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教師篇」

學問君 人氣:2.62W

教育部近日發佈通知稱,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爲“道德與法治”。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教師篇」

老師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一

這一決定是爲了響應和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強化中小學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後,教育部還將推出更多的計劃來推動中小學法治課程的建設和落實。

未成年人犯罪、校園傷害案件頻發,早已引發公衆對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質疑和批評,加強法治教育的呼聲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學校依然痛感無法施展拳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思想認識和課程意識上不夠重視。二是缺乏法治教育專業教材,學校在校本課程建設上只願意將精力花在考試科目上。即使學校有心開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因此,中小學法治教育教材更名,爲中小學法制教育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走進學校,聽聽他們的聲音。

現狀:

法制教育不被重視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擡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麼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如何呢?讓我們跟隨昌邑市都昌後伍塔小學的劉來國老師來做一下具體深入的瞭解: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於形式化。

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定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級一門法律基礎課,而小學六年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的設定,或者僅僅流於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課。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爲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爲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現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爲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課堂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第三,標準不一,教學內容缺乏規範化。

具體表現在時間上,沒有確定統一的法制課時,有的安排自習課,有的擠佔政治課一點時間,有的甚至沒有安排法制課。即使安排上法制課,在時間安排上也往往視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統一的教材,除了初中開設的《思想政治》(內含少量法律知識)外,小學和高中均無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學、高中甚至大學的法制教育流於形式。

第四,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

學校的法制教育由於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同時,在教育管理中由於缺乏合力,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學生放學或放假回家後,主要是靠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許多家長往往把希望寄託在學校,很少對自己子女進行有效教育,即使進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別是對已離開學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於學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透過社會環境來約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現象突出。

關於組織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 培訓活動的通知

各小學:

根據教育部通知要求,從2016年秋學期起,小學一年級國家德育課程將使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立德樹人”和“依法治國”等要求,幫助我縣教師理解新教材,經研究,決定組織全縣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活動。現將此次培訓活動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訓時間

2016年9月8日上午 報到時間:8︰10

二、培訓地點

沭陽縣孫巷小學

三、參會人員

各小學一年級德育學科教師(每校4人,人數不足的再安排二年級德育學科教師)。

四、其他要求

1.各小學要安排學科骨幹教師帶隊,並加強參會教師的紀律要求。

2.參會的教師每人自帶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

  沭陽縣教育局教研三室

  二〇一六年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