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與生活>

如何應對"心理炸彈"?

學問君 人氣:2.2W

這段時間,不上學、不工作、耗盡家中萬貫錢財“追”劉德華的“超級粉絲”楊麗娟之父楊勤翼在香港跳海自殺,像一顆炸彈爆炸那樣,引起公衆譁然。

如何應對"心理炸彈"?

就目前的資料看,楊麗娟及其父楊勤翼都具有自戀性人格障礙的表現,並且都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說楊麗娟的偶像是劉德華,那麼楊勤翼的偶像則是他的女兒。

這類具有自戀性人格障礙的偶像崇拜者表面上看“戀”的是偶像,實際上是自己———他們不過是要透過“佔有”偶像,來填充空虛的“自我”。而這種“佔有”是慾壑難填的,有了還想要。他們還有一個明顯的心理邏輯:“佔有”偶像是爲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一旦偶像不認爲自己有多麼重要;或透過對比他們覺得自己在偶像面前並不重要;以及他們的偶像被認爲並不重要———他們在心理上就很難生存。

楊勤翼的自殺有着這樣的心理邏輯:他在自己付出巨大代價的背景中,無法容忍女兒的“不重要”。而楊麗娟現在將單獨見劉德華的理由改口說成是滿足父親的遺願,是因爲自己在偶像面前顯現爲不重要後,對偶像的迷狂已變爲仇恨,爲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原來的理由已沒有合法性了。這就是“心理炸彈”的製造工藝。

顯而易見,如果在楊麗娟瘋狂追星的最初報道見報後,有關部門和社會能夠及時地給予心理上的救治,楊勤翼這顆“心理炸彈”就不會引爆。

其實,他們該呆的地方不是在“追星”的路上,而是在心理治療機構裏。

萬幸的是,楊麗娟父女的“心理炸彈”只是自行引爆,而沒有扔向人羣。而在此之前,無論是馬加爵、艾緒強,還是邱興華,這幾年來出現的一些殺人者,很多都具有嚴重的心理疾患,屬於“心理炸彈”在人羣中的爆炸。

當前中國已進入“心理風險社會”,患有各類精神和心理疾患、人格障礙的'人不是小數目,至於有過抑鬱、焦慮和強迫之類或輕或重症狀的體驗人就更多。這就給我們的社會生活製造了可怕的風險,因爲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調節和治療,這些心理疾患和人格障礙就會發展成爲“心理炸彈”,遇到特定的刺激就會自行引爆,甚至扔向人羣。

對於這樣的心理風險,我們的社會仍缺乏有效的預防機制和治療機制。政府和全社會應高度重視,從各個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在觀念上,我們應把有心理和精神問題的人的不幸看成我們每個人的不幸,從而以愛關懷他們。其次,政府和社會應大力普及心理衛生知識,並教會人們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並大力支援心理諮詢與治療。當遇到嚴重的心理危機,諸如自殺傾向時,應有相應的機構和人員進行快速干預。

除了以上“應急措施”外,還應努力消除心理危機產生的各種土壤。心理問題與社會、政治、經濟問題是緊密聯繫的。這就對政府和社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動教育改革,讓教育有助於培養公民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以更大的力度健全社會保障,抑制貧富懸殊;透過道德和文化建設,重構國人的信仰世界,等等。

TAGS:應對 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