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來務工人員:“漂”在城市裏 花錢沒底氣

學問君 人氣:2.96W

作爲在大城市裏生活的外來務工人員,他們早出晚歸、一年無休,幹着最苦最累的活兒;他們憑雙手賺來的辛苦錢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一家子,是家庭的“頂樑柱”。他們的工作穩定性差,社會保障水平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如何增強他們的消費信心,讓“漂泊者”的生活也有底氣?

  工作不穩定,總是換不停

  “我沒什麼文化,不好找工作,經常幹了這家就得愁下家,這樣下來收入水平不太高。每個月的收入大部分都寄回了老家,或者存下來給孩子日後備着,自己的生活開銷勉強能維持就行了。”

  ——家政服務員張大姐

  張大姐今年40來歲,已經在北京從事了近10年的家政工作。她說:“我沒什麼文化,不好找工作,經常幹了這家就得發愁下家,這樣下來收入水平不太高。老家生活負擔重,每個月的收入大部分都寄回了老家,或者存下來給孩子日後備着,自己的生活開銷勉強能維持就行了。”

  張大姐老家在四川,爲贍養老人、撫養兩個孩子,她隻身一人來到北京當保姆。這幾年她前後換了七八份工作。往往一點小誤解就讓張大姐“丟”了工作,總是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

  不確定的工作帶來不穩定的收入,制約着張大姐的消費水平。如今,她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平時自己每月只留下100元,剩下全都寄回老家。由於吃住都在僱主家,每月,張大姐在生活上的花費只有三四十元,買護膚品的花費只有1.5元。

  “大女兒在上高中,學校要交費,加上平時的生活開銷,一個月要1000元左右,小兒子每個月給花120元左右。” 張大姐對一家人的生活精打細算,可是,因爲沒有合同保障,收入不穩定,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找個中介公司掛靠着,能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前不久,一項針對2004年至2011年7年間進城務工人員生活消費狀況的調查顯示,工作不穩定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2004年,被訪者中有跳槽經歷的農民工比例爲23.7%,到2011年,這一比例爲40.6%,上升了近二成,同時有39.5%的農民工計劃在1—2年內換工作。

  與此同時,農民工的消費水平也在下降,其日常生活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快速下降。調查顯示,近年來,雖然農民工的收入有所增加,但其支出更趨保守,日常開銷的比例降低,而儲蓄的比例有所增加。2004年,進城務工者的`日常生活開支佔其收入的41.5%,儲蓄佔其收入的22.1%,寄給家裏人的錢佔其收入約爲22.9%。2011年,這三項的比例分別爲20.1%、47.4%和21.2%,日常生活開支的比例急劇縮減。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認爲,人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多換換工作,但被動地不斷更換崗位並不利於社會的發展。對於進城務工人員工作不穩定的狀況,顧教授認爲,除了開展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外,應該加強勞工合同的規範性,政府應引導和規範小企業加強用工合同制度,爲農民工穩定就業提供保障。

  社保不完善,自己擔風險


  “來北京打拼,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對於物質生活,我沒有過高的要求,平時也不敢多花錢。只希望孩子少得病,長大了,能留在北京讀書工作。”

  ——拉麪館小老闆小肖

  在北京朝陽區某小區旁邊,來自甘肅的小肖經營着一家小拉麪館。用餐高峯期最忙碌:收款、上菜、打掃、接外賣電話……小肖一刻不停地在店裏忙活着。

  “2003年是我和我丈夫最困難的時候。”當時,他們夫妻倆住在每月花350元租來的地下室裏,每天就靠啃饅頭、就豆腐乳過日子。那段時間,小肖有了身孕。“當時在北京的醫院生孩子,至少要準備4000—6000元。因爲沒有醫保,這些錢只能自己想辦法。”小肖說,他們東拼西湊,終於湊齊了這筆錢,“那個時候收費還比現在少,如果是現在,到北京的醫院生孩子,我們外地人根本生不起。”

  孩子出生後,身體一直不太好。小肖說,孩子2歲的時候,得過一次肺炎,醫生說要住院,但住院的花銷實在太大。因爲沒有北京戶口,小肖孩子的看病花費也得自己掏。“我只能每天抱着孩子去醫院打點滴,來來回回地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個時候耽誤了,現在孩子一感冒發燒總是咳嗽得很厲害。”

  醫院是小肖最不願意去的地方。她還記得,一次爺爺來北京看病住院,花了7萬多元,最後回家只報銷了7000元,大額的醫藥費用讓家人很頭疼。“平時就怕孩子、老人生個病、吃個藥什麼的,一生病,這點辛苦錢算是白賺了。”小肖說。

  兩年前,小肖租下現在的店面,從老家找了些親戚幫忙,開了這家拉麪館。半年前,餐館纔開始盈利。除去每年7萬元的房租等費用,小餐館月收入 4000—5000元。其中2000元用來交孩子的學費,600元用來支付鋪面房租。“因爲自家開飯館,吃飯的錢倒是挺省的,加上平時必須的日常開銷外,我們沒有什麼餘錢可以拿來花。”小肖說。

  “來北京打拼,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對於物質生活,我沒有過高的要求,平時也不敢多花錢。只希望孩子少得病,長大了,能留在北京讀書工作。”小肖打算着。

  很多城市中的外來務工人員都是青壯年。顧海兵認爲,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最終都會迴歸農村,最後真正留在城裏的人很少。因此,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同時,也要注意城鄉社會保障的區別和銜接,在城市工作時要爲他們提供保障,將來回到農村,這些保障機制和措施也要能夠延續、銜接起來。

  掙錢不容易,花銷連連漲

  “兒子在北京打工子弟小學上學,一學期學費要2000多元。平時,吃飯、房租、買生活日用品、給孩子交學費成爲主要的開銷。”

  ——水果攤販小董

  小董今年30歲出頭,在北京豐臺區某社區一角擺了個水果攤。埋在堆積如山的桔子堆裏的,是小董的妻子阿華。他們倆一個來自廣東佛山,一個來自河南周口。兩人每天早上5點起牀,夜裏9點收工。

  2008年,他們剛到北京,在豐臺區南五環租了一間房子。兩人沒日沒夜地幹,每月最多掙兩三千元,但在那時,生活開支也比現在少,每月租金只要200元,除房租外,每天最大的花銷就是吃飯,“每頓飯最多也只花五六元。”小董說。

  如今收入漲了點,每月能掙四五千元,但是生活成本漲得更快。“兒子和我們住在一起,在北京打工子弟小學上學,一學期學費要2000多元。平時,吃飯、房租、買生活日用品、給孩子交學費成爲主要的開銷。”小董說。

  “現在一家人吃頓飯,沒有幾十元錢下不來。還有其他各種費用都在漲。”阿華說,三口人回家過年是奢侈消費。“從北京到佛山坐火車差不多要22個小時,硬座就得253元。每次回家過年,光是路費就讓人受不了。”

  顧海兵認爲,增強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等城市中低收入者的消費信心,一定要逐步賦予他們同城待遇,推進社會公平,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另外,出臺優惠政策措施,爲中低收入人羣自主創業創造有利環境,也是增加其收入、穩定生活預期、促進消費的有效途徑。政府應該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給小企業稅收和政策上的支援,促進小企業發展。

來務工人員:“漂”在城市裏 花錢沒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