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學問君 人氣:7.8K

篇一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運動與摩擦力教學反思

本堂課讓學生親身感知摩擦力,強化了摩擦力給人留下的印象,使摩擦力在學生的思維中由抽象變爲了具體;讓學生親歷親爲去進行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養成尊重事實的優良品質;讓學生動手操作、分析總結、發現新知,能夠使課堂充滿實踐性、概括性和科學性。另外,課堂延伸,讓學生走出課堂去拓展新知,使課堂成爲學生課餘學習的橋樑,從而真正實現授之以漁。

雨水對土地的侵蝕教學反思

課前,佈置學生按書本的要求做了一個“地形”,但沒有按時完成的小組很多,使本堂課的效率不高。實驗中體現出來的問題:一個是土的鬆緊程度,一定要適中,太鬆了,“雨水”一衝就垮,太緊了,又半天不見動靜。二是出水口要挖得大一些,防止阻塞,形成“洪水”,不利於侵蝕的觀察;最後,接徑流的容器一定要大一些,否則一接就滿,也會給實驗造成麻煩。這個實驗在操作時也有比較多要注意的細節,比如降水的高度、位置,觀察的項目等,都需要學生在進行實驗時明確了實驗要求,這個實驗一節課中只能進行一次,不能重新做,實驗前明確實驗的各項要求和重要。在實驗前由於我沒有着重強調,使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又不斷的看書,整個實驗後實驗室也是留下了很多水。真是一次最髒的實驗課了。

石會改變摸樣嗎教學反思

本課時我在課堂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興趣、生活環境,匯入時選擇學生熟悉的岩石爲素材,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引發他們探究的慾望。努力激發學生積極調用已有經驗,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科學研究,並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資訊的基礎上,透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本課教學中,我並沒有生搬硬套的給學生灌輸如“風化”的知識,而利用學生對岩石與生俱來的興趣,透過老師的引領,透過學生的科學探究,利用“冷熱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兩個模擬實驗,使學生經歷探索岩石在“冷熱”與“水”的作用下發生變化的探究過程。在探索岩石變化的原因時,對於“植物根的作用”由於時間的限制,不能在課堂中及時探究驗證,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實驗來驗證,把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向課外。同時結合多媒體技術,瞭解了大氣對岩石的一些影響。在“假設——驗證”的實驗活動中,體驗大自然的力量,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求證意識。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理論上的知識,在講解過程中不夠詳細,讓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出現一些混淆。並且對本地石樑的地形瞭解欠缺,所以探究在家鄉是什麼地形時,學生講到的地名,地形不能夠對上,區分上有點難。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對每個地形配以圖片,並且出示了本地有名景點來講解地形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爲學生這是會發現,我們的周圍也有很多的地形。

整節課總體框架不錯,在課堂上的條理清晰,並引導得當,用上課件,圖片文字等更加直觀,加上學生的印象。但有時過分美觀的圖片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轉向其他關注點,故應稍加調整。在講解地形圖環節感覺還好,看着地形圖,讓學生直觀瞭解了一些地理知識,如大河向東流——地勢,西高東低。

測量力的大小教學反思:

前面課上用了重力、彈力和反衝力使小車運動,這節課就要測量力的大小。彈簧測力計的結構介紹很簡單,學生能一目瞭然,問到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原理時,學生就很難回答。我用彈簧拉長的動作引導,但還是沒有學生對我動作有所反應。最後還是隻能又回到彈力的知識回顧,纔有學生說出了利用彈力的原理。對於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問題還是有些人有困惑,他們覺得彈簧式可以無限拉伸的`,只有個別學生說出“力很大彈簧就成鐵絲了”我覺得這句話很有說服力。我們老師也需要從學生的話語中找到學生都能理解的話。

篇二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爲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爲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啓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透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爲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爲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透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啓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啓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五年級科學第四課《根和莖》,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根和莖 你能說出幾種啊 爲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莖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如教五年級第八課《仙人掌的刺》一課,一個學生提到:“爲什麼說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葉子呢 ”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透過和蓮的葉子荷葉相對比的講解,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學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葉子發生變態的原因了。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第十三課《冷水和熱水》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溫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溫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溫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說一說將要出現的結果.同學們只說出了兩個結果:溫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說冷水比熱水溫度高點。同學們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說“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說。”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爲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