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5篇

學問君 人氣:9.1K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5篇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

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中四班的小朋友語言發展很好,基本上能用較完成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故事比較感興趣。他們能根據故事的情節發揮想法進行猜測。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設定懸念,自主閱讀等相結合的方式。爲幼兒搭建了想說,敢說的平臺,讓幼兒在猜猜,講講中理解故事內容。進而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首先我透過設定懸念“四隻小兔長得一模一樣,兔爸爸兔媽媽都分不清誰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小朋友快快幫兔爸爸媽媽想個辦法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吧?讓幼兒相互說說自己的辦法,調動幼兒的思維,並請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的平臺。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孩子們想的方法很多,如給他們穿不同顏色的衣服、給他們做記號,等等。然後幼兒帶着問題自主閱讀尋找答案。接着,我用分段的方法進行講述,並結合圖片,討論故事的發展,採用先觀察後提問的方式,使幼兒理解故事。在討論中適時的讓幼兒參與到其中,孩子們看着逐幅出示的圖片仔細的聆聽、觀察、領悟,有趣的故事情節,我帶着孩子們走過色彩世界,觀察圖片猜想着兔爸爸、兔媽媽的辦法。當粗心的兔媽媽把四隻小兔的衣服弄成彩色的時候,孩子們爲小兔穿上彩色的衣服而高興!

每一個活動在實踐中都會出現一些細節問題,特別是師幼互動方面,教師在課堂中的迴應,幼兒的參與度。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度非常高,但在互動方面有些欠缺。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2

在語言教學中設計的提問一般比較多,不同的提問設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一個好的提問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擴展孩子的想象空間,促進幼兒擴散性思維的發展,又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從多角度認識事物,引發幼兒產生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提問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我們的語言活動失去了興趣,甚至讓他們不再去關注別人的發言。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對幼兒已有水平的瞭解上對教案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升問題的有效性。

比如在語言教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案教師有感情地講完故事後,按照故事的情節發展先後提出了下列問題: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說的?爲什麼會把它們當成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最後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後,我認爲:這些問題太過於表面化,完全是讓幼兒在回憶故事的內容,沒有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只要把故事的內容的記住就能回答出問題,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過於簡單,不利於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我覺得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爲什麼會認錯媽媽呢?

2、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爲什麼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不像呢?

3、小蝌蚪爲什麼問了那麼多動物都沒有找到媽媽呢?隨着這些問題的層層深入,能改變幼兒消極被動地接受故事的狀態,逐步引導幼兒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是幾個問題的綜合,在問題的答案中隱含着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係的道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3

這學期的實踐課我組織了中班的語言活動《機器兵》。前後一共組織了三次,每一次都呈現給我截然不同的效果,也給了我很多的啓示。

第一次是在正式執教之前,我借用了中4班的孩子。這也是我的一個習慣,在每次展示自己的教學之前,我總喜歡一個人先試着上一上。這樣的效果比坐在辦公室背教案要好很多。走進中4班就感覺很親切,許是平時總是在一塊場地上活動的緣故。於是我大膽地邀請全班的孩子一起來。活動中,孩子們的熱情很高,總是能很理智地思考和回答。整個活動中我的自我感覺很不錯。於是我信心滿滿地準備迎接第二天的正式上課。原想也進行整班性的教學,但是想想那幾個調皮搗蛋的傢伙,也就不敢嘗試,終於放棄了。

第二天,我請了班級裏的24個孩子圍坐在活動室中。沒有任何滲透和課前準備。憑我對這些孩子的瞭解,估計他們會喜歡我的這個題材,並且也會很投入地加入到討論學習的行列。果然不出我所料,一聽“機器兵”這三個字,孩子們就來了勁。紛紛學習主人公的動作神態,猜測故事的發展,在講講看看的過程中最後大家都發現原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家裏都有這樣勤勞的機器兵,他們任勞任怨地爲我們服務,我們也要愛護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們自己發現和揭示了故事的主旨。最後的學做機器兵(舞蹈)環節,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地表演者機器兵的本領,活動也就在歡樂輕鬆的氣氛中結束了。在實踐課的點評中,老師們都給予了好評。而此時我也沾沾自喜選對了教材,瞭解了學生,也就收穫了優質的教學……

第三次,給我的感覺比較緊張,聽課的是郭老師。爲了能有更好的效果,我來到了久聞大名的中一班(一向都聽說中一班的孩子語言能力很強)想在課前進行一些完善的準備。我精心準備了諸如“平時誰最愛你,他會幫你做什麼?”“你會做什麼?”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並且把機器人的動作也進行了滲透。看着孩子們能說會道的樣子,我想明天的課準錯不了。結果卻讓我很失望。因爲有了課前準備,孩子們的回答就侷限在我之前的準備中,沒有了發散,也就沒有了教師的教育機制,整個活動都框得死死的。

活動後,郭老師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我覺得說得都很好。三次執教,給我最深的啓發是:不同的孩子面對同樣的教材會表現出不同的反應作爲一名教師,我們要把這種差異作爲挑戰自己教學能力的機會。我們要懂得相信孩子,不要把呈現出來的課堂效果作爲首要的追求。自然真實的課堂纔是最有魅力,也是最靈動的課堂。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4

這節活動形式比較多,因此活動中第一環節我透過提問來激發幼兒製作禮物的願望,並讓幼兒一起討論製作禮物的方法和材料,幼兒在討論過程中積極性很高,能踊躍發表自己想製作禮物的方法和材料,有了第一環節的討論,所以在製作禮物的過程中幼兒既能開動腦筋又能比較認真地完成作業。在整個活動中我時時體現以幼兒爲中心,引導他們去充分發揮想象,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引導幼兒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活動,認真地進行製作,幼兒製作的禮物形式比較多,對於交代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做到,每個幼兒都很快完成了一幅作品,有些幼兒想象很豐富,還給畫面裝飾、美化。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5

《大家來上幼兒園》是一首讀來朗朗上口,節奏輕快的兒歌,內容上淺顯易懂,用擬人的手法,將小動物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展現在幼兒面前,利用圖片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兒歌內容,並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引導幼兒積極融入到集體中去。

小班幼兒來園已經三週了,課堂組織起來還是比較順利的,活動中,我出示了動物的圖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在好奇動物們也來上幼兒園的同時,學習短句“……來上幼兒園”,我帶着他們多說幾遍,幫助他們熟悉短句,隨後我便提問讓幼兒猜測這些動物來幼兒園會發生些什麼,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猜測,有的說在幼兒園做遊戲,有的說在幼兒園唱歌,還有的說和小朋友在玩玩具等等,這時我出示之後的幾張圖片,並有感情的朗誦兒歌,並提問聽到了什麼,但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不能夠完整的說出來,我在幼兒說的時候適時給予引導,儘量讓幼兒把話說完整,最後再加上動作,邊說兒歌邊表演,幼兒也有很大的興趣,能跟着老師的步伐一起做。透過動物們來上幼兒園引出“我”也來上幼兒園,將情感遷移,讓幼兒感受到上幼兒園的樂趣,從而喜歡上上幼兒園。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喜歡朗誦兒歌,同時也透過兒歌培養幼兒喜歡幼兒園的情感,在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1、幼兒不理解跟讀的意思,朗誦的時候不是很整齊;2、部分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3、在兒歌講解上還不夠詳細,有的地方銜接的不是很好。

針對以上幾點,我認爲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因爲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在講話時,要更加簡單易懂,有些不理解的地方還要反覆多講幾遍;2、在課堂教學中要與幼兒多一些互動,鼓勵幼兒多說,多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6

《我想要快樂》這一故事講述了兩隻熊寶寶想知道什麼是快樂,於是在不斷地尋找快樂,感受快樂的歷程。故事語言簡潔,圖片清晰,內容有趣,情感積極,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興趣,拓展孩子的思維,適合中班的孩子閱讀。

在出示圖片2中,很多幼兒都高舉着小手,看到了他們想要積極表達的願望。有幼兒說:“看到了有很多很多的水果。”有幼兒說:“看到了一隻小熊正張着大嘴巴在吃蘋果。”有幼兒發現了一隻小熊伸着舌頭在舔蜂蜜,有幼兒發現罐子裏的是蜂蜜,蜂蜜都倒出來了,也有幼兒說:“他們在笑吃的可開心了。”讓我們獲得了:“吃東西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一資訊。“他們還會找到什麼樣的快樂呢?”幼兒們都迫不及待地說看下一張,看下一張。

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運用了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的方式,爲幼兒提供了獨立的閱讀、想象的空間。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透過提問、分享閱讀內容、角色互動,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蘊涵的主題。在自主閱讀時其實也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培養與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我還組織幼兒進行了對話的學說。在這個故事中每一幅圖畫都有一段簡短的文字,加上熊寶寶在尋找快樂時遇到了好幾個小動物。於是,爲了讓幼兒學說起來更方便,更易記憶與角色表演,我將每次找到的快樂都用句式一樣的話進行小結;“我會……,我像……一樣快樂。”這樣,相同的形式,幼兒前面的句子熟悉了後,後面的內容他就會自己進行總結了。

在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時,我還透過說一說、學一學、做一做,讓幼兒以模仿熊寶寶的方式來切身地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題。現場的氛圍一下子活躍了,幼兒的積極性也充分地被調動起來了。角色模仿的運用,動靜的結合,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中間環節的安排可以更緊湊些。在自主閱讀,加深理解這一環節,我以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去理解故事內容,如:自主閱讀、學說對話、角色表演。而在這次的尋找快樂中熊寶寶又遇到了三個小動物,所以,這樣一來我安排的內容可能多了些。這樣一步一步下來,環節很清晰,幼兒學的也更有趣更快了,但時間好像有些長了,所以在活動時各環節之間可以更緊湊些,這樣可能會更好。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7

針對提問:雖然精心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提問,但實施活動中發現部分幼兒想象的出發點停留在第一的層面上,無法根據巧克力豆的形體進行大膽想象,有些幼兒能根據巧克力進行想象,但忽略從形體的角度上進行想象。面對此回答,應及時予以形體上的引導。

針對環節設計:此故事的幾個鏡頭在內容上是並列的,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可在操作活動中投放圖片讓有幼兒遷移經驗。教師適當提問,適時小結。既可以增加生生之間的互動,又可以保證課堂效果更有效。在實施過程中,由於課堂組織能力尚很欠缺,孩子分散後沒有很好地集中幼兒,導致活動美中不足。在今後努力學習,糾正缺點,爲下次活動做準備。

在本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表達,圓圓的巧克力豆不僅可以吃,還可以做什麼?發展孩子發散思維的能力。如巧克力豆像什麼?此問題旨在引導幼兒根據圓溜溜的形體去想象,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幻想。對幼兒不按形體想象的物體要予以及時引導,使其從形體的角度去展開想象。

《好吃的輪子》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因爲巧克力豆是孩子經常接觸而且都很喜歡的食品。此故事情節對中班孩子而言比較簡單,考慮到中班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設爲學說角色對話“我用…送給你做…”。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8

入園以來,我發現班內性格各異的孩子不乏人數,在生活中不願開口不善交流,這樣的孩子朋友少,適應環境的能力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會主動地與他人訴說,尋找他人的幫助,使問題不能及時、很好地得到解決。兒歌《我想》是主題活動《我對你說》中的一個語言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指偶操作中,在情景表演與角色遊戲中自主地感悟說話的重要性,從而使幼兒的口語聽說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學習的特點和認識規律,注重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採用了幼兒喜愛的情境表演,形象生動的圖片和指偶,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看、聽、做、說等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中,理解詩歌所蘊涵的意義,產生了一種想說的慾望,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活動的最後,我設計了集體和分組情境表演的環節,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與同伴同作,在愉快的情緒中大膽地表現自我,我發現平時不愛說話的小朋友也選擇了小象的指偶和小夥伴一起沉浸在角色與情境中,一邊表演一邊大聲地說,一副興高采烈的樣子。

活動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活動開始時的情景表演,激起了幼兒想和小象說話的願望,小朋友看見可愛的小象紛紛和它說話,王博問:“小象,你吃了飯嗎?”趙億說:“我想和你握握手”劉瑩說:“你是坐車來的,還是自己走來的?”等等。當發現小猴指偶時幼兒又爭着和小猴說話,撫摸猴子的長尾巴,要和它拉鉤。還有小鹿等。這時我創設讓幼兒交流,討論的機會,並透過創編詩歌,激發幼兒與人交往的積極性,幼兒把問題從小動物的身上遷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說話的重要性,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9

在開展《汽車嘟嘟》的主題活動時,孩子們從家裏拿來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汽車,小班的孩子他們特別喜歡汽車,尤其是男孩子。每當在過渡環節時孩子們會成羣結對的一起探討汽車開得快慢、汽車的分類等等。在這個主題開展中,孩子們對語言活動《高高興興坐上車》特別感興趣,孩子們會隨着教師故事的慢慢深入不斷探索,不斷理解,體驗到了語言活動的快樂!、

基於對語言活動《高高興興坐上車》的理解和本班孩子年齡特點的考慮,教師把活動目標定爲:1.欣賞故事,熟悉兒歌情節。學說短句“等一等,等一等,我的朋友要上車”,學說1-3的序數。2.樂意扮演角色表現兒歌情節,體驗遊戲的快樂。

在活動開始前先出示一輛公交汽車提問匯入,這是什麼?(公共汽車)今天小熊開着公共汽車出發,汽車一到站會有哪些小動物會上車呢?我們一起去故事中找找答案吧!激發性的語言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他們願意帶着教師的提問認真傾聽故事。教師邊播放ppt,邊學念兒歌不斷提問,幫助幼兒梳理兒歌內容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從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在活動中還不斷引導幼兒講述兒歌中的語句“等一等,等一等,我的朋友要上車”,“你的朋友是誰啊?”“我的朋友是誰誰誰?”一問一答的語句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比較親切、喜歡。在活動中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小班的孩子對於毛茸茸的手偶特別喜歡,還邊演示邊學習了各種動物的叫聲。這對小班的孩子來說其實比較簡單和生活化,他們對於這些象聲詞的學習還是比較喜歡的,也願意邊做動作邊學習。爲實現活動目標1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第一遍分段講述完,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誰是第一個上車的?誰是第二、三個上車的?誰是最後一個上車?幼兒聽了生動的講述,動感的教具演示,都能快速、準確的演示,並膽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但個別幼兒不是完整回答,都是直接講述。在教師的引導下慢慢學習完整講述。

爲了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我在第二遍講述中播放了動畫,讓孩子在動畫加錄音的播放,孩子們就像看動畫片一樣,聚精會神的傾聽着,理解着。有一大部分孩子已經會學講兒歌中的句子還在學念。在最後環節引導讓孩子們帶着頭飾邊講述兒歌內容,表演的孩子在享受着這一過程,爲了讓孩子們體驗這一過程,在區域中也讓沒有表演到的孩子也來了一次,這樣既讓體驗到了遊戲的快樂,又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0

詩歌的語句溫婉和諧,讓人感受到了一種美的意境。

透過本次的活動,透過王老師的評課,讓我感觸很多,作爲一個教師,需要學的實在是太多了,需要反思的也很多……

一、目標定位偏難,幼兒基本掌握

針對三個目標來說,第一個目標偏難,但是在幼兒的掌握情況來說還算不錯,不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太過於去抓住目標進行教學,顯的有些死板,不夠靈活。第二個目標是感受夜晚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但是在活動中不太能體現出來,月亮本是夜空中的精靈,體現一種純淨寧靜的美,但是在活動中沒有營造起這樣的氛圍,這是有點欠缺的。可以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播放一點關於夜晚的輕音樂,讓幼兒彷彿置身於夜空中。

二、內容主體單板,幼兒興趣不大。

整個活動按照總分總的順序,比較老套,缺乏新意。匯入部分過於着急的想去進入下一個環節,所以幼兒思考的比較少,幼兒的主體性體現的還不夠,可以讓幼兒來說一說會在哪裏看到過月亮,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可能由於我教齡不長,我怕把問題拋出去之後會收不回來,還是要在以後的更多活動中自己獲取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請幼兒第一次欣賞完詩歌的時候,我提問的問題可以在廣泛一點,不要把問題框死在詩歌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發揮想象力,讓他們想一想聽到了什麼,他們的思維肯定還會更加廣闊。

在活動中應該肯定幼兒的.每一個回答,不能去否定幼兒的想法,在活動結束後我才發現,我過分的去強調了詩歌的題目是《月亮》,而一直去否定幼兒提出的“月亮和我好”,這也是一大忌。

三、延伸環節倉促,主題沒有昇華

過於倉促的去結束活動,忽略可以很精彩的主題昇華部分,可以在結束部分讓幼兒在說說,可以給月亮找哪些好朋友,在活動中也要突出夜晚的情感,安靜純淨。突然的讓幼兒出去給月亮找朋友也顯得有點不切實際。可能我的教育手法比較稚嫩,在幼兒面前也不太能放開自己,顯的有些拘謹,情感的表現還不是很到位,不能以感情以聲音來吸引幼兒,這也是我在以後需要繼續發展的方向。

關於這次的活動,王老師給予的意見和評價也是我以後繼續前進的動力,我相信在這樣一片和諧的環境中,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斷吸取成熟教師和有經驗的老師的良好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努力爲八幼的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還有,在活動中,我的目標達成度不夠,沒有詩歌的意境美;教師教的痕跡也較多,幼兒理解不夠;對幼兒的表述細節,教師關注不夠,“飄”“盛”,沒有及時糾正。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1

教學遊戲活動是幼兒園教學中一項主要的教育課程,對幼兒進行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促進幼兒身體、語言、認知、意志、情感及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透過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其中2—3歲的幼兒正是獲得母語的最初階段,對事物的意識和理解由模糊到清晰,語言它能夠激發和培養幼兒的動作發展、認知的發展。在幼兒的語言教學中,認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故事的內容和情感,以求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是使語言教育活動達到教育目標的重要條件。在本篇文章中,我從分析教材內容、發揮教育作用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等方面闡述了我在幼兒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教師只有在情感和社會性教學活動得以發展,才能使幼兒的語言發展更進一步。先讓初步認識如何正確對待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如:快樂、憂傷和生氣同時還會表達自己的失望情緒,並能學習自我控制。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以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並用多種遊戲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在方面語言、情感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語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幼兒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從感知覺開始的,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有助於增強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能陶冶情操,增強他們對於生活的認知和熱愛。同時還可以挖掘和發展幼兒自身潛在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對幼兒進行語言教學,我還將語言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的質量,而且對於我們一日生活中的各項工作都有所幫助。在這裏,我就將我所積累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共同討論一下。

一、 激發幼兒對語言的發展

語言是學習的動力,儘管幼兒從母語開始對語言有了初步的認知,但對這種表面現象仍要注意培養,並給予發展。這不僅僅是爲了在幼兒園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兒能對語言抱積極態度,而且要使這種表達能力得以鞏固、保留,併成爲終生的一種需要。 要想更好的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首先要培養他們對於語言的興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對於語言的興趣呢?

1、 認識到幼兒對語言的興趣

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大家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爲幼兒進行講述故事時,他們馬上會靜下來,一雙雙小眼睛緊緊地盯着你;當我們講故事時並演示動作時,他們馬上會跟着表演動作,因此,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善於發現幼兒對於各種語言的興趣,時刻觀察,並進行保護。

2、 激發幼兒對於語言進一步的發展

幼兒從認知到對各種語言表現出了感興趣後,就應該及時的激發和培養。首先要讓幼兒更多的接觸各種語言,增強語言對幼兒的感染力。爲此,我將語言貫穿滲透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我爲幼兒介紹飯菜,讓幼兒在感知香噴噴飯菜中安靜地等待用餐;在開展角色遊戲時,我們專門創設了一個“表演臺”,裏邊有各種動物的頭飾和演出用品的道具,幼兒可以上臺講述並表演故事;在幼兒午睡時,我給他們講述《天線寶寶》的故事,讓他們更快的進入夢鄉--- --- 另外,我還經常組織幼兒玩一些有趣的角色遊戲,充分調動起幼兒對語言的發展。

二、 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學

幼兒園的語言教材,無論是美術、體育、娃娃家,還是音樂欣賞、律動,都韻含着一定的語言教育內容。每當我們對一節課分析,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徹,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個教學遊戲活動都有幼兒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目的是爲了抒發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所以,我們在演繹故事時,就應該把故事所要表達的內涵充分的表現 出來。針對這一點,我在日常的語言教學中,注意從情感入手,引導幼兒對故事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培養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和對語言的表現力。

例如:在《一隻手套》的故事中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被故事的情景深深吸引住了,當我表演到幾個幽默、滑稽的動作時教室裏又是一片笑聲,我講完故事向幼兒提問:“大灰狼和大毛狗把手套一個戴在腳上一個戴在都不舒服頭上那應該戴在哪兒呢。”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說:“戴在手上。”從這節課中可以看出幼兒對平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都比較熟悉,我們在教學中要多結合日常生活的事開展一些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想像並能大膽地表現在日常生活的遊戲活動的興趣和樂趣!使幼兒對故事所表現的內容有一定的理解。

2、品德教育

幼兒園在語言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兒園語言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是達到語言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

例如:故事《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長大以後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叼來蟲子爲媽媽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好多幼兒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有不順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着重向幼兒

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愛護媽媽,照顧媽媽,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在幼兒之間展開了討論,使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爲。

透過語言,教給幼兒歌唱、講故事、角色表演等活動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來促進幼兒語言的提高。啓發引導幼兒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性情和品格,激發幼兒的語言發。,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節成功的教學活動課,除了好的教學設計和幼兒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師的主導因素致關重要。一節課能否上好,能否達到教育目標,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

在教學中,模仿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手段。所以,教師的示範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也是幼兒能否正確掌握教學內容的關鍵。如:教唱歌時,教師準確、清楚的範唱對幼兒正確學習歌曲、掌握歌曲內容、瞭解歌曲節奏有很大幫助。特別是教授新課時的示範,會給幼兒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總之,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認真分析、研究教材,才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技能;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爲目標,用多種方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進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2

一、“點”的設計

教師應根據語言活動目標與進程以及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來設計提問的“點”。

1.在新舊知識聯繫處設點。幼兒學習新知識需要舊知識的支撐,在新舊知識的聯繫處提出問題,有助於幼兒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繫,全面地理解新知識。比如,在語言活動《小猴賣“O”》中教師出示“O”形狀,問:“你看到過和它形狀一樣的東西嗎?”這一問,教師就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他們有的說是雞蛋、有的說是游泳圈、也有的說是月亮……接着,教師又提了一個問題:“小猴賣‘O’,誰會來買?買來做什麼呢?”這就引起了幼兒對新知識的思考。

2.在幼兒思維轉折處設點。人的思維總是受到現實生活和個人經歷的影響,所以常規思維大多是順向思維。而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有時需要幼兒用逆向思維來考慮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幼兒思維轉折時,予以點撥。比如,在語言活動《烏鴉喝水》中,幼兒一致認爲用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是惟一的答案。爲了引導幼兒進行換向思維,教師問:“如果烏鴉身邊沒有石子,它該怎麼辦呢?”從而促使幼兒思考其他方法。

3.在易引起想象處設點。幼兒的藝術天分和創造能力,都是從想象力開始萌發的。在易引起幼兒想象處設點,不僅順應了幼兒喜歡想象的心理特點,而且能夠豐富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比如,在語言活動《小雞和小鴨》中教師講到小鴨不小心掉入一口枯井時,問:“小朋友們,誰能想出個好辦法將小鴨子救出來?”孩子們紛紛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出各種幫助小鴨子的辦法:“讓小雞去把小鴨的媽媽找來。”“打110電話讓警察叔叔來幫忙。”“在枯井裏灌滿水,小鴨子就會游上來。”

4.在幼兒疑問處設點。“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幼兒有了疑問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因此,在組織語言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疑惑或幫助幼兒梳理問題。或提供一些材料輔助幼兒思考問題。比如,在語言活動《動物的傘》中有幼兒問:“小鳥和螞蟻都找到了傘,動物園的其他動物的傘呢?”教師先是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確認和補充:“對呀!我們來幫其他動物找找傘,好嗎?”然後在活動區提供了一些“傘”狀的材料,以利於幼兒尋找。

二、“序”的設計

語言教學中提問的“序”的設計,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方法對其所提的前後問題之間相互關係的設計安排。一般來說,教師應遵循幼兒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以及語言教學規律,設計出既適合幼兒需要又符合教學目標的“序”。

1.掘進式提問。這種類型的提問就像一根鏈鎖,每個問題都是鏈鎖上的一個鏈環,前後勾連,環環相扣,不斷擰緊幼兒思維的發條,加深幼兒對思維對象的認識。比如,在小班語言活動《太陽感冒了》中,教師連續提了三個問題:(1)這兩天太陽公公都沒有出來,它怎麼了?(2)太陽公公怎麼會生病的?(3)太陽公公病好了以後還敢吃冰激凌嗎?這些步步深入的問題,促使幼兒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思考,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寓意。

2.拱月式提問。這種類型的提問主要是讓許多小問題環繞一個大問題,一個大問題統領許多小問題。

案例:在詩歌活動《粗心的小畫家》中教師問:“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詩歌《粗心的小畫家》。在詩歌裏面有好多小動物,但是這些小動物與我們平時所看見的小動物們有些不一樣。請小朋友們仔細聽,等會兒老師有問題要問你們哦。”教師繪聲繪色地讀完詩歌后,開始提問。

師:“丁丁畫的螃蟹有幾條腿?”幼:“四條。”師:“螃蟹有幾條腿?”幼:“八條。”

師:“丁丁畫的小兔耳朵是什麼樣的?”幼:“圓的。”師:“小兔子的耳朵應是什麼樣的?”幼:“長長的。”

師:“丁丁畫的鴨子的嘴巴是什麼樣的?”幼:“尖的。”師:“鴨子的嘴巴應該是什麼樣的?”幼:“扁扁的。”

師:“大家爲什麼笑他?”幼:“他畫的螃蟹四條腿,畫的小兔圓耳朵,畫的鴨子尖嘴巴……

師:“丁丁爲什麼會把小動物們都畫錯了?”幼:“他太粗心了。”

前面的幾個小問題是並列的關係,都是爲了烘托後面的一個大問題:“丁丁爲什麼會把小動物們都畫錯了?”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3

上中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於是我們老師天天在學校鼓勵孩子,你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這些話說多了也不怎麼見效。透過《別說我小》這節活動課,孩子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在家裏從來不做事的“小寶貝”,開始慢慢學會了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等等。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匯入,“你們的小手會幹些什麼”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幼兒爲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活動前教具的準備:我根據兒歌的內容用圖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很快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內容,輕鬆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讓幼兒說說“自己在家會做哪些事”讓幼兒自由說說,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說,我想說的慾望。接着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內容製作了相關的圖片,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在活動中帶孩子們集體朗讀,還採用接力朗讀的方式,提高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幫助幼兒記憶。

可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內容,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詩歌中。對於目標二沒有真正實施。應該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說的內容及時的畫出圖標,使幼兒把兒歌中的內容自然的遷移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中,創編兒歌。這樣孩子們能很快地創編出自己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照片引起幼兒的回憶,幼兒知道小時與長大的不同,不同的衣物、玩具更使幼兒發現了自己的進步,教師在幼兒體驗了長大後的喜悅後,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父母、老師的幫助,知道了要尊敬老師和父母的道理,最後在延伸活動再讓幼兒學習兒歌《別說我小》,激發幼兒在家和幼兒園裏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慾望。

下次開展本次活動時,一定要切記目標,圍繞目標來實施活動過程,這樣才能取得活動的有然、大膽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4

我們班的班特是繪本閱讀,所以孩子們特別喜歡聽故事。每到語言課講故事時,孩子們便迫不及待的坐在位子上等我來講故事。由於故事《勇敢的獅子王辛巴》裏面有許多的小動物,於是我想能不能讓孩子來扮演這些小動物的角色。利用情景劇的模式演繹這個精彩的故事內容。

我先將故事進行分段講解,讓幼兒能對故事進行大致的瞭解。然後,我把故事中的小動物角色進行分配,請肢體動作表現較豐富的幼兒先進行表演示範(效堯——獅子王、孫美琪——小鹿賓波、趙強鴻——小猴子等等)。

角色分配完後,我來念故事,請這幾名小演員根據故事的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表情。原以爲孩子們需要我手把手的進行指導動作,但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孩子們不但能對大部分的故事情節做出相應的動作,時不時的還能接上幾句對白,不足的是表情不夠豐富。其他坐在位子上的“小觀衆”們也看得津津有味,對於這樣的語言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表演結束後,我便根據故事內容對孩子們進行提問,瞭解孩子們是否能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故事。實踐證明,透過情景劇的形式載體更能形象生動的表現故事,比以往我用枯燥的語言講故事更能讓孩子接受、理解,也更受孩子們的歡迎。

原以爲這樣的課堂教學創新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孩子們愉快的課堂氣氛給了我勇氣和鼓勵。此節課後,我也看到有許多不夠成熟的地方和一些因此而衍生出來新的教學模式下的問題。

1.在情景劇的表演過程中,老師起着主導作用,即老師說什麼,孩子做什麼動作,使孩子失去了寶貴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不成熟的地方:我講一遍故事後,讓孩子來進行情景劇表演。對於孩子和我來說都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所以我們也都處在一種摸索的階段。對於一些表演過程中出現的技巧、技能性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如:效堯在表演獅子王時,有個情節是在草叢裏踩到猴子們設下的陷阱——獸夾。這時,效堯就只是蹲在地上,沒有豐富的表情,也沒有語言表達。只是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缺少表演中的技巧。

3.在開展情景劇式的語言教學活動時,前期的準備、材料的投入都不充分,可以增設一些環境小布置、動物頭飾、背景音樂等。

整個活動不夠精緻,略顯粗糙。接下來,我也會在課餘的時間去深入的研究如何讓情景劇式的語言教學活動更成熟,更具魅力。如何提高幼兒在表演中的技巧和技能等等。

幼兒園語言教學反思15

教學活動《小不點兒》是小班主題《小不點兒》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小不點兒》講述了小猴子、小老鼠去尋找比自己更小的小動物的過程,而只有小小甲蟲雖然很小,卻一點也不自卑,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長大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故事中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於對幼兒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爲:

1、透過有趣的故事情節,感知物體有大小之分。2、能以樂觀、自信的態度期盼自己長大。

 活動過程:

一、 欣賞故事

1、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並引導幼兒猜測,師:小小老鼠能不能找到比它還小的動物?猜猜它會碰到誰?

2、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提問:小小甲蟲去找比它還小的動物了嗎?

3、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甲蟲說的話和做的動作。

二、 說說自己

師:有沒有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當別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你們是生氣還是高興?你們這些小不點兒有哪些本領?

三、 小朋友長大了

引導幼兒觀看幼兒操作材料4畫面1和2,介紹一位小朋友長大的過程。

 活動延伸:按照大小不同給小動物歸類。

 活動反思:

 目標達成情況:

透過故事欣賞,幼兒能夠透過視覺比較,區分出動物的大小,知道不同動物的身體大小是不同的。幼兒有一定的自我意識,能說出自己某些方面的成長。

 活動環節反思:

第一環節:故事以小動物爲主角,幼兒很感興趣。幼兒能夠比較專注地傾聽故事,願意思考猜測,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很投入,並能隨着故事的思路來思考,能猜測故事中可能出現的小動物。幼兒對於“小不點兒”的稱呼感到很好笑、很有趣。

第二環節:在描述自己的本領的時候,幼兒能講述出自己在幼兒園和家裏學會的一些本領,比如:學會了唱歌、學會了脫衣服、學會了拼圖、學會了關電視機等。有些幼兒已經學會的本領,有的孩子還不會用恰當的詞彙和語句表述出來。需要老師進行提示、講解。

第三環節:透過教師的講述和畫面欣賞,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是從小開始慢慢長大的,能學會越來越多的本領。

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進行操作、分類和粘貼,鞏固了對動物大小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