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企業管理>

關於小學公開課的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2.04W

篇一

關於小學公開課的心得體會

今天上午我校組織教師到實驗小學聽公開課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例如:趙曼老師上三年級《級的變化規律》,趙老師在課件裏呈現了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啓發性。特別之處,是趙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趙老師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趙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複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總之,趙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篇二

實驗小學舉辦了“教學藝術節”活動,我校老師積極參加了聽課評課活動。在活動結束後,我們數學教研組又組織開展了聽課反思活動。在教研活動中,老師們就所聽的課,積極地進行了評價,並對照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了存在的問題。

本次聽課我們共聽了6節課,分別是一年級《9的認識》,二年級《5的乘法口訣》,三年級《有餘數的除法》,四年級《神奇的莫比烏斯帶》,五年級《用字母表示數》,六年級《雞兔同籠》。這幾節課整堂課的教學形式就是一堂常態課、沒有更多的修飾和虛華的成分,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動畫,沒有臨場作秀的氛圍,自然、得體、和諧。

一、課題引入簡單快捷。有的以小遊戲等活動匯入新課。有的以談話的形式匯入,有的是複習匯入。

二、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張老師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帶》這節課在學生引導、質疑、反思等方面讓聽課老師深深體會到張老師的課堂深意。

三、多媒體運用上都很好。這幾位老師都做了課件,而且對課堂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爲用而用,而是真正讓多媒體爲課堂服務,直觀形象的呈現了知識。

四、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五、注重“板書”的設計與書寫。王老師《有餘數的除法》這節課整潔規範的板書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傾聽着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使我們深刻地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聯想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我們想了很多:

1、精心備好課

對於備課,我們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講課老師之所以課堂上運用自如,就在於他們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旨,而我平時備課還達不到這種嚴謹的態度,今後我會盡力做到。

2、 角色換位

平日的數學課堂上,我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當做學生去體驗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從講課老師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教學態度的必要性。

3、講究教學效果

一節好課,學生既要學到數學知識,還要掌握學習方法。有時我在課堂上,唯恐時間不允許,造成了包辦的情況,致使課堂效果不好,今後我們應努力研究的教學方法,熟悉瞭解學生,做到課堂教學向自然高效邁進。

篇三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爲我們提供這個學習機會,這週四我有幸和老師們一起參加了2012年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教學聽課的活動。這次共聽取了人教版的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和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伯牙絕弦〉〉共3篇課文。這些示範課以及滲透的教學觀點帶給我的最大震撼是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利用文字整體推進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結合我的教學課堂實際,我反思一下,我做得最不好的一個方面是沒有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平時我的課堂是隻有十來個學生在和我交流互動,其它的同學好像是事不關己,幾乎也形成習慣了,我已似乎見慣不慣了。對那些不說的學生我也就算了,也不理了,不說我認爲照樣把課文閱讀教學完成。就這樣,我越來越覺得愛交流的同學也懶於開口了。這次,我參加了培訓後,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樣做不行了,必須得改!例如:這次來授課的武漢的一位名叫任麗君的老師在上《伯牙絕弦》時,教學中的四大環節分別爲“朗讀——概述——講述——朗讀”。各環節中都不忘記對學生“說”、“讀”的能力的培養。在引導“朗讀”時讓學生弄懂字句意思的前提下斷字斷句(即各段的段意),讓學生首先會讀文言文,即讀的時候要“一詠三嘆”。她一部分一部分的出示課文,然後讓學生讀讀看哪些地方不太好讀,在斷句的時候順便解釋字詞的.意思,她的在朗讀中去滲透教學方法很好

讓我覺得很受用。

由執教教師範小芳老師講的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開頭就由課文中的主要單詞引出課文每個段落的內容。將每個重點詞語放在每個句子中去理解從而理解每個段落的意思,串講的很連貫很好。由於指導到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生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了。在板書中左邊的詞語爲杭州、小錢、白血病,右邊的詞語爲臺灣、同胞、在餘震中,中間的詞語爲捐贈、骨髓、1999.9.22,緊跟着引導學生“概述”主要內容時要求學生將黑板上的詞語串聯起來說出主要內容。水到渠成,學生說得輕鬆,說得精彩。在“講述”這一環節中,要求學生把每一個關鍵詞要弄懂解釋,如:輾轉、骨髓、凋零、含苞、綻放、襲擊等詞的意思在句中的意義,這一教學法講得更具體、清楚、吸引人。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講,啓發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說。我個人覺得範老師的用單詞引入教學的教學方法很新穎,值得我們年輕老師去引用和學習。

由我縣實驗小學劉老師講的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課,首先由“關於地震同學們知道多少?”引出課題,觀看地震視頻情境匯入。本課由愛的誓言“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爲主線貫穿全文,講課時老師將關鍵字挖出並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句子、段落的意思使學能從詞到句清楚完整的理解和學習課文。學每篇課文前深研教材要思考好“教什麼”和“如何教”。

總之,我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加大讓學生“說”的力度,整體推進“聽、說、讀、寫”的能力。

篇四

在這次新教師上崗課教研活動中,我上了一節公開課,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在準備這次活動的時候,我得到學校每位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對於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得有充足的準備。公開課對我來說是一次鍛鍊與提升的機會,這一次課,我上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住新房》,本課是對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進一步學習。從一次公開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它讓我品嚐着課堂帶給我的那份快樂與思考。總結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理解課標要求,把握上課精神。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認真去學習、領悟上課理念,只有這樣上課才能更有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自身課前準備的體會。我上公開課之前的準備工作由自己獨立完成,如預案的設計、課件的製作、課堂中的材料等。爲什麼要這樣呢?因爲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也就是在備課,不僅僅是在紙上備課,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備課,透過自己這樣一個反覆思考與準備的過程,自己對要上的課基本能做到心領神會了。當然作爲一名年輕教師,要吸取有經驗教師的經驗思想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走上課堂,自己的底氣就足一些。

三、樹立課堂信心,完美展示風采。將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課,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臺的課,“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實力決定命運”,認真對待學校安排的開課任務,思想上決不麻痹大意,踏踏實實去做事情,強調開課的每一個細節,絕不心存僥倖,相信自己有這樣的開課實力,自己從焦慮緊張到心無旁騖的調整過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強課後反思。教後的總結反思是組成教學環節的有機的一環,寫好教學後記有利於改進教學方法,是捕捉教學靈感的有效方法,可以爲撰寫教研論文提供豐富素材,將看似不相干的教學後記整理出來,認真思考、分析、概括和總結,探究教學中出現問題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務於今後的教學。 暴露出的一些問題。

1、課堂評價不到位。對課堂上學生及小組的學習活動,雖然也有教師評價,但明顯存在評價簡單化的傾向。

2、自學指導不具體,老師包辦代替。有些時候,還會出現自學指導不夠具體,自學時間不夠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學的情況,老師不自覺地講的又多了,很多本該有學生完成的任務由老師包辦代替了。

各位領導老師對這節公開課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從課堂教學的過程來看,計算問題仍然是學生急待解決的問題,運算的速度與準確率仍是學生解題過程的巨大障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仍應繼續關注,此項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第二,課件教學只能成爲數學教學的輔助工具,特別在新授課的教學過程中,應將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板書於黑板,重要的例題最好還是領學生作,將過程充分的展示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用課件放一下就了事,這樣水過地皮溼,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三,對教材的重

難點的把握上還不是特別準確,這還得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從而針對本班制定一個符合本班的教學計劃.第四,教學語言不嚴謹,語言不很標準,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注意自己這方面能力的訓練.

在這次公開課中,我感受到這對我自己是一種磨鍊與提升,透過認真備課和研究教學方法,有利於促進自己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提高。

小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參與性不夠積極與主動,學習氛圍調動起來需要很大的努力。由於課堂內容多、量大,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充分,有點牽着學生走的感覺,當提問學生不會回答時,有點急燥的情緒,對學生認知水平估計有點過高。同時反映了學生課前預習不夠充分,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夠靈活。

儘管現在提倡以學生爲中心,提倡自主探究學習,這些都是好的,但是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動手操作能力較差,整體完成任務在時間上還是很緊張,小組合作問題多,儘管很多公開課都有小組討論的環節,但毋庸置疑,小組合作還僅僅是停留在表面,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改進存在的問題。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心裏難免有點矛盾的。但是不論如何,只有不斷的思考與探索,才能在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上實現更大的突破。

板書設計要合理、規範。毫無疑問,老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簡潔、準確的,老師的板書應該是規範的,老師的這些教學行爲無疑對學生具有示範作用,而我們學生在考試中書寫規範與否對他們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老師板書亂成一團麻,字跡不清,怎麼要求學生作業清楚、試卷卷面整潔呢?希望老師們不要小看板書,努力使我們的板書規範化。因爲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身教重於言教”。

這個過程中也讓我體會到了公開課與常規課的不同這處,從教學流程上來說也瞭解了不少,從課前的準備和課後老師的點評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但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作爲新一代的年輕教師,我會盡快成長起來,不會怕挫折和困難,會敢於面對。會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再實踐中感悟新課程理念,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篇五

前兩週,我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聆聽陳老師和郭老師的《釣魚的啓示》一課收穫頗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感受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

聽着陳老師的課,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從沒與她配合過的學生,她竟能深入到它們的心靈深處,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她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藝術真的令人佩服。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既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思維。

二、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她對學生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她總會用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三、學生的自主合作得到實現。

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

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

四、應變能力較強。

發現課堂上有了矛盾的學生,處理方法較爲恰當,

五、板書的設計精妙之極。

在聽了陳老師的示範課後,我深深體會到了板書的重要性,要精心研究板書的設計,不能只是走過程。

六、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老師能夠結合課文,教育學生爲自己制定人生的目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爲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真是“聽君一堂課,勝教十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