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6篇

學問君 人氣:6.16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6篇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透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爲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爲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爲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講《水果屋》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2

教學活動《小不點兒》是小班主題《小不點兒》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小不點兒》講述了小猴子、小老鼠去尋找比自己更小的小動物的過程,而只有小小甲蟲雖然很小,卻一點也不自卑,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長大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故事中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於對幼兒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爲:

1、透過有趣的故事情節,感知物體有大小之分。2、能以樂觀、自信的態度期盼自己長大。

 活動過程:

一、 欣賞故事

1、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並引導幼兒猜測,師:小小老鼠能不能找到比它還小的動物?猜猜它會碰到誰?

2、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提問:小小甲蟲去找比它還小的動物了嗎?

3、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甲蟲說的話和做的動作。

二、 說說自己

師:有沒有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當別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你們是生氣還是高興?你們這些小不點兒有哪些本領?

三、 小朋友長大了

引導幼兒觀看幼兒操作材料4畫面1和2,介紹一位小朋友長大的過程。

 活動延伸:按照大小不同給小動物歸類。

 活動反思:

 目標達成情況:

透過故事欣賞,幼兒能夠透過視覺比較,區分出動物的大小,知道不同動物的身體大小是不同的。幼兒有一定的自我意識,能說出自己某些方面的成長。

 活動環節反思:

第一環節:故事以小動物爲主角,幼兒很感興趣。幼兒能夠比較專注地傾聽故事,願意思考猜測,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很投入,並能隨着故事的思路來思考,能猜測故事中可能出現的小動物。幼兒對於“小不點兒”的稱呼感到很好笑、很有趣。

第二環節:在描述自己的本領的時候,幼兒能講述出自己在幼兒園和家裏學會的一些本領,比如:學會了唱歌、學會了脫衣服、學會了拼圖、學會了關電視機等。有些幼兒已經學會的本領,有的孩子還不會用恰當的詞彙和語句表述出來。需要老師進行提示、講解。

第三環節:透過教師的講述和畫面欣賞,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是從小開始慢慢長大的,能學會越來越多的本領。

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進行操作、分類和粘貼,鞏固了對動物大小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3

小班幼兒剛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心理上還是有點不習慣,藉助這個活動能培養幼兒喜歡上幼兒園。另外剛入園的幼兒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們藉助形象的圖片,生動的語言,來培養他們安靜傾聽的習慣。

《點點愛上幼兒園》這個故事的語言很生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特別是每一段落的語言結構基本相同,多次重複,非常符合小班幼兒語言學習的特點,能夠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愛上幼兒園的情緒。因此,這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教案設計,在在課堂教學後,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成功之處:

教學目標達成度較好。

透過本次語言教學活動,我班幼兒聽懂了這個故事內容,也瞭解了幼兒園,漸漸喜歡上幼兒園。並且,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安靜地傾聽。

幼兒的參與性較高。

由於《點點愛上幼兒園》的選材非常好,且內容簡單易懂,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活動中,結合圖片,讓幼兒透過相應的圖片來欣賞故事。對生動的圖片,幼兒非常感興趣,欣賞故事時也非常地認真。問題的設計也是結合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能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

思路清晰,過渡自然。

首先,我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出發,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圖片上的人物分別是誰。再用驚訝的語氣:“咦!點點怎麼啦?”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幼兒的表情引出整個故事。在理解故事中,透過圖片,讓幼兒從小鳥、小兔、梅花鹿在幼兒園裏開心的場景中引起幼兒漸漸地喜歡幼兒園,讓幼兒的這種情感逐步昇華,最後喜歡上幼兒園。同時,也引導幼兒認真傾聽。

不足之處:

師幼互動中教師說的較多。

在提問後,我總是希望幼兒能夠很快地回答到問題點上,但是顯然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說是有些困難的,爲了儘快完成教學活動,我在提出問題後,總是請個別幾個舉手的幼兒來回答而忽視了其他幼兒。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較少,以至於自己說的較多,這是“填鴨式”教學。應該鼓勵幼兒大膽說,不拘泥於答案。

幼兒插嘴現象較嚴重。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還沒有課堂常規意識,雖然我們已經注意班級上課規則意識的培養,但往往有些思維活躍,常常在老師問題提出後就直接說出了答案,即便舉手也會嘴巴里說“我、我……”不過這種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不僅要經常提醒他們,也需要我在以後的課堂中逐步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用更合適的方法逐步去改善這一現象。

透過本次語言教學活動《點點愛上幼兒園》,幼兒知道了故事故事的名字,並能大概說出故事的內容,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哪些小動物,在活動中也慢慢的培養了小朋友們喜歡幼兒園,愛上幼兒園的美好情感。在下一次實施過程中,我想我會逐步改善,並注意以下幾點教學改進:1、加強故事的完整理解。2、在活動設計中,儘量做到遊戲性、活動化,讓幼兒在玩樂中獲得感悟。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4

語言活動“小兔乖乖”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活動前教學設計上,我就以先第一遍聽故事,第二遍看圖聽故事,然後進行有效提問,如: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誰?發生的故事情節進行有效提問,再進行安全教育來進行小結。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和我預計的一樣,由於我班幼兒的傾聽習慣較好,因此在聽第一遍故事時都能安靜地傾聽;在第二遍時,有了圖片的出現,我臉上的表情和動作對故事的發展也有起伏的表現,再度吸引幼兒傾聽。有了良好傾聽習慣的基礎,孩子們在回答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誰?都能回答出來。奇奇甚至還答出“兔寶寶有三個,是:長耳朵、短尾巴和紅眼睛。”好聽又熟悉的歌曲旋律是故事發展的主線,孩子們時而用溫柔的聲音學兔媽媽唱歌,時而學大灰狼那粗粗而惡狠狠的聲音唱歌,有的孩子已經能跟着故事學說簡單而重複的話了,歌曲更是一起演唱,教室內很是熱鬧。

針對現在有些幼兒會跟陌生人走或給陌生人開門的現象,接下來的環節,我就開始設定情景遊戲:請小朋友在家,我當陌生人來敲門,說是“媽媽的朋友,媽媽在樓下等你,你快開門,跟我走吧!”可喜的是,孩子們全都說“不開不開我不開”;一計不成,再來一計,現在在公園裏和媽媽走丟了,“小朋友,快過來,我給你一顆糖,我帶你去找媽媽。”孩子們堅決地對我說“我就在這裏等媽媽。”如此和孩子們來了幾次鬥智鬥勇的遊戲,其中一次把ipad也用上了,我們的孩子們都表示不開門。

由於在活動前我能對班裏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狀水平比較瞭解。因此,活動的實施和預設幾乎相同。故事的人物、情節、歌曲及安全教育全部貫穿,從而也順利的達成本次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5

讓動作表演滲透到語言中,是一種創造性的遊戲,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利用本次活動,結合班級幼兒特點,在"情境表演中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方面作了初淺的嘗試。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關鍵,尤其對於小班的幼兒,更是如此。本節課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正是較好地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從而成功地開展了活動。在組織形式上,我選擇了動靜交替的形式開展,開始我就採用拋灑落葉的方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創設秋天落葉飄落的環境,讓幼兒對落葉飄落有直觀體驗。同時活動設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點,在實施過程中充分讓幼兒透過看,聽,做動作,玩遊戲等形式全面調動幼兒感官參與學習。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使幼兒能在活動中大膽表現,樂意說,並敢於大膽說,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達到了教學效果。正如《綱要》中所說的那樣:"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本次活動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慾望:樹葉落在了小船上、樹葉落在了小溝裏、樹葉落在小河裏。然後我用一句: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中的樹葉到底落在了哪裏?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師講述的故事中。接着我採用分段講述提問,角色表演相結合的方法,每段變換不同的角色扮演,師生共同扮演角色,讓幼兒在情景的扮演中學會角色的語言,從而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幼兒從頭至尾處於一種愉悅的情緒中學習,較好地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連今天新來的小朋友和平時一直不願參與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樂地參與其中,最後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一起完整講述故事的氛圍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當然,在實施活動的過程中,也發現教材中一些"水溝"、"院子"這些詞語由於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在幼兒身邊已較少接觸到了,在講述時不易理解,因此,在以後實施過程中可以進行修改,以便更好地讓幼兒理解、掌握。

其次,幼兒的言語能力是有差異的,能力強的幼兒往往踊躍參與,主動的、有創造性的表演,能力較弱的幼兒則在一旁觀望或勉強講兩句。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引導幼兒以強帶弱,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帶動能力較弱的幼兒一起參與進來。在這一活動中,我以小組的形式擔任角色表演,他們分別擔任了"大樹"、"草地"、"小屋"、"小蟲"的角色,這樣全班孩子都參與了進來,從而促使了整體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

秋葉飄落的動感與幼兒躍動的心靈天然地契合。豐富多樣的樹葉又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搖曳飄落的、多姿多彩的落葉就是一方天地、一個世界。我們同幼兒一起進入落葉的世界,幫助幼兒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自己的智慧,激發起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也是在這一活動中,幼兒克服着自己認知、表達的侷限,突破自己原有水平,進入自覺地、積極地學習狀態。

幼兒期是語言主動性發展的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參與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大膽參與、主動嘗試的個性。每個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幼兒嘗試做一件事,可能會失敗,教師的鼓勵和適當指導顯得尤爲重要。對於在表演中尚不熟悉、又困難的角色,如本次活動的"大樹"角色,一開始,先由教師來表演,再去帶動孩子,在每次表演活動時,對積極參與、敢於嘗試的幼兒進行表揚;對膽怯的幼兒進行耐心引導,及時鼓勵支援,在情感上強化,推動幼兒勇於嘗試,使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

透過這一次活動的探索和實踐,我深深體會到,情境表演不僅提高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興趣,發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幼兒言語的積極發展,爲幼兒今後進一步學習和把握文學作品打下基礎。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反思6

本次活動選擇的教學內容《彩色的夢》目標較全面,也較具體,且目標的難度適中,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這個活動的目標體現了語言活動的主要目標: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活動開始,向幼兒介紹小草、小花、白雲也喜歡做夢形式創設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的學習興趣。在此活動中,我透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也爲以後引導幼兒想象奠定了基礎。活動時聽說遊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在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的環節中,我能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且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爲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接着,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爲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爲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我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我也把此活動有意識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