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拖延症的危害

學問君 人氣:2.93W

心理疾病給我們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下面本站小編爲您介紹心理疾病拖延症的危害。

心理疾病拖延症的危害

  心理疾病拖延症的危害

這些情形,在每個人身上都可能發生。工作上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你會想,明後天再說,到了明後天,……這樣一直拖到不能再拖了,纔不得不着手去做,結果事情做得很不好,領導批評,自己煩惱。要你在一段時間裏寫一份材料或一篇論文,你會拖到最後幾天才動手,結果寫出來的東西非常糟糕,根本用不成。讓你下學期講一個教學專題,你會想還早得很,一拖再拖,臨近講課了纔去準備,結果講課效果很差。生活中遇到一點麻煩,你會無意識地迴避,不主動去解決,直到小麻煩變成大問題,難以解決。類似情形,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有很多,它們的共同點是:結果都很糟糕,而你的心情也很差。

如果那些情形只是偶爾發生,那還不要緊,如果經常發生,甚至成了難以改變的習慣,那就得注意了。這些情形,就是“拖延”,這是人們一種普遍的心理和行爲現象。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拖延習慣,不嚴重的是小毛病,嚴重的就是“拖延症”。不管嚴重還是不嚴重,拖延對於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好事情。生活工作中,很多人被“拖延症”所困所害而不自覺。拖延症是一種“慢性隱性病”,短期看似乎影響不大,從長遠看危害就大了。

在現代社會,不確定性和風險增加,競爭激烈,資訊洶涌,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反而使拖延症成爲一種普遍現象。拖延症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心理學家甚至把拖延症作爲一個學科問題來研究。美國心理學家簡簡伯克等人的《拖延心理學》,是研究拖延問題的一部專著,該書指出,在大學生中,拖延成了一種難改的普遍習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慢性拖延問題困擾着不少人。

其實,拖延症並非現代人的毛病,古人早已揭示了這種現象。大家都熟悉我們從小就背誦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多麼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拖延行爲的特點和害處。18世紀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認爲,人們總是推遲自己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愚蠢行爲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他對自己的拖延習慣悔恨不已:“我無法剋制責備自己一直忽視那些最終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每一刻的閒散都增加了我的痛苦。”

拖延這種習慣自古就有,並且根深蒂固地嵌入人類的大腦。

一個人,面對生活工作中必須做的事情、必須解決的問題,心理上總是有意無意地迴避,不主動及時地去處理事情,不果斷地去解決問題,總是想延遲時間,如果這種情形成爲一種牢固的習慣,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心理學家給“拖延”的定義是:當事人故意延遲一項既定任務的執行,哪怕他明明知道這項任務最終是必須完成的,而且這樣做可能會使情況惡化。拖延症既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傾向,也是一種有害的行爲習慣。

在生活工作中,拖延症的具體表現多種多樣,但有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普遍性。拖延現象是普遍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拖延的毛病,有些人輕微,有些人嚴重,有些人偶爾發生,有些人經常發生。人們通常認爲,拖延只是日常生活中人的一種小毛病,影響不大,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實際上,作爲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和行爲習慣,拖延症不僅表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還表現在如政治、管理、決策、軍事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上,其影響不可小看。

日常生活中的拖延,影響個人、家庭生活的順暢。在政治、管理、決策、軍事等重大問題上,重要決策拖延,處理危機拖延,解決問題拖延,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亞歷克斯斯泰勒是美國《財富》雜誌的專欄記者,長期跟蹤研究報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情況,他認爲,通用汽車公司的衰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決策者和管理者對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採取拖延的態度,不及時果斷解決,導致問題積重難返。領導者、決策者、管理者,如果有嚴重的拖延習慣,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問題,對於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習慣性。患有拖延症的人,不是偶爾表現出拖延行爲,而是經常性地在大事小事上都表現出來。拖延症是人的一種牢固的心理習慣和行爲習慣。習慣的特點是難以改變,特別是長期形成的壞習慣,人們意識到它的危害性,極力想改變,但往往又被這種習慣牢牢支配而難以擺脫,總是處於痛苦的掙扎之中。事實上,有拖延症的人當中,大多數都希望戒除這種習慣,卻沒能成功,因爲這種習慣已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根深蒂固。心理學家派希爾說:“習慣會變成無意識的大腦運作過程。如果長時間拖延,人們便會從根本上習慣性地保持這種狀態。”

拖延症與人們的一種僥倖心理習慣有密切關係。面對生活工作中的麻煩和問題,人們往往會想,拖延一下,也許麻煩和問題會消失,至少會減小。事實上,麻煩和問題不會因爲人們迴避它而消失,反而會變得更嚴重。麻煩和問題更嚴重,又更想回避,更想拖延,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的情形。

第三,危害性。拖延症的危害是廣泛而嚴重的。在拖延中,人們所面對的事情、問題、麻煩不會減少、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多、更嚴重,越是拖延,內心越是緊張焦躁,越往後心理壓力越大,到了不得不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時候,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中,思維和行爲效率都極低,事情結果很糟糕。拖延行爲會使得人們浪費時間和精力,難以達到生活工作的預期目的,遭受生活工作中的種種損失。在拖延中焦慮,在焦慮中又拖延,如此惡性循環,生活不順利,工作低效率,最終一事無成。

拖延症看起來是一種日常行爲現象,深入分析,可以發現一些深層次的機理。造成拖延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有個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組織方面的原因。

人的行爲受心理因素支配。拖延是外部行爲,其內部原因是個人的心理因素。從個人方面看,產生拖延症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性特徵。拖延行爲的背後是畏懼、怯懦、厭倦、焦慮等心理因素。那些意志脆弱、優柔寡斷、心態悲觀的人,容易產生拖延行爲。意志堅強、勇敢果斷、心態樂觀的人,總是及時處理事情、果斷解決問題、勇敢面對困難,很少產生拖延行爲,更不會使拖延成爲習慣。

第二,能力特徵。能力弱的人,有點難度的事情辦不了,遇到問題難以解決,碰到困難無法克服,往往就會產生拖延行爲。能力強的人,辦事效率高,解決問題順利,克服困難容易,不會拖延。勇者無畏,能者順暢,避免或克服拖延症,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提高自己的能力,養成果斷行動、及時辦事的良好習慣。

人總是生活工作在一定的組織環境中,拖延現象最經常性地表現在工作行爲上,其危害也主要表現在工作事業上。組織的管理方式特徵和組織環境特徵,必然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爲,也會使人產生拖延行爲。從組織角度看,產生拖延症的原因有三個方面。這三個原因也不是孤立發生作用的,而是與人的個性特徵和能力特徵相聯繫發生作用的。

第一,工作任務難度太大。如果工作任務的難度,大大超過一個人的能力限度,他就會產生畏懼、緊張、焦慮情緒,表現出拖延行爲,試圖以拖延行爲來減輕壓力,甚至幻想在拖延中得到解脫。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就會使一個人形成拖延習慣。

如果工作任務的難度,與一個人的能力程度相適應,他就有信心,能夠愉快、主動地去完成工作任務,不會產生拖延行爲。工作任務順利完成後,會產生成就感,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這樣,在工作中提高能力,提高能力之後又能承擔更重要的工作,信心和成就感不斷增強,如此良性循環,就會養成積極主動的工作行爲習慣。在組織管理中,工作任務難度與人的能力程度相匹配,能夠防止或克服拖延症形成。

第二,工作目標抽象空洞而遙遠。如果工作目標抽象空洞而遙遠,人們就會產生“還早得很”的心理,而且目標不具體也難以採取具體的工作措施,不知如何着手去做,於是就產生等待和拖延行爲。抽象空洞而遙遠的目標,沒有現實的激勵作用,會使人產生“無意義感”,覺得這種目標與當前的利益沒有關係,缺乏工作動力,因而產生拖延行爲。目標總是抽象空洞而遙遠,人們就總是處於等待拖延之中,拖延的習慣也就逐漸形成了,最終遠大目標也就會落空。

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有遠大目標,不能僅僅侷限於眼前利益。但是,要把遠大目標具體化,把遠大目標分解細化爲一系列的小目標,從當前到將來之間,由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小目標過渡到遠大目標。目標越具體,越容易採取具體措施來實現,能增強人的信心和動力,促使人及時主動採取行動,不會等待拖延。

第三,組織環境特徵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爲兩個方面。一方面,過度緊張壓抑的組織環境,會使人產生厭倦情緒。人對於厭倦的事情,往往會採取迴避、牴觸的態度,表現在工作上就是拖延,以拖延來對抗,以拖延來緩解厭倦情緒。另一方面,組織制度不嚴密、紀律不嚴明、管理鬆散混亂,也會使人形成拖延習慣。在這樣的組織環境中,工作職責不明,工作紀律鬆散,工作績效考覈不嚴,工作做得好不好無所謂,工作失誤不追究責任,人們工作責任感不強,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低,長此以往,也會使人們形成拖延習慣。

組織環境建設,要採取辯證的態度。在和諧寬鬆的組織環境中,人們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工作積極主動,拖延行爲不會普遍發生。制度嚴密、紀律嚴明、管理嚴格,加強對人們工作行爲的約束和激勵,也是避免或克服拖延症的重要方面。這兩個方面應該妥善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