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好漢查理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3.02W

 《好漢查理》教學反思

好漢查理教學反思

《好漢查理》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弱點的故事。課文中,查理和傑西兩個人物形象真實。查理既調度又善良,喜歡幫助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做派;作爲殘疾人的傑西心態非常健康,她沒有自怨自艾,真誠又熱情、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點。在教學中,從課題入手,讓學生感受好漢的言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爲什麼查理有這樣的變化,從而引出傑西,然後重點去研讀傑西的話語。

在教學中不是單調的呈現這些文字,而是借用一些平臺來進行過渡,連貫,讓學生寫對查理“榮譽證書”,最後讓學生寫查理對傑西的感謝信等,藉助這些平臺,讓學生學在其中,樂中其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導題就讓學生理解好漢形象,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的情緒,爲學習課文進行情感鋪墊,然後運用了動畫範讀課文,創設了情境,讓學生根據提示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更讓學生感受到查理與傑西的美好心靈。第二個設計是在引導學生研讀傑西的話語時,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與傑西進行二次比較。傑西的話語其實非常簡單。“你想把它拿走嗎?”和“你想把它拿走?”進行比較,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的對待。“你可以拿下來看看。好漢查理,我叫傑西。”在學習傑西這二句話時,我這樣引導:這句話是傑西在什麼情況下說的,如果是你,你看到一個從窗臺進來,你會怎樣?而傑西呢,你跟傑西比一比,這一比你比出了什麼?如果是你,看到這種情景,你又會怎樣,你跟傑西再一次比比看,你比出了什麼?這二次具有實效的比較,讓我們看到了傑西的善良、寬容與大方。。

在一節課中,學生對課文的感知主要的來源是讓學生多讀,但給學生潛心會文的時間明顯不夠,一些重點句的朗讀也不夠到位,沒有做好很好的引導作用。同時由於預設得過多,導致了生成不足,學生的自主性也不能進行很好地體現。

 《好漢查理》教學反思

自主性學習的首要條件是學會提出問題,而讀書,貴在有疑,這是古今學者的共同體會和寶貴經驗。在《好漢查理》這節課中學生在教師的啓發誘導下,學生的提問是很有價值的。

如:1、查理有哪些變化?

2、查理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學生在質疑後積極讀書,讀中思、讀中悟、讀後議,使教學水到渠成,體會到查理髮生的變化,感受到了善良、信任、充滿愛心給人帶來的快樂。這樣,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目前,我們培養的應該是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應該是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人。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曾言:開啟一切科學的要是都是毫無疑義的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問個爲什麼。敢問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的一種表現,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學習願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因,心靈的活力,如果教師善於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願望,那麼學校裏將不會有一個平庸的學生。敢於產生疑問,也就表明學生已投入到學習的狀態中去了,所以課堂上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提有質量的問題,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

課中設疑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不了的讓學生討論,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單獨提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感情和積極性,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也使一節課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學生透過自己的能力解決了這個問題,領略到成功的歡愉,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別林斯基說:“教學方法應該使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使他們發展積極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去尋求問題的正確解答,這不僅對他們領會知識和掌握技巧,而且對他們的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當他們嚐到成功的樂趣後,對學習的熱愛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我在課堂教學將要結束時問:

1、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2、鎮上的人後來會怎麼評價查理呢?請你發揮想象,寫出人們對查理的評價。

我在此設問,讓學生在此討論,評價,目的是讓學生不但能深入課文學好,更能從課文中跳出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課後設疑一般難度應大一點,使學生透過自學後又能夠解決的問題。在本課中,我在總結課文時,留下一問:“學了這篇課文後,你還有什麼疑問?”激起學生的議論,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新想法。雖然不一定可行,但畢竟是學生迸發出的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