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企業管理>

關於春節的故事(通用25篇)

學問君 人氣:3.06W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關於春節的故事(通用25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春節的故事(通用25篇)

春節的故事 篇1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的故事 篇2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啓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爲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爲感動,爲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爲“萬年曆”,封萬年爲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爲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的故事 篇3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爲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爲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爲,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

春節的故事 篇4

每年春節將至,總會多了幾分思鄉情。它如一根纖細柔韌的線牽着遠遊的我,離開的距離即使是海角天涯。我也始終只是那迷離碧空上隨風飄蕩的風箏,穩穩讓它牽引,不曾遠離。而我,總喜歡仰望那美得非常純淨的碧空,想得很遠很遠……

記憶中的家鄉,每到這個準備過年的時候。正是那一株株滿樹金黃的銀杏傲然挺立、滿山燦爛之時。山風乍起,只只“黃蝶”起舞翩翩,恰似仙女們身着黃衣婀娜嫋嫋。正在這時,遠方打工的我們,手拎肩扛着大包小包,一路風塵,一臉灰塵。在疲憊中首先看到的就是那,夢中出現過千百次的黃金翠錦。淚水止不住往下流,瞬間滲入了那熟悉的鄉土。更是忍不住喊:“我回來了。”

又是一年新春到,耳邊滿是熟悉的鄉音,眼前都是熟悉的親人。到處是喜氣洋洋的紅,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字裏行間有着對新的一年美好的嚮往。母親多了皺紋的臉笑得像盛開的菊花,父親粗糙的手更顯溫暖。小侄子、小侄女們長高了,不住地圍着我們要聽城裏的新鮮事!嬸子伯孃們正爲家人精心準備着豐富的飯菜,每個人都是笑吟吟的。新年的鐘聲響起,鞭炮聲便震動山河,響徹夜空。而騰空而起的花炮更是五彩斑斕,爭奇鬥豔,大地沉浸在煙花瀰漫、炮聲震震中。一聲聲來自家人、鄉親的祝福透着和諧和喜悅。

可每次,總會身不由己地回到這個陌生的城市,爲生活而忙碌。林立的高樓、陌生的面孔,讓我一度感到緊張。每當夜晚來臨,這裏就進入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此起彼伏的燈光,爭相輝映,光彩奪目得讓人如墜雲霧。一天的忙碌之後,拖着疲憊的身軀,草草吃過飯,想得最多的卻是那遠方的村莊和衛士般的銀杏。南寧的冬天並不寂寞,可我知道,我的心中始終呵護着那一片燦爛的金黃。那是對家鄉最深的思念,是我從小到大最深的記憶。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遊子走得越遠,鄉愁越濃。思鄉是一杯綠茶,清香中帶有一絲苦澀。蒼茫的夜傳來喜慶的樂曲,節日的鞭炮刺破長空,猴年春節的腳步更近了。

春節的故事 篇5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爲“頭”,後引申爲“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爲“三元”;因爲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爲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開門炮仗

拜年

新年的初一,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佔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爲雞日,二日爲犬,三日爲豬,四日爲羊,五日爲牛,六日爲馬,七日爲人,八日爲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爲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爲吉。後代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春節的故事 篇6

我的名字叫春節,是歡樂女神最寵愛的小女兒,我天性樂觀而快樂。母親常說:“人類是我最聰明也最淘氣的孩子,他們奮發圖強,活潑好動,卻又時常犯錯誤,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所以,我要送給他們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快樂,讓他們懂得快樂,知道自己會開懷大笑,認識人生的美麗。

母親在我們衆多的孩子中仔細挑選了好久,最終認爲我是最合適的使者,要我把快樂帶向人間。臨走的時候,母親把我叫到跟前,她用那發着銀光的手撫摸着我的頭說:“世間萬物我最爲眷戀的是人類,你年級還小,這次你先去和諧之國—中國,爲他們帶去快樂,千萬要懂得保護自己。”說完,她第一次流下了淚。我半懂不懂地點了點頭,張開潔白的翅膀就向人間飛去。

我來到了母親口中的“中國”,受到了他們最熱烈的歡迎,他們在寬廣的家園中爲我舉行了盛大的接風儀式,手拿燒着後會發光的東西(煙火)把我捧在手心中,高興地跳着舞蹈。我也被這熱烈的氣氛感染了,揮動着翅膀上下飛舞。

第二天,我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爬得很高了,我擦了擦雙眼飛出去行使神聖的使命。我爲中國大地施上了歡樂之粉,人類臉上也洋溢着像花一樣美的笑容。我決定向他們展示一下快樂的好處。可,他們在大街上歡唱着,彷彿我成功了。

第三天,我發現他們又失去了像陽光一般的燦爛笑容。他們因爲家庭小爭吵,皺起了那臉上方黑黑的兩條,好象是眉毛。我施動了魔法,他們化仇爲和,太好了。

第四天,我開啟了母親的快樂魔法書,上面記載說:“人間有一大惡魔—傷心,它能使人類失去歡笑,是個可怕的怪物。只有我春節纔來制壓它,所以要我永遠留在中國。

我看完後,想起母親叫我來之前爲什麼顯得如此不捨。我明白了,我只有留在人間,惡魔就休想輕易從黑暗之淵來人間做惡。

春節的故事 篇7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這年的除夕,大家又要收拾東西到深山躲避,突然來了一個白髮老人,他說他一定能將“年”怪獸驅走,大家不信,仍然去深山,老人堅持留下。

當“年”怪獸像往年一樣闖進來發威時,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抖,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爆竹聲。這時,一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朝“年”獸走來,“年”獸大驚,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來時,發現家裏安然無恙,這才知道,白髮老人是來幫助大家驅趕“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發現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穿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爲感謝白髮老人救命之恩,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出門相互拜年,祝福新年愉快,恭喜發財等吉祥的話語,於是拜“年”之風綿綿相傳。拜年成爲中國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現在,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完飯,去樓下放煙火,晚上8時,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全家人坐在沙發上,品嚐着央視給我們帶來的豐盛的“年夜飯”,那幽默的小品相聲,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姿,都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能和家裏人一起過年,是多麼幸福的事,我每年都盼望這一天的到來。

“當———當———”新的鐘聲敲響,這時,周圍的鞭炮聲也隨之響起來,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聲,笑聲響成了一片,簡直就是一曲有聲有色的“交響樂”。我看着窗外,把劃過的煙火當做流星,許下了新年裏的願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裏,我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更大的收穫。

春節的故事 篇8

時光匆匆如流水,歲月如流不復返,人生中有很多美好而短暫的時光,隨着時間的流逝,那些事情也漸漸淡忘,但是有一段時光我記憶猶新,永遠無法忘懷。

新的一年到了,我們該跟上一年畫上圓滿的句號了。在過春節前,我還在細細地回憶着上一年美好的時光。每逢春節快到時,大家都手忙腳亂地做準備,有的買鞭炮,有的買新衣服或紅袍,有的買紅對聯。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快盼到春節了,爲什麼?因爲春節不僅過年,還要放長假,在我眼裏,春節的放假要比暑假好多了,爲什麼?聽我一一道來。

現在我的學習任務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個寒假都處於緊張之中。可不知道怎麼回事,是時空錯亂還是世界大戰,我這幾天竟然快樂地度過了。這就是我的寒假歡聚系列的莫名其妙的序幕。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潮州,那裏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爲熱鬧。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次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貼福字、放爆竹。

你瞧,家家戶戶都一派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景象。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各家各戶就不約而同地放起了鞭炮,那聲音震耳欲聾,我也就起牀了。一出門,就看見家家戶戶張燈結綵,門庭若市。大街小巷孩子們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玩耍,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各家商店也準備開門營業。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在家鄉,春節是我們最歡樂的節日,臘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個個美妙的音符,永遠刻畫在我的心裏。

翻動着我們曾經的留影,回憶着我們的喜怒哀樂,往日的歡笑歷歷在目,再次回想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我永遠珍惜那段美好的時光!

春節的故事 篇9

春節得時候,對於我們來說,什麼遊戲最好玩?不用說,當然是放鞭炮了!

那時我和堂姐買了好多得鞭炮,有擦炮;有扔炮;有大地開花;還有得鞭炮我連名字都說不出來,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但是能玩鞭炮大戰得鞭炮只有一種,那就是扔炮。因爲扔炮不僅威力小,也不會怎麼傷人,而且,也不需要點火,就不用擔心,衣服被燒個小洞洞了。

我們約了幾個夥伴,分好組後,就決定開戰。第一戰:地雷戰。在一塊撒滿鞭炮碎屑得石板上,埋上五枚扔炮。(扔炮受到重壓也會引爆)然後一隊從上面經過,每人至少走三步,如果踩上引爆了,則輸了,換下一個人,過一個,記一分。埋好“地雷”後,我們就開始行動了。沒想到,除了我之外得兩個男隊友,這麼不給力,一上去就給我們組引爆了三個,(有人腳大一次引爆了兩個)只剩下我這個“頂樑柱”。我仔細得看了一遍,小心翼翼地邁着,每踩一步都思考許久,已過了兩步,就看最後一步了,此時我手心額頭都冒汗了。這一步可要小心,我再三斟酌着,賭一把吧,就踩在這裏。耶!我爲我們男生隊得了一分。當時女生隊基本上都從石板邊緣走,而扔炮,幾乎是埋在中間得,所以她們得了兩分,比我們隊高一分,唉,出師不利啊!

第二戰,也是總決賽。只要把鞭炮扔到對方某隊友所在得石板上並且引爆,那麼此隊友就淘汰了,剩下幾人,就得幾分。比賽開始了!我們每人拿了一盒扔炮,跑到了賽前說好了得掩護地點。可就在誰都不會想到得時刻,我發起了進攻。即在別人還在跑向掩護點得過程中,(我們並沒規定在跑得過程中不能攻擊)我就花費了五六個鞭炮,幹掉對方一個。俗話說得好“不怕神一樣得敵人就怕豬一樣得隊友”,沒過多久,我們隊就剩我一人在孤軍奮戰了。沒一會兒,比賽結果就出來了,我贏了。我們兩隊打成平局了!

比賽還在激烈得繼續着,噼裏啪啦聲、歡笑聲組成一首美妙得交響曲!

春節鞭炮大戰可是我最喜歡得遊戲!

春節的故事 篇10

這時候,南天門外傳來一聲吆喝:“這差事我幹啦!”擡頭看時,是光頭頂、胖乎乎、笑哈哈的彌勒佛。 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他還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矇矇亮,忽然傳來一陣吵鬧聲。吵鬧者是姜太公的老婆(專管茅房、糞土的髒神),正在跟彌勒佛吵架呢。原來,人們請神仙時把她給忘了。彌勒佛只好說:“這樣吧!今兒是初五,讓人們再爲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響傳到天宮,玉帝以爲人間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去察看。財神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財神還是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他一看,人們啥活都不幹,非常生氣,召來彌勒佛喝道:“你怎麼儘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

彌勒佛笑嘻嘻地說:“你要我管人們的衣食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麼辦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後就要下地幹活。

從那以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

中國曆代的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爲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爲正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爲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爲歲首改爲以孟春正月爲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爲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曆(即農曆),落下閎也被稱爲“春節老人”。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春節的故事 篇11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早早地起了牀,興奮得不得了,因爲我要到爺爺奶奶那裏去過年。爸爸有四個兄弟姊妹,都在長沙工作,爺爺奶奶不習慣城裏的生活,執意要住在鄉里。由於大家工作都很忙,加之搭乘公共汽車又擁擠,於是乎相約在一起,大大小小十幾個人,由我小叔叔開車,高高興興地回老家了。

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沒過多久,我們就到了。一進村子,我們就感受到家鄉的變化,長長的黃泥公路變成全新的水泥馬路,漂亮的小樓房隨處可見,家家戶戶大門上還貼着大大的倒“福”字和紅紅的對聯,人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面帶着微笑和喜悅,在忙碌着準備年飯,等待親人們的到來。

今年的春節過得真開心啊!除夕晚上,全家上下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男女老少歡聚一堂守年歲,長輩們還給了我們壓歲錢,我們幾個小姊妹也沒閒着,精心準備和表演了很多節目,大家其樂無窮,共享天倫。當晚,煙花怒放,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等到半夜零時,爆竹齊鳴,歡慶新年的到來,是多麼激動人心呀!我想此時此刻,全國各族人民都在歡呼雀躍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餃子,希望“年年高、團團圓”,事事順心。大年初二開始,親戚、朋友們相邀做客,互相“拜年”,當然,少不了要給我們這些小孩子發紅包!哦,忘了告訴你們,在春節裏家家戶戶吃“年夜飯”時,爲什麼都有一道菜是“魚”呢?讓我來告說你吧:“魚”和“餘”是諧音,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在春節裏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打破碗,否則會被長輩埋怨不懂規矩,知道了嗎?過春節讓我體會到了也理解到了春節各種各樣的習俗,也體會到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友情,還有小朋友們的歡喜若狂,因爲口袋裏裝着滿滿的,真有“財大氣粗”的模樣,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已作好了打算,你想知道嗎?!

春節的故事 篇12

寒假是美妙的。那一串串寒假裏的故事猶如一盞盞閃亮的燈籠,閃爍在我記憶的屏幕上。 別緻的年夜飯

過年啦,那股高興勁兒就甭提。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大人望插田,小孩盼過年。那無非是盼着能美美地吃上一頓。

記得前些年過年,擺上桌的是自養的肥肥的大閹雞,自家塘裏撈出來的最大的草魚,自家豬身上的座臀,羊腿,牛肉,再加上自釀的米灑。不用說吃喝,單是那濃濃的親情,和諧的氣氛,就能使人陶醉。

今年,該比往年更爲出色吧,外出工作已有兩年的哥嫂回來了。這年夜飯就是嫂嫂一手操辦的,那該是別有一番滋味。

終於等到吃團圓飯了,擺在桌上的就是一口火鍋,酒精爐的火苗舔着鍋底,鍋裏是已燉好的羊肉湯,拌上辣椒、蒜、蔥、姜、桔皮等佐料。周圍擺放着四盤早已清洗好的青菜:白菜葉、芫荽、小蘿蔔菜,還有一樣我叫不上名字。後來聽媽媽說,那稱地菜,是地地道道的野菜。

我納悶了,怎麼往年的雞、魚、豬肉等都不見了,莫非還沒有端出來?跑進廚房,卻沒發現什麼,還懷疑是嫂子藏起來了。

一家人圍坐在桌邊,米酒滿杯,嫂子還特意給我準備了雪碧。

嫂子開言了:“現在,城裏有許多人家,就時興這樣過年,說是綠色食物。我們也學學城裏人的,品嚐這地道的綠色食物,過一個別致的年”。

奶奶興奮地說:“本來辛苦了一年,該豐盛點,如今也不稀罕什麼雞、魚、肉之類了,圖個新鮮也行。來,大家乾杯”。

媽媽夾了一把地菜放到火鍋裏泡了泡,再放到嘴裏嚐了嚐,風趣地說:“比當年餓肚皮時吃的野菜,味道強多了。”

我一邊喝着雪碧,一邊用筷子夾起一兩根地菜嚐了嚐,果然清新爽口,別有一番風味。 幾口酒下去,話也就多了。大家吃着,說着,心裏都是熱乎乎的,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 哦,這難得的團圓,難忘而又別緻的年夜飯。

春節的故事 篇13

元寶是財富的象徵,是老少皆知的寶貴之物。古代戲曲、繪畫、年畫、財神像、吉慶飾物及博物院裏,元寶十分常見。老少鹹知,元寶是狀如馬蹄形的金錠或銀錠。春節元寶的故事是什麼,透過下面的內容,我們來看看。

來源:初時的元寶,並非時人熟知的馬蹄形金銀錠,而只是古錢幣的一種名稱;還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元寶”這個名詞,是因爲帝王口誤,讀錯了聖諭而誕生的。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官任太原留守的李淵審時度勢,舉義反隋,屢戰得勝,終於推翻隋朝,削平羣雄,在長安(今西安)登基稱帝。

唐朝建立,革故鼎新,其中一項是改革幣制。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將幣制改革付諸實施,廢止自漢代以來流通的五銖錢,鑄造中間有方孔的二銖錢。

一日早朝,專司鑄錢的鑄錢監官員,把設計的二銖錢圖樣呈請高祖審覈。圖樣的正面有“開元通寶”四字,取“開闢新紀元通行寶貨”之意。

高祖看了,甚是滿意,當即降旨鑄造。不料下達御旨時,將本應按上下右左順序讀的“開元通寶”,作迴環讀成了“開通元寶”。

“元”與“寶”本都是吉祥字,元的意思是開始、第一、爲首、爲萬物之本原;寶爲如玉、珍珠等珍貴之物。臣下於是將“元寶”註釋爲“天地萬物之本之寶”。

由於“元寶”兩字屬於好口彩,被用作了錢幣的名稱。最早使用“元寶”這一名稱的是“安史之亂”的叛臣史思明,他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自稱大聖燕王,鑄造“得一元寶”,不久稱帝爲大燕皇帝,年號“順天”,鑄“順天元寶”。

此後歷朝多個帝王往往在“元寶”兩字前面,冠以朝代或年號鑄於幣面。如唐代宗的“大曆元寶”、後晉高祖的“天福元寶”、宋朝太宗皇帝的“淳化元寶”、徽宗的“聖宋元寶”、理宗的“皇宋元寶”、王小波農民起義政權的“應運元寶”、元世祖的“中統元寶”、清文宗的“咸豐元寶”、清德宗的“光緒元寶”等等。

春節的故事 篇14

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着有關春節的神奇傳說。

傳說,玉皇大帝爲了治理人間,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爲啥不讓我去呢?於是,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爲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爲藉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彌勒佛,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爲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節的故事 篇15

姥姥給我讀【坦克的童年時光】,這是姥姥給坦克寫的日誌。當唸到坦克弟弟怎樣哄的故事時,我深有感慨,給姥姥講了一段和的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媽媽上街,因爲我的無理要求被媽媽拒絕了,我很生氣,連哭帶嚎地耍起公主脾氣來,站在那不走了,我雷聲大雨點小地瞄着媽媽,希望媽媽俯下身來哄哄我,可是媽媽好像真的生氣了,徑直朝前走着沒理我,當然媽媽走得並不快,一定是希望我趕上來。我一看我平時的“殺手鐗”沒好使,想想也有不對之處,就別難爲媽媽了,只好顛顛地快走幾步,趕上了媽媽,默默地去牽媽媽的手,我沒給媽媽道歉,媽媽當然也沒給我道歉,就這樣我和媽媽手牽着手,無聲地向前走着,走着,我和媽媽就這樣默默地《和平共處》了!哈哈哈。”

姥姥很驚歎我這個詞用得妙,說這個故事有趣,要給我記下來。我知道自己像個刁蠻公主,給媽媽出過不少難題,讓媽媽傷心過,尤其是我不愛吃飯,挑食,偏食,讓媽媽頭疼,心疼,遷就我,而我卻不理會媽媽的辛苦,真是慚愧得很啊!

春節的故事 篇16

快過年了,大家都忙着買這、買那迎接新年,而我弟弟、舅舅就忙着買花炮……

大年清早,我一醒來就聽到四處都是鞭炮聲,我趕快起來穿好衣服,做好準備等着爺爺放鞭炮。這時我家的鞭炮聲響了起來,把整個院子的鞭炮正都蓋住了,放完鞭炮後,爺爺說:“開始團圓飯咯。”我看見桌上的大魚、大肉、雞等很多菜,大家吃得很高興。吃完團圓飯後,大家開始安排自己的活動。有的打牌,有的看電視,我個弟弟玩煙花,玩得很很開心。到了晚上,爺爺和舅舅把一個大禮花炮放在草坪中,把火點燃,禮花開始放起,衝噴的一聲,在空中炸開,散開各種各樣的煙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像降落傘,還有的像孔雀開屏一樣,把院子都照亮了。這時,我們院子裏的人都走出來看,“啊!多好看的煙花。”我聽了很高興。這樣一天過去,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們還是大早起來,放完鞭炮,做好準備去親戚家拜年,今天我們走了好多親戚家,玩得真有意思。

這就是我在爺爺家過春節的故事。

春節的故事 篇17

春節,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或許會有人說我們一年一度都有個次春節的無什麼特別,你知道春節代表什麼嗎?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人們祈禱一個好的開始,人們將告別寒冷單調的冬季,迎接生機盎然的春天。 你看!家家戶戶貼春聯,擺年花,馬路旁彩旗飄飄,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景象,年三十晚,煙花的禮炮聲此起彼落,銀光閃閃,我們也不甘落後,手舞着煙花,參與其中,直到凌晨三四點。

年初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四海公園運,爸爸說吸收新鮮空氣個好運氣。一路上,我們被涼颼颼的風吹着,看着天空白乎乎而又胖胖的雲,真是美極了。我們雖然被吹着風,但我們有說有笑的,那種溫暖的情感使我們一點都感覺不到冷,我們出了公園,爸爸說我們碰好運氣了,你瞧,前面有兩對獅子迎過來給你拜年了,鑼鼓聲聲迎新年,迎春接福,兩個笑佛開路,雄獅和雌獅緊隨其後,開始了各種高難度表演真是精彩極了。

我的春節現在已經介紹完了,那你們的春節是怎樣過的呢?

春節的故事 篇18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纔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着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爲“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爲一時的社會風尚。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 ,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春節的故事 篇19

春節的傳說與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

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

春節的故事 篇20

宋代時期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佈新。

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

一個漆黑的晚上,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着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爲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爲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着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春節的故事 篇21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最熱鬧最有名的就是春節。

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也是整個春節的第一天。這一天,小孩子們不能睡懶覺,要早早地起來,穿上新衣服,這意味着除舊迎新。全家人圍在一起吃湯圓,希望全家人能團團圓圓。吃完湯圓,大家還會放鞭炮。據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物叫年獸,它專門吃小孩,人們爲了趕走年獸就發明了鞭炮。

春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走親訪友。我們會去親戚家做客,聯絡聯絡感情。大人們還會給我們小孩子壓歲錢。據說在大年三十的怪物“年”來過之後,還會出來一個人們看不見的怪物——祟。祟轉來轉去,專門找小孩子。祟只要一摸小孩子的頭,這個小孩子就會變老,祟的壽命就變長。有一個小孩子晚上睡覺,拿紅紙包銀亮亮的錢幣玩,祟找到了這個小孩,剛伸手摸小孩兒的頭,卻變成一股煙消失了。人們認爲這是紅紙和錢幣的功勞,於是每年都給孩子們發紅包,還給紅包裏的錢幣取了個新名字——壓歲錢。

春節真熱鬧呀!我最喜歡春節!

春節的故事 篇22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看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鉢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另外傳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爲“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

春節的故事 篇23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一天,他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啓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萬年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祖乙,對其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首,就叫春節吧”。

春節的故事 篇24

盼望已久的春節終於到了,我迫不及待的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吃完早飯高高興興的到二姨家去拜年,到了那兒一看“哇!”好不熱鬧,原來姐姐們早已來了,她們一個個漂漂亮亮、大大方方的,我祝阿姨們再新的一年裏工作順利,越活越年輕!祝姐姐們學習進步,天天向上!姨媽見到我高興地又倒茶又拿糖,還要忙着去掏壓歲錢。

不一會兒工夫就到了中午,吃完飯,我和姐姐們就到大街上去玩,大街上可熱鬧了,鳥兒們唱着喜悅的歌,樹木們迎風懶洋洋地唱着歌,每家店門前都貼上了春聯,每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笑容,喜氣洋洋的,我和姐姐在街上買了許多吃的玩的,有一位老奶奶在賣煙花,我們買了好多,我們還買了好多的鞭炮呢!

到了晚上,我們早早的就吃完了晚飯,就開始放鞭炮了,只見爸爸用打火機點燃導火線,這煙火直衝向天空,再飄灑下來,紅通通,綠瑩瑩,如仙女散花,美麗極了!我們都高興的拍手叫好,每個人的的臉上都笑開了花。

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我們要像焰火一樣燦爛綻放!

春節的故事 篇25

隨着一陣噼裏啪啦得爆竹聲響,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我揉了揉惺忪得雙眼,伸了個懶腰:啊,今天是大年初一鼠年得第一天。我急忙穿好新衣服和新鞋,給爸爸、媽媽拜了年。吃完早飯,我們來到了夫子廟。“老南京”有句俗話:“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於沒有過年。

剛進夫子廟,啊!人山人海。我們隨着人流緩緩地走着、看着,每一個人得臉上都洋溢着燦爛得笑容。我們先來到了寵物市場,因爲我非常得喜歡小動物。今年得小倉鼠賣得非常紅火。可能是鼠年得緣故!!接着,我們又來到了大成殿門前得廣場,廣場上有一棵掛滿了數萬條祝福話語得幸運樹,樹下擠滿了掛祝福條得人們,我也寫了美好得祝福,讓爸爸替我掛上。

然後,我們來到了燈市。“金鼠送福”是今年燈市主打,連日來得晴好天氣,使夫子廟燈市顯得格外熱鬧。這裏得花燈品種繁多,有:荷花燈、太陽燈、飛機燈、青蛙燈、獅子燈、卡通燈等等。當然,賣得最爲紅火得當然是米老鼠燈啦,因爲今年是鼠年嘛!琳琅滿目得花燈,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宛如身處一片燈得海洋,令人流連忘返。

最後,我們買了一隻米老鼠燈隨着人羣離開了夫子廟,過新年真是太開心了。

TAGS:春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