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關於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探索

學問君 人氣:2.59W

[論文內容提要]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及就業後頻繁跳槽等問題暴露出當前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與不足。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的相互融合等特性決定二者在教育內容、師資條件、教學形式上的有機結合有助於高校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教育根本目標的實現。

關於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探索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及就業後頻繁跳槽等問題一再被提及,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大學生目標感缺失,自我認識程度不高,對自己的專業和將來從事的工作的關係不瞭解。這也暴露出當前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與不足。爲此,教育部於20xx年下發了關於在各高校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爲貫徹教育部檔案精神,各高校紛紛開展了一系列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講座、進行就業指導等。但從實踐效果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就業指導着重於求職技巧而忽視對大學生生涯發展的指導,講座對象有限且內容缺乏延續性等,這都在一定程度上侷限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機結合的相關探索或許能給從教者們帶來一些啓發和思考。

一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可能性

1.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標的一致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根本目標絕不僅僅是指導大學生如何就業,而是要幫助大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職業能力及氣質、性格等基礎上,結合職業環境等客觀條件和制約因素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並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確定行動方向、時間及具體方案。大學生在職業生涯方面的困惑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己能幹什麼,自己想幹什麼,自己適合幹什麼,環境支援和允許自己幹什麼?自己所學的專業出去以後有什麼發展?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減少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人格發展上的心理困惑,具有成熟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大學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較高。而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己、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也正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

2.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性

3.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技術的優越性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標的實現需要引導學生在開放、安全、融洽的氛圍中去認知自己和職業,去了解職業決策的影響因素及職業決策的方法,同時練習職業生涯規劃決策的步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如果採取單純的知識講授就可能變成空洞的說教,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起不到真正的引導教育作用。這就決定職業生涯教育的模式必須是經驗式、建構式的。而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團體心理輔導技術是在團體領導者的帶領下,透過一羣有共同需要或問題的人的聚集和參與,形成團體互動的力量和意圖性的團體經驗,從而達成個人發展的心理輔導方式。團體心理輔導中,透過營造良好的團體心理氛圍,大學生在開放接納的心理環境中透過遊戲體驗、角色扮演、經驗分享、腦力激盪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瞭解全面真實的自己,同時團體的集體智慧和社會支援也能激發大學生去更深入地去探究職業世界,更多地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相關資訊。團體心理輔導技術具有感染力強、影響廣泛、效率高、省時省力、輔導效果易鞏固和遷移等特點。因此,生涯規劃團體心理輔導往往是各大高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方式

1.教育內容的結合

2.師資條件的結合

長期以來大學教育中往往把就業指導歸爲學生工作的一部分,沒有認識到職業指導是一個專業性要求較高的職業領域。從目前各高校的實際情況看,專職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人員不僅數量少,專職工作人員還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專業化程度不高,素質參差不齊。師資成爲制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開展的主要因素。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時間較長,各級各類高校都紛紛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了完善的教學設備和人員,同時由於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背景相似,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能較好勝任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有關職業素質、自我認知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再加上專業教師及聘請的`一些行業內人士開展關於職業認知、職業探索等方面的教育,幾方面結合能較好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落到實處。

3.教學形式的結合

隨着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逐步開展,在教學形式上進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考察相關的研究成果,不難發現以“團體生涯心理輔導”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得到很多從教者的好評。研究認爲,職業生涯教育如果侷限於課堂講授、專家講座,學生容易變成“被動接受者”,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而以 “團體生涯心理輔導”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在團體生涯心理輔導活動中,以團體一員的身份參與到團體中來,透過團體生涯心理輔導的一系列活動,實現對自我認知的提升、感受職業的特性及要求、學習職業決策的技能、增強職業發展的能力、體驗職業生涯規劃中種種複雜的心理過程,這種體驗、參與過程中的經驗和感受,使他們對職業生涯的規劃變得不再抽象,不再“遙不可及”,而且在團體活動中,透過交流,藉助團體的動力,大學生可以從團體其他成員身上得到啓發,甚至找到解決自身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團體交流使他們認識到對生涯規劃的困惑不僅某個人存在,而是大家共同要面對、探究解決的問題,這可以消除他們在心理上的不安,能更好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也有利於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三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應注意的問題

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設備、師資等資源。依據不同理論的生涯心理團體輔導還會不斷出現,很多學校在職業指導中應用心理輔導逐漸成爲一種趨勢,二者的有機結合前景廣闊,但應注意以下問題。

1.師資問題

儘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具有良好的心理學背景,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要求執教教師具有心理學知識,同時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這樣,才能在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決策時從專業與職業發展的角度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目前高校師資缺少的正式那些真正有相關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這使大學生真正瞭解職業世界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此外,部分高校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尚有不足,更難以兼顧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因此,一方面應鼓勵有志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到相關行業學習交流,支援他們參加“職業規劃師”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及培訓工作,另一方面聘請相關行業領域的“能工巧匠”和“專業人士”到大學兼職擔任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同時,對這些教師進行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透過幾方面的努力,建設、培訓一支心理學知識背景和專業知識背景相結合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師資隊伍。

2.結合的形式問題

如上所述,團體生涯心理輔導這樣一種助人的技術正日益成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趨勢,但是,由於這一技術對領導者的要求較高,如果掌握不好,團體輔導方案實施中可能“曲高和寡”。此外,團體生涯心理輔導針對的對象是團體,對於個體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無法解決。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中,應將職業生涯心理問題的個體諮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

3.結合的內容問題

事實上,不僅僅大學、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都在以新的視角看待職業生涯規劃,因此,不僅僅是職業決策的相關內容,其他如職業轉換的準備,其中的心理準備也將進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範疇,這也是二者有機結合中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