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8大求職陷阱及對策

學問君 人氣:6.66K

8大求職陷阱及對策

8大求職陷阱及對策

1、打着招聘的幌子來騙錢
 
  由於近幾年許多國有企業經濟的持續滑坡,導致了大部分人下崗分流,同時也產生了不少無業遊民。這些無業遊民爲了能夠維持生存,不得不出來以騙錢的方式來謀生。於是有些不法分子就打職業介紹所的牌子來介紹工作。他們往往在爲畢業生介紹工作的時候,首先要前來應聘的畢業生交取一定的報名費。一旦報名費騙到手後,他們或者用若干藉口將應聘者支走,或者假戲真做,把交了報名費的應聘者帶到一個臨時串通好的一家個體私營單位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單位,去做一些根本無用的工作,例如去推銷產品,或者聯繫什麼業務等,而且提出業務成功以後,才能得到工資或者其他待遇。最後,這些應聘者自己可能認爲待在這裏沒有前途,或者知道自己已經上當,只好中途辭退該項工作。筆者,曾經採訪了一位剛剛走入社會的一位學生,他說他與同班的幾個學生,畢業後一起到南方某個城市打工,由於人生地不熟,他們就透過當地的一家職業介紹所介紹,到當地的某個公司應聘。應聘時,公司首先先要每人交50元報名費,交過報名費以後,該公司也裝摸作樣地要求他們把自己的求職資料留下來,說是根據條件擇優錄用,並說回去後等他們通知去上班。但以後再去找他們的時候,公司卻說他們的條件不合格,無法錄用。

2、借招聘會來宣傳自己

在新的就業分配模式下,國家爲了保證各位畢業生能順利找到單位,於是要求各個地方人事部門要定期組織一些人才交易會。在所有的參加交易會的招聘單位中,有的單位根本不需要招聘任何人,但迫於政府部門的壓力,也裝摸作樣地在交易會現場設定一個招聘攤位。但他們到了交易會現場後,不是來進行招聘,而是利用人頭攢動的人才招聘會來宣傳自己,把自己單位的一些廣告宣傳單分發給各位應聘者。因此,每逢有影響力的大型招聘會,知名的大公司、大企業都非常重視對展臺的佈置,但招聘會的功能到了有些企業那裏就變得喧賓奪主起來,直至演變爲招聘是假,提高企業知名度是真。

3、交證交錢抵押

有些用人單位常要畢業生交出身份證、畢業證等證件,或交培訓費、保證金爲由讓就業者交一定數額的押金,結果用工單位炒人時以種種理由拒退財物,而就業者對單位不滿意要求辭職時,單位又以不退抵押財物要挾,使打工者進退兩難。  
 
  4、引誘畢業生去做非法事情

對於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對社會還沒有一個很真實的認識,凡事都很理想化。因此,有許多非法分子可能會抓住畢業生的這些弱點,利用介紹工作爲名,把畢業生引誘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然後要求他們去做一些非法的事件,例如販毒、賣淫等,如果他們不答應,他們往往就會採取暴力相威脅,或者不給他基本生活費,讓他無法生存。這樣的事例,在各種媒體上是屢見不鮮,例如一些不法者以酒店、賓館招收服務員爲名,將一些女青年騙去後讓她們做 “三陪小姐”等。
 
  5、變相榨取應聘者的勞動果實

這種招聘伎倆是目前非常普遍的,由於它帶有很大的隱蔽性,往往很受那些非法分子的青睞。例如有的公司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問題。如果去請別人來幫助解決的話,可能需要花費很大的開銷。於是他們就想起了用招聘的方式,來臨時“借用”一人。他們往往也會按照程序先假裝對應聘者進行面試,然後會說出某種理由,要求應聘者還有進行筆試,而筆試時可能會以工作爲由,把本單位遇到的問題以試題的形式來要求應聘者回答,並還說主要是考察一下對本行業業務的熟悉程度,待他們得到正確答案後,可能會說:“你們的條件都不錯,但由於招收名額有限,我們只能在其中錄取一名,具體結果我們會通知到錄用本人的。”而事實上,參加應聘的並無一人被錄用,但他們的筆試卻給招聘單位帶來了好處。 
 
  6、開出優厚待遇來拉攏人才
 
  對於求職者來說,他們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待遇豐厚的工作。有的用人單位可能就利用這個心理,在招聘時明明沒有實力開出很高的待遇,但爲了先把優秀人才據爲己有,他們不得不使用誆騙的方法來暫時把這些人才吸引過來。在實際生活中,類似這樣的陷阱還是很多的。有許多用人單位可能正處於困境之中,確實需要優秀人才來改變單位的現狀,但由於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無力提供優秀人才應有的待遇。一旦這些人才被招聘單位誘騙過來後,可能由於主觀或者客觀方面的原因,不得不繼續呆在原來的`單位工作。

7、苦活累活好找錢難要

有些無一技之長的應聘者,工作難找,只得找些沒人乾的重活做。在有的建築工地上,老闆常推說工資還沒結算或資金不到位等,左推右推遲遲不給工資,拖到工程搞完,老闆一拍屁股便走了。
 
  8、用響亮的職位頭銜來欺騙人才 
 
  許多就業者自尊心很強,很注意自己的面子問題,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待遇不是太在乎,但對於自己的形象卻是非常注意的。爲此,有許多用人單位就抓住了這些學生的心理特點,往往在張貼出去的招聘廣告中,以優越條件招聘所謂的“編輯、記者”,“總經理助理”,“公關祕書”等,一旦應聘者正式被錄用到單位後,可能所做的工作與事先招聘要求的職位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