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課《童趣》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6.18K

這兩天講授的課文是《童趣》,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

小學語文課《童趣》教學反思

關於文言文的教學一直都存在着爭議,有的認爲要依然要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有的則認爲應該弱化基礎知識,而要側重讓學生去體驗課文。關於這些爭議可以從各個渠道獲知,這裏就不再多說。還是講講我上課時的一些情況。由於四班的多媒體出現故障,所以在四班的上課就完全是按照教案的思路講的,可以說上的很一般,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還是有一兩個亮點:一個就是匯入,我還是按照我以前的思路,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這次講的故事可以說很符合課文,因爲講的是一個小女孩想象的故事,這個故事作爲一個導語可以說是很成功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第二就是在課堂上講了一個《武林外傳》的小故事,是關於刑捕頭吃東西的故事。刑捕頭沒有錢,他就要了一碗陽春麪,可是在他吃之前,他嘴裏一直在說“這是肉絲麪,這是肉絲麪”,結果他就真的把它當肉絲麪吃下去了。這個故事告訴同學們的就是:“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只要你是這樣想的,事情真的就是這樣的。在一班的課堂上,因爲有多媒體的協助,所以課上的較爲輕鬆,而且也能調動學生的想象,整體上效果還是可以的。但是,透過這次《童趣》的教學,我發現了很多問題:一.我這次採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以老師的講授爲主。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但還是作爲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實行,這與新課改的精神是違背的,也是不科學的。在課堂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文言文好學嗎?喜歡學嗎?”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不好學,不喜歡”。我想這是學生心裏真正的呼聲,但是我們教師卻是經常忽略了他們的心聲,依然按照我們自己的意念來教學。這裏面可能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才是最關鍵的,要讓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這樣我們的教學就算是達到了“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在課堂上,我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導語的設計,圖片的展示,提出一些問題,講一些故事,對學生的回答積極肯定等等。但還是覺得這樣不夠,因爲一旦涉及到知識點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爲我無法讓知識點的講授變得更爲生動,更爲形象,我想這是我個人的'問題。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爲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裏面的樂趣,因爲他們纔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於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

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儘量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