只有正確區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才能正確應對突發事件,達到團結羣衆,打擊敵人,穩定社會秩序的目的。

(三)溝通協調: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是應對複雜局面、處理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和手段。領導者不僅要善於溝通協調,必要時還可以建立專門的溝通協調機構,以便透過有效的溝通協調,達到安定人心、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預防矛盾:從表面上看,突發事件好像是突然發生的,其實細分析其中大多數都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是受到質變的過程。因此要在矛盾處於萌芽狀態時,給予高度警覺和重視,及早防範,就可以避免事態的擴大和矛盾激化。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就要堅決依照法律、法規、政策和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予以解決。

(五)加強團結:團結就是力量。特別是遇到危機時,必須加強團結。領導班子要團結、幹部隊伍要團結、幹部和羣衆要團結。衆志成城,堅不可摧。這是應對複雜局面,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重要條件和根本措施。

十、自我管理能力

所謂“自我管理能力”又稱“自控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意思。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各級領導者都是一種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明白,我們是共產黨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千萬要防止把升官發財長作爲自己的人生目的……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爲人民羣衆謀利益上。”“作爲共產黨員,應該自覺地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集體利益擺在第一位,努力成爲一個有高尚追求的人,成爲人民羣衆愛戴的好乾部。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作風上做到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增強公僕意識,自覺擺正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對這一點,我們時刻都不能掉以輕心。如果把權力當作爲個人、家庭和小集團牟取私利的手段,就必然導致私慾膨脹,那是很危險的。”現在有些領導者總以爲自己的職責是專門管理別人(尤其下屬)的;好像自己“天生就是當官的材料”,從來也沒有想到過怎樣管好自己。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惟一宗旨,領導者就是人民的公僕,在我國這已經是一般常識。連這點常識都不懂的人,怎麼能當好“公僕”呢?那些貪腐落馬的分子,缺乏的不就是這種自我管理能力嗎!

爲悼念和弘揚任長霞的先進事蹟, 2004年6月8日《某知名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爲《胸懷理想,情繫人民》的評論員文章,其中有一段話說得很好:“對一般人來說,把工作作爲謀生手段,也不能算錯。但是,對擔任領導職務的共產黨員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像任長霞同志那樣,是爲實現黨的理想而去工作的,是帶着對老百姓深厚感情去工作的。黨的領導幹部應有高出一般水平之上的品格,更有堅韌性,更有凝聚力,更有創新精神。”因爲共產黨員不是“一般人”,尤其黨的領導幹部誰都不願承認自己是這種“一般人”。這不是主觀上願意不願意承認的問題,而是客觀上確實有這樣一些“共產黨員”,諸如王某某之流,他們從來都是這種只管別人不管自己的人,最後只好由法律來“管”他們了,最終都落了一個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

究竟爲什麼要如此強調領導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概括起來主要是:第一,有少數領導者是懷着私心雜念走上領導崗位的;第二,領導者必須懂得:要想管好下屬,必先管好自己,否則下屬也是管不好的;第三,領導者還必須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個組織羣體裏,領導者處於“領頭羊”的核心地位,下屬表現好壞,畢竟只涉及他個人,而領導者表現好壞卻影響着整個組織的羣體,甚至影響整個組織的方向與事業的興衰,所以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問題了;第四,領導者還必須懂得一個道理:被領導者有領導者“管”,那麼領導者有誰來“管”呢?上級領導機關當然應該“管”,但畢竟“天高皇帝遠”,完全靠上級機關不可能管得那麼具體、那麼細。如果自己管不好自己,最後就難免貪腐和垮臺。所以不是自己管好自己,便是自己毀了自己。

擴展優秀的領導者應具備哪些素質

1、睿智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該聰明,有智慧,有魄力,有能力,這是領導者之所以優秀的基礎,是領導者個人權威的本質體現。首先,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須有“才”,是“人才”。是其所在行業、所在領域、所在層次的優秀人物,是具有在自己所在領域中做出超乎一般人貢獻之能力的人。《三國志》中有一句名言:“功以才成,業以才廣。”只有“才”纔是領導者成就事業的關鍵因素。其次,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要善於用才,敢於用才,精於用才,要把對人才的開發和管理作爲自己的重要使命。蘇軾曾說:“士有一言中於道,不遠千里而求之。”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也應有此求才若渴、愛才如命的精神和氣概。

2、包容心

這也是衆多優秀領導者所共有的素質。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要善於包容,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對下屬的“過失”善於包容。求全責備是一般領導者的積弊,他們最敏感、記憶最深的是下屬曾犯過什麼錯誤,受過什麼處分,有什麼缺點,至於此人有什麼特長,有什麼“絕活”,則不清楚。人才也是人,缺點、錯誤委實難免,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會“用人所長,容人所短”,使這些人才發出其應有的光芒。二、對下屬的“不敬”善於包容。有些下屬喜歡鋒芒畢露,存在不敬的“苗頭”,領導者對此也要善於包容。“金子總是要發光的”,真正的人才是掩不住其光芒的,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會因爲疾賢妒能,而使真正的人才陷於“永無出頭之日”。不怕下屬“功高震主”,爲有才能的下屬提供力所能及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這纔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所應持有的原則和態度。

3、親和力

這是優秀領導者增添其個人魅力的重要途徑。領導者要善於“親和”,平易近人,要使下屬覺得自己易於接近,敢於接近,心理上永遠存有一種“暖”的感覺。同時,親和力也有利於領導者與下屬的溝通,使領導者及時調整自己的管理策略,從而達到真正的成功。

第一,關於“給我的權力和我自己的權力”。領導,往往被人們認爲是有“權”之人,這是事實。但作爲領導本人必須弄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結構,否則,就會出現不能夠正確對待權力的現象。領導科學告訴我們,領導的權力起碼有三種權力構成,即職位權、威望權和專長權。即給我的權力和我自己的權力。其中職位權是組織“給我的權力”,人們習慣比喻爲“半張紙飄下來的”(即半張紙任命,半張紙在組織部門存根)。準確地說是“組織”相信你,授予你權力。而威望權和專長權是屬於你自己的權力,如何在職工中樹立威望,如何在業務上不斷學習和提高,真正成爲知識型的領導,要靠你自己修行。

第二,關於“用精神統領下屬”問題。人總的有一點精神。人是爲一種精神而活着。任何一個單位的領導,如果自己都沒有一種值得下屬敬佩的精神,很難想象其下屬的精神狀態。一個單位的領導應成爲本單位一架功力最大的發動機,是一個單位的精神支柱,要不斷地去鼓舞下屬的士氣,自己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開拓精神,進取精神,最爲關鍵的時刻要有獻身精神。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傑認爲,領導要善於爲下屬描繪本組織的願景,提出一個催人奮進的目標,並指引下屬去爲之而努力。

第三,關於“用思路指導人”問題。有人說:“領導就是佈置任務,最後檢查任務完成情況”,至於中間過程可以不管。即“管頭管尾不管中間”。如果是這樣的話,領導倒也好當。三歲的娃娃,都可以做到。領導是設計師、是下屬的導師,要能夠以明確的思路指導下屬去行動。

第四,關於“用制度約束人”問題。制度安排是帶領下屬開展各項工作“遊戲規則”,人人都知道,沒有遊戲規則的遊戲是沒有趣味的。任何一個單位,基本制度不健全,就很難以在各項工作上取得良好成績。一個好領導是善於應用制度來約束人的,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不僅是管理好自己的重要方略,也是統領下屬的基本手段和措施,同時也是減輕領導壓力的最好辦法,領導不別要爲解決內部的混亂而煞費苦心,也不別要爲“面子”問題而大傷腦筋,“制度無情”替代了“領導無情”,也便於處理好管理中的“制度嚴格性”與“管理的人情味”之間的關係。

第五,關於“滿足需要以激勵人”問題。激勵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滿足需要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爲,人有三個層次的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無論什麼人,生存在社會上,就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需要。滿足他的某種需要,就能夠調動其積極性。激勵的方法有多種,即不能夠單純地搞精神激勵,也不能搞單純地搞物質激勵。僅僅精神激勵是愚弄下屬,僅僅物質激勵是坑害下屬。作爲一個單位的領導必須將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結合起來系統運作,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領導的藝術性之一就是善於激勵人,用願景(美好願望和遠景)激勵使人感到有“奔頭”、用正確評判激勵使人感到很公平,用榜樣激勵使人感到有參照系,用榮譽激勵使人感到受到尊重,用逆反激勵使人感到有壓力,用許諾激勵使人感到一諾千金的份量,用物質激勵使人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用感情激勵使人感到溫暖,用晉升激勵使人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用危機激勵使人居安四危求奮進。

做個好領導,要有哲學思維,善於用辯證的觀點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但不能夠用辯證的方法處理問題,弄得不好就會使人認爲“對的也是錯的,錯的也是對的”,處理問題必須有清晰的是非觀,要明確表達誰是誰非。要有一套科學的管理辦法,真正能夠將正確的決策貫徹到位,要善於領導藝術,爲自己所在的單位明確工作和發展方向,提出戰略構想,善於聯合下屬,強化合作,不斷激勵和鼓舞下屬努力工作,能夠清晰地總結成績,看到工作和發展中的不足,提出新的奮鬥目標,並帶領下屬一道去爲新的目標實現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