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故事>

史上最難就業年女研究生稱已投簡歷三百份

學問君 人氣:2.42W

   今年,被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年”。

史上最難就業年女研究生稱已投簡歷三百份

廈門高校的大學生,如何度過“史上最難就業年”?連日來,導報記者走進廈門大學等一批高校,與應屆畢業生面對面,記錄、解剖最難就業路上的酸甜苦辣,並解讀一批成功的應聘經驗。

在調查中,導報記者注意到,即便是一些名校的優秀畢業生,不少也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一次次“撒網”似的投簡歷後,才獲得錄取通知書。他們中,投出上百份簡歷的不在少數,有的甚至多達三百多份。他們一次次投簡歷的艱難經歷,正是“史上最難就業年”的一個縮影。

人物

300份簡歷 女研究生煉成“簡歷牛人”

“朋友中,我是求職最早,最晚拿到錄取通知的人。”就讀廈大化學工程研究生的小丁表示,在最難求職年中,是堅持和執着,讓自己找到了一份心儀的工作。

據瞭解,小丁的求職路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了,投遞的網絡簡歷達200多份,紙質簡歷近百份。爲求職,小丁輾轉廣州、福州等地,開銷不下5000元,最終收穫廣州一家知名外企項目研發的工作。

“沒想到就業形勢這麼嚴峻,工科專業需求量減少,逼着我去多投簡歷,‘撒網’似的。”小丁表示,自己早就做好了準備,第一份簡歷,小丁研二暑假便提前做完。

說起第一份網上申請,小丁坦言,自己毫無頭緒,一份十多頁的簡歷,自己製作近3天,直到完成十幾份之後,才變得得心應手。效率提高了,小丁在11月份之後又連續提交了近百份簡歷。

除此之外,爲適應不同崗位需求,小丁還備了雙份簡歷,“一份偏重工科,跟技術相關的,我就增加科研成果,與技術無關的,我就強化自己團隊協作及活動組織能力。內容控制在一頁範圍內,中英文兩份,且保證句頭句尾不頂格。”小丁還說,許多同學投遞簡歷時,往往沒有自薦信,“雖然沒有要求,但卻很重要,相當於簡歷的提要,如果能讓人眼前一亮,那就能在成百上千的簡歷中脫穎而出了”。

小丁說,如今自己的簡歷成了系裏傳閱的模板。

 身心俱疲 半年多“九九八十一難”

離畢業還有1個月,廈大新聞系女研究生小美終於可以鬆口氣了,經歷了半年多的 “九九八十一難”,小美終於如願以償,拿到了廣東一家媒體的錄取通知,即將成爲一名記者。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雖然身披211和985重點院校研究生、廈大凌雲報副主編、學院助理等光環,這半年多的找工作經歷卻是一場戰鬥,回憶起來,“最難就業年”讓她歷經艱辛,身心俱疲。

去年底,小美離開廈大,隻身前往北京,在媒體實習2個月後,小美駐紮北京,就地找起了工作。從2月份開始,幾乎全國所有大大小小的媒體,以及一些企業,小美都透過網絡投出了簡歷。

“每天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進入各種求職網站,不管是媒體還是企業,差不多的就投上一份。”讓小美感到吃驚的是,到4月份,投出100多份簡歷後,只有2家媒體發出筆試通知,其它簡歷都如石沉大海,再無音信。

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頭,2家媒體,筆試面試後,沒有一家伸出橄欖枝。“現在女生進媒體很難,一些報社篩選簡歷時看到女的都是直接過。”心灰意冷的小美,之後連續半個多月沒接到應聘通知,這更讓她坐立難安。

帶着一身疲憊,小美回到了廈大,隨後的日子裏,想再搏一次的小美邊準備畢業邊嘗試性地投着簡歷。讓她頗感意外的是,本月初,她接到了廣東一家媒體的考試通知,透過層層夾擊,小美從千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拿到了第一份讓她覺得稱心如意的錄取通知。

昨天,剛參加完畢業答辯的小美顯得無比輕鬆,她對導報記者說,“最難就業年”路途艱難,自己也是靠着不斷的努力和一些運氣成功突圍。周邊的同學也情況類似,有的塵埃落定,有的至今還在奔波。

 調查

“百份簡歷”被稱家常便飯

連日來,導報記者走訪廈大、廈門理工學院、集美大學等本地高校畢業生時,類似這樣上百份、幾百份投簡歷應聘的畢業生,不在少數。

由於今年校園招聘被指“不給力”,加上一些招聘崗位都明確寫有 “合則約見,非請勿訪”等,很多應聘大學生,只能靠網上投遞簡歷、郵寄簡歷去爭取面試機會。“百份簡歷”現象,甚至被一些學生笑言“家常便飯”!

嘉庚學院會計專業小董,從今年2月底至今,共投遞100多封電子簡歷,共收到10多家企業的面試通知。

廈大公共事務學院的小唐,投了200份簡歷,只接到了10多份通知,鬱悶不已;理工學院的小何,投了300份,最終只找到一份“一般般”的工作……

廈大英語系學生小祁說,自己投遞的幾十份網申,基本上沒有迴應。

而在調查中,導報記者注意到,一些已經收到錄取通知的大學生,依然不斷地投簡歷,按照他們的說法,“看看有沒有更好的”。但此舉,也被一些正焦急找工作的學生視爲“攪局”。

“他們被錄取了,可能不去。而我們就可能因此錯過。”一不願具名的大學生說,在他身邊,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這也直接導致用人單位收到的簡歷劇增。

 找工必讀

用人單位最忌諱“假大空”簡歷

在“最難”就業年,這麼多的`簡歷(尤其是電子簡歷)投向招聘單位,招聘單位會如何處理?就此,多家知名企業的有關負責人,坦露了一些處理經過、原則,並對於簡歷的成功率進行支招。

專業要對口 偏愛自薦信

知名民企萬傑隆集團,今年就有20多個崗位面向大學應屆畢業生,主要有財務、會計、行政文員、服裝設計等。

最近,該集團具體負責招聘的張經理每天一開啟郵箱,都會收到許多應聘者的簡歷。張經理坦言,收到簡歷後,首先會看學校,其次是看專業是否對口,“一些應聘的重點大學的畢業生,有意願加入集團,有時甚至專業不對口,一般也會給他面試機會”。

對於應屆畢業生,張經理表示,接下去就是看其社會實踐、獲獎情況、計算機等基本應聘資料。

“對於我來說,我更看中自薦信。幾乎每一封自薦信,都會認真去看一看。”張經理說,自薦信中展示出來的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於未來工作的一些想法,完全可以錦上添花,“當然,很多自薦信很長,千篇一律的。若能針對具體崗位、具體公司說上幾句,則就更有說服力了”。

最忌諱“假大空”簡歷

一國企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幾乎每一個招聘崗位,都會收到很多的簡歷。

“說真的,收到的簡歷不計其數,但除了教育背景、平時成績等關鍵資訊外,其他能客觀體現畢業生素質的資訊並不多。”這位相關負責人坦言,簡歷只是“敲門磚”,簡歷合適了,纔會通知筆試、面試等。

對於211和985重點院校的一些應屆畢業生,這位負責人坦言,接到他們的簡歷,還是會優先考慮。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最不能接受的,是一些簡歷的“假大空”。他舉例,有的崗位,出現同一所學校、同一院系甚至同一班級的多名同學應聘,“有時候會發現,他們的很多東西好像都一樣。如,一個社團活動,大家都是組織者和負責人,這怎麼可能”?“爲了打造一份‘好簡歷’,不惜以個人誠信爲代價,加劇了求職風險。這一般就是一票否決了。”

這位負責人表示,學校、獲獎情況等“先天”優劣,應聘大學生這時無從選擇,只能如實填寫;但在簡歷的設計、自薦信等環節上,還是可以有一些“加分”的。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喜歡一兩張紙就能把自己說清楚的簡歷。”這位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