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六年級上學期心理健康的教學計劃

學問君 人氣:8.47K

篇一:六年級上冊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六年級上學期心理健康的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這學期六年級教材主要內容爲: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學會控制不良情緒,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具有健全、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主動參與活動的能力。中高年級教材在低年級教材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健全、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在活動和體驗中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的快樂,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教材針對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立足於教育實際,重點突出了心理訓練的操作性。課堂教學以學生的活動和體驗爲主,教師不是一個人說教者,而是啓發者、參與者、合作者,因此,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模擬演練等多種學習方式在每一堂課上均有體現。教材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在課堂上,師生彼此鼓勵,共闖難關,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

二、學情分析

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大類上分爲障礙性問題和發展性問題。障礙性問題在學生中極少出現;發展性問題是伴隨學生心理髮展階段和交際範圍擴大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爲不適應。

學生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在人際關係、學習動機和自我認識等方面,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學關係、異性關係緊張;學習上出現焦慮、緊張、厭學情緒;自我感覺、體驗和評價失當等。

學生由於學習適應不良而產生的苦惱學生經歷着許多變化,如環境、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以及角色的轉化等變化,有了變化就要適應而學習適應不良是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這種不良情緒大致有以下情況:對前途和未來過分擔憂,自信心下降;出現消極情緒不知如何宣泄,導致自己長時間處於壓抑狀態,影響學習的效果和人際交往。

三、途徑和方法

以心理健康課爲載體,採用團隊活動、故事、心理劇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並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而設計不同的訓練活動等。

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

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極情感,體察與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並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

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係,知道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係的本質,並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解決衝突、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支援等交往原則。

四、教學進度

篇二:六年級上冊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切實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貫徹國家、省、市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推進我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努力培養學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讓每一位小學生都擁有健康的心靈,並真正成爲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貫徹在教師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貫徹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 實施及工作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本着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的未發展的總體思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透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

4.以學生爲主體,充分啓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6.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

7.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

8.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

9.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三、 教學目標和任務

1.最終目標: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具體目標:初步制訂出適用於本校情況的心理健康課教材,將每週的心理健康課切實有效的開展起來,並在課程中做好觀察和預案,幫助學生應對各種“壓力源”,貫徹智力開發技巧在課堂中的應用。

2.任務: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四、 主要內容

1.在健康教育課及日常生活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2.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循序漸進,設定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1)生活規律與心理健康,適應新生活,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2)個性愛好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3)對不良行爲的認識與矯正以及自信心的培養;

(4)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成功的快樂;

(5)學會人際交往中的健康心態; 五、 途徑和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題討論、啓發式講授、團體輔導並重;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掌握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識。

2.強化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班主任老師在健康教育時間,每個月進行一到兩次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也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

3.設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和態度。

4.設個別心理輔導建立“心語信箱”、“心聯馨語”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地溝通,幫助學生排解心中困擾,對有關的心理行爲和心理問題進行診斷、矯治,對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5.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尋找心理健康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六、 德育滲透

雖然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但德育不能“喧賓奪主”,削弱甚至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其主要任務還是在於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切忌“德育化”傾向,避免將心理健康教育變成直接的道德教學,失去間接德育滲透的優勢。同時,也不能把某些心理問題“道德化”,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間的關係,明確各自的目標和任務,才能確保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實施,凸顯德育滲透的效果。

篇三: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六年級學生正處在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爲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

(二)具體目標

培養學生自重、自愛、自尊、自信的獨立人格及對自我與外界的評價能力;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壓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現的變化。

首先:適應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富有責任感和進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衛生常識,適應自我身心變化,能夠大方得體地與同學、異性和長輩交往,勤奮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漸養成;

再次:形成鍥而不捨的個性特徵,掌握自我心態、情緒的調適方法,改善學習方法,能夠在升學和就業方面做出合適的決定。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62人,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大類上分爲障礙性問題和發展性問題。障礙性問題在學生中極少出現;發展性問題是伴隨學生心理髮展階段和交際範圍擴大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爲不適應。

學生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在人際關係、學習動機和自我認識等方面,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學關係、異性關係緊張;學習上出現焦慮、緊張、厭學情緒;自我感覺、體驗和評價失當等。

我校六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爲:

1、 學生由於學習適應不良而產生的苦惱

學生經歷着許多變化,如環境、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以及角色的轉化等變化,有了變化就要適應而學習適應不良是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

2、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情緒

這種不良情緒大致有以下情況:對前途和未來過分擔憂,自信心下降;出現消極情緒不知如何宣泄,導致自己長時間處於壓抑狀態,影響學習的效果和人際交往。

3、與同學交往特別是與異性交往出現的困惑

4、由於家庭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四、基本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遵循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外,還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面向全體,透過普遍的活動教育,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差異性原則

注意個性教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瞭解和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

(三)主動性原則

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幫助學習排解厭學、自卑、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真正做到防微杜漸。

(四)活動性原則

以活動爲主,注重活動過程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在體驗中得到成長與發展。

(五)尊重與理解原則

尊重學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營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另外還要遵循保密性和助人自助原則。

五、教學內容:

本冊數共設有5個單元,供全年使用,本學期計劃講前三個單元到12課爲止,其餘下學期講解。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 社會適應等方面常識。

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把握擇業方向,瞭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自我認識,客觀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六、途徑和方法

(一)以心理健康課爲載體,採用團隊活動、故事、心理劇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個別諮詢與輔導

採用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排解困擾。

(三)發揮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人格魅力和爲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在班級、團隊、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指導家長改變教子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爲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