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75W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透過瞭解老人創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1、課前,我讓同學們查找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使學生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同時,我也準備一些有關資料以及音像資料。

2、進入新課前,我播放了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相關音像資料,看完後讓學生暢談感受,是他們懂得我國晉西北地區環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3、因爲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根據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

(1)重點體會“老農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透過朗讀、質疑問難、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人經過15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使惡劣險峻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盪漾的青山。

(2)對奇蹟背後的探究:“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蹟的?”這個問題我讓同學們從這座山溝的大環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境兩個方面考慮,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老人植樹造林的難度之大、態度之堅決。

4、課文最後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點明瞭文章所表達的意旨。這裏我適當的穿插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後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蹟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明白了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樣嚴格細緻,只要求粗知大意,但並不意味着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淺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句、學詞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爲集中,教學重點更爲突出,但在閱讀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略讀課文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把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在這節課上還應該有更多的小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更加努力。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植樹造林,綠化山野,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額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課文層次井然,內容清晰。先描寫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山林景觀,展示了一副改造山林、美化家園的喜人畫卷。接着作者從兩方面補充介紹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狀況。最後以作者自身的.心靈感觸提升全文,點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以“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經創造了這塊綠洲”統領整個教學過程,先讓學生想象作者在說這句話時的語氣、心情會怎樣?再找找出體現老人年紀的語句,想象老人的形象。學生透過讀句子想象,一個飽經風霜、臉上刻滿歲月痕跡、手上長滿老繭的晉西北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接着我讓學生找找如此年邁的老人創造了什麼樣的奇蹟。透過找句子、想象畫面、談體會,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八旬老人創造的奇蹟令人敬佩。然後馬上組織學生找一找老人再怎樣的環境中創造出了這片奇蹟。在交流中插入晉西北的資料,讓學生想象老人植樹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學生再一次被老人的綠化山林、造福後代的執着精神所震撼。此時再讀“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菸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時,學生充滿了對老人的敬重之情。因爲這個教學環節比較深入,因此學生對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永遠不會老的”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最後以小練筆“如果爲老人塑造了一座銅像,你站在銅像前想對老人說些什麼心裏話”結課,學生在寫話中再次感悟老人和青山一樣偉大的精神。

我覺得每單元的略讀課文應該是讓學生在前幾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在這一課中運用,這樣的文章教師應更多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縱觀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覺得從讓學生了解一位老人在非常艱苦的環境裏創造的奇蹟,到最後集中體會老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時由表及裏,梯度把握得當,情感體驗層層深入。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學生自讀自悟的氛圍,充分讓學生來感悟文字,讓學生由文章內容聯繫實際想開去,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特別注意在學生感悟後的悟讀深化,實現學生與文字的直接交流,在文字中走幾個來回,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感悟、朗讀能力。但整堂課教學節奏有些前鬆後緊,導致課堂時間不夠,對學生的回答反饋語言還有待於再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