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指導>

儒學家思想與我的管理思想

學問君 人氣:2.68W
儒學家思想與我的管理思想
這裏所謂我的管理哲學,即是指我在行使管理職責過程中、思考企業使命、願景的時候、在我頭腦當中形成戰略的過程中,我進行自我反思所能夠覺察到的一些基本信念。  但是這些信念本身並不基本,比它更深刻並支撐這些信念的是那些屬於文化範疇的已經刻入人格的思維方式和我們靈魂深處對世界衆多基本問題的假設。本文就這些假設在形成過程中所受到的的儒釋道精神的影響做一點淺陋的反思嘗試。  在這個哲思的角度,我的頭條感悟是:知識與智慧的差別。更明白地講就是,智慧並非一定是個人能夠清楚表達出來的知識和教條,它應該體現在你的行爲與思維本身並已經成爲了你的“本性”。佛學家未必身具佛性,佛性在身的人也未必“博學”;不過,修身成佛,佛學確可以是道法門。把這些人生大智慧修成真性,需要著於實相,需要樸拙踏實,切不可花拳繡腿、口若懸河。  其次,說說我對儒釋道智慧的體悟。第一我先略去大智慧的無差別性——這是三種智慧間相容的最高境界——屬於可悟而不可道者,重點說說我從三種智慧中所獲得的不同啓示。  我從佛學得到的最大啓示:緣起性空;因緣果報。  我從道家文化得到的最大智慧:上善如水;道德一體。  儒家文化給我的最大教益:內聖外王;天人合一。  緣起性空,講萬物自有其真性,而這份真性乃“空性”。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事物的“性質”、“狀態”不過是我們的感官及其感受方式、感受者的狀態對對象的關照所呈現的“相”。同時我們所觀察的“對象”,也只不過是事物“真性”歷經各種緣起所被“喚起”、“導致”的狀態。日常生活我們很少有人可以領悟到:我們的觀察其實與我們觀察者是誰、觀察者的立場有關;我們看到的不過是現象而非事物的本質。這對那些對人、對事亂貼標籤的人,真是棒喝。經歷對緣起的體悟,那麼我們所獲得的這份對事物空性的認識乃是一種“妙有”!這是一種毫無掛礙的真見地。  我們對自我的修煉也是如此,就是發現真我、呈現真性。我們的很多態度、情緒、偏見是如此普遍以至於我們視之平常、無所自見,諸多種種皆因緣起。如果能夠見得真性、證悟佛法、擺脫我執,那麼不僅獲得了快樂也同時是一份通達。  因緣果報,講的是任何結果都有其緣起,種下任何因緣都會有必然的結果發生。這告誡我們,不僅要謹言慎行(口、身、意)、廣播善緣、廣播福田,還要有一份反思己過減少貪、癡、嗔的修行。“人家成功都他的道理,自己遭難必有前因”。  上善如水;道德一體。道家學說建基於“道”的自然存在而且不可抗拒;其次道家啓示了相反相成、漸變到突變規律的辯證真理。  人類無能(抗拒大道,“有爲”,必將失敗),人類無所不能(順應天道,“無爲”而成)。在道家學說裏,人的德性實際上是指一種智慧的境界,是使人心貼近天理的程度,而不是人格屬性。  在道家思想裏最難把握的就是“無爲而治”,這種“無爲”真乃是最了不起的領導與治理境界。無爲,是指你的行爲合於天理、毫無“人的意志”的痕跡,而在中道方面又是無所不爲。  道家學說告誡我們:個人修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感悟大道、戒除雜念,決不去做違背自然天理的事情(過猶不及);在競爭博弈的謀略方面,認爲一切失敗根源上都屬於咎由自取。  道家學說給我的另一個啓示是:見微知著、防患未然、“爲勢”的戰略思想。很多微末的小事當中都可能透露着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個事件的規模、範圍並不是根本,而根本在於它所反映的矛盾性質。防微杜漸與積跬步以成千裏都是戰略思維的重大智慧。  內聖外王、天人合一,是儒家學說給我的最大影響。儒家學說對我們建立秩序、進行有效的協作管理更有指導意義。  內聖,講的是一個人在對待自己方面的修煉要求。一個成功的個人他的內心必須足夠的真誠,他要做到“慎獨”,要不斷追求自我的境界提升。  外王,指的是一個人還必須以大我的精神積極從事有利於社會的人生事業,他必須具備入世的紮實才幹和獻身社會的品格。這裏面就包含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思想。  在這個框架下儒學還提出了一系列價值觀,比如“仁義禮智信”,系統地解決了如何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規律、對待社會關係的價值準則。  天人合一。在這裏儒學給我的教育是,在自我修煉過程中原本抽象的“無我”找到了歸宿:上天。我們的自我要完全以自然規律去表現自己,而對天理的把握一方面來自不斷的感悟和思考,另一方面來自一些禮教的約束。儒學思想中也始終貫穿着這樣的理念:成功來自合於天道。  儒、釋、道三種思想的交匯點在於,他們都信奉超越人類的天理的存在;都相信人對自然的力量來自對天理的領悟;都強調透過自我修煉實現自我超越的重要。  接下來談一談接受儒釋道教育,我在企業管理方面的哲學信念:  使命:企業存在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爲社會創造價值。決不存在獨立於社會的企業價值,也不存在違背社會利益的個人價值。  成功:一家企業的成功過程就是爲其利益相關者的成功提供最佳助益,決不存在以鄰爲壑的成功戰略。企業競爭一定要有利於提升服務社會的效率,損人利己的策略不會成爲持續成功的依靠。  戰略:戰略是一種命運,是企業行爲與思維方式的回報。戰略是一種方向、原則、對行業發展、社會價值、社會發展方向的遠見。戰略是處理趨勢、未來、社會參與者關係的信念,戰略還是一種在價值觀指導下的持續改進的科學計劃。戰略不是投機取巧。  人:人是我們組織最重要的資源,同時所有員工也是我們組織的主人。人在組織中的地位要高於一切資產,對人的尊重是我們文化中的最重要的一點。只有人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纔是組織競爭力的.最終來源,企業競爭到頭來本質上還是人才的競爭。人的自我實現是一條重要的道德價值。  領導:領導的價值在於指明方面、激勵衆人、達成承諾和團結、爲實現目標排除障礙。領導者的大我修煉是優先的選項,其次是專業與領導才幹。德才兼備。領袖的最佳境界是成爲公僕,成爲一個機緣,使大家的智力潛能在正確的方向得到發揮。領導者的以身作則比權威更具有力量。  創新:創新不是應對競爭的權宜之計,創新是企業的生存方式。有效益的創新纔是可持續的,把有效的創新作爲企業成長和發展的戰略,它必然會給社會帶來好處。  學習:學習是組織系統地進行自我突破的重要路徑,是企業持續存在的基本條件。企業學習有多種形式,但最根本的還是“向顧客學習”。主動和前瞻地預測顧客需求的發展趨勢,綜合社會、政治、經濟、技術的趨勢發現滿足需求的創新機會,也是一種主動的學習行爲。競爭對手也是學習的好老師,積極的競爭可以幫助我們在對手身上發現自我的誤區與不足。好的企業應該讓整個經營歷程都成爲學習的過程。團隊工作模式也是提升組織學習效率的很好途徑,發展充分和多層次的交流與溝通應該成爲各級領導的責任。  組織:把一羣人組織起來的核心要素有着如此的層次和結構:  使命(工作的意義)、戰略(指導協作的原則和協調行動的一致目標)、架構(架構是分工關係,在組織角度又是職能綜合,在深層次上它還是戰略)、計劃與控制。組織中的文化既是最活躍的也是最保守的元素。  顧客:顧客終究是企業的老闆。即使在價值經營和企業快速併購和出售盛行的年代,也不得忽視顧客在企業經營中的核心地位。競爭的仲裁最終還是顧客做出的。  社區:企業對環境承擔着責任,企業首先是社會的一分子,然後纔是生產經營單位。  政府:政府是依法獲得治理社會權力的全民代表,企業對政府的尊重應該表現在:遵紀守法;積極響應政府的某些號召爲解決社會問題做出貢獻;不對官員進行賄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以上是我的部分管理哲學觀念,雖然不太系統但基本涵蓋了經營的方方面面。這些思想中已經充分融入了前面敘述我所能夠理解的儒釋道精神。但有一點我深有疑慮:  雖然這些東西是我的真心總結,但我還是不太確定它們是否已經很好地融進了我的行爲。因此我還是願意接受大家的批評,保持易經所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本站) 責任編輯:傾聽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