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關於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2.82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培訓心得體會(精選7篇)

培訓心得體會1

一、長文短教,構建高效課堂。

何爲長文短教?張龍老師在他的《長文短教的思考與實踐》中是這樣說的:“所謂“長文”,就是篇幅長、文字多、內容豐富的課文;所謂“短教”,就是在對文章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凸顯重點,選取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恰當地訓練,把握本質,對教材做出藝術化的處理。”怎樣長文短教呢?張龍老師說:“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凸顯重點,儘可能地挖掘文字的魅力,深入淺出,更好地發揮課堂40分鐘的效率,刪繁就簡,去粗取精。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捨,選取文章中最有價值的內容來教,以此來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張龍老師在他的《懷念母親》一課中很好地體現了他的長文短教的思想。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展開。上課一開始就開門見山,首先出示了“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語,讓學生體會詞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接着用“課文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的問題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並讓學生劃出抒發情感的語句,批註體會,接着引導學生體會四則日記中借景抒情的寫法。因爲合理取捨,節約出時間進行小練筆,既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又學習了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無獨有偶,孫明麗老師在《北京的春節》一課中也大膽取捨,長文短教。我在教這一課時,讓學生將從臘八開始的老北京習俗都找出來交流,一節課時間很緊張。而孫明麗老師卻大膽取捨,只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除夕和元宵節學習,節約出大量時間又學習了《吆喝》,並欣賞廟會視頻,進行小練筆寫作,課堂容量非常大。透過長文短教,構建了高效課堂。

二、培養興趣,狠抓朗讀背誦

小古文教學在高年級是教學重點,更是難點。結合講座和姜斌老師的《文言文兩則》視頻,以及自己在教學中的體會,我認爲小古文教學主要應重視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培養興趣是關鍵。很多小學生對小古文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時代距離遙遠,小古文在內容和語言形式上與現代語言有很大差異,學生缺乏語感基礎,不易感知。並且學後在生活中很少應用,容易遺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如何培養、調動學生學習小古文的興趣是學好小古文的關鍵。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導語,巧妙設計問題等,都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習慾望。姜斌老師在《薛譚學謳》的教學中設計了猜讀的環節,就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朗讀背誦是基礎。因小古文距離學生時代遙遠,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以至背誦。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打好了朗讀這一堅實的基礎,字詞的理解,翻譯,內容的感悟也就迎刃而解了。朗讀可以採取多種方法靈活進行。如聽錄音,教師範讀,朗讀比賽,可以笑着讀,呼喊着讀,也可以搖頭晃腦的讀,可以自由讀、齊聲讀,也可以指名讀;可以有共性的賞讀,也可以有個性的品讀。總之讓學生反覆的讀,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鑑賞,在讀中受到薰陶。對那些優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覆誦讀體味,達到背誦。不要怕朗讀佔去了大量時間,只有讀通,讀熟,讀懂,讀透,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透過培訓學習,深深感到自己與優秀教師之間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將虛心學習,不斷探索,提高自己的素質,盡最大能力做好本職工作。

培訓心得體會2

一、提高素養,夯實基礎

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且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這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人文素養,並且不斷攀升,這樣,我們才能給孩子們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而人文素養就是教師的這一桶水,它對於語文教師來說尤爲重要,語文教師要挖掘文字的人文精神人文內涵,必須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在本次網絡培訓模組四中,我透過專家講座、在線閱讀等方式全面指導了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師德素養,並將爲我能做好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奠定基礎。

二、提升理念,擺準角色

王榮生老師強調當下教學研究有兩個方面從對教學方法的關注轉移到教學內容,從對“教”的活動的關注轉移到學的活動。而從另一角度,不也在指出,當下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應該從關注教師叫什麼轉向關注學生到底需要學什麼,從關注教師怎麼教轉向關注學生怎麼學。從鄭友訓老師的講座中,我又對新型課堂即活力課堂有了一定認識,以學生髮展爲根本,注重自主探究,強調互動,關注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成爲活動的主體、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課本的內容化繁爲簡,化細爲粗,這樣在教學中就有了更廣闊的自由度和發揮空間。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動學生的主動性,不能再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肩負起培養人的重任。之後,我又觀看了鄭友訓教授的《活力課堂與有效教學的現實解讀》、徐瑞泰教授的《綜合同構教學法與語文教學研究——追求形象與抽象的和諧》、劉桂秋教授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等,這些精彩的講座,從多個方面爲我進行了生動、形象的理論指導,透過聆聽講座,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教師不再是學生的主宰,教師和學生是兩個平等的團體,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只是激勵人、引導者,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援、幫助、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這是活力課堂的追求,這也將是我今後教學的方向。

三、提升能力,解決困惑,

本次培訓課程細緻入微地從教材解讀與處理、閱讀教學設計、作文教學設計、命題設計等方面手把手地教給我們方法,這對於我這樣一個教學經驗匱乏的青年教師來說是最有效的,同時還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有課堂實錄、課例分析,對於教學設計,我曾經認爲教學設計就是“比較詳細的教案”而已,參考別人的成果再進行“加工改造”就好了。其實,要寫一篇數學教學設計不難,但要寫出一篇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新的、實實在在從學生出發的設計纔是真正體現教師水平的。透過這次培訓,對於如何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我有了更深的瞭解和體會,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在撰寫教學設計的水平能更上一層樓。其後,我有學習了王崧舟老師的《長相思》、支玉恆老師的《只有一個地球》等以外,此次培訓中還完整爲我展示三堂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她們分別是喬煒老師《槐鄉五月》、何瓊老師的《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和姜樹華老師的《鞋匠的兒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喬煒老師《槐鄉五月》。喬老師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體會,注重感情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如:“香噴噴、清香、醇香、濃香、香氣撲鼻、香海”,找出了這些重點詞語之後再讓學生讀句子。喬老師並以充分激情的話語指導讀:“讀得真好!”“你爲什麼這樣讀?”“對,這三個香一個比一個香,一個比一個濃。獎勵你再把這些詞讀一讀。”“讓我們用心再好好聞一聞吧!”層層遞進,讓學生讀出了香,讀出了趣,讀出了情。使學生在充分讀中體會思想情感,昇華感悟,感受語言的韻味。

四、學員互動,每天進步

本次培訓爲我們提供了課程討論這個網絡版塊,利用這個互動平臺,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培訓收穫、談體會。四個模組討論題,每個話題都會引發學員的熱議,上網瀏覽其他學員的帖子,每天都有不小的收穫。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使我有了更寬闊的視野,掌握更高的教學技能。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讓我獲得了進步。

五、享受培訓,收穫快樂

學習是辛苦勞累的,但是讓我享受了教育,收穫着快樂。透過培訓,我的理論和專業教學水平同時得到提升。我將把自己學到的、感悟到的應用於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使教學效果更上新臺階。

本次江蘇省小學英語教師網絡培訓的內容豐富,有學科教育理論、課例研究、專家講座等多方面內容,透過這次的網絡培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和教育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質,開拓了眼界,爲今後的英語教學奠定了基礎。

總之,透過這短短兩週的網絡培訓學習中,使我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教學目標,我將結合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真鑽研符合自己學生的英語教學法,運用新課程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注重教學反思,重視自身業務素質的提升,不斷學習,並將學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培訓心得體會3

一、學高效感悟。

此次培訓主要是響應分局的號召,對高效課堂進行學習。所以一開始我們就看了崔其升、樂金纔等老師的演講,看過之後我很有感觸,對高效課堂的一些誤解和不懂也有了新的認識。崔其升老師說:“個性是成功的奠基石,而我們的孩子恰恰缺少自己的個性、自信、陽光、勇敢。”那麼如何激發孩子的個性呢?高效課堂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方法和平臺。高效課堂上學生有自學、有個體展示,有組員之間的互動,有自省自覺,這是一個學生拿主意,思索的課堂,是激發學生個性的課堂,也就是學生獲得成功的捷徑。這就更加堅定了我開展搞好高效課堂的決心。樂老師主要講了三個方面:傳統課堂面面觀、高效課堂層層析、學案導學環環扣。剖析了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的不同之處,高效課堂的優勢以及如何利用學案和導學案更好的開展高效課堂。傳統課堂上,老師指手畫腳,口乾舌燥,學生無所事事,雲裏霧裏。高效課堂上,老師點撥,學生自學,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傳統教育下師生關係冷淡,高效課堂上師生其樂融融。傳統課堂學生被動接受,高效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傳統課堂上老師一本書、一支筆、一口氣講到底,不分層次,高效課堂上同學動手、交流、實踐。透過對比,高效課堂的優勢顯而易見,高效課堂也就成爲了一種必然趨勢,高效課堂勢在必行。最後又學習瞭如何設計導學案,如何分組,這都是我今後教學的一個依據。

二、學聖賢教育感悟。

我們學習的第二大主要內容就是聖賢教育改變命運,主要學習傳統教育對人的影響。其中江本勝博士的水試驗對我觸動非常大。實驗表明:思維可以對水有影響,而人類身體裏90%都是水,所以思維對身體也會有影響。

人的意念可以改變人的命運,極善的意念,就會得到和諧的社會。人類的想法和做法時時刻刻影響世界,所以人類必須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人心一定要美好善良。聖賢教育還教育我們,要注重人格,不被物慾左右。要學會柔順、謙卑、安靜,仁者纔是無敵的。在女人必看的一堂課中提到:青年人不宜過順境,中年人不宜過閒境。因次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居安思危,爲自己的事業、理想拼搏。人一切的痛苦之源就是貪,貪心不足,痛苦不盡。人不要有嫉妒心,要懂得感恩,要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孝有很多種,養父母之身是小孝,養父母之心是中孝,養父母之志是大孝,養父母之慧是至孝,我們又能做到哪孝呢?

三、聽李強演講的感悟。

李強老師指出:我們都是爲自己工作。如何在職場發光發熱,如何在職場有所作爲,我們首要想的是:我想從職場得到什麼?有良好的薪酬福利、廣泛的人脈、豐富的工作經驗。其中李強老師對人脈的分析對我觸動最大。成功是靠別人和自己的努力,成功不是一個人來完成的。在感恩孝道中李老師提到,愛是一切源動力,愛能產生使命感和責任感。對父母的愛就是孝道,孝道的行爲就是感恩。感恩父母的生,感恩父母的養,感恩父母的教。同樣在工作中,批評你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的貴人。不要埋怨,不要怨恨,別人對你所有的方式和方法都是你教給他的。李強老師講解了如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人與人相處的根本之道是信任,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友,人到無求身自剛,人要想有真正的朋友,那你必須首先真誠的.對待你的朋友。

透過假期的培訓,我收穫了很多,在我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這些都是我的指示燈,他們將伴我在我工作之路上走的更遠。

培訓心得體會4

一、專家講座,精彩紛呈

我有幸聆聽了盛永進、談秀菁、趙慶等專家的講座,得到了前衛的理論薰陶。感受最深的是南京特教學院的盛永進教授的講座——《融合背景下特殊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盛教授幽默的語言深深吸引了我,講座的內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不僅讓我瞭解到了世界前沿的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而且還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專家講授的一些教育教學實例中產生了共鳴,從而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來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現象。

趙慶校長先總結了聾校語文教學的現狀:學校的語言教育是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最好形式。但事實看來聾生語言的掌握效果並不好,這是因爲學校相對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對聾生語言的培養目標要求過低,或陷入空談;放鬆對高年級聾生的口語訓練;書面語訓練與生活脫節;教學方式更強調對語言知識的識記,不利於發展聾生獨立遷移、類化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接下分析了聾校語文課堂的卻失,一是要求模糊,缺失目標。二是單調枯燥,缺失情感。三是機械訓練,缺失積累。最後推薦了五個給我們語文教學有啓示的例子。

第一位是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給聾校語文教學的啓示》,舉三反一,“語文的學習首先必須‘舉三’才行,然後才能‘反一’”。“舉三”就是大量閱讀、大量積累,這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反一”就是學生自己的讀寫能力。沒有舉三,難有反一。這是學習語言、形成言語能力的根本規律。聽障學生的語言學習,我們就更應該確立“舉三反一”的理念:不僅在“舉一”上指導到位,更應該在“反三”上大有作爲:將語文教材當作例子精讀精悟,並以教材爲港灣,將學生引入到課外閱讀的浩瀚大海中去,教給學生在那裏搏擊風浪的本領,見識知識天地的美麗開闊,領略精神天地的無限風光,以達到舉三反一、自求博取的目的。雅各布·布洛諾夫斯基在《科學與人的價值》中說的那樣:一個孩子讀書就如同化工廠從海水裏提取鎂,幾十億加侖的海水在這個大化工廠進出着、被處理着。從每一加侖海水裏並不能提煉到多少鎂,但是從數量龐大的海水裏,情形就不一樣了?

第二位是孫雙金《重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思考給聾校語文教學的啓示》,遵循規律,他認爲現在的教材基本上是有一篇篇白話文組成,教一篇白話文,一般可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後提一兩個關鍵問題理解課文,接着可背誦文中精彩的成語、句子或片段即可,沒有必要在內容上挖過來挖過去。這樣一來,大塊的時間就可以節省下來,爲校本教材的學習贏得時間、贏得教學的主動權。聾生雖有聽力障礙,但他們還是遵循着一般兒童的智力發展規律。聾校語文教學的第一塊“大石塊”應該是——語言資訊的大量而高效地輸入。第二塊“大石塊”應該是——在儲備一定量的語言資訊後引導孩子步入階梯式的閱讀教程,可以嘗試從“兒歌、童謠、繪本賞讀”起步,然後慢慢進入美文美詩、寓言小品、蒙學故事的閱讀、理解和積累階段;第三塊“石塊”應該是——大量短小精悍的優秀兒童或少年文學作品。課內,以教材文字爲例子,吸納並積累語言資訊;課外,以海量閱讀爲載體,在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中沉潛往復,在讀寫薰陶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第三位是薛瑞萍老師《語文學習之道給我們聾校語文教學的啓示》,厚積薄發,其一、“讀書,寫作,對話,思考。這就是語文。”其二、“我愛讀,帶學生讀;我愛寫,帶學生寫;我愛思考,帶學生思考。老師臺上口若懸河,燦若蓮花,學生下面對答如流,滔滔不絕。這就是語文!”其三、“語文教學,教師能做的和最該做的,乃是激發、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品位。”

第四位是韓興娥老師《課內海量閱讀給聾校語文教學的啓示》,融會貫通。

①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建構語言認知結構,使新獲得的漢語資訊在大腦皮層構建新的連結,產生新的系統,從而融會貫通,牢固掌握。

②這個語言系統就只能在閱讀中才可能被高效地建構起來,學生們在海讀中不斷接觸並熟悉漢語語言,而這樣的語言復現又不孤立、不枯燥,且是富有意義的,是富於理解性的。

③學語文就像“捂柿子”一樣,透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慢慢把“柿子”捂熟了。

①語文應成爲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的重要學科;

②語文教師應該用經典傳承價值;

③語文教師應致力於將語文課堂變成充盈價值關懷的“場”;

④語文教師應將價值之“鹽”融化到閱讀之“湯”。

讀書就是要——讀明一點理,讀懂一顆心,讀做一個人。

二、教學研討,共同成長

培訓活動中,我們欣賞了溧水特殊教育學校兩節語文課——《將相和》和《哥哥傻嗎》,兩位教師給我們呈現了精彩的聾教育語文課堂,使我們從中感悟很多。同時,我們團隊中的三位學員教師的實踐課也非常精彩,透過集體討論、備課、製作課件,使我們對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低、中、高年級課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的膽量、睿智、鑽研精神,給了我無窮的榜樣力量。培訓活動中的每一次研討、每一次交流都是那麼真誠、樸實,大家在一起討論教學中的困惑,交流教學中的體驗,彷彿是彼此心與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譜寫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消化培訓,爲我所用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穫是充實的。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我的語文教學,使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後,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爲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蒐集教育資訊,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課後經常撰寫教學後記,對該堂課的得失有所記載,以便今後上課進一步提高。並積極撰寫教育隨筆和教學論文參與投稿或評比活動。

感謝學校領導與同事給我提供了一個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透過這次培訓,我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長流,並將振奮精神、激勵自己,在特教語文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

培訓心得體會5

一、一切以“課程標準”爲本

培訓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課程標準”就是教育領域的“憲法”和“根本綱要”。教學要基於課程標準、結合課程標準制定自己的教學目標、評價一堂課也是以課程標準爲參考,這讓我意識到課程標準的重要性。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應該用心花時間去鑽研語文的課程標準,以此爲本指導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

二、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

本次培訓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一場專業知識和理論考試。尤其是對於課程標準的考試,使自己發現身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仍然需要不斷的努力學習。都說“學無止盡”、“終身學習”,作爲一名新教師,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需要改正的東西太多。有過一時的氣餒、泄氣,但是透過自身的調整,我明白了,只要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學習,相信自己一定會有所進步!

三、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聆聽了《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對高效課堂的思考》,令我頗有感觸。高效的課堂是每一個教師應當努力的目標,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學到更多,收穫更多。初此之外,我認爲高效的課堂也應該是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是前蘇聯的列符贊可夫,他曾以《教學論與生活》爲名發表過專著,主要也是從教學與學生個體發展的關係角度進行闡述,同樣沒有顧及到教師,在《和教師的談話》這本著作中,贊可夫專門談到了課堂上的生活。他突出了課堂教學不僅要在內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兒童在課堂上的生活”,“不要忘記學生本身的生活”,應當從精神生活(人們思想、感情、願望)的意義上來理解生活。精神生活可能是積極的、豐富的、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貧乏的、萎靡不振的、單調的。這裏涉及到了個體的生活,但依然把視線停留在學生身上。課堂教學對學生而言,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師,都不應輕視作爲生命實踐組成的課堂教學,從而激起自覺上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能得到生命滿足的願望,積極地投入教學中。

四、做有思想的班主任

作爲一名青年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略顯青澀。班級的管理、班風、班級文化的建設和課堂教學一樣的重要。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優秀教師寇曉豔的帶班智慧。也學習到了很多班主任管理方面的經驗。現在如何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優秀和諧的班級文化、合理高效的班級管理是我努力思考的問題。雖然思路還不是很清晰,但是,我想多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努力的思考。做一名有思想的班主任!

培訓心得體會6

一、收穫

(一)培訓形式新穎,提升了“學生”的能力

以前聽取的報告講理念、講概念的東西比較多,而這次培訓比較直觀,德國專家系統、深入淺出的講解,耐心細緻的解答及悉心指導,使我們體驗了原汁原味的德國教師的上課風格。Uwe Heiber博士不是單純的進行教學法的語言傳授,而是透過完成一個個的具體任務帶領學員親自體驗,讓學員在課堂上行動起來,在培訓的幾天裏,我們就是“學生”,很多課都要在團隊的條件下完成工作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這些“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得到鍛鍊和提升。這種做法,充分發揮了大家的主動性和團隊協作性。

(二)充分理解了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真諦

這次培訓,Uwe Heiber博士的精講,大家的積極參與,特別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很大的震撼。行動導向教學法正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最大限度的掌握理論和實踐技能。

其中它的理論模型是六步: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驗——評估。其實可以將其歸納成三步:即事前(計劃)——事中(實施)——事後(評估)。而我們目前的教學主要缺少的是第一步:計劃,當學生養成事前做計劃的習慣和能力後,那麼對他職業能力的養成有很大的決定作用,而其中的職業能力

已經不再是我們所說的專業能力和技能,而是將其與企業的用人標準與學生個人將來的長遠發展融合進去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具體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性能力,而想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就需要老師認真設計這樣的情境,將實際化的企業的模擬或真實案例搬到課堂上,並在其中融入衝突等元素,讓學生實現跨界的能力及知識的學習。我們清楚的看到,行動導向教學法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突顯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引導、師生互動,以學生爲核心。可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獨立性和團隊精神,符合“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

但是這個辦法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在課前精心地設計這個學習情境,並用在情境進行的過程中,他能夠掌控整個教學過程,並且多種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靈活運用,同時將如何引導、啓發學生去製作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這是一個老師在不斷地摸索過程中才能做到的。還有在整個教學過程及情境的設計中要融入衝突等元素,不斷設定障礙,讓學生從而獲得社會能力及個性能力。另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被調動起來?需要情境的設計思路、趣味性等達到很高的標準。

(三)對於課程開發有了一個根本的全新的認識

課程開發是透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某一個學科(或多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做好課程開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項系統綜合的工程。

透過這次學習,我對課程開發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課程開發的過程是將工作過程導向有效融入專業教學。做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針對專業主要工作崗位進行企業調研。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劃分行動領域,將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對應。確定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拓展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引入現場實際項目,由難到易、由繁到簡設計教學情境。學習過程要融入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和方法能力等的培養。

二、啓示

經過這次培訓,我獲得了諸多的啓示,對如何組織好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與想法。

(一)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讚賞的眼神是老師調動課堂氣氛的關鍵

在培訓中Uwe Heiber博士經常會讓我們發表意見和看法,習慣了做學生的“聽”,總是心情忐忑怕說得不好,事實證明擔心是多餘的,這些“老學生”越來越積極主動,心情越來越放鬆,因爲Uwe Heiber博士從來都是用一種讚賞的眼神,鼓勵的語言來對各小組的作業進行分析點評,從來不批評。這種老師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帶給我們很大的動力,讓我們竭盡全力完成每一次任務。由此給了我很大的啓示:教師在課堂上,一定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無論學生的成果如何,都要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課後指出不足和改進的方面,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同時也達到了教師教學的目的。

(二)教學方法需靈活多樣、教學內容要精心設計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四種職業能力,它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老師講解、學生獨立學習、學生在小組內學習、學生作報告、學生展示工作成果、頭腦風暴法、小組比賽法、外出參觀、課堂作業等等。教學媒介也是,如PPT、發任務單等,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行動起來,使學生在行動中訓練能力。

我們可以考慮將這些方法運用於課堂教學的某一個小環節,在某一個知識點上運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方法,即使浪費些時間,可是達到的效果會很顯著的。另外可以在一些適當的內容上多讓學生自己去計劃、去參與,我想比每次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答案要來的生動多了。當然這需要老師去精心設計每一堂課。

(三)把課堂讓給學生

爲了體現教師的自身價值,爲了使自己上的課受到學生的歡迎,我們不斷地進行教學上的改革:教學方法採用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考覈方式採用多樣性考覈,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雖然改革後課堂效果有了一些改變,但總是不能杜絕學生上課睡覺、玩手機的這種現象。透過在培訓期間的學習和反思,認識到根源在於老師沒有把課堂讓給學生,教師仍然在扮演着導演加演員的角色,老師總是以講爲主,學生也主要是被動的聽,缺乏任務的驅動。這次培訓,透過德國專家對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的運用,使得我們對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是要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爲教學核心的方法。時刻以學生爲主體、以能力培養爲本位、選取有價值的教學內容、透過基礎與專業知識學習爲載體、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標。

(四)多讓教師參加一些實質性的培訓,可迅速轉變和提高大部分一線教師的思想意識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次培訓我身臨其境。以前也聽過參加國培的老師在學校裏做報告,但是因爲沒有實質性地參與學習,所以總是感覺不到實實在在的東西。透過這次的真正參與,纔有切身的感受。我想如果多給老師提供機會參加這種類似的培訓,即可以讓老師開闊眼界,拓展思維,又能讓他們轉變觀念,主動地去考慮如何調動課堂,如何改變課堂。如果將老師們的教學觀念由被動變革變成主動改變,我們的教學改革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我收穫很大。我們應該借鑑先進的德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營造一個以學生爲中心,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組織,發揮學生主動性、創造性,還課堂於學生的教學大氛圍。在此衷心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這次學習的機會。我想只要用心去做,必然會改變我們的課堂,改變我們的學生,進而改變我們的教育。所以,十天緊張的學習雖然累,但我卻快樂着!

培訓心得體會7

一、努力提升校長的人格魅力

蘇君陽教授在校長具備的素質中提到,優秀的校長都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都能用自己的品格影響教師,用人格魅力感染教師,以身作則,團結務實,極大地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校長的人格魅力是團隊建設的靈魂,是學校和諧發展的根本。校長要做到正直公道,與同事相處時要以信爲先,以誠爲本,以和爲貴,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鼓舞教師。當教師取得成績時,及時地送上真誠的祝福;當有的工作做得不盡人意時,少一些批評與埋怨,多一些提示與點撥;當教師遇到困難時,儘自己所能給予無私的幫助。“親和”是校長應有的一種意識,更是一種精神,它反映的是校長對教師的一種愛。這種愛是一種信任,這種愛是一種尊重,這種愛更是一種鞭策,同時,這種愛還是一個教育過程,能激發教師的主人翁意識,激活他們工作的主動精神。

校長要有爲師生服務的意識,儘可能地滿足廣大師生的合理要求和期望,贏得他們的理解、信任和支援。要敢於承擔責任,推功攬過。唯其如此全體教職員工纔會無怨無悔地爲學校的發展盡心盡力,從而呈現的是“一個好漢大家幫”的工作局面。

二、樹立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

根據學校教育“培養人,管理人”這一特殊性,在管理中加大感情投入,教師的工作質量來源於本身的狀態,教師要在工作中得到幸福,就應該儘可能地爲其創造優越的條件,讓教師擁有快樂的心情,從而快樂地教學,進而營造快樂的課堂。例如:某位教師的家庭中有了困難,學校及時的慰問、安撫就能使其安心、舒心的教學;哪個教師工作中有了坎,領導及時而耐心的疏導,就能霎時開啟其心結,使其歡心、傾心的忘我的工作。樹立了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學校纔能有特點,班級纔能有特色,學生纔能有特長,最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纔能有發展的空間。所以,在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下,教師和學生潛能的最大發揮,正是學校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

三、發揚大愛育人的教育思想

用“擁有一顆大愛之心”形容孫蒲遠老師都不足以表達其愛心,我覺得她整個人都是由愛幻化而來——她走着,實際上就是愛在行走;她走到哪裏,愛就到哪裏;她往講臺上上一站,愛先着陸。她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向我們詮釋了一名教師的愛,我讀出了她對每一給孩子的關注、包容、耐心、執着、瞭解、呵護、尊重、期望??原來這就是愛!在教育一線上行走了四、五十年,最繁重的工作、最複雜的班級、最頑劣的學生,嘔心瀝血,她卻從未覺得累,什麼力量支撐着她?是那份對學生的愛、對教師工作的愛!如果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懷揣着對教育美好遠景的一份責任和使命,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會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學校。

培訓時間雖短,但收穫頗豐。作爲一名校長,我們應該做的是不要再找任何藉口,應該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成爲新課改教師的引領者、學校課程改革的踐行者,與全體教師共同尋求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管理和指導學校的各項工作,努力成爲教育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