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500字>

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59W

你們讀了扁鵲見蔡桓公這個故事後,有沒有得到什麼啓發呢?接下來小編本站給你們帶來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後感

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一篇寓言故事,叫做《扁鵲見蔡桓公》。這個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扁鵲去給蔡桓公看病的故事。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大家,一個人的錯誤和缺點應該及時發現並改正,如果讓這些錯誤和缺點越來越大,由小變大,最終的結果就會像故事裏的蔡桓公一樣,由於自己不聽醫生的勸告,最後就會因爲病情惡化到無法控制的地步,而去世。

從這個故事中,我體會到了:

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不要諱疾忌醫,對於別人提出的好的建議,要虛心接受,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

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後感二

《扁鵲見蔡桓公》一文,講的是扁鵲三次拜見蔡桓公,發現其病情由“腠理”、“肌膚”、“腸胃”不斷惡化,屢屢勸其醫治,都遭到拒絕,最後,蔡桓公病入“骨髓”,無藥可救的故事。回想中學時代讀學此文,只是從淺層次上爲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害了自己而惋惜。隨着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時代內涵的不斷變化,現如今,再次品讀、思考這篇古文,感覺另有深意和新意,其蘊含的哲理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韓非子·喻老》有言:“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意思是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之堤潰決,煙囪縫隙冒出的火星,可以使百尺高樓焚燬,這句話用於比喻小事不注意就可能釀成大禍。蔡桓公之所以最終病入膏肓、無藥可醫,就是因爲在疾病輕微時不以爲然,沒有引起重視,結果積羽沉舟,積重難返,最終丟了性命。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蔡桓公的悲劇告訴我們,疾病和錯誤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日積月累、步步深入的。無數案例也證明,絕大部分貪官都是從小貪開始的,“河邊溼鞋”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積“小病”成“大患”,走向了犯罪的深淵。常言道“禍患常積於忽微”。當小毛病、小錯誤、小問題露出苗頭的時候,就應當及時撲滅,防微杜漸,懸崖勒馬,變“亡羊補牢”爲“未亡先補”,而絕不能麻痹大意,“以惡小而爲之”,否則,任其滋生蔓延終將養癰成患、不可挽回,一失足成千古恨。

身爲一國之尊的蔡桓公,既有用不盡的財富,又有神醫保駕,竟至於不治而亡,本不可思議,但細細想來,與他聽不進逆耳的苦口良言不無關係。蔡桓公身體有病,全不自察,當“神醫”屢屢提醒時,不但不聽忠告,反而懷疑別人進言的動機和目的,譏諷扁鵲“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把“好心當做了驢肝肺”,結果命喪黃泉,遺恨終生。歷史上的蔡桓公走了,但留給世人的是深深的思考。身爲上級,怎樣對待下級的意見,特別是批評意見,歷來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從善如流,認爲“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言者有功,聞者受益”;另一種則是聽不進不同意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甚至對提不同意見者打壓排擠。兩種態度往往導致產生不同的結果,善納諫者“多助”,不善納諫者“寡助”。劉邦善於納諫獲得了天下;項羽剛愎自用不善納諫失了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告誡下屬“君有違失,臣須直言”,善於納諫、廣開言路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排擠忠良,不聽逆耳之言造成了“安史之亂”。這就是陳壽在《三國志》中說的“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現在,有的領導幹部喜歡鮮花、掌聲,喜歡聽讚歌、受表揚,聽到不同的意見就不高興、不耐煩。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言雖然逆耳,讓人聽起來不舒服,卻是“治病的'良藥”。它可以讓我們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或不犯錯誤。“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爲領導幹部,要有自知之明,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誠懇的態度、豁達的氣度和包容的胸襟對待功過得失,對阿諛之辭要保持高度的警覺,不要被他人的讚美矇蔽了雙眼。要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特別是批評意見,要有“聞過則喜”的智慧。反之,只聽讚歌,久而久之,就會閉塞言路,再也聽不到真話、實話,落得個孤家寡人,直至“無藥可醫”。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對領導直諫、進諍言的人,必定是真誠、負責的人。扁鵲即使在被權勢誤解的情況下,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勸說,這不僅體現了醫者對病人的高度負責,更體現了下屬對領導的高度負責。下級敢於公然指正領導的缺點、錯誤,這是一種勇氣、一種美德。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以自己的經歷做類比,指出齊王已經受矇蔽,要納諫除弊。唐代政治家魏徵經常觸犯龍顏,當面直言規勸。這些人表面上看是在“犯上”,實則是真正的忠臣,把“忠誠”二字放在了心上。反觀當今社會中的某些人,他們自稱忠誠於朋友、同事、領導,發現了別人的問題卻不指出來,反而阿諛奉承,大唱讚歌,或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人表面看似很友好,實則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忠誠的下屬。真正的朋友、忠誠的下屬彼此能夠坦誠相見,給你指出缺點和錯誤,“扯扯袖子、拉拉衣襟”,這就是“諍友”——能直言規勸的朋友。諍友是人生的一筆財富,也是能爲領導幹部點撥警醒的“良醫”。古人曾說“砥礪豈必多,一璧勝萬珉”。人不可無友,但也不能濫交友,特別是對於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幹部,交友尤其要慎之又慎。交友不在多,貴在交諍友。

防微杜漸,多聽“諍言”,善交“諍友”,當是確保我們不犯錯誤,幹好事創好業的重要法寶。領導幹部更應謹記之,篤行之。

扁鵲見蔡桓公的讀後感三

有一天,名醫扁鵲去拜見蔡桓公。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說:“大王,據我看來,您面板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蔡桓公說:“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扁鵲走後,蔡桓公對左右的人說:“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扁鵲又退了出去。   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扁鵲連忙退了出來。   又過了十幾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了。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扁鵲,你這次見了大王,爲什麼一聲不響,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鵲解釋道:“面板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裏,服幾劑(jì)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爲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不知不覺,大病上身。看了這個故事的你,不知道有沒有所悟?如今空氣污染,水污染,化肥,農藥等等,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裏,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但我們可以讓自己心情好,因爲愁也一天,高興也一天。可以選擇安全有效的排毒方法,讓身體儘可能的減少毒素毒害 。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比金錢重要,好好活着,生病的痛苦無人可替。

珍愛生命,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