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智慧與領導者修煉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學問君 人氣:9.04K

經過XX天的培訓,對於我們每一位學員來講,都有重要的意義。我認爲這次培訓給了我很大的收穫,特別是關於老子智慧與領導者修煉的培訓課程讓我印象深刻。我從中學到了更多的理論知識,使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在培訓中的每一節課,都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這段時間的培訓心得體會

智慧與領導者修煉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

一、老子智慧中的領導藝術基礎

衆所周知,《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領導藝術的重要研究資料。老子的領導藝術體現在他的思想中就是一個“道”字,這個“道”就是指導老子領導藝術的思想基礎。

所謂領導藝術是領導者運用自身的科學知識、實踐經驗、聰明才智和膽識魄力,在領導活動中遵循領導規律,運用領導方法,有效地實現領導目標的狀態或者境界。也就是指在領導的方式、方法上表現出來的創造性、有效性和技能性。這裏,我們把現代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道”的品格當做領導藝術的基礎。領導者要修煉出“道”的品格,才能當好一個領導。

二、領導者的品格要求

(一)領導者要具有“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奉獻精神

所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說水善於滋潤萬物,給養萬物,卻從不爲自己謀取私利,只講奉獻不講索取的“爲而不爭’’精神,這是領導者治國行事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質。這裏的“爲而不爭”,從主觀上來說它不圖回報,只講奉獻,但在客觀上,卻能夠從萬物那裏得到豐厚的回報。這種回報對於水來說,由於宇宙間生命萬物離不開水,所以成就了水存在的價值。對於有“道"的領導者來說,那是一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生價值的體現。

(二)領導者要具有“居善地”的謙卑美德

所謂“居善地”是指一個人善於自處而甘居下地,“處衆人之所惡”。在老子看來,領導就應當學習水居下的智慧,擁有謙卑的心態,培養謙下的風格。“善用人者爲之下",“不敢爲天下先”,老子認爲,“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這就是說,江海所以能成爲百穀之王(君也),是因爲他善於自居卑下,處在衆流的下游,所以它能成爲百穀之王。這裏可以理解爲兩層含義。首先,作爲一領導者,爲人處事不可自高自傲,而應當以平等謙虛的心態對待周圍的人,切不可霸氣十足,高高在上,瞧不起身邊的普通人。只有明白了“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的道理,才能使自己的思想領域變得開闊,事業越做越大,成爲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者。其次,要求管理者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選擇艱難困苦的地方和崗位,“處衆人之所惡’’,越是別人不願乾的事情,越應該以身作則,積極帶頭,給自己的員工樹立良好的榜樣。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欲先民必以身後之”的領導才能得到下屬真正的愛戴。

(三)領導者要具有“心善淵”的包容態度

老子要求領導者的心胸要向深淵似得能夠容納百川。這也就是“上德若谷”(《老子》四十一章)的'內涵。大江大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就是因爲它能對沿途的河流、小溪相容並蓄,不論清濁、大小皆於接納。現代企業領導人在待人接物上要心胸坦蕩、寬宏大度,切忌尖酸刻薄,以狹隘的心態待人。對員工要學會寬容,既要容人以短,寬容下屬勝過自己。還要容人以長,敢於用比自己能力強的人。不但要容人還要能容事,才能真正做到豁達開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領導者應該像江海一樣,地位越高,心胸越要寬廣,氣度越要大,有了這種恢宏的氣質,企業的發展纔不會停止。舉個例子:美國王安電腦公司的總裁王安,在他早年打拼美國電腦市場的時候,曾一度成爲和IBM可以抗衡的公司,然而在他將要退休的時候,在公司繼承人的問題上思想過於狹隘,把總裁的位置傳給了自己年輕而又缺乏管理經驗的兒子,導致最後公司的破產。相反的,香港宏基集團的施振榮,在面對同一問題時,沒有犯這種中國大多數家族企業領導人容易犯的錯誤,把自己的公司及時交給了有能力的“外姓人’’管理,爲宏基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四)領導者要具有“與善仁”的仁慈精神

所謂“與善仁”,是說水善養萬物,無論植物還是動物皆受水的恩惠,把自己博大的愛灑向人間萬物,無論美與醜,貴與賤。聖人亦應如水那樣,擁有一顆仁慈的心,對待他人就像對待自己的朋友。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儉,三日不敢爲天下先。"(《老子》六十八章)這裏的慈,就是仁愛,仁慈的意思。仁慈之道是凝聚人心,團聚員工的向心力,是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工作團隊的基礎,還是受到社會普遍尊敬和信賴的奠基石。廣施仁愛的領導者才能讓員工感到工作的快樂。英國維珍公司老闆布蘭森先生說:“企業的成功在於你擁有什麼樣的員工,如果你的員工很快樂,以工作爲樂,他們就會有出色的表現,顧客自然也會喜歡和你的企業打交道”。領導者不光要以仁慈之心對待自己的下屬和員工,還要以仁慈之心對待自己的合作伙伴和競爭者。只有按照“互利共贏”的原則,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贏。讓利給員工,與員工共同分享創造的喜悅,將會贏得一支忠誠的企業團隊;讓利給客戶,與客戶共進退,時刻爲客戶的利益着想,才能贏得客戶的忠誠;讓利於社會,處處爲社會做公益事業,纔會得到政府的支援幫助和消費者的口碑。一個人只有先爲別人着想,別人纔會關心你,纔會替你着想。

(五)領導者要具有“動善時”的隨機應變的能力

“動善時”的意思是善於適時而動。這裏老子用它來比喻領導者應該像水一樣,善於發現機遇,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做到動靜有時,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不失時機當然包含着順其自然的意思,條件不成熟時不勉強去做,條件成熟了順其自然去做,正確把握周圍的環境,努力尋找天時、地利和人和的交匯點。

(六)領導者要具有“言善信”的誠實守信精神

在《老子》一書中,多次談到“信’’。“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二十三章);“輕諾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老子》四十九章)。誠信不但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世界公認的美德。它具有普世性和永恆性,在西方國家也是倍受重視的。社會中人的交往離不開誠信。一個講誠信的人必須言行一致。誠信無僞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人格體現,是人生的最高準則,是領導者的必備素質。“信不足焉,言不信焉"(《老子》二十三章)誠信不足,老百姓就不會相信他了。“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要盡信漂亮話,要講誠實守信。人們常說“一個人可以失去財富、失去職業、失去機會,但萬萬不可失去信譽",信譽就是講誠信的人在別人心中的可信度。它是一切政治、社會、經濟得以存在的根本。據個例子說明,2006年的中國地板市場上曾經紅極一時的“歐典”牌地板,經中央電視臺記者調查,其所謂“創建於1903"年的“德國百年品牌”根本就不存在,只不過是一在國內註冊和生產的品牌商標。當這一消息曝光以後,各地的經銷商紛紛撤櫃,消費者也掙着去索賠,好好的一個企業在一夜之問轟然倒塌,多年經營的品牌變得一文不值。孰重孰輕,大家一目瞭然。

結合這段時間的培訓學習,我用心去體會我在縣農村信用聯社的工作。對於這次老子智慧與領導修煉培訓課程,我深深的感受到這是一次啓迪智慧、終身難忘的學習之旅。作爲縣農村信用聯社的一員,在工作實踐中,我會牢牢記住這次培訓獲得的啓示,並在自己的工作中深入開展下去,堅持下來,讓我的工作能夠再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