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戶籍政策>

北京取消農業戶口

學問君 人氣:1.67W

9月19日,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北京取消農業戶口,歡迎閱讀。

北京取消農業戶口

一、北京取消農業戶口

北京戶籍制度改革靴子落地。昨日,首都之窗全文披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人口控制目標爲依據提出了建設新型戶籍制度的各項要求,包括:北京將研究“戶隨人走”的戶口遷出政策;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健全高層次人才、緊缺急需人才落戶制度,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在京創新創業等。

戶隨人走

《意見》明確,要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適度從嚴的原則,推進建立各類落戶渠道和政策的統籌機制,分類完善落戶標準和政策,嚴格規範戶口審批管理,研究“戶隨人走”的戶口遷出政策。

實際上,早在去年北京發佈的《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就曾提出,要完善促進人口轉移機制,研究戶隨人走的遷出政策和鼓勵戶籍外遷政策。當時有不少業界人士提出,雖然京津冀快速推進區域內各項工作協同發展,爲戶隨人走創造了條件,但落地到現實執行層面難度還是較大的。

究其原因,戶籍專家、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直言,人口長年離京工作、居住卻仍不願意放棄北京戶籍,根源上還是由於戶口與公共服務長期掛鉤導致的,“不可否認,在人們印象中,總會有種北京戶口存在所謂 含金量 相對較高的感覺”。李國祥表示,戶隨人走制度如果最終能在京實施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因爲以往北京人口、戶口大量分離已經使得城市公共服務存在空轉的問題,也給城市管理造成了較大的麻煩。李國祥建議,隨着戶籍管理和公共服務逐漸剝離,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應更傾向於常住人口,戶口管理將更多地簡化爲一種人口管理的手段。

取消農業非農戶口區別

根據《意見》,北京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就曾明確表示,我國將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 城鄉一體化 的戶口登記制度在本輪戶籍制度改革中意義非常大,結束了我國自上世紀50年代起的戶籍二元體制,這不僅是相關部門工作內容上的合併,更是常年來固化在不同戶口上的利益的重新調整、分配。”李國祥表示。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解釋稱,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責任田;非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依附在戶籍上的一些社會福利,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

李國祥直言,比如此前的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等各項制度都是由城鄉戶籍二元體制衍生出的差別化提供公共服務的現象。

吸引高精尖人才

對於北京在積分落戶等制度中一直重點提及的人才落戶制度,本次《意見》再次進行了強調。《意見》表示,適應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需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健全高層次人才、緊缺急需人才落戶制度,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在京創新創業。

人才優先一直是北京的重要發展戰略。此前,北京公佈的《關於深化首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就曾提出,要對獲得一定規模創業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投資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且市場貢獻突出的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及其核心團隊、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文化創意領軍企業骨幹、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及其核心團隊等優先辦理引進。

不過,近兩年北京對於“人才”的引進要求也更加嚴格。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進京人才指標總趨勢是縮減,常規引進的數量要逐年壓縮,今後,北京將根據人口調控的方向和新產業的發展與需求,更加精準地引進人才。對此,李國祥表示,這項政策與北京與日俱增的人口調控壓力密切相關,在北京加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人才引進格外重要但也需要更加謹慎,未來北京人才落戶可能會分爲多個層次,比如對於最急缺人才的引進門檻會保持較低水平,對於其他高端人才可能會根據需求調整落戶比例等。

二、北京取消農業戶口有多少政策善意?

北京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9月19日,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出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內已有30個省份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

這幾年在名稱上做文章的着實不少,最典型的是,青島等城市陸續把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改稱爲“新市民”,另外就是各地城鄉結合部普遍出現的“村改居”“鎮改街”等等。

這些改名都傳遞了政府力圖改變城鄉二元化的善意,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由於任何政府都天然地要向民衆表達善意,因此如果只是單純的善意,單純的改名,作用並不是太大。

記得看過一個段子,西方一個偉大的作家快死了,牧師對他說上帝會原諒你的。他回答:他當然會原諒我,他就是吃這碗飯的。同理,政府如果僅僅是,不斷地換着花樣地表達善意,那麼時間長了,也只有被調侃的意義了。甚至,假如只是表達善意,而沒有相應的力度來落實,還會造成名不符實,反而加劇了矛盾和問題。

誰都看得出來,只要在戶口本上改一改,在一些檔案上重新拷貝粘貼一下,牌子改一下,村莊就變成了居委會,而農民就變成了居民,這個成本並不高。但對每一個實際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個體和家庭,他們的生活和命運有沒有改變?

他們的醫療是否更便宜、更方便?他們的教育質量是否更有保障,他們的交通是否更便利?這些實際問題需要的是,政府進行真金白銀的投入,而不僅僅是善意的表達所能解決。這個鄉村醫院每個月要增投多少萬?那所學校在教育均衡上要劃出多少錢來保障?而公交線路和各種公共服務怎麼真正向城市看齊?這些纔是根本。

像有些地方,村改居多少年了,但由於管理上的混亂,連基本的自來水水壓問題也無法妥善解決,村(居)民長年喝不到自來水,這樣的村改居有意義嗎?甚至由於這樣的折騰,還可能把原來的穩定打破,造成新的問題而影響公共服務,影響民衆生活。

所以,取消農業戶口當然是好事,但最根本的還是方案,是對過渡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還有改名後,同時要增加的公共服務,真金白銀要誰出,現在在哪裏,要怎麼投,這些搞清楚纔是硬道理。

最實質的問題,各地政府是隻願意改一個名頭搏一個美名呢,還是盯上農民手裏的土地?或者是真捨得在財政上割肉,投到實際的民衆生活中,讓以前的農民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福利?這歸根結底是錢的問題,而這個很土很土的問題,解決起來,恐怕要比口頭上和檔案上那些高大上的善意,難得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