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孔子名人故事大全

學問君 人氣:2.12W

孔子

孔子名人故事大全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7歲建立私人學校,三千多弟子中72名是中狀元的人氏。一身坎坷不定,周遊了列國,在各地的不同時期都進行了教學,留下了孔子文化的蹤跡。傳說;一開始在江南,因爲那是年輕氣勢正旺的時期,所以叫出來的弟子的學問最高。之所以南方人相對聰明,文學水平至今乃仍高。在北方的時候,就稍晚一點,北方文化就列次於南方。在後來就到了日本,那時已是接近晚年,所以日本文化就是一半是中國字,一半是日本的特色文化。甚至一個不成熟的中國字。老年時期,周遊到了外國,那是已經頭昏眼花時期,所以只能用自己的創新文化教學了,完全用的是;圈圈,道道,所以現在的外國文化就是成了現在的英文,等文字形象。在後來老年時期,眼花看不清東西,回到了新疆、蒙古=西藏,以無法寫作,想了一個辦法,抓了一條蜈蚣沾上墨水在竹籤上一爬,就是一個字,之所以這三個地區的字樣就象一條蜈蚣的摸樣。

 

名人故事:誠實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回,孔子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正在辯論問題。

孔子看了,覺得挺有趣,就對跟在身後的學生子路說:“咱們過去聽聽孩子們在辯論什麼,好不好?”子路撇了撇嘴說:“兩個黃毛小子能說出什麼正經話來?”

“掌握知識可不分年齡大小。有時候,小孩子講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負的成年人要強得多呢?”子路一下子紅了臉,不敢說什麼。

孔子走上前去和藹地說:“我叫孔丘,看見你們爭辯得這麼熱烈,也想參加進來,你們看可不可以呀?”

“噢,原來你就是那個孔夫子呀,聽說你很有學問。好吧,就請你來給我們評一評,看誰說得對!”兩個孩子說。

孔子笑着說:“別急,一個一個地講。”

一個孩子說:“我們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我說早上近,他說中午近。你說說是誰對呢?”孔子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這個問題我過去沒有考慮過,不敢隨便亂講,還是先請你們把各自的理由講一講吧。”

一個孩子搶着說:“你看,早上的太陽又大又圓,可到了中午,太陽就變小了。誰都知道:近的東西大,遠的東西小。”

另一個孩子接着說:“他說得不對,早上的太陽涼颼颼的,一點也不熱,可中午的太陽卻像開水一樣燙人,這不就說明中午的太陽近嗎?”

說完,兩個孩子一齊看着孔子,說:“你來評評誰對吧。”

這下可把孔子難住了,他反覆想了半天,還是覺得兩個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實在分不清誰對誰錯。於是他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後我向更有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

兩個孩子聽後哈哈大笑:“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原來你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說完就轉身跑走了。

子路很不服氣地說:“您真應該隨便講點什麼,就能把他們鎮住。”

孔子說:“不,如果不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懂,怎麼能聽到這番有趣的道理。在學習上,我們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只有抱着這種誠實的態度,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名人故事:孔子改錯

一天。孔子帶領着子路、子貢、顏淵等幾個門生外出講學。師生們來到海州,天空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大作。當地的一個老漁翁把他們領進一個山洞避雨。

這山洞面對着大海,是老漁翁平常歇腳的地方。孔子覺得洞裏有點悶熱,便走到洞口,觀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覺詩興大發,吟成一聯: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

老漁翁聽了忙道:“先生,你說的不對呀!難道海浪整頭整腦只有千層,沙坑不多不少正好萬點?先生你數過嗎?”

孔子覺得老漁翁的活有幾分道理,便問道:“既然不妥,怎樣才合適呢?”

TAGS:名人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