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職場法則:什麼是真正的職業?

學問君 人氣:1.31W

身爲職場人,混跡職場多年,真可謂:人在江湖飄,怎麼不挨刀。偶爾聽到別人質疑:你這個人有點不職業啊!一聽十分詫異,以爲自己真有點十惡不赦了。但想一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畢竟良藥苦口利於病,於是就悉心請教他人,我具體哪方面不職業。回答卻是這樣:這個嗎?不好說,憑感覺,你這個人就願意說真話,好較真,愛出頭,平時看着有點散漫、清高,不拘小節……聽完此番評論,頓覺醍醐灌頂,原來職業變成了這個摸樣。如果說這就是所謂的不職業,那麼我只能說如果這是一種罪過,我寧願罪不可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當你拿着自己的刻度度量別人的時候,難免有失偏頗。因此,千萬別隨便拿職業來說事兒,讓我來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職業。

職場法則:什麼是真正的職業?

什麼是職業?職業(Occupation),是性質相近的工作的總稱,通常指個人服務社會並作爲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在特定的組織內它表現爲職位(即崗位,Position),我們在談某一具體的工作(職業)時,其實也就是在談某一類職位。每一個職位都會對應着一組任務(Task),作爲任職者的崗位職責。而要完成這些任務就需要這個崗位上的人,即從事這個工作的人,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態度等。簡單的概括:職業就是你讓你能混飯吃、幹成事兒的玩意兒。同時職業也有這更深的含義,一是指你的個人所從事的工作,二是指分內應該做的事情。職業應該是這樣來解答:團隊成員爲了達成共同的目標,你能做什麼,你願意去做,全身心投入,並願意承擔相應的責任,享受創造價值的成就與利益。

因此,職業不是給個飯碗,給點錢就可以打發了。職業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要素:契約和承諾。所謂契約就是大家聚在一起,不因爲要做共同的事情達成的種種約定,必須雙方都要遵守的規則。絕對不是沒有事情扯扯閒皮兒、不是打情罵俏的`處對象。職業是基於志同道合的前提,大家覺得做這樣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所有人才願意在一起,絕對不是爲了錢等東西而憋屈、糾結在一起。道不同者不相爲謀,如果彼此的理念、價值觀都不是在同一世界,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選擇,談職業未免就有點對驢彈琴了。再者職業是一種承諾,當彼此認同了做事的準則、原則、規則,大家知道了自己的定位,清晰了自己的職責,那麼就應該遵守彼此的承諾,對過程和結果負責。如果,承諾只是建立在信任、友誼等基礎上美麗的謊言,到頭來你只要求別人承諾,而從來自己沒有遵守過承諾,那麼還談職業有意義嗎?那我真的就不明白了,什麼是職業,什麼才叫做真正的職業。

中國古代其實就有了職業人和職業態度和操守,具體體現在的態度和精神。士爲知己者死—— 其實這就是最職業的體現,中國古代的士大夫爲了信守承諾、遵守彼此心靈的契約,可以用生命去殉道。士在中國古代泛指讀書人、文人、有學問的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學統、道統的創造者及傳承人。士在中國古代社會裏是個獨立的階層,其生存並不依附於統治者或權力集團,這是站着生存,不是跪着、舔着、拍着而苟且。先秦的士與其供職的統治者之間是一種帶有交易性質、隱含契約意義的關係,並非像秦、漢以後的士完全“賣身”與官場,除了攀援在權力體系上沒有其他出路,只能做皇家的奴婢。先秦的士與國君討論天下大事、共商大政方針時,都是坐在國君面前說話,幾乎與國君“平起平坐”,並非像後來的廷臣那樣畢恭畢敬地站在皇帝面前待命;也沒有後來的士那種在統治者面前唯命是從、誠惶誠恐的心態。先秦的國君在士的眼中,不過是個爲了實現自己胸志抱負而可利用的對象,一旦不好利用,便“好乾就幹,不好乾另尋高就”,絕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絕對不會尸位素餐,因爲“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所以先秦的士有着相對獨立的社會身份,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與統治者不相干的自身的精神訴求,形成了士獨有的價值觀念與精神品質,所謂“士人精神”是也。實際上“士人精神”在先秦並不僅僅侷限於士的階層,而是受到全社會的推崇,併成爲先秦貴族階層效法的人生圭臬。這就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美好的財富,可惜我們這些不孝子孫卻逐漸將其遺忘在歷史的塵埃中。

而當下一些人眼中的職業變得不倫不類了,職業被批了一層道德、情懷的僞飾,骨子裏的灌滿了流氓主義和實用主義、利己主義的毒品。往往特別強調職業的人,手裏握着這把道德利劍,從精神、意志上屠戮對手。這就像封建社會朱老夫子,一方面弘揚存天理滅人慾,而背地裏自己卻幹着扒灰的勾當。

在職場當中,職業往往和感情、習俗、品質、品德、節操聯繫在一起。我會經常聽到背後議論是非,花邊的新聞、捕風捉影的傳說、挑撥離間的伎倆,有時候不禁感慨,道德能害死人、職業能弄死人。那些所謂的道德衛士,經常打着道德的貞節牌坊堂而皇之炫耀,其實背地裏還不是幹着男盜女娼的下三濫勾當,不就是爲了一點點可悲的利益。人可以蛻化成獸,在主人的驅使下,惡狠狠撲向他人,嘴裏帶着鮮紅的血,求得主人歡喜和一點點打賞。所以,當我們越來越強調職業的時候,我們離職業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正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什麼纔是真正的職業?真正的職業絕對不是呆板單一的穿着,規範木吶的舉止,見風使舵的言談。也不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唯唯諾諾。真正的職業是源自於內心,是對職責的認知,對承諾的堅守,以及在過程中的努力,對於錯誤的不逃避,對於責任的擔當,對於底線的堅守,對於價值觀的恪守,職業是彼此的職業,絕對不是誰要求誰的問題。因此職業的人是高貴的,而不職業的人即使居高位也未見得是職業的。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了貴族。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英國人以爲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爲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貴族精神的本質並不在於地位和財富,而在於對榮譽的執着信念。一個真正的歐洲貴族,就是那種將榮譽看得比生命更重的人。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爲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爲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羣體,擔當起社會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爲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這纔是真正的職業,這纔是源自於靈魂深處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