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關於畢春芳的故事

學問君 人氣:4.07K

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轉入範瑞娟、傅全香領銜東山越藝社。1950年與戚雅仙搭檔共組合作越劇團,二人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範瑞娟學習,後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點,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唱腔形成獨自的風格,被公認爲“畢派”。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畢春芳2016年8月14日上午在徐匯中心醫院去世,享年90歲。

關於畢春芳的故事

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畢春芳的故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12歲開始學戲 一紅就是幾十年很多戲迷都知道“越劇13流派”,包括奔放高亢的徐派、委婉真摯的袁派、明亮多姿的傅派,瀟灑纏綿的尹派、清麗婉約的陸派……還有以“三輕”(一是輕快流暢的唱腔,二是輕鬆瀟灑的做功,三是擅長演輕喜劇)爲特色的畢派。作爲畢派創始人,畢春芳的《王老虎搶親》《賣油郎》和《三笑》等劇,都是獨樹一幟的代表作。 2014年11月,快報主辦的“黃金一代越劇演唱會”推出“當代越劇名小生流派專場”,快報記者專程採訪了畢春芳。一進屋,就見客廳牆壁掛滿了畢春芳當年演出的劇照,戴寬檐帽的是《賣油郎》裏的秦鍾,現代裝束的.是《紅色醫生》裏的李虹,包着頭巾的則是《天方夜譚》裏的阿拉伯王子,當時88歲的畢春芳端坐在椅子上。弟子丁小蛙告訴說,知道記者從杭州趕過來,老人家很早就起牀打扮了,化了淺妝,打了腮紅,爲了配合拍照,還主動換位子換姿勢。畢春芳12歲就開始學戲。最初跟越劇結緣,有點無奈。畢春芳父母都是寧波人,童年在上海生活。當時局勢緊張,加上家境清貧,她只讀了一兩年書。1940年的一天,畢春芳家門口的弄堂裏貼出一張紅紙海報,“上海鴻興舞臺”招考女子學員。長相俊俏、透過無線電學唱過幾句戲的她,順利透過考試,進入了鴻興舞臺,老師李桂芳給她取了個藝名叫“春芳”,從此開始藝術生涯。畢春芳早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來又跟戚雅仙搭檔合作,一紅就是幾十年。畢春芳的愛人吳佩承曾說:“上世紀50年代,越劇是鼎盛時期,我不敢和她一起上街。一次,在南京路被人認出,戲迷們瘋狂追逐致使交通阻塞,我們只能逃進人家小店躲避。”有一回休息日,她和戚雅仙跑出去買日用品,不小心被戲迷發現,蜂擁圍觀的結果是造成商場玻璃櫃臺被擠碎。流派是演出來的 不是自己封出來的畢春芳說話很爽快。畢春芳和戚雅仙是越劇史上著名的黃金組合,搭檔了差不多50年。1979年,靜安越劇團成立,戚雅仙、畢春芳爲正副團長。當領導操心的事肯定多吧,結果畢春芳回答:“我纔不操心呢,她(指戚雅仙)比較勞心,就叫她多管管。”丁小蛙趕忙在旁邊補充,師父就是開心果,很幽默的。說起自己開創的畢派,畢春芳一點沒有偶像包袱。網絡新詞一個接一個,她說早在上世紀50年代,越劇就開始走向市場,自負盈虧。“其實是觀衆帶着我們長大的”,畢春芳說,時代變化這麼快,哪能墨守成規呢,越劇也要跟着發展,“演員是演出來的,千練不如一演,流派也是這樣流出來的,又不是自己封出來的。” 畢春芳回憶說,她1980年到寧波演出,劇場門口人山人海。觀衆爲了買到戲票,帶着鋪蓋行李通宵排長隊,甚至不得不規定憑戶口簿每人限購3張票。說起畢春芳這輩子最大的戲迷,應該是她老公吳佩承。就在一個月前的畢派藝術專場演出上,老爺子還在臺上熱情表白。當時有媒體報道,在後臺,吳佩承翻看戲迷送給畢春芳的老節目冊看,幾十年前的東西,畫面已經很模糊,即便如此,遮住劇名,吳佩承還是能不假思索地說出,這是妻子演的哪齣戲,媳婦則在一旁感嘆,“頭號粉絲是爸爸。” 記得兩年前那次採訪結束後,腿腳不太方便的畢春芳堅持要送我們到電梯口,目送我們進電梯才揮手再見。這儀態,讓同行的演出商非常感慨,“這規矩這講究,現在有幾個明星能做到這樣?這纔是大家風範。”

TAGS:畢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