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必備】名人故事作文集錦七篇

學問君 人氣:1.78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名人故事作文集錦七篇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讀了《102個名人故事》這本書,我被名人們的精神給打動了。如意志堅強的牛頓、無私謙虛的達爾文、拼命鑽研的愛迪生和不拘小節的愛因斯坦等等。尤其是愛迪生堅持不懈的精神,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當讀到“車長氣急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扔了出去,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可是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時,我不由得驚呆了,我想:車長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還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都扔了出去,車長已經是鐵了心不讓愛迪生做實驗,但是愛迪生卻仍堅持做實驗,沒有因此而放棄。在我的學習中,我爲什麼沒有這股勁頭呢?我爲什麼不能像愛迪生一樣持之以恆地對待學習呢?記得有一次,我晚上正在做一道奧數題,用了許多辦法都解不出這道題,心情十分煩躁。一氣之下,我躺在牀上,大哭起來,心想,我還做什麼奧數題,做不做都一個樣,還不如不做。結果,在父母的勸說之下,我重新回到座位上,解出了這道奧數題。如果我有愛迪生這股學習的勁頭,不用父母的勸說,自己能主動回到位子上該多好呀!

而更使我佩服的是,那時候愛迪生靠的是自己,不斷努力,不斷鑽研。而我現在,讀書的時候需要父母催,不能主動,有時還偷懶。和愛迪生的主動學習相比,我還需不斷磨鍊自己,不斷提高自己。

透過讀愛迪生的故事,我得到的啓示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主動去做,不屈不撓地堅持到底。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關於關漢卿的爲人,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爲一時之冠”。

對此,他本人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數中有更透徹的自白。他毫無慚色地自稱“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在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

提示

尊重個性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韓愈爲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因爲中學課本上就有他的《師說》、《進學解》。課外閱讀,各種選本上韓文也隨處可見。他的許多警句,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導我們的行爲。

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後有山曰韓山,洞前有水名韓江。當地人說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麼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塊山水,享千秋之禮呢?

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代有個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他當過監察御史,有隨時向上面提出誠實意見的習慣。這種官職的第一素質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見獲死罪都在所不辭。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韓愈在上書前思想好一番鬥爭,最後還是大義戰勝了私心,終於實現了勇敢的“一遞”,誰知奏摺一遞,就惹來了大禍;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後名。

韓愈是個文章家,寫奏摺自然比一般爲官者也要講究些。於理、於情都特別動人,文字鏗鏘有力。他說那所謂佛骨不過是一塊髒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羣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並說:這佛如果真的有靈,有什麼禍殃,就讓他來找我吧(“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這正應了我們現時說的,立場不同,感情不同這句話。韓愈越是肝腦塗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就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於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

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爲這不同於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12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韓愈自己也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我向來覺得韓愈文好,詩卻一般,只有這首,胸中塊壘,筆底波濤,確是不一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爲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作文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馮如(1884-1912),原名馮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緒九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於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曾在鄉間私塾就讀數年,輟學後居家務農。

1898年,馮如16歲時,父母就爲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崗坪鄉竹林村樑三菊。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由於生活困難,馮如在1899年辭別了父母和婚後不久的妻子,跟表親伯母的弟弟吳英蘭,遠涉重洋到美國三藩市(舊金山)謀生。

天資聰穎多幻想

馮如在村中的私塾讀書時,非常勤奮,學習成績在同班同學中名列前茅。他在寫作時常常流露出許多幻想,並提出許多令人思考的問題。如小鳥爲什麼會飛上天呀,爲什麼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爲什麼可以飛快飛慢,甚至有時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師看到他的這些作文,稱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網歡迎您的光臨

馮如還經常創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製作一隻像大鳥的風箏,兩隻翼吊着兩個小木桶,當風箏乘風徐徐升上天空後,小木桶變成小風袋,起到平衡飛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連連稱奇。他還用一個火柴盒造一隻小船,放在魚塘中,讓風吹着飄來飄去,人們都稱讚他有辦法。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語文課本中的《竊讀記》一文,我記憶深刻,讀完後我經常想,我們爲什麼讀書呢?

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想到從其他書上看到的名人讀書故事。

最記憶深刻的是高爾基"救書",書怎麼救呢?原來高爾基家着火了,高爾基什麼也不管,只把所有的書籍全都救了出來,爲了書,他險些被燒死,有人問起時,他說,書籍使我能夠站在這個爛泥潭裏,如果沒有書,我將會被淹沒,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原來讀書可以使我們變得聰慧,精神高尚,所以我們纔讀書呀!

還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故事,張廣厚"吃書",頭一回讀時,我還以爲是像吃飯一樣把書吃進去呢!其實是他找到一本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書後,反覆研究,20多頁的書,他就看了半年!最後因手指在書頁上來回磨擦,書上泛起一道道黑印,妻子開玩笑說,這哪是讀書,明明是吃書!

這個故事也讓我受益無窮,張廣厚先生的認真以及毅力讓我欽佩,看來我的營養還不夠,得多"吃"些書能健康成長啊!

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爲什麼讀書?我們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因爲讀書讓我們擁有高尚的品質,因爲讀書可以使我們聰明伶俐,因爲讀書可以幫助我們健康成長,醫治那些愚鈍下流。

書啓發了我很多,不止這些,跳出名人讀書故事,讀書可以使我們有更大的學習空間,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讀書可以讓我們變得通達,不固陋

總之,只要我們多讀書,以書爲友,書是不會虧待你的。

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齊白石62歲時就開始對蝦寫生。

齊白石在小院子裏的水池中養了蝦,以觀察蝦的形狀。齊白石68歲時對蝦的形象進行了重大的改造,淡墨畫出的`蝦頭,蝦身加上一點重重的濃墨。蝦眼改小圓點爲兩橫筆,蝦腿八條減爲六條,1934年,齊白石71完成了畫蝦的最後的改造;後腿有六對減爲五對,簡約、概括、唯美,達到了“似與不似人間”的境界。

今天我讀了齊白石畫蝦這個故事,想到的就是多觀察事物,胸有成竹;就可以做好一切的事情。

名人故事作文 篇7

在去年的重慶鐵人三項比賽的頒獎儀式上,冠軍的領獎臺上站着一位身材矮小的獨臂小夥,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王家超。

王家超出生在雲南省的一個小山村裏,年幼時,因爲貪玩手臂被變壓器電傷。剛剛截肢的他,甚至不會走路,走快一些就要摔倒;寫字、吃飯這樣簡單的事,他都要重新學起;穿衣穿鞋也變成了他的一大難題。平時與他一起玩的小夥伴老遠見了他就喊:“快來看,他只剩一隻胳膊啦!”每次面對小夥伴的嘲笑,他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痛苦與無助在他的心裏蔓延開來。

在他十歲那年,縣裏的游泳隊挑選運動員,教練聽村裏的老鄉推薦說王家超從小就非常靈活,身體條件很好,一天可以走幾十裏山路,和小夥伴在河裏游泳也屬他遊得快,是個運動員的好苗子。於是教練幾經輾轉,找到了王家超。看着眼前這個有些害羞的小男孩,教練微笑着問他:“你會做什麼?”“我……我會下河洗澡!”王家超怯怯地回答道。“那你就留下來,跟我‘洗澡’好不好?”王家超看看自己的一隻手臂,搖了搖頭。教練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他說:“人生有時會有些意外,你不要因爲上帝跟你開了玩笑就自暴自棄,一隻胳膊也依然可以游泳,並且有人能夠遊得比正常人還快!”王家超自己沒有信心,他的父母知道運動員訓練很苦,也擔心他能否吃得消。但他的教練並沒有就此罷休,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於是前後三次找到他們家。王家超終於決定聽教練的話,試一試,就這樣進入了當地的游泳隊,開始了他的游泳生涯。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命運給了王家超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游泳運動員需要高大的身材和修長的手臂,發育中的王家超發現自己比同齡的隊友個子矮得多。爲了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王家超常常要進行比其他運動員多兩倍甚至三倍的訓練。每天,他都要在水裏泡十幾個小時,還要練習上萬次的划水動作,這已經是一名殘疾運動員的極限。練習蛙泳時,爲了讓自己腿的柔韌性更好,他坐在地上擺出蛙泳的姿勢進行壓腿,韌帶硬生生被他拉斷了。他被送進醫院進行韌帶縫合治療,三個多月才漸漸恢復過來。這時已臨近比賽,王家超只得更加刻苦地訓練。超負荷的練習使新傷、舊傷一同開始折磨着他。那段日子對於他來說苦不堪言。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他游泳、騎行、跑步的訓練量加起來足夠繞地球兩三圈,而命運也終究沒有辜負他的努力。他在20xx年倫敦殘疾人奧運會上獲得了一金兩銀的成績,迄今爲止,他斬獲國內外各項大賽的獎牌百餘枚,甚至還站在了鐵人三項比賽非殘疾人組的冠軍領獎臺上。

王家超說:“順境逆境都會在你的人生中出現。重要的是,你需要一直堅持下去。”有了這份堅持,斷了翅膀的天使,也依然能夠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