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22篇

學問君 人氣:1.21W

古代名人故事1

古代名人故事22篇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故事2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古代名人故事3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古代名人故事4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爲命,爲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爲大嫂所不容,爲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爲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古代名人故事5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古代名人故事6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着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古代名人故事7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裏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古代名人故事8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爲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爲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爲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古代名人故事9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裏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爲美談,激勵着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古代名人故事10

張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爲“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丰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說的,正是這個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11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古代名人故事12

被後人稱爲“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着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啓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裏,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13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古代名人故事14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古代名人故事15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爲一代書法大家。

古代名人故事16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古代名人故事17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爲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爲了偉大的文學家。

古代名人故事18

蘇東坡晚年流放中的春節

限於篇幅的侷限,我們的目光不得不越過東坡在元?期間八年的仕宦生涯,而將目光繼續凝聚於東坡的苦難的流放,因爲,詩人總是在苦難中更能閃耀人性的光輝,更能閃耀藝術的魅力,也就更爲具有文學以及歷史文化考索的意義。紹聖元年(1094),年屆六旬的蘇軾被他昔日的學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貶謫惠州,九月度大庾嶺,十月到達惠州貶所。兩個月後,蘇軾度過了他在惠州貶所的第一個春節。追思往事,東坡老人難免感傷:“前年侍玉輦,端門萬枝燈。……牙旗穿夜市,鐵馬響春冰。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鬆間見層層。”去年還在陪侍玉輦,何等榮耀,牙旗儀仗穿行繁華的夜市,鐵馬踏響在冰河之上,而今年的春節,卻在江海之上漂泊,是禪房寄身的一個山僧。雖然也有膏火可舉,卻只見層層的松木、松木的層層。如同紀昀所評:“兩兩相形,不着一語,寄慨自深。”

在貶謫惠州的第三年,東坡更是一氣做了《新年五首》,先試舉其一:“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水生挑菜煮,煙溼落梅村。小市人歸盡,孤舟鶴踏翻。猶堪慰寂寞,漁火亂江村。”

首句涉及古代的一些民俗,那就是以人日的陰晴來占卜新年的是否豐收。杜甫也有《人日》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所以,東坡的“春愁連上元”,也就有了超脫個人的意思。第三句的“挑菜”,也是一種民俗,《蘇軾詩集》在此詩句下合注:“何焯曰:挑菜乃人日事。唐子西詩:挑菜年年俗。”如果說組詩“其一”重在個人心境的寂寥,“其二”則顯示了更多的不平之氣,矛頭指向佔據朝廷巢枝的'當道羣小:“北渚集羣鷺,新年何所之。盡歸喬木寺,分佔結巢枝。……” “其三”則表達自己隨遇而安的心境和對於光明前景的希冀:“冰溪結瘴雨,先催凍筍生。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蓴羹。”在瘴雨冰溪中,東坡看到了凍筍催生的資訊。晉代的張翰思念家鄉的蓴菜羹而辭官還鄉,蘇軾卻說,惠州豐湖所產的藤菜,足可與蓴菜羹媲美,何必非要還鄉呢?因此,東坡在“其五”中說:“荔子幾時熟,花頭今已繁。……居士常攜客,參軍許叩門。明年更有味,懷抱帶諸孫。”

正當東坡欲終老惠州,“已買白鶴峯,規作終老計”(《遷居》)“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的時候,紹聖四年(1097)四月,六十多歲的東坡再貶海南。只因爲東坡寫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縱筆》)的詩句,讓執政者不快,說蘇子瞻尚如此快活?於是,根據子瞻的“瞻”字,去目而貶儋州。不過有人占卜,說儋字有人,子瞻無礙。紹聖五年,東坡在海南儋州度過了他的第一個春節,上元燈節的時候,儋州的地方長官,爲了表達對於東坡老人的敬意,邀請了陪同乃父過海的蘇過共度佳節——與蘇軾一生有緣的三位女性此時都已去世,最後一位陪伴蘇軾的王朝雲也在惠州去世,此次渡海,只有兒子蘇過陪伴。現在,蘇過也被邀過上元,只有東坡老人獨自度過這個貶謫海外的第一個春節。他靜靜地凝視着一輪孤月,月光照射進來,他驚訝地發現竟然有一隻蜥蜴盤在窗上:“靜看月窗盤蜥蜴”,這在嶺北的中原地區是很少見到的現象,這使蘇軾更爲清醒地感覺着身在異鄉、而且是萬里之遙的海外。東坡老人獨坐凝視着盤窗的蜥蜴,心中想着什麼呢,他也許在盼望着惦記着兒子蘇過,“燈花結盡吾猶夢,香篆消時汝欲歸”(同上),寂寞的心境躍然紙上,他也許還想了許多,回憶着他的坎坷的一生:“搔首淒涼十年事”呀!

元符三年(1100)正月,蘇軾在海南度過了第二個春節,他在人日做了《庚辰歲人日作,時聞黃河已復北流,老臣舊數論此,今斯言乃驗,二首》,從詩題上就可以看出,在這垂暮之年的春節裏,東坡老人心中想念的、惦記着的還是國家之事。北宋時期,黃河決口的問題始終困擾朝廷,神宗時期一些朝臣不顧黃河“東行河道已填淤,不可復”的事實和“水之就下者性也”的規律,一定要“回河東流”,“其役遂興”,蘇軾當時任侍讀,提出:“黃河勢方北流,而強之使東”的批評,遭到 “當軸者恨之”。此事與現代的一些違背自然規律的事件有着驚人的相似。蘇軾此詩說:“老去仍棲隔海村,夢中時見作詩孫。天涯已慣逢人日,歸路猶欣過鬼門。三策已應思賈讓,孤忠終未赦虞翻。典衣剩買何源米,屈指新蒭作上元。”(其一)說自己耄耋之年,仍然獨棲海村,只有在夢中才能與在大陸的作詩孫蘇符相會。在天涯海角度過了多少個人日,已經記憶不清,如果要返回大陸,會高興地經過鬼門關。(《山水志》:“廣西容、牢二州有鬼門關。諺雲:若度鬼門關,十去九不回。言多炎瘴也。”)我當年如同賈讓的三策已經應驗,證明是正確的,但是,我就如同當年孫權手下因耿直而死在交州的虞翻(《三國志》:虞翻性疏直,數有酒失,孫權積怒,放之交州,在南十餘年,卒。)那樣不被赦免。海南米貴,我只能典賣衣物來買惠州何源海運來的稻米,屈指計算一下,新濾好的酒大概可以用到上元燈節吧!

五個月後,蘇軾終於返回大陸。(貶謫海南是蘇軾第一次遠離生他長他的大陸,元祐時期,朝廷曾經想派他出使高麗國,未能成行)他的心情是愉悅的:“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垂天雌霓雲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儋耳》)。

宋徽宗建中建國元年(1101)正月,蘇軾度過了他平生最後的一個春節,當時他正在北歸的路上。此時,東坡老人名滿天下,不僅僅是詩名的傳播,他的胸襟氣度、做人風範,以及六十多歲的老人貶謫海南蠻荒瘴痍之地居然能夠生還,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在東坡返歸北上的沿路,出現萬人空巷的奇觀:“拓得龍光竹兩杆,持歸嶺北萬人看。”(《東坡居士過龍光,求大竹作肩輿……》)東坡也不無自豪地說:“問翁大庾嶺上住,曾見南遷幾個回”(《贈嶺上老人》)“竹中一滴曹溪水,漲起西江十八灘”(《東坡居士過龍光,求大竹作肩輿……》),東坡老人在其人生最後一個春節的這兩句富於哲理禪思的詩句,似乎可以作爲令後人永遠玩味的遺言吧!

古代名人故事19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透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古代名人故事20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爲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古代名人故事21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理想不是一隻細磁碗,破碎了不有鋦補;理想是朵花,謝落了可以重新開放。

2理想就在我們自身之中,同時,陰礙我們實現理想的各種障礙,也是在我們自身之中。

3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衝鋒的戰旗、斬棘的利劍

古代名人故事22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羣人圍着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他們 每個人都有一隻手可以夠到鍋裏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裏。有肉湯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裏的一切和剛纔那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羣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爲什麼?”這個人不解地問,“爲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而地獄的人就是因爲大家不團結,所以才望“湯”興嘆。”

故事並不複雜,但[]卻蘊涵着深刻的社會哲理和強烈的警示意義。同樣的條件,同樣的設備,爲什麼一些人把它變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卻經營成了地獄?關鍵就在於,你是選擇共同幸福還是選擇獨霸利益。

TAGS: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