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資訊>

孩子常見心理問題以及家教策略

學問君 人氣:2.19W

期末語文測試剛開始不久,只見小剛的額頭上滿是汗珠,臉色蒼白,頻頻舉手要求上廁所。測試完畢,小剛的作文只完成了一半,他哭了。

孩子常見心理問題以及家教策略

小剛在考場上發生的這種現象,我們把它稱之爲怯場。在心理學上,把因臨場情緒波動而造成回憶,思考的心理障礙稱爲怯場。造成怯場的原因多種多樣,從心理方面來看有:心理壓力過大,缺乏自信,心理疲勞過度,心理適應能力差等;從生理方面來看有:身體素質差,考前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營養不良等,另外還有考試情境方面的原因。

那麼,做爲一個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克服怯場現象,正確對待考試呢?

●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考試觀。讓孩子知道,考試只是對學習情況的檢驗,瞭解自己在所考查內容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教育孩子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心情放輕鬆,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實事求是的期望,正視現實,輕鬆上陣。

●對孩子的考試應儘量注重過程,避免糾纏結果。家長對孩子從過程去要求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你要考100分。”“發揮你的最好水平,超水平發揮更棒。”前者關心的是結果,後者關心的是過程。每次考試,孩子們對能否得100分無法知道,但孩子們發揮最好水平都是可以做得到的;前者給孩子壓力,後者使孩子減少心理負擔。前者強調結果,可能助長孩子投機取巧以獲高分;後者注意過程,注重能力,可以調動孩子的主動精神,使孩子輕鬆學習和考試。

●指導孩子做好考前複習,增強自信心。“考試的意義在於複習。”要把握好複習的重點和方向,有效地進行考前複習。幫助孩子制定好一個短期複習計劃,組織利用好系統複習材料,有重點又要全面,注意強化訓練。切忌搞“題海戰術”、“疲勞戰術”。幫助孩子正確估計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以自信,穩定的心理來複習,就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充足的知識和提高考試能力,考試時就能正常(或超常)發揮水平,獲得好成績。

●考試前保證身體健康,注意飲食衛生。臨考前給大腦補充營養非常重要,而且身體需要大量的熱量,要多吃清淡、鮮美可口、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還要要求孩子注意考試休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複習考試身體能量消耗大,讓孩子儘量保持平時的生活作習習慣,身體精神充分放鬆,適當減輕學習負擔。每天做適量的運動,但運動量不宜過大,可以散步、慢跑、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不僅在複習中可提高質量,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心態參加考試,而且在考場上,清醒靈活的大腦也有利於高水平的發揮。

●教會孩子一些考試怯場的克服方法。如:精神放鬆法、自我暗示法、注意力轉移法、否定之否定法等,這些方法都可以避免孩子考試時過分的緊張和疲勞,幫助自己維持良好的機能狀態和心理狀態,充分發揮孩子自我能動作用,學會對自己的怯場心境作出調整。

早教要爲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教育的認知和態度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早教”這一詞彙在現代家庭中早已不再陌生,更在家長們心中流傳“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觀念。“早教”其實是指在孩子學齡前0—3歲進行的教育活動,這一階段的孩子是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有人認爲,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等方面的最佳年齡,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這也是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所以,抓住早教階段的教育學習時機十分重要。

對於孩子在學齡前的教育問題,家長們可謂是尤爲關注,希望能夠在孩子啓蒙教育階段很好的開發孩子的智力和潛能。但也不乏許多家長是一味的跟風而根本不懂“早教”的概念和意義。

早教其實就是指孩子所接受的學齡前教育,然而目前被所廣泛熟知的是0—3歲才屬於早教範疇,大家比較認可的歸納爲對0—3歲的孩子教育稱爲啓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新愛嬰早教專家周漢民表示,嬰幼兒這一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爲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爲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近些年,國家也對早教的實施給予了認可和支援,鼓勵在這一階段對孩子的進行智力開發和教育,從而大大推動了廣大家長對早教的認知。從國家到家庭的重視 程度都能夠充分了解早教對孩子的重要性。

在早教的課程選擇上,家長也應遵循孩子的興趣。在嬰兒時期,孩子的興趣是很難把握的,但在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慢慢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影像或者聲音,家長就可以從這些細節上找到孩子的興趣。我們不可能期望二三歲的寶寶用意志和努力來學習,但只要引起孩子興趣,他們也可以長時間地專注於一項活動。只要父母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能創造很多教孩子學習識字和閱讀的情境。在採訪參加早教的孩子家長時,張女士就說到,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是個“音樂迷”,聽到手機的鈴音就跟着哼哼,觀察到之後他們就給孩子報了音樂類的課程,孩子不僅注意力相對集中,還很開心的接受課程內容。

新愛嬰早教總裁周漢民建議家長,選擇早教機構,首先要選品牌,品牌背後代表了教育品質和多年的經驗,教育一定要依靠時間的累積和好的觀念不斷完善;同時也要看這個機構和課程的教育理念是什麼,現在家長觀念比較多元化,國內外的課程體系在機構中都有,分類也細緻;此外還要問問已經在上課的家長,看看他們的評價和口碑。

破譯寶寶最恐懼的8件小事

恐懼事件1 媽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媽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時候,壯壯正跟姥姥玩得高興呢,所以媽咪悄悄地出門,他居然一點都沒有哭鬧。等他想起要找媽咪才發現她突然不見了,壯壯好一陣哭鬧,最後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懷裏睡着了。從此,壯壯每天都把媽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準備出門,壯壯一雙小手便鐵鉤似地揪着媽咪的衣服,死活不肯鬆手。

壯膽策略: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貝,媽咪要去哪,並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時候回來,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堅持這樣做。和寶貝玩分離的遊戲,在跟寶貝告別時給他一個喜愛的玩具,給他一些他感興趣的許諾等等,讓這些帶給他一些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與媽咪分離給他帶來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2 會叫的電器

那個怪叫着吃灰塵的長鼻子會不會把我也吃進去

每當媽咪用吸塵器時,丁丁就會在一旁嚇得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叫。有一次,他甚至親眼看到它吃掉了一小塊紙片呢!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你沒看它那長鼻子在地上聞來聞去的,肚子裏轟隆隆地怪叫着,好像餓壞了的樣子。說不定媽咪沒看住,它就會把自己給吃進去呢。

壯膽策略:

除了吸塵器,寶貝可能還會害怕其他發出噪聲的家用電器。不管寶貝懂不懂,都要簡單地向他解釋吸塵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並且告訴寶貝這個東西不會對他造成傷害。耐心地向寶貝演示怎樣開關這些電器,讓他明白他可以透過一個小小的開關來控制這個東西,這樣可以幫助他理解他們無法傷害他的道理。

恐懼事件3 觀葉植物

陽臺上那盆長着好多眼睛的花會抓住我不放嗎

一些熱帶觀葉植物有着鮮豔的色彩或者紋路,它們大大的葉片有時候會讓寶貝覺得非持懼。露露就是這樣,她不敢看,更不敢摸陽臺上的那盆被媽咪叫做“花”的東西,即使父母把葉片揪在手裏,她也會嚇得哇哇大叫,一個勁兒往後躲:“媽咪,你看,好多眼睛呢!”……防止幼兒產生害怕心理

壯膽策略:

不要強求寶貝去接近他害怕的觀葉植物,這樣會加重他的恐懼感。父母可以經常當着寶貝的面去摸摸那盆觀葉植物,誇誇它漂亮的顏色等,以行動來告訴寶貝,它不會對人構成傷害。等到寶貝敢看那盆植物了,再抱他到跟前看看,慢慢過渡到自己用手摸摸,透過這些讓寶貝獲得一種有關這株植物的經驗,並慢慢地建立起它不會“吃人”的概念。

恐懼事件4 那個把天撕裂了還大喊大叫的東西會不會把我也撕裂了吃掉

豆豆望着窗外被閃電撕裂了的天空,聽到震耳欲聾的雷聲,簡直嚇呆了。豆豆恐懼地哭叫着躲進媽咪懷裏,她用小手捧着耳朵,小臉埋在媽咪胸前,不敢看,不敢聽,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地調轉頭去瞅一眼窗外。“它把天……撕破了,它生氣了!”她就這樣翻來覆去說着這兩句話,等待那個把天撕裂了大喊大叫的東西消失。

壯膽策略:

不常見的雷聲或者其它巨大的響聲都會讓寶貝感覺恐懼莫名。這時候,不管寶貝懂不懂,父母都要向她解釋這些聲音的來源,並且告訴她這些東西不會傷害到他。 爲了幫助寶貝習慣這些聲音,平時可以在家適當地和他玩玩噪聲遊戲,比如給寶貝買個小鑼、其他可以敲出比較大的響聲的玩具,或者乾脆利用家裏的廚具比如金屬材質的鍋蓋和鍋等,敲一敲,讓寶貝習慣這種噪聲,並藉此向寶貝說明,雷聲也不過是一種聲音,下雨的時候纔會出現,並不可怕。

恐懼事件5 陌生人

一個不認識我的人非要抱我親我,他一定是想把我從媽咪手裏搶走吧

噹噹在家活潑調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個不停。這個在家活躍非凡的小傢伙,出了門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趕緊把頭藏媽咪懷裏,雙手緊緊地拽着媽咪的衣服,生怕被搶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腦袋,他哇一聲就哭了。家裏來個客人,他一定拽着媽咪不鬆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壯膽策略: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後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裏,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6 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會被那怪叫着的漩渦揪下去嗎

萌萌習慣了坐盆,習慣了用自己的小浴盆洗澡。當媽咪第一次讓她學坐馬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臭巴巴被馬桶裏的漩渦衝下去,她驚恐地哭叫起來。當天晚上,當她第一次在浴缸洗浴時,另一段類似的恐懼經歷再次嚇得她吊着媽咪的脖子尖叫起來。

壯膽策略:

下水道是很多寶貝無法理解,並因此產生恐懼心理的誘因之一。因此,有的寶貝在家習慣了坐盆,上了幼兒園就可能對幼兒園的小馬桶或者便坑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兒園。當寶貝因此恐懼時,父母不要強迫寶貝,讓他繼續坐盆、盆浴,給他一兩週時間緩解這種恐懼心理,同時,在浴缸裏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特意讓寶貝到浴盆裏玩耍,讓他熟悉浴盆,逐漸消除他對浴盆的恐懼心理。上了幼兒園的寶貝可以跟老師商量,讓他先帶上自己的小便盆過渡一下。每次用浴盆給寶貝洗澡時,記得一定要在放水之前用浴巾將他包裹好,抱他在懷裏,這樣也可以降低他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7 小貓豎起身上的'毛,弓着背,很不高興地看着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杭杭看到鄰居阿姨家的小波斯貓,好奇得不行,他總想去摸摸那隻毛茸茸的小動物。這天杭杭總算逮着機會接近了小波斯貓,他的小手剛伸出去,小貓就豎起身上的毛,弓着背,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杭杭立刻嚇得大哭起來。從此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他就嚇得往媽咪懷裏鑽。

壯膽策略:

寶貝這種對外界事物產生警覺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心理成長的表現。如果寶貝害怕小動物到了很過分的程度,可以給他買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光盤,讓他透過這些瞭解更多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消除恐懼心理。平時還可以給他多一些接觸這些小動物的機會,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看它們玩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摸摸小動物等等。隨着寶貝長大,他會逐漸接受小動物,他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恐懼事件8 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間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見的牙齒一定會把我嚼個稀巴爛吧

童童怕黑,每天晚上都要開着燈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門,並且堅持要開啟所有的燈,不管他在哪裏,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大開着,這樣他纔敢安心地玩耍,否則就會哭鬧不休:“媽咪,那個黑怪物會把我吃了。你快開燈吧!”

壯膽策略:

因爲什麼都看不見,隨着寶貝生活經驗增多,想象力日漸豐富,很多寶貝都會對黑暗的環境無端地生出許多怪異的想象,並因此恐懼萬分。因此,父母平時不要給寶貝講情節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會吃了你!”“你再不睡,警察叔叔來抓你了!”之類的話哄寶貝入睡。如果寶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給他開個小夜燈,平時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遊戲,或者蒙上眼睛玩聽聲抓人的遊戲等等。

小寶寶愛說謊 可能是患上“天使綜合症”

核心提示:有些小寶寶喜歡說謊,那麼寶貝爲什麼要說謊呢?對於他的這種行爲我該如何處理呢?

* 媽媽煩惱:4歲兒子竟然開始“說慌”

兒子快4歲了。最近一段時間。突然發現他會說謊了。明明剛纔看了電視,他卻硬說沒有;看着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問他卻說不是他弄的。寶貝爲什麼要說謊呢?對於他的這種行爲我該如何處理呢?

專家解讀:2-6歲寶寶“說慌”冷處理最好

對於2-6歲的寶貝來說,很多情況下他們並不明白自己是在說謊,這是因爲在他們的認知能力範圍中,並不清楚“真的”與“假的”、“對的”與“錯的”之間差別在哪裏。在他們的世界裏,只要能讓自己舒服、高興的事就是“對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氣與責備的事就是“好的”。他們這種說謊行爲大都還是處在一種想象階段。這個階段父母只要注意寶貝說謊的頻率和內容即可,切不可打罵寶貝,要耐心與寶貝分享他所說的世界。同時也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自然過渡。

* 解讀低齡寶貝爲什麼會說謊?

“天使綜合症”

如果寶貝意識到爸爸媽媽認爲他不會做錯事,他自己也會開始那麼認爲:“爸爸媽媽愛我是因爲我很棒。好寶貝是不會像那樣把牛奶弄灑的。什麼牛奶?我沒有看到什麼牛奶灑了!”

想象力活躍

他的創造力正在充分發育,以至於有時候他可能以爲自己相信的事情就是真實的。爲什麼浴缸裏不能有會說話的小魚?或者牀下有個公主呢?

健忘

一個精力充沛的兩歲大寶貝怎麼能記得到底是誰先玩天線寶貝的?他只知道自己現在就想要回來。當你因爲牆上的筆道而批評寶貝,而他說不是他乾的時,這不是他在說謊,他只是忘了自己做過這件事——或者太強烈希望自己沒有做過了,以至於堅信自己沒有做。

害怕受到懲罰

2-3歲的寶貝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特別是已經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驗。因此,爲了避免懲罰,就會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

父母期待過高

有些父母對寶貝要求很高,如果寶貝表現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寶貝的一切要求,如果寶貝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寶貝,長此以往,寶貝爲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而父母如果不瞭解情況,讓寶貝撒謊成功,嚐到了甜頭,會強化寶貝的說謊行爲。

負面影響

幼兒模仿能力很強,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心的謊話,都可能被寶貝模仿。如果父母經常當着寶貝的面說些小謊話,以後寶貝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另一種情況是父母有時不經意說了的話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兌現,比如有些父母許諾星期天帶寶貝到公園玩,但由於緊急的或特殊的情況未能實現,寶貝就會覺得大人是在說謊,自己以後也可說謊。

* 面對愛“說謊”寶寶 你該怎麼辦?

雖然沒必要懲罰,但你也可以巧妙地用他這個年齡可以理解的方式教他自然地去說實話。

不要隨意給寶貝“貼標籤”

寶貝的說謊往往並不是爲了故意傷害他人,父母不要輕易將寶貝的說謊行爲與寶貝的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爲寶貝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寶貝定性,給寶貝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籤。這樣做不但對寶貝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寶貝的說謊行爲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可能會促使寶貝今後更加努力地說謊。

幫助寶貝區分現實和想像

寶貝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寶貝更易進行想象型撒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訴寶貝什麼是發生的,什麼是想像的,讓寶貝逐漸把現實和想像區分開來。

證實寶貝是否在說謊

當父母懷疑自己的寶貝說謊時,應該首先進行仔細的調查、瞭解,搞清楚寶貝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因爲有的時候父母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沒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魯莽行事,可能會給寶貝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弄清寶貝說謊的原因

當寶貝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瞭解寶貝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寶貝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寶貝會因爲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寶貝溝通互動,多瞭解寶貝的想法,讓寶貝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鼓勵寶貝說實話

與其苦惱於寶貝的不當行爲,不如感謝他把一切都告訴你,他很可能會感到誠實得到了認可。如果你因此衝他大叫,他會覺得不該說實話。

用平常心來對待寶貝

父母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寶貝與別人的寶貝進行比較,對寶貝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寶貝撒謊,還易使寶貝喪失自信心。父母要根據自己寶貝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只要寶貝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父母就應該爲之高興和驕傲。

不要讓寶貝壓力太大

當發現寶貝說謊後,父母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一味的打罵、訓斥等簡單的教育方法,只能將寶貝推向願望的反面。有不少寶貝是發現自己做了錯事,又怕被父母責罵才說謊;如果父母再一味打罵,反而事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後果,發現及時,糾正及時,不至於把謊越說越大。應循循善誘,向寶貝指出說謊的危害性,讓寶貝在內疚中知錯,在鼓勵中改錯。

此外父母還應該掌握一些兒童心理學,分清寶貝的話究竟是幼稚的想象,還是故意說謊,兩者之間有質的區別,對待也要加以區別。

適時給予鼓勵

可以告訴寶貝,即使他這一次犯錯,但是媽媽很高興他能有勇氣承認,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將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驗與他分享,讓寶貝知道這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此外,當寶貝願意承認錯誤時,要給予適時的鼓勵,讓他能繼續朝着正向行爲發展。

建立互信

讓你的寶貝知道你相信他,他也可以信任你。對你來說沒有什麼比誠實更重要。爸爸媽媽應該成爲寶貝的榜樣。抱着這個目的,你自己要儘量避免說半真半假的話。比如,如果你的寶貝該打疫苗了,不要告訴他不會疼(他立刻就會知道很疼)。還要儘量信守諾言,在你做不到的時候,要向他道歉沒有做到。另外最重要的是,在寶貝一說了實話時就要表揚他。如果他承認自己吃了餅乾,你要控制住自己不要批評他,而是感謝他的坦誠。積極地強調正確行爲會產生令人吃驚的效果。

父母要做好的榜樣

父母在要求寶貝誠實的同時,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寶貝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對寶貝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後要及時承認錯誤,並認真改正,這樣寶貝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爲。

* 孩子“說慌”時,要避免哪些誤區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寶貝

一些父母對於這個年齡段寶貝的心理特點不瞭解,發現寶貝說謊會以責罵的方式進行教育,有的甚至會用武力威懾。認爲寶貝撒謊要是不打的話,以後就會變本加厲。但專家卻認爲,這只是最原始的做法。相反的,寶貝爲了避免父母的打罵,反而會加重說謊的頻率,發展爲習慣性說謊。

父母在寶貝面前說謊

爸爸媽媽是寶貝最早的老師,爸爸媽媽的言行影響着寶貝的成長,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論對人對事都真心真意,給寶貝樹立良好的榜樣。很多研究表明,經常說謊的寶貝往往出自爸爸媽媽經常說謊的家庭。即使父母說的是“善意的謊言”,但是對於小寶貝來說,還無法細緻分辨謊言的性質。因此,提醒父母,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也要儘量避免在寶貝面前說。

用說謊與否評價寶貝好壞

不要以寶貝說謊與否來評價一個寶貝的好壞,小小的謊言不要輕視,要認真加以分析,無法真正認識到寶貝說謊背後的原因,也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孩子講大話,家長要檢討

說謊,似乎是成長中的孩子們的通病。其實,孩子說謊是家長教育不當的結果,因爲孩子不能區分真實和想象的不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4歲以下的孩子把爸爸、媽媽是否高興作爲衡量自己行爲對錯的標準。如果孩子告訴下班回來的媽媽:“我今天把鏡子打碎了。”媽媽一定會很生氣,弄不好還會打他一頓。但如果孩子換一種說法媽媽就不會生氣。從這裏孩子學會了“說謊”,但此時的孩子並未意識到自己行爲的性質,只知道媽媽爸爸生氣,自己就是做錯了。但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怕父母生氣而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撒謊得不到應有的矯正,慢慢就會固定下來,形成欺騙行爲。因此,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力,從小培養孩子誠實的品行。

父母不要“教”孩子說謊

許多家長意識不到自己一些細小行爲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例如,不喜歡接待來訪人,就教孩子說,“如果某人來找我,就說我不在。”如做了不願讓配偶知道的事,也對孩子說“別讓你媽知道”。還有的家長說到做不到,給孩子空許諾等。由於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父母說的或是做的孩子認爲都是對的,逐漸也就學會了說謊。對這類行爲的後果,家長一開始往往意識不到,等孩子出問題又十分氣憤。其實孩子問題的根源就在家長本身。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誠實,首先家長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誠實。

不要懲罰講真話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例、孩子說了真話,父母卻劈頭蓋臉地一通嚴厲批評,甚至體罰孩子。如:有一個母親請病假出去玩.結果孩子將真實情況告訴了來探訪媽媽的同事,孩子母親知道後、痛打了他一頓,還教他以後再有這事就告訴別人“我去醫院了”。這樣一來,孩子將逐漸體會到說真話會受到懲罰,不說 真話倒能平安無事,甚至還可以贏得父母的讚賞。如果下次犯了錯誤時,孩子就會想盡辦法隱瞞過去、以逃避懲罰。所以,家長正確的做法應是:孩於承認錯誤後,首先表揚他的誠實,然後再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

幫助孩子區分想象和真實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6歲的孩子中只有大約18%的人能夠區別真實和想象,而9歲的孩子中有90%能夠理解故事是編的還是真實的,在11歲~12歲時開始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理解“謊言”和“誠實”是怎麼回事的。因此,家長要在孩子3~4歲時開始幫助他們學會分辨什麼是假裝的,什麼是真實的。例如,做遊戲時,家長扮做大灰狼,孩子覺得害怕,這時可以跟他解釋什麼是“假裝”的。稍大年齡的孩子,則可以針對科幻電影、童話故事,戲劇中的人物和孩子討論事實與虛構的區別。

孩子在不能分辨幻想和現實時,往往把希望發生的事說成是正在或已經發生的事,向父母、同學誇耀自己的“英雄業績”。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卑感,自卑使他們常以優越感來補償自己,以顯示自己的“能幹”。對這樣說謊話的孩子,家長要判斷出他們說謊話的原因,及時糾正,不能聽之任之。

及時獎勵誠實的行爲

要培養一個好的行爲習慣,獎勵比懲罰更重要。當發現孩子闖禍以後,不要氣急敗壞地責問:“這是不是你乾的?”此時,孩子很有可能因爲怕捱打而說謊。這樣的問話方式實際上是誘導孩子說謊。家長可以注視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說出真相,或者說:“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承認了錯誤或請求原諒,應先表揚他的誠實,然後再批評,並且相應地減輕對他的處罰。

任何行爲都是在初始時最容易矯正。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就要十分重視這個問題,並要適時地懲罰。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說謊時會感到極度不安,即使僥倖矇混過去了,也會十分擔心,如果家長不及時發現制止,孩子會習以爲常,撒謊成“性”。

寶寶愛討好小朋友怎麼辦?

Q:菲菲已經5歲10個月了,漂亮可愛,但是我感覺她比別的小孩幼稚。她非常想跟小朋友玩,按她的身高應該是領導者,可她總是追隨者。在親人面前有時桀驁不馴,而對別人(主要是小朋友)卻殷勤討好,最擔心別人不跟她玩。我想將女兒培養成一個自信、有獨立能力、願意思考的人,尤其擔心她將來是一個缺乏個性,易被他人影響和操縱的人。我該怎樣做?

A:小朋友在一起玩,誰應該是領導者,這並不取決於他的體魄,而是源於他的夥伴關係和組織能力。所以菲菲家長認爲“按她的身高應該是領導者”,這種觀點不太恰當。

另外,菲菲在親人面前膽子較大,還有點放任,可是對小朋友卻殷勤討好,這其實也是常見現象。五六歲的兒童對家長和對別人的態度有時會不相同,這是因爲他們知道怎樣表現會讓別人(家人、老師、小朋友)喜歡,有點“兩面性格”。至於她怕別人不跟她玩,是否她曾感受過被排斥在集體之外的“痛苦”?可能她以前在和小朋友玩時有幾次表現不好,以致別人不愛和她玩。她認識到這一點,想改正,所以纔好像要去“殷勤討好”。再說“殷勤討好”這個說法也不恰當,她只是願意表示和小朋友友好而已。

家長想讓菲菲成爲自信、獨立的強者,這是很好的願望。不過如果孩子的性格就是比較隨和,願意和別人友好,願意接受別人的領導,也沒有什麼不好,不能說她就是容易受人影響。

培養五六歲兒童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重視給她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如果事先知道幼兒園開展什麼活動,一定鼓勵她去參加。一開始可能做不好,但時間長了會有很大的進步。機會是培養人的好條件。

和幼兒園老師聯繫,儘量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在班上表揚她,樹立她的威信。

瞭解她能力不足的方面,給她補課。比如,動手能力不強,可以在家裏訓練她搭積木、拼拼圖、繪畫、寫數字等;玩的時候反應慢,可以和她玩比賽的遊戲,鼓勵她贏等。

給她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務,比如擺碗、端菜、給爺爺拿眼鏡、到信箱拿報紙等,她做到了就表揚。有時也讓她做一些比較困難的事,如洗手絹、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會做了更要大加表揚,樹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牀和晚上睡覺要讓她自己穿脫衣服,鍛鍊獨立性。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

讓孩子有一種“我能行”的自我評價。越是認爲“我能行”的孩子,就越能行,千萬不要把孩子“看扁”了。任何一個孩子都有長項與短項。不要拿孩子的短處與同齡孩子的長處去比較,這樣會有礙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媽媽的語氣影響孩子一生

核心提示:專家表示: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星星,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爲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着幹,而粗暴地反對他。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裏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讚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星星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TAGS:策略 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