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企業管理>

演講稿的開場白怎麼說

學問君 人氣:7.27K

演講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 主張、見解;也可以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等,在生活中我們都聽過演講,但是怎麼演講倒是不熟悉,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演講稿的開場白演講技巧與範文,需要的朋友們可以看看哦。

演講稿的開場白怎麼說

即景生題

巧妙過渡 一上臺就開始正正經經地演講,會給人生硬突兀的感覺,讓聽衆難以接受。不妨以眼前人、事、景爲話題,引申開去,把聽衆不知不覺地引入演講之中。可以談會場佈置,談當時天氣,談此時心情,談某個與會者形象……例如,你可以說:“我剛纔發現在座的一位同志非常面熟,好像我的一位朋友。走近一看,又不是。但我想這沒關係,我們在此已經相識,今後不就可以稱爲朋友了嗎?我今天要講的,就是作爲大家的一個朋友的一點兒個人想法。”在教師節慶祝大會上,如果天氣陰沉沉的,你可以這樣開頭:“今天天氣不太好,陰沉昏暗,但我們卻在這裏看到了一片光明。”接着轉入正題,謳歌教師的偉大靈魂和奉獻精神,他們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和人類的未來。

1863年,美國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墓峻工。落成典禮那天,國務卿埃弗雷特站在主席臺上,只見人羣、麥田、牧場、果園、連綿的丘陵和高遠的山峯歷歷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立即改變了原先想好的開頭,從此情此景談起:

站在明淨的長天之下,從這片經過人們終年耕耘而今已安靜憩息的遼闊田野放眼望去,那雄偉的阿勒格尼山隱隱約約地聳立在我們的前方,兄弟們的墳墓就在我們腳下,我真不敢用我這微不足道的聲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這意味無窮的平靜。但是我必須完成你們交給我的責任,我祈求你們,祈求你們的寬容和同情……

這段開場白語言優美,節奏舒緩,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麼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據記載,當埃弗雷特剛剛講完這段話時,不少聽衆已淚水盈眶。

即景生題不是故意繞圈子,不能離題萬里、漫無邊際地東拉西扯。否則會沖淡主題,也使聽衆感到倦怠和不耐煩。演講者必須心中有數,還應注意點染的內容必須與主題互相輝映,渾然一體。

講述故事 順水推舟 用形象性的語言講述一個故事作爲開場白會引起聽衆的莫大興趣。選擇故事要遵循這樣幾個原則:要短小,不然成了故事會;要有意味,促人深思;要與演講內容有關。

1962年,82歲高齡的麥克阿瑟回到母校——西點軍校。一草一木,令他眷戀不已,浮想聯翩,彷彿又回到了青春時光。在授勳儀式上,他即席發表演講,他這樣開的頭:

今天早上,我走出旅館的時候,看門人問道:“將軍,你上哪兒去?”一聽說我到西點時,他說:“那可是個好地方,您從前去過嗎?”

這個故事情節極爲簡單,敘述也樸實無華,但飽含的感情卻是深沉的、豐富的。既說明了西點軍校在人們心中非同尋常的地位,從而喚起聽衆強烈的自豪感,也表達了麥克阿瑟深深的眷戀之情。接着,麥克阿瑟不露痕跡地過渡到“責任——榮譽——國家”這個主題上來,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演講稿範文:

《國王的演講》中平等、教育、責任三大主題

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的預告片中有這樣的字幕:“When his nation needed a the people needed a ordinary man would help him find courage.”這個電影以敘述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國王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克服口吃掌握權力的故事。很多勵志電影中的主角都是有缺陷的,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雨人》(Rain Man),但正是這種有缺陷的角色能夠迅速引起觀者的注意,同情、感動、振奮等情緒隨之而來,這也是這類電影的共同特徵。《國王的演講》中國王那顫抖的嘴脣,緊繃的面部肌肉,生動地表現了想說出來但就是神經性地口吃,也許不僅僅是痛、恨和憤怒,這種憤怒是他自身的缺陷和對結果的無奈。

一、平 等

未當國王以前,約克公爵(The Duke of York)說話就結巴。當時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廣播年代,必須將自己的聲音透過電波傳送給全國各地的人們,包括前線部隊。他的妻子便去找了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語言矯正師Lionel Logue來醫治。小中見大,從一個沒有執照的矯正師給國王培訓,到輔助其作出重要演講的歷程描述中,矯正師沒有被拔到國家英雄的高度,卻被渲染烘托出一個承擔國王背後重要人物的朋友兼導師的角色,這是在小角度和大題材之間取得平衡的最佳體現,這是本片最成功之處。

在一般情況下,口吃不是身體上的疾病,要從心理上找原因。如何找出國王的心理障礙?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國王。這部電影也可以說是從頭至尾就是這位矯正師如何行動,治療和引導國王的故事。夫人請矯正師出診時就說她的丈夫不是一般人,要讓醫生過去,矯正師平靜地說:“我的地盤,我來做主(my game,my turf,my rules)。”當夫人沒辦法告訴實情後,矯正師得體地還禮後,還是靜靜地說:“我需要在治療室工作,治療需要真正的信任和平等,不能有例外。(I can cure your for my method to work,I need trust and total equality here in the safety of my consultation exceptions.)”在這裏,皇室和平民一樣,也才能一樣。

第一次約診。如何稱呼對方,也是電影中反覆表現的細節。王室有一套繁文縟節,矯正師提出用“伯蒂”來稱呼他(How about Bertie?),國王表示抗議:“只是家裏人才這麼叫我”(Only my family uses that.)。矯正師說:“好的,在這裏,我們最好是平等的關係。”( here,its better if we're equals.)。平等的基礎上後續的衝突和妥協纔會有張力,纔會有拒絕和分享。國王的心理障礙纔是口吃的真正原因,口腔技法治療只是輔助。心理療法纔是根治口吃的關鍵所在,而Logue恰恰是敏銳地感知了這一點,才最終治好了其他醫生無能爲力的頑疾。所以,影片中不僅有Logue醫生許多非常規的治療方法,更注重表現的是國王對他從瞧不上眼、毫不信任到引爲知己、奉爲上賓的逐步轉變,而這種轉變就是透過一次次的診療交談表現出來的。第一次,國王公開演講失敗,心情不好,從而對醫生的古怪治療方法和不卑不亢的態度大爲反感;第二次,父王訓斥國王之後,國王想聽錄音發泄,結果卻聽到了自己根本不知道的流暢朗讀,然後開始認可並認真地進行各種口腔技法聯繫;第三次,父王病逝,國王鬱悶,對醫生敞開心扉,徹底坦誠了成長足跡,也就是口吃的心理成因;第四次,參加完哥哥不思國事、奢靡無禮的派隊之後,感到自己可能成爲國王,但始終不願相信現實的他與醫生徹底鬧翻;第五次,國王登基,奉上打賭輸的錢,信任關係建立。影片中國王和醫生診療互動的過程完全同國王人生、歷史事件、思想轉變有機結合在了一起,不僅展現出國王戰勝口吃的驚人毅力,同時也展現出國王身份的心理認同的偉大轉變。這就是喬治六世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普通人的個人心靈奮鬥史。

二、教 育

《國王的演講》從另一方面也探討了每個家庭都會存在的子女教育問題。國王有不幸的童年,膝蓋外翻(Knock l…splints were made…worn…day and night)生活在他父親和哥哥的陰影裏,被保姆虐待(shed…She pinch me so Id cry…then she wouldnt feed me,far far caused some stomach l),原本是左撇子,硬被逼着改過來(naturally left handed… I use the right.)。就算是家人也在恥笑着他的口吃(David teased,they all did ,“Buh-buh-buh-Bertie”er encouraged it.)。尊貴和自卑混雜,他的本質上卻是個堅忍盡責的好王子。強烈的口吃缺陷束縛了這個高貴的靈魂。他一直擔負的職責是去關注下層階級的人,參觀工廠,參觀超市,參加全民大型聚會。他也喜歡運動,關心國家,關心大衆。所以他知道寬容,知道愛心,只是有些口吃。國王在壓抑的成長中傷痕累累,嚴重缺乏自信與鬥志。懲罰教育、否定教育顯然是錯誤的,培養不出完全獨立的人格,還很有可能導致各種生理障礙。口吃是一種複雜的語言障礙,與後天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心理負面情感和外在的重大壓力,會加重症狀的惡化。所以,治病需要開啟心結,開展心理創傷的治療。”喬治六世給兩個小公主耐心講故事的劇情,就是對自己小時候的成長的抗爭,提醒不再複製錯誤的教育行爲。   矯正師Logue的'教育理念就不一樣。影片中矯正師Logue爲娛樂兒子們演了一段莎劇臺詞猜猜看,只說了一句就被他的大兒子說出了正確的出處和人物。這一場面顯示Logue很喜歡孩子,和孩子們關係非常親密(對比Bertie跟父親的關係)。他比較鍾情於莎翁,他的兒子在他的薰陶下對莎翁也瞭如指掌,青勝於蘭。飯桌上收拾碗碟分工明確、不能浪費食物、全家團聚其樂融融等都是子女教育的愛心。

三、責 任

這部影片展現的是一個走向權力的過程,承擔責任也並非導向專制,它更意味着學會平等。約克公爵害羞內向的性格,和患有嚴重的口吃,在寶座上的繼承順序靠後,所以他可以在海軍服役,過着正常人的普通生活,可以向拒絕他的女子再三求婚並獲得成功,可以帶着兩個孩子在一種比較寬鬆的環境中自由生活。他的哥哥英俊善言,深受民衆喜愛,被公認是好的接班人。然而新國王不到一年,因爲“不愛江山愛美人”而主動讓位給弟弟。在這種國家關鍵時刻,約克公爵繼承了王位成了喬治六世,也就是女王伊莉莎白的父親。喬治六世在位期間,正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7年9月初,德軍入侵波蘭,迫使英國向德國宣戰。在這種嚴峻的形勢面前,國王作爲一國之象徵,需要發表演說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

其實《國王的演講》講的算是一個勵志故事,喬治六世的精神和性格,他的愛情和家庭,如平民百姓一樣,充滿了生活感,即使在中國文化環境之中,影片所蘊涵的生活氣息依然濃郁。這個故事關於友誼,關於愛情,關於責任,當然更重要的它讓人們意識到是縱然貴爲國王也會有缺陷,所以,人身之不完美幾乎是無法改變的,可是讓人生完美卻總是能夠成爲一種動力。影片中明顯的教育意義是“自立自強”。認識自己,克服恐懼,面對不完美的自己,更愛自己。人是社會動物,無論多麼鄙視紅塵世界,人們仍然渴望需要,渴望有一個“存在”。事實上,永遠堅不可摧的“自我”存在於自己的心裏,與其他人的熱情和冷漠無關,只要你不放棄,成功就在眼前。

身爲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講。正如Lionel Logue所說:沒有先天性的口吃。(No infant starts to speak with a stammer.)口吃反映了內心的懦弱,加劇了自卑與木訥,惡性循環至今,無藥可救。這場戲沒有反面人物,國王要打敗的是自己。這是自己與自己的鬥爭。也許,就算口吃沒有治好,喬治六世仍會是一個好國王,但是他的抗爭,付出一切的努力來克服自身的缺陷,更好地履行國王的職責,這件事本身比任何演講和口號都能打動並且征服人心。

好電影本身就承載着人類的苦難(人類的、國家的、民族的、芸芸衆生的種種苦難)。無論《辛德勒的名單》《甘地傳》《勇敢的心》《角鬥士》分別承載了法西斯屠殺的苦難、殖民壓迫的苦難、國家獨立的苦難以及帝國紛爭等歷史沉重的苦難,也無論《美麗心靈》《阿甘傳》《雨人》《泰坦尼克號》分別承載了戰勝自我所經歷的苦難、戰勝殘疾所經歷的苦難、戰勝貪婪自私所經歷的苦難以及人類實現偉大愛情所經歷的種種芸芸衆生的苦難,它們都是人類必然要經歷的普世苦難。影片中指明希特勒鬥志昂揚的演說是一種武器,對比下國王的口吃演講也是一種武器,所以國王不放棄,堅決克服障礙,提升英國的反戰信心和抗戰立場。這也正是昇華電影的深刻主題和普世的價值觀。全片的整體脈絡很簡單,就是一個負責任的男人,如何爲了盡到自己的責任,努力在朋友的幫助下戰勝自我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賣點就在於他的主人公相當特殊,是個國王,這種特殊性促使他比一般勵志題材更能打動人。

四、結語

電影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是主題、故事、人物。相比較而言,《國王的演講》則更得知識分子的偏愛,對歷史背景瞭解的人更喜歡。但是好的電影仍然是一些永恆的主題。《國王的演講》以平實的手法,古典風格的敘述,暗藏的緊密心理節奏,幾位演員精湛的演技,讓觀衆感受人格毅力、友情親情愛情、信任與責任,真實而深刻,直懾人心。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