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2.69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1

透過幾天的培訓,我對課程標準、課程設定、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點:

一、新課標下,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體現了教學的階段性和過渡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觀點。發揮歷史學科的特有功能。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手段,培養創造型學生。

二、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還是以傳統的傳授教學爲主,這在我們農村中學中更爲普遍,中學生採用的仍然是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爲基本特點的歷史學習方式。這種注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嚴重製約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新穎性、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這也是我們的課題研究中圍繞的中心話題。

三、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主要目標。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於培養質疑意識,形成創新精神;適時運用討論法教學,提高創新能力。歷史新課標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爲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爲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專業化、成人化傾向,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倡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

四、歷史新課程遵循時代性、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的設計原則,重建歷史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繫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但是,仍然有幾點顧慮,需要得到同行的幫助:初中新課程歷史課內容繁多,想說愛它確實不容易。如何處理問題:

(1)教學內容的處理——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講到什麼程度爲止?

(2)對於教學方式的改變——要不要探究,哪些該探究?哪些不該探究?又如何探究?

(3)教輔資料的的選擇——選什麼資料?如何使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注重進行教學反思,最好在每個班的每節課後都能寫一個反思。努力學習提高個人素養。除了要多讀史學專著,還要多讀一些文學、藝術、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做一個有情趣、有思想、不僅工作出色而且還要會生活的教師。

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2

從六月下旬開始,我參加了株洲市新課程通知培訓。透過這些天的培訓,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爲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探究教學要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爲數學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一、規模、力度大。

“新課標”貫穿了發展的理念。在教學中切實地落實發展的理念,必須建立以下幾種意識。知識意識:教學的“有效知識”是知識與發展的.結合點。發展性教學不是提高教學知識的總量,而是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課程意識:新的課程計劃、標準不是教學惟一的資源;增加了“選修課”“活動課”,取消了教學指導書、參考書。

學生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觀念的變化必然導致教育教學全方位的變化: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的變化,領導、教師、學生角色的變化,教師生活、工作、思維方式的變化。要主動適應這些變化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改革。

二、用全新的課程理念開創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紀課程改革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爲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行爲。

1、樹立"以人爲本"的新課程觀。

爲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各種素養,新課改特別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並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應編寫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相關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爲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麼,我們所需要的課程觀是什麼呢?

(1)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與主體意識的培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

(2)明確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依據,教師必須把以新課程爲依託的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使教學在創造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演繹出無窮的生命力。

(3)思想素質方面,託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爲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師觀。

新課改倡導以人爲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爲紐帶的教育,是着眼於學生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進程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爲研究對象的科研者。

(1)從師生關係看,新課改所貫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爲一種生命活動、作爲師生平等交往和對話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從傳授知識的核心角色中解脫出來,儘快充當起教學活動中的共在的雙主體之一的角色(另一主體是學生),發揮出教師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另一共在主體——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爲組織者和引導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大膽“標新立異”,敢於突破教材的限制,對教材不斷拓展、補充與創新,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每一時期的教學經驗。這一過程是教師由教書匠角色逐漸轉化爲教科研者角色的過程。

3、確立“交互主體”的新學習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學習當成是一種創新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去構建創新學習觀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總是強調學生必須從課本、教師那裏接受現存的知識的學習觀念,大力推行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學習爲代表的創新學習方式,透過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方式的應用,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滿足學習需求,體驗學習興趣,發展學習個性,實現學習上的大飛躍。

三、創新教學模式的實驗構建教學的新飛躍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學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教法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課改的道路上,堅持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才能真正構建出完全符合新課改所需要的創新教學模式,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於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講在嘴上、寫在紙上,而在行動上不落實。否則,教學就只會停留在原有的層面上,無法實現質的飛躍。新課改也會是穿新鞋走舊路,有聲勢沒實效,最終只能陷於膚淺。

新課改涉及到諸多複雜關係,需要全方位地協調。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說,新課改是系統工程,可謂任重道遠。但是,我相信,只要廣大教師能夠積極投入、大膽探索,各方齊心協力,新課程改革一定能夠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3

新學期伊始,侯老師、孫主任分別對教師進行了新課程培訓,我們集中學習討論了《遊戲在課程實踐中的融合和運用》、《新課程與幼兒園課程資源的綜合運用》、《幼兒主題環境規劃》、《美國早期教育機構中教師如何使用語言及行爲對兒童以支援及引導》等內容,結合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1、幼兒一日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遊戲活動。遊戲活動是幼兒的一種基本活動和基本成長經驗,其實質就是兒童自己的遊戲,遊戲不僅僅是課程實施的手段,是課程的基本內容,更是貫穿全部課程實踐的靈魂。遊戲應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要拋棄靜坐中的說教,現成知識的灌輸,而要恰當地運用遊戲,寓教於樂,啓發引導幼兒自主嘗試與探索,積極動手動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創造力。教師還要擁有一顆童心,保持一份童趣,與幼兒同遊戲、齊歡笑、共成長。

2、在主題環境創設中,我們也存在着不足,如環境的教育價值體現不夠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夠,以教師的成品呈現爲主,幼兒和家長參與的少。在以後的主題環境創設中,我要做到積極引導幼兒、家長參與創設,內容可隨着活動的進行及時添加,高度在幼兒的視線之內。區域角的創設要根據本班幼兒興趣、水平及幼兒的實際狀況靈活安排主題區域活動,玩遊戲時,老師不能怕孩子弄亂了,只讓孩子玩一種玩具,要投入多種多樣的遊戲材料,引導孩子遵守遊戲規則,愛惜玩具,讓孩子自主選擇遊戲、自主選擇遊戲角色,讓幼兒擁有一份自由與空間,可放飛夢想與激情,揮灑浪漫與天真。

3、教師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他們,在最恰當的時間給孩子提出指示和建議,使用的語言和語氣能使孩子感到自信和安心。要使用肯定的建議和指示,不要說反話,以免誤導孩子,儘量避免橫向比較,要縱向比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進步,對自己充滿自信。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不要指責,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要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孩子的缺點經過正確的引導就會轉化爲優點,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關愛和接納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鼓勵和支援,讓孩子在老師愛的滋潤下早日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

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4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技法的教學總是容易走入極端,每當我走出校門,說起自己是一個美術教師,很多人都說:"你教的學科簡單,只要說幾分鐘,讓小孩子自己畫就行了。"這是把美術課程簡易化,是無所謂技法;或者聽到少數家長私下抱怨教師,總是教孩子剪貼撕,學了幾年,連基本的明暗、結構都不瞭解,巴不得在小學階段就把孩子培養成美術專科生,這是技法至上論。而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技法的教學在整個課程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這固然是體現了“重學生,重過程,重綜合素質”的新理念,而實際操作中,技法的教學已被大大弱化到忽略不記的程度,但我以爲,技法的教學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有自己的地位,應該同思維創造緊密聯繫起來。

首先,技法是表現思維創造的手段。爲了使達到表現思維創造結果的需要,教師要傳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識。可以教給觀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概括事物形狀的技法、合理安排構圖的技法。例如:要教畫人,那就要引導觀察、認識人的基本動態,以及總結動態的表現方法,有了這些技法作爲基礎,才能畫出人的各種姿態,才能生動地去表現人的生活情景。這樣才能用所學的技法表現他們對想要表現的事物的認識。

其次,教師不能爲傳授技法而教技法,在傳授技法的同時要鼓勵從多角度去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來發展的思維創造。創作,並不是只能在學生造型能力強了以後才能畫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熱鬧的節日,開心的生日party,難忘的旅行,豐富的活動,激烈的比賽,都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完全有能力把他們生動地描繪出來。這就要看老師,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去點燃他們創作的激情之火。

最後,技法教學應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創造空間。比如:孩子會把生氣的人臉可以塗成黑色,把人物五官的倒置來畫出人物的擡頭動作,把要拿東西的手誇張畫得比身子還長。這就是自己思維創造的結果,教師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的思維創造,不要用對或錯來評價孩子的想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給一個寬鬆的繪畫環境,要鼓勵樂於動腦,畫出與其他人不同的內容,讓在畫面上大膽表現自我,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喜歡的、討厭的都表現出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教很少的技法,然後讓自己添畫背景,可以自己添畫情節。

總之,作爲教師既要重視技法的教授,也要擺正思維創造的位置。把技法的傳授與思維創造在教學中溶爲一體,在教授技法的同時發展的思維創造,在發展思維創造活動中教授技法。才能更好的體現新課程理念。

教師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5

首先,美術作業過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帶有任何強制性,學生宜於在老師的引導下,暢開心扉,認識和發展自我,渲泄釋放自己的感情,透過嚴格的作業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獨立完成美術作業中認識自我,久而久之,養成學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強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個性全面發展的核心問題。同時美術作業過程是學生艱苦細心的勞動過程,學生會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對理論理解的困難、美術材料準備的困難、粗枝大葉造成作業不佳的困難、缺乏良好習慣丟三拉四的困難、作業效果欠佳受到別人議論的困難等等,要求學生完成一次作業,克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增強抗挫折意識,矯正脆弱心理。

其次幫助學生使學生的美術作業獲得最後的成功,這一點對心育作用的發揮是至關重要的。儘管學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礙和諸多心理問題,但教師在輔導學生美術作業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表揚他們作業中包括作業過程中的優點,強化他們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動力——自己的長處、或強項。創設完全舒適的心理環境,爲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比如說,有的學生構思大膽,想象奇特;有的學生製作精細,一絲不苟;有的學生雖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學生卷面整潔,態度認真;有的學生思想活躍,有獨特創見……教師在作業成績評定中都應予以表揚。

最後重視美術學科課程外的美術活動課及學校各種美術活動的開展,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信任、同情、責任感等社會性情操內容得到極大擴充,同齡人之間容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集體活動與學生個人感情相結合,無疑對發展學生的自主心理、進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矯治固執心理、孤獨心理、封閉心理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