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故事>

北漂大學生的求職故事

學問君 人氣:2.34W

“人才市場的停車場裏,橫七豎八停着各處來的自行車、助動車。門口排隊的是新畢業的大學生,把門口塞得很滿。厚厚的履歷表用各色的夾子夾着,一捆一捆的,填沒了這隻手和那隻手之間的空隙……”大學畢業生版的《多收了三五斗》雖然惡搞,但卻是應屆畢業生艱難求職的真實寫照。

北漂大學生的求職故事

高校的擴招直接導致了高學歷畢業生數量的急劇增長,據統計,北京市2007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20萬,其中本科生15萬,研究生5萬,較上一年度增長幅度高達25%。應屆畢業生數量的激增更加劇了就業市場供求關係的嚴重失衡,舊時的豐收年沒有給農民帶來好運氣,“穀賤傷農”的景象今天變換了一個形式在大學校園裏再次上演。

隻身一人闖蕩北京

北京作爲全國的首都,年復一年吸引着大批人才蜂擁而至;而每年的11月份開始,都會有新一撥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從全國各地加入到這支進京的求職大軍中。

大四學生王小小也是外地求職大軍中的一員,去年11月初就從山西的學校來到了北京。一到北京她就“投靠”到在中央民族大學讀書的高中同學那裏,透過同學的幫忙,在民族大學附近租了房子,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漂”。有招聘會的日子她就馬不停蹄地奔走於國展、農展、大學生就業之家的招聘現場,在各類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之間來回穿梭,沒有招聘會的時候她幾乎每天都會到出租房附近的網吧搜尋招聘資訊,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近三個月。

那天和小王約好了採訪,記者去看她。這是一棟老式筒子樓的兩居室,精明的房東把屋子佈置成宿舍的樣子租給這些進京求職卻無處落腳的大學生。8個人擠在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裏,其中除了兩人是來上電腦培訓班的,其餘的人全和小王一樣,是從各地趕來應聘的大學生。擁擠的小屋裏,牀上和桌上凌亂地散着幾張報紙,一份《北京人才市場報》,一份《前程無憂》,小王說,這兩份報紙宿舍的幾個姐妹輪流買,“用處也不算很大,一般都是招在職的,很少有專門針對應屆生的資訊,也就是看看上面的招聘會預告。”

王小小告訴記者,來到北京的第三天,她就央求同學陪她去臥佛寺上香。位於香山腳下的臥佛寺因爲諧音與英語中的offers (就業協議、錄取通知書)相似,因此廣受求職者們的追捧,那尊臥佛成了他們必拜的神靈,這座普通的寺廟也借了“offer寺”的美名聞名遐邇,香火大盛。

月薪期望值1500

1月13日,農展館舉辦了一場大型的新年招聘會,幾乎場場不落的小王早上六點鐘就起牀趕往會場。爲了親自體驗一下大學生找工作的艱辛,記者也陪同前往。忍受着天寒地凍在門口苦等了近一個小時之後,早上8點多鐘,記者和王小小終於擠進了會場。

在一家貿易公司的展位前,小王看中了一個外貿業務員的職位,這個職位和她所學的國際貿易專業正好對口,儘管展板上標明需要兩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擺明不要應屆畢業生,但是小王不想放棄機會,還是很有禮貌地遞上了簡歷。招聘代表接過簡歷,看都沒看一眼,只是問了一句:“期望月薪值多少?”小王脫口而出:“1500!”招聘代表就在她的簡歷上標註了一個數字——1500,然後頭也沒擡,丟給她一句話:“回去等我們通知。”還沒等和招聘代表說句話,小王就被後面躍躍欲試的求職者擠到了一邊。

記者發現,到這個展臺前求職的每個大學生都被問到了這同一個問題,大家的回答也都是驚人的一致——1500元。小王告訴記者,“不敢多要,現在大家都是這個價。”據說,1500元是今年人才市場上應屆大學生們的“底價”。“這已經是維持基本生活開支的底線了。”小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北京租房,與人合租條件最差的房子也要四五百元,吃飯最節省也要五百元,再加上往返坐車、買些日用品,基本就是一分不剩了。

寧要三險不要高薪

隨小王走過了好幾家單位的展臺,記者發現,她在諮詢有關待遇的問題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個問題往往不是月薪多少,而是“你們給不給辦三險?”讓人欣慰的是,她諮詢過的'三家公司全都應允可以在正式入職之後辦理三險。

“現在的騙子公司、皮包公司特別多,但是我們只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什麼樣的公司是合法的,什麼樣的公司是不合法的我們一點概念都沒有,應聘的時候總不能上來就要檢查人家的營業執照吧?聽說有法律規定,只有給辦理三險的單位纔是正規的單位,所以就對這個看得特別重。”在小王看來,能否辦理三險就是判定一家用人單位是否正規合法的“監測儀”。當記者問她如果同時有兩個單位,一家開出每月三千元的高薪,但是不負責三險,另外一家只有兩千的月薪,但是三險齊全,面對這兩家單位她將如何取捨時,小王不假思索地回答:“給保險的那個!要是連保險都沒有的話,即使工資給得高也覺得心裏不踏實,感覺跟臨時工似的。”

用了將近兩個小時,小王逛完了所有的招聘展位,總共投出去四份簡歷,按照當時招聘代表的答覆,如果小王的條件符合要求他們會在一週之內通知她去面試。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忐忑不安地等待了。

被逼出來的“霸王投”

1月18日,記者跟隨小王來到大學生就業之家的綜合專場招聘會,她看中了一家旅遊公司的網絡編輯的職位,興致沖沖地要上去諮詢,結果公司要求一定要是中文或是新聞專業的學生,小王據理力爭:“我雖然不是中文、新聞專業的,但是我在大學期間一直都在校報做記者,對於新聞採編的工作非常熟悉。”小王懇求了很久,招聘代表只得收下了她的簡歷。小王自我解嘲地管自己這種強行硬投簡歷的行爲叫做“霸王投”。

據她介紹,“霸王投”只是“職場四霸”之一,更厲害的還有“霸王筆”、“霸王面”和“霸王籤”,分別指那些主動出擊,即使自身條件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沒有接到筆試、面試通知也要強行投遞簡歷並參加企業筆試和麪試的求職者,因爲這些人不請自來,來了就不走,表面上看是有那麼一點霸王的味道,因此被用人單位戲稱爲“職場四霸”。高校畢業生充當起“霸王”的角色也是嚴峻的就業形勢所逼。

接下去的日子裏,小王耐心地等待着這家公司的面試通知,一個星期過去了,卻遲遲沒有迴音。小王無奈地說:“肯定是沒戲了。要是人家真有意的話一般三天之內就會給回覆的。”她把這次“霸王投”的失敗歸結爲因爲沒有“天時、地利、人和”。“北京這邊我不熟,要是在我們山西那邊,一般都可以打聽到他們的面試和筆試時間,就算是得不到通知也常常直接過去考試。”但是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用人單位會接待嗎?對於記者的疑惑,小王很有把握地說:“一般都會給個機會的,只要你早早去門口等候,見了人力資源經理再恭敬禮貌一點。”

 “北漂”三月黯然離京

昨天晚上,王小小給記者打來電話,直到目前,她還沒有收到一家單位的offer,真有點懷疑那天的臥佛寺是不是白拜了。她告訴記者,車票已經買好,過兩天她就會離開北京回到河北的家中過年,年後她也不會再來北京了,她打算直接南下到上海去碰碰運氣。

“聽朋友說上海的外貿產業比北京發達,班裏有幾個同學已經在那邊找到了不錯的工作。”小王樂觀地和記者告別。但是上海的就業形勢又會怎樣呢?記得葉聖陶先生在《多收了三五斗》中是這樣總結的:“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來到這裏停泊。鎮上便表演着同樣的故事。這種故事也正在各處市鎮上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