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爲什麼幹壞事讓人覺得爽?

學問君 人氣:1.91W

有時候合乎道德的事,不見得會讓我們感到快樂,也就是所謂的爽。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爲什麼幹壞事讓人覺得爽?

爲什麼幹壞事讓人覺得爽?

既然有壞事,什麼又是好事?

從倫理學的角度來說,好與壞、善與惡的關係與定義始終有爭論,一派認爲有絕對的善,一派認爲這些都是價值判斷,僅具有相對性。

兩派說法都對,好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她說:「從藝術的角度來說,無所謂惡,因爲惡可以透過藝術家成爲美的事物。唯一的惡,就是殺人。」

亞歷塞維奇的說法體現了好壞、善惡的相對與絕對,也迴應了今天討論的問題本身。

我們做任何事,都叫「做」事,但做「壞」事則是一種道德判斷,無關於行動本身,而是由一個人的道德觀決定。前者只是有做或沒有做,後者是就事論事,給予道德評價。

合乎道德的事,不見得會讓我們感到快樂,也就是所謂的爽。有時我們擇善固執,在於我們的理性認爲這樣做是對的,即使需要禁慾,甚至犧牲,我們仍堅定不移。

但這對你的家人來說可能是壞事,因爲你的犧牲可能讓一家老小頓失依靠。

好比在電影《藍色茉莉》中,賈絲敏對老公靠詐騙維生,她也是共犯結構的一環,憑藉老公詐騙所得能讓自己過奢侈日子,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發現老公出軌,於是她憤怒的向FBI檢舉,導致家破人亡。她的決定滿足了一時的爽,但讓老公從此成爲階下囚,自己失去生活支柱,兒子從此埋怨她。

莫把壞事看成小事

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做惡讓人得到某種快感,譬如貪圖方便丟菸蒂;爲了上班不要遲到,上地鐵不排隊;爲滿足小頭,冒女友懷孕風險不帶套等。這些壞事之所以做了會讓人爽,在於透過這些我們判斷「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讓我們獲得更大的滿足。

然而,誠如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所言:「人類對於低概率往往反應過度,對高概率經常反應不足。」

好比明明搭飛機的死亡率遠低於交通意外,但人們更畏懼飛行。中樂透頭獎的機率比被雷擊還低,卻在開獎前抱着高度期望。

幹壞事帶給我們的,更多是對生活的想象,這種想象使我們跳脫生活常規,使我們感覺不受拘束。簡言之,那些小小的壞事,爲我們感覺自己重獲自由。

相反地,今天會讓這些壞事成爲一種自由,反映出一個社會對我們的禁錮,以及對自由的剝奪。

也就是幹「好」事不夠爽的原因,因爲那個「好」的價值並未真正被我們內化,還可能是我們生活壓力的來源,而逃離壓力是人之常情。

因此我們要深思的是「爲什麼幹好事不爽?」,當中似乎反映出人們對自由的不理解。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讀書學習,長輩們耳提面命的都是「讀書好能換到好工作,好工作能賺到好多錢,好多錢纔能有好家庭、好生活,擁有這些才成功」。

那麼這樣一個孩子,他從來沒有機會理解什麼是自由,因爲生活的好與壞都被這些價值觀限定住。成績、事業、頭銜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

當我們越是服膺外在價值,我們就越不自由。因爲我們越看不清楚自己的面目,好像我們沒有自我,而是他人組合出來的機械人。

於是我們幹起壞事,想象超低概率的天堂能夠降臨,若不抱這些希望,生命與死無異。

幹壞事的勇氣

小小的越軌能讓我們在被安排的.人生中,獲得一點自由。

我想起一位朋友,她酷愛開車。她說人生中沒有什麼是她自己決定的,只有握着方向盤,才能想去哪裏,就去哪裏。

常人在生活中透過做點壞事,以獲得快感,是對自由的呼喊,也是有意無意的在問自己一個問題:「願意用多大的代價換取自由。」

就像納粹迫害猶太人,信奉納粹的人覺得他們做的是好事,而與主流價值做對需要幹壞事的勇氣,跟主流價值對抗。

每一件越軌的事,都是對自由的探問,也是換取自我存在價值,獲得存在感的方式。這也是爲什麼有些青少年叛逆的原因,他們渴望被看見,即使用造成傷害的方式。

我們乾的壞事越來越出格,意味我們對生活的不滿越來越多,也越加渴望真實的自己能夠破繭而出。那些壞事讓我們感覺自己和其他機械人不一樣,我們還具備對生活的掌控力。

隨着社會越來越自由化,過去某些壞事不再是壞事。曾經同性戀與SM都被污名化,現在相關族羣皆能各取所需。

表面上,壞事似乎將因此減少,但我想幹壞事的人還會繼續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只要仍有許多人對自己一無所知,不明就裏的活在他人期望中,被社會壓力逼的喘不過氣。

幹壞事就像在照鏡子。

每個人都需要看見自己,以及被看見,好面對內心的恐懼,恐懼有天被世界遺忘,或者忘了自己。

TAGS:幹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