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19W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天的雨》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

《秋天的雨》一課,是一節真實的課,一節樸實無華的課,一節抓語言文字、重誦讀的課,主要體現瞭如下一些特點:

一、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爲使學生“喜歡閱讀”,教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激發閱讀興趣的方法。比方說在指導第二自然段的閱讀中,老師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再透過配樂和課件再現情境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中,讓他們對閱讀文字產生興趣;在指導第四自然段的閱讀時,透過表演讀的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視讀的層次性。每一次讀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層層推進,學生經歷了從讀得不熟練,到讀得流利有感情的過程。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默讀、表演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學生在反覆誦讀過程中,識字、學詞、練句,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字。

三、重視讀中積累。《秋天的雨》是一篇寫景的抒情小散文,語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寫集中在第二、第四自然段。教師把閱讀的重點指導放在這兩個自然段,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背誦積累好的的詞句。學生在流暢讀書的基礎上背誦喜歡的精彩的句子、段落,將爲他們今後的語言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2

“一場秋雨一場寒”,淅瀝瀝的秋雨帶走了夏的炎熱,送來秋的涼爽,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卻如下着秋雨的天氣略帶微微的寒意。

教研員成老師到高區一小指導教學,課前我希望展示一堂比較滿意且切實有效的課堂,然而一節課結束後,課堂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在成老師和王主任的細心點評後,課下我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備課中備學情環節出現漏洞。

我對三年級學情瞭解得不夠深入,對於三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學習的基本情況、以及三年級孩子的課堂接受程度準備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會出現偏難的情況,問題設計缺乏梯度性,孩子接受起來不容易,而對於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孩子們已經具備自學能力,而我在課堂中還在過分的強調,以至於學生該掌握的知識的掌握不紮實,沒有保證課堂效率。三年級是低年級向中高年級過渡階段,學生有其自身不同於其他年紀孩子的特點,今後,在學情的掌握上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了解。

其次,教學活動中忽略了課堂組織。

三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還需要強調提點,而我在進行課堂教育中只關心教學進度,單一的關注課堂完整性,而忽略了學生的聽講情況,以至於沒有關注到部分同學的聽課效果。一節好課,並不僅僅是看老師講解多少,還要看學生獲得的有多少,如何讓學生從無到有,這中間的過程是一名合格教師所要重點關注的,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從短短40分鐘高效的獲得知識,纔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

第三,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且方式過於單一。

語文教學以讀爲本,在《秋天的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四讀,而在實際教學中,這節課的朗讀要求並未落到實處。例如,在課文的第二段中,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極富詩意,我設計看圖片體會情景,教師再給學生的朗讀以評價,然而實際教學中,朗讀的氣氛達不到預想效果。如果在學生朗讀的時候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的話,也許會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學生髮揮自己的主體性從而調動課堂積極性。

第四,教材的處理不當。

我孤立的將課文拿出來講解,而沒有將其放在整個教學單元、整冊教材中來確定課文的位置,忽略了前後聯繫,缺少對課文的宏觀把握。在具體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沒有嚴格貫徹落實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課文的講解如蜻蜓點水,太過泛泛,內容不夠清晰,重難點不突出。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作文教學是一個關鍵。如何在每一課中貫穿作文教學,如何讓孩子們輕鬆學寫作文,從段落到篇章怎樣做到水到渠成,是我目前所欠缺的,往往是我講得多,而學生吸收的少,這給學生造成了過多的負擔,課堂教學中也會造成不必要的重複。

第五,教學過程中教法不當。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課堂中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比如說識字的方面,這堂課中我沒有對整課的字詞做一個整體梳理,而是片面針對個別字詞進行講解,忽略了字詞的結構體系,“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字詞學習中,應該關注有代表性的字詞,以點帶面,讓學生學習聯繫字詞的方法。在指導背誦時,也應該涉及到大部分的學生,而不是僅僅關注少部分的學生。在給與學生提示的基礎上,慢慢讓孩子脫離課文,使課本的知識真正爲學生所掌握,輕鬆快樂的學習。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在成校長和和王主任評課中,我意識到自身素養和課堂安排方面都出現許多問題。這需要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的向師傅們不斷

學習,虛心請教,踏踏實實的落實到工作實處,真真正正教給學生一點知識。都說“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我知道,其實自己離成爲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還有很大距離,但我想只要我不斷的打磨教學過程,課下堅持反思,我相信會看到自己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

秋天的雨踩過夏天的小尾巴帶着寒意卻讓人倍感涼爽,踏着溼漉漉的地面,仰着頭感受秋的涼爽,我彷彿看到了秋的豐實,秋的韻味,看着前路,我更堅定——走在秋天的路上,前方必定碩果累累。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3

本單元的導讀是:現在正是金秋時節,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繽紛的色彩,聽到了她美妙的聲音,也感受到了她帶給我們的歡樂……而11課《秋天的雨》是一片抒情味很濃的散文,課文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寫了秋天的色彩繽紛和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明寫秋雨,實際寫秋天。作者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的穿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學生對於秋天很熟悉,但是他們不會像課文中那樣觀察仔細,他們有一些粗略的印象,需要透過課文的描述去回憶,並且透過課文來加深這樣的印象。在讀中去品味秋天的美,去體會語言的美。在課文中更多地滲透情感的教學,透過想象說話,把秋天的景色進行語言的重新組合,成爲學生自身的語言結構。把學生吸引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在教學中我主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我認爲,教學中,老師學生都走進了文字,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同時能較好地落實知識點並拓展,收到較好的效果。教學設計中的小詩首尾呼應,起到了引入和總結的作用。對於重點詞句引讀、導讀還是比較到位的。第二自然段有這樣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的同時,讓學生髮揮想象,並讓學生在讀中觀察比較這兩個句子的共同點,然後再入情朗讀,體會句子的韻味美。在讓學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時,大量的圖片展現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二段,在音樂中想象秋天的美。寓教於樂,朗讀加體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最後設計有層次的作業,小小積累家、小畫家、小朗誦家發揮學生的主體自由選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4

《秋天的雨》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透過欣賞散文,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散文中秋雨帶來的美景和快樂。

《秋天的雨》是一首快樂、甜美的散文。在散文里根據作者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秋天的景,但幼兒比較容易理解一些直觀的感受,要想連接這樣的散文可能會有點困難。

爲了使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的意境,我們班給幼兒畫了一幅美麗的秋天的圖片,讓他們找一找秋天有些什麼景色,豐富知識經驗。第一個環節中,我對幼兒進行提問:你喜歡秋天嗎?爲什麼?幼兒爭相回答"我喜歡秋天因爲……""我喜歡秋天因爲……"。第二個環節中,讓幼兒完整地欣賞散文,在優美的散文中幼兒都陶醉了,有的小朋友不自覺地做起了動作。在第三環節中我讓幼兒分別欣賞散文中的五個部分,讓幼兒找一找這幾段散文內容有什麼特點。幼兒互相討論作答。

反思這節課,我班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在動靜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秋天的雨原文欣賞: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着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開啟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着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裏頻頻點頭。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裏呢!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腳下。它們都在準備過冬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5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爲寫秋雨,實際是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寫了秋天繽紛的顏色,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透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可以說,這是一篇讓學生置身於美,讓學生從頭到尾感受美的文章。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歡喜也有憂愁,但更多的是浪費了這麼美的一篇文章。

一、採用音樂鋪墊,可引人入勝

正是基於要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這一觀念,我在教學伊始就播放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再配以優美的語言:你們聽,那舒緩的節奏似乎在述說着秋天的美麗,有隨風起舞的落葉,有讓人饞涎欲滴的水果,還有那淅淅瀝瀝的秋雨……然後,讓學生自由講述對秋雨的印象。接着便引到課題“有位作家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着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把秋天的大門開啟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秋天的雨》”。這是匯入環節。音樂作爲背景,給學生一個美的享受,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給全文的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同樣,在欣賞秋天的美景時,我也配上了音樂,漂亮的畫面伴隨着舒緩的音樂一幕一幕地放映於眼前,那絕對給了學生純粹的享受,甚至達到靈魂的寧靜。

二、注重以讀爲本,但平淡乏味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而我的教學過程也遵照這一點,針對不同的內容設計了很多種形式的讀。但在實施過程中,卻覺得三個自然段的教學在朗讀上顯得平淡乏味,似乎很多地方的朗讀都沿着一條不變的模式在進行:自由讀、點名讀、齊讀。這讓我覺得沒意思,像走過場一樣,更讓學生覺得沒意思,像走馬觀花一樣。自己在上的過程中便感覺到學生提不起勁頭,因此,朗讀上的要求可以說根本沒有達到。後來,我根據竺老師的指點,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給學生分發禮物,這些禮物便是課文中出現的秋天裏的事物;然後,我讓他們從文字中找到相應的句子,說一說你是否喜歡這個句子,爲什麼;接着,便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最後,請讀得好的人把禮物貼到黑板上去。這樣的設計,第一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第二個可以給每個學生以明確的安排,任務不多,就一個句子,只要你把它讀好,把它記住;第三個在黑板上呈現了各式各樣的禮物後,就水到渠成地解釋了“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所以說,這個方法是一舉三得。

三、引導語言積累,卻收效甚微

優美的語言爲我所用,是這篇課文的另一大教學重點。一堂課中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哪怕是一個句子的朗讀、理解和應用。我在教學活動中沒有安排學生這節課要牢記幾個句子,只是一味地要他們讀課文,讀喜歡的句子,而讀又是形式主義地在讀,因此,這節課學生的收穫似乎不大。我想,可以在激發起學生的情感以後,讓他們切切實實地記幾個自己喜歡的句子,構建到自己的語言體系中去,應用到日後的寫作或口語交際中去。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自己是不大滿意的,雖然領會了文章的主旨、神韻、風格,但沒有在教學中真正達到那方面的要求,沒有讓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今後,在各類文字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精益求精地預設,和諧自然地生成,不求多,只求實,讓每個學生在短暫的四十分鐘裏快樂地學習,同時,也有所收穫。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6

《秋天的雨》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它有着一種難以言喻、不可形示、超越言象的無聲之美、無形之境。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應該回歸本真,劉晶老師的課堂教學正讓我們有這樣一種直覺的感受。

我的感悟與思考:

這是一節訓練語言文字的課,主要體現瞭如下一些特點:

一、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

爲使學生“喜歡閱讀”,我設計了很多激發閱讀興趣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調動閱讀興趣、促進閱讀的作用。例如在指導第二自然段的閱讀中,教師透過一邊讀一邊想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中,使學生逐漸對閱讀文字產生興趣,學生因此讀出自己對文字的體會;配樂朗讀和課件再現情境的方法,把閱讀引向感悟的高潮。

二、重視指導學生更多地與文字對話。

教師在課堂上只起到對話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的作用,我們看到課堂上真正實現了“以讀爲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默讀、表演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學生在反覆誦讀過程中識字、學詞、練句,把文字讀得正確流利;學生在反覆誦讀過程中,體會感悟,走進情境,把文字讀出感情。在這個過程中,語感得以訓練,語文素養得以培養。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教師在課堂上很好地發揮了主導作用,每一次讀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層層推進,真實體現了學生從讀得磕磕絆絆,到讀得流利有感情的過程。例如第二自然段的讀,足有十幾遍,但絕不是一個層面上的讀,我們看到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四、很重視讀中積累。

《秋天的雨》一文是一篇寫景的抒情小散文,語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寫集中在第二、四自然段,第一課時教師把閱讀的重點指導放在第一自然段,重錘出擊,抓住重點詞句,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詞語,夯實基礎。由於學生在課堂上有了充足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過程與方法得到重視,因此課堂學習效率很高,學生多數能夠在流暢讀書的基礎上背誦喜歡的精彩段落。這些積累,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語言文字基礎。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7

教學這一節課前,作爲組內獻課,首先自己給這節課教學目標定位——在課堂上貫徹修訂版課標精神。“語文課是學習語言文字訓練”的課。所以,課堂要凸顯訓練。因此,我的教學目標就定位在:認讀生字詞,讀好輕聲詞,讀好“扇”這個多音字的讀音。寫好“爽”字的筆順。初步瞭解自然段的段意,會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句寫話。這樣,一節課聽說讀寫的訓練做到落實。

這節課上過後,反思自己這些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感覺前面幾個目標都落實得較好,但是最後一個目標“寫生動、形象的比喻句”這個難點突破得不好。後來思考,發現原因是自己在課堂上引導得不夠落實。如:學生說到他自己喜歡的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時,我只是讓學生把句子讀好,還忘記了追問:你爲什麼喜歡這一句?這樣學生就有可能把這個打比方的句子,比方得很恰當,說得明白。這樣一引導學生去關注,學生就有可能明白好句子用比喻手法寫,這樣對他們用比喻句寫話就會降低難度。

第二個特點,課堂上我注意凸顯了人文性。人文性課題實驗要求我們教師隨時關注孩子們的需求和發展,以促進他們的發展爲教學點。在指導這課生字書寫時,“爽”的筆順該是怎樣寫?我先問孩子們,“你們覺得這個字應該怎麼寫呀?”有一個學生回答:“先寫大,再寫四個叉”,全班同學都認爲對。這時,我在他們思想偏跛處及時糾正他們,這個字的筆順是:橫,四個叉,再寫豎撇和捺。然後邊說邊示範寫,在學生思維錯誤時及時糾正,接着又讓他們提筆練習寫3個。這樣學生就記得牢,不易忘。

第三個特點,注重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循序漸進過程。課文明顯的特點是每個段落的第一句是歸納這段的段意,即一個概括句。在對三年級學生進行段的訓練中,概括段意的能力不可少,所以這一篇課文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先提出一個特別的句子,“秋天的雨——”讓學生找這樣類似的句子,學生自己透過讀書就找到了。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發現,原來找出來的這些句子都在每個自然段的開頭,接着就教孩子們明白,像這樣的句子就可以作爲每個自然段的段意,這是我們歸納段意的方法之一。接着再進一步從這些概括的句子中,讀懂課文是分“顏色、氣味、聲音”三部分來寫的。透過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才能把閱讀知識牢牢掌握。而這樣一個過程,也是訓練學生把書讀薄的能力。

第四個特點,教學“五彩繽紛”一詞有亮點。從字詞的表面意義到它的深深含義,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學生也較好地掌握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相關段落,然後勾畫出描寫秋天景物顏色的詞。由這麼多顏色明白,可以用“五彩繽紛”來概括。學生明白“五彩繽紛”就是指顏色非常多。我又追問一句“五彩繽紛”真的僅僅指顏色多嗎?引起學生學生思考,再回扣文字中,描寫銀杏樹、楓樹、田野、菊花的句子,讀到他們還描寫出了動態的美。學生就真正明白“五彩繽紛”不僅指顏色多,還指很生動的意思。這樣學生對“五彩繽紛”一詞就理解得更好。

每節課都有遺憾,我明顯感到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

第一,給學生自己空間不夠,老師還沒能真正放手。比如:教學秋天的雨帶來五彩繽紛的顏色一段內容,我是讓學生說了讀了自己喜歡的段落,單並未真正放手讓他們說說自己爲什麼喜歡這個句子,而是一帶而過,沒有深入體會這個句子好在哪兒?(有生動形象的比喻、有動態的描寫、作者聯想豐富)。如果抓落實一點,也許目標中讓學生仿寫比喻句就不是難點了。

第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用得不夠。回想整節課,幾乎都是自主學習方式多。如:自讀課文、自己勾畫句子、自己讀喜歡的句子,而沒有合作學習交流方式。這樣不利於學生開放、溝通。這樣的學習方式在今後要重點強調。

第三,學生的難點——仿寫比喻句還沒有找到更好的突破方式。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反饋出仿寫比喻句就有點難。這在今後備課上還要多加鑽研。

總之,現在在課堂上能努力做一名清醒的教者,希望自己的教學更深入、更有效。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8

《秋天的雨》這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爲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主要讓學生體會秋天的美好,並從文字具體的詞句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課中我主要指導學生做到優美語言的積累。

整篇課文是用美麗的語言堆砌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些優美的詞句。在讓學生感受秋天色彩美時,說到秋天有那麼多的顏色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在一遍遍地朗讀、感悟中,學生自然而然積累了不少句子。

除了在朗讀的過程中進行指導和積累之外,我還結合本文的重點句式“它把什麼顏色送給誰,像什麼”進行了說話的遷移訓練,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但由於課堂上給學生準備的時間不夠充分,所以學生表現不是最理想。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9

這是一片抒情味很濃的散文,名爲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爲一條線索,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重點落在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課中的教學過程,我始終努力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賦予學生以廣闊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沉浸到由語言文字所構建的意境中,做到語言的積累,真情的感悟和精神的審美。

教學實踐中,我抓住一個“讀”字,始終以讀爲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一、創設情景、品讀感悟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秋天五彩繽紛的色彩”,語言文字生動優美、朗朗上口。結合課文特點,我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爲目的,採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使“以讀爲本”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1、①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把顏色送給誰呢?如果你喜歡銀杏樹,想把顏色送給它,那麼請你找出句子讀一讀。如果你喜歡楓葉,那你就讀一讀楓葉的句子。你喜歡誰,就自己讀一讀吧。

②請你說說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把顏色送給誰呢?誰還想把顏色送給它呢?還有誰喜歡這一句?同時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藉助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繽紛的美景表象,以想代讀。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如:在讀“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個句子時,我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扇哪扇哪”,引導學生在讀過程中加上自己想象出來的動作,體會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如在讀“菊花”那一句中,我抓住了“頻頻點頭”這個動作,讓學生在做動作中理解這個詞語。

3、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繽紛”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悅之情。學生在與文字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重視讀的層次性。在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的基礎上,再整體讀,然後加深難度,進行課文填空,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學生在流暢讀書的基礎上再進行背誦,幫助學生積累好的詞句,將爲他們在本單元寫作上打下良好語言的基礎。

二、我最喜歡的是這第一課時的生字教學的設計。把詞放在句中學,把詞放在段落中學習,突破了我以往單純的詞語教學。

比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引導學生先自己讀一讀,再細心觀察在讀的過程中會注意什麼呢?從而引導學生學習輕聲字。

比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先自由讀,在詢問學生髮現了什麼,從而引導學生學習多音字。

把詞語放在句子,段落中,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去發現,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容易掌握,印象深刻。

上課中,我做得不足之處的是我太關注我自己的設計環節,其實在課堂中更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特別是學生的回答。學生的回答不是爲了填充教師的提問,而是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課堂上經教師提問啓發後的綻放,這個問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重視起來。

縱觀本課教學,從試教到正式上課,我把試教中存在的不足刪減了,再吸納了其他老師的意見,靈活地把握住教材,做到了詳略處理得當。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一種流暢唯美的教學風格。既抓語言文字訓練又使學生在品讀中受到美的薰陶;充分發揮了小學生活潑好動、樂於表現的天性,同時也力爭在品讀文字中營造一種優美的課堂氛圍。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0

活動第一環節我透過談話引發幼兒對秋天的回憶,爲深入理解散文做準備。而對這種生活經驗比較強的問題,我請了幾個幼兒來回答,讓他們有大膽表達的機會。

在結合掛圖初步欣賞配樂散文過程中,我注意給幼兒提供寬鬆的氛圍,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觀察發現。接着在引導幼兒探尋散文從視覺、味覺、聽覺多角度描寫的特點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第三至第五自然段。過程中,幼兒的發言很積極,也較容易發現這三角度景物描寫的不同。接着的師幼共同小結達到了很好的梳理效果。在最後的情感體驗、朗誦環節,我藉助動作、神情感染幼兒,讓他們在理解、傾聽散文的同時,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整個活動中,次序較好,幼兒參與度很高。但是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幼兒欣賞散文的時候,紀律意識不太強,傾聽習慣不好。如果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欣賞散文,相信效果會更好。

《秋天的雨》教學反思11

《秋天的雨》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以秋天的雨爲主題,將秋天的一些景物描寫串連起來,形成了一個多彩、豐收、歡樂的秋天,秋天的雨教學反思。語言內容感染了幼兒,他們從視頻中的確也感受到了秋天這季節帶來的豐收和快樂。

爲了讓幼兒能夠真正感受散文中優美及巧妙比喻的意境,我以提問方式。(小朋友有見過雨嗎?有見過秋天的雨嗎?你想想它有可能是怎麼樣的?)引發幼兒帶着思考匯入主題,給幼兒逐一看課件和故事,讓他們找一找秋天有些什麼景色,並邊進行提問:把什麼比喻成了什麼?視頻中小朋友們爲什麼喜歡秋天?引發幼兒學習並回答,把秋天的雨比做一把鑰匙,秋天有很多的水果,也有很多非常漂亮景色。師在逐一進行邊講解邊視頻邊談論。

但是由於準備不是很充足,缺少了單張圖片展示,因此,幼兒在理解秋天的顏色,秋天的氣味的方面都不是很順利。尤其是“把黃顏色和紅顏色給了誰?(銀杏)(楓樹))”,沒有孩子能回答出來,說明孩子們的知識經驗還不是很豐富,以後在活動之前,我都應該考慮到前期經驗的灌輸,使活動能很好地開展。比如說,秋天的氣味方面,我可以讓他們先聞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蘿的香味……這樣,他們就能充分的體驗到秋天的好多氣味。

綜合本次欣賞活動,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在視頻中學習到比喻手法和欣賞觀看的討論形式充分表現及感受到了秋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