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天朝的崩潰》讀後感1000字

學問君 人氣:3.05W

讀完《天朝的崩潰》,你有什麼感觸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了一篇“《天朝的崩潰》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天朝的崩潰》讀後感1000字

百忙之中,抽空讀完了這本關於近代史的著作,倍感受益。

我首先對書中清軍和英軍的戰爭很感興趣。

當時的清軍駐防分散,猶如一盤散沙,儘管清朝的兵力雖在人數上佔優勢,難以集中,調動也很困難,很大程度上還擔負警察的職責。大家想,如果軍人走到街頭上管治安了,那這個國家肯定面臨以下情景二者之一:1.軍人發動政變,企圖用軍事力量佔領整個國家。2.軍人們沒有集中精力去搞訓練,反而變成一羣閒兵,在空閒之際上街逛逛。既然軍人仍然是清朝的軍人,自然不會是前一種情況。而且當時的清軍不論八旗還是綠營,戰鬥力都已經相當差勁。而英軍在鴉片戰爭後期人數已經達到兩萬,可以算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軍隊,這種戰鬥力的對比有點像當年赤壁之戰,號稱80萬大軍的曹軍和至多幾萬人的孫劉聯盟軍相比,曹軍內部疑人不用,俘虜不用,其實能用的人的數量也大打折扣。

從武器上說,清軍的火器源於明朝末年,近二百年間幾乎沒有技術上的改進,發射的速度、準確性都比對手差,而且受資金等條件限制,難以更新,有的火槍竟是上百年的"文物"。這已經算是比較有利的熱兵器了,但是更有很多士兵還使用大刀弓箭,無法和近代化的英軍相比。說到武器,乾隆皇帝時期有一件事,一個發明了新式火槍的人像皇帝推薦他的心發明,他一心想爲國防獻出一片丹心,但是遭到乾隆王的厲聲批評:“騎射乃滿清之根本!”光是觀念上的落後和剛愎自用,就足以導致中國武器水平停滯不前。

事實上,雖然在多次戰鬥中清軍官兵抵抗到底,英勇不屈,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一觸即潰,或有主帥帶頭逃跑。更有甚者如琦善,第一章就罵他是賣國賊。可見,內憂比外患更嚴重啊。

從這幾點來看,清軍實力實在無法和英國相抗衡,即使林則徐主持戰局,結果也不會好到哪裏。拋開一些客觀因素,戰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清朝方面從來沒有把英國看成一個平等的對手,戰敗之後也從未吸取教訓。在這種不知彼的情況下自然是一敗塗地,其實英軍在各地進攻形式也比較單一,經常是利用己方炮火射程遠,由軍艦在清軍炮臺射程之外轟擊,然後陸軍避開炮臺的正面攻擊,繞到炮臺的側後方登陸(清軍大炮均無法轉向),佔領至高點居高臨下開炮。而清軍卻從未採取相應措施,仍然在原有的模式下組織防禦,並且盲目自信,等敵軍輕易攻破防線又倉皇逃竄,廈門、鎮海、乍浦等地的戰鬥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失敗。

在這場戰爭中,清朝付出的代價如此之大,但是最根本的錯誤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及時認識到戰敗的根本原因所在——天朝的驕傲。學習了好幾年的“閉關鎖國”,這回從書上就不難發現,清朝在舊中國的角色相當於好大喜功、自認爲年輕力壯的長者,別人的成長在他看來都是乳臭未乾的,別人的進步在他看來都不如他以前積累下來的妖嬈江山。好狂妄!好一個天朝!

接下來,我們着重談談,我們身爲現代中國人,從天朝的崩潰中汲取的教訓和如今應該做的事情。鴉片戰爭把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了,中國人必須做出抉擇。然而鴉片戰爭中的中國人是驚且醒着的',但是簽訂“和平”條約之後,他們似乎又睡着了。有着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的大國,同時也註定有着巨大的歷史惰性。大家都知道,睡覺可以養精蓄銳,前提是你還想着以後要幹活要上班。問題是那時候的中國正是處於睡覺做美夢,不願醒過來的狀態,別人來敲門,我們說:“我不和你玩了,我要休息!”接着繼續躺在由五千年文化鋪成的功勞簿。一個朝代尚且有啃老本,拼祖宗的劣根性,一個人呢?我們現在的啃老族和拼爹族,是不是和歷史上的天朝很像呢?關鍵是,從出生那一刻就不要認爲,你已經有的地位和生活是自己的,因爲你沒有努力爭取,不思奮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你註定是被大浪衝掉的泥沙。人要靠自己雙手創造幸福。

既然有了一羣肯靠自己雙手創造幸福的人民,國家則要不斷創新和謙虛學習別人的長處。爲什麼別人能把火藥用於堅船利炮,而我們不會用別的國家的紡紗機帶動一輪工業革命?關鍵是我們只有送出去,沒有引進來。這就是交流的作用。對待別人好的東西,要以虛懷若谷的心態學習。如今文化宣傳最多的,不也是一句“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這樣的口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