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500字>

《三十六計》讀後感500字(精選12篇)

學問君 人氣:4.18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十六計》讀後感500字(精選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十六計》讀後感500字(精選12篇)

《三十六計》讀後感1

很早就聽說“三十六計,走爲上計。”這個俗語,長大以後漸漸的知道《三十六計》,是一本了不起的名著。《三十六計》是中國的十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寒假,我購買了這套《三十六計》。

這本書中所談到的每一計,都有軍事,商業,爲人處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計,每個事例都是智慧的體現。在展現它博大精深的智慧的同時,也延伸其豐富的思想內涵。

在將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深深被裏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將麻煩巧妙的避開,這便是智慧的所在。

最初《三十六計》只用于軍事。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它早已超越了軍事著作的範疇,已經深入民間而與大衆生活緊密相連,每一計都成爲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語,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廣爲傳誦運用。軍事家以它運籌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闔縱橫,商家以它爭贏取利,平凡人以它爲人處世······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讀法,並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華和養分,將它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譽爲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爲古代兵法雙絕。他們作爲我們中國的象徵,更應該值得我們去了解,明白。

《三十六計》讀後感2

去年,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十六計》。我天天一有空就看,沒幾天就看完了。我一次看完,還看第二次,看得津津有味。

《三十六計》裏面講述的是古代軍事家絞盡腦汁想出的計謀,是古代軍事家軍事才能的精華和智慧的結晶,書中寫了空城計、走爲上計、圍魏救趙、無中生有、聲東擊西等古代作戰中的三十六種計謀。這些計謀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了古代軍事家的聰明才智,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也讓我在生活中開始開動腦筋,有時,我還會運用這些計謀呢!

有一次,我和朋友們玩捉迷藏。我和兩個人躲在門後,看到抓的人一步一步逼近我們,腳步聲越來越近,喘氣聲越來越響。我悄悄和他們說:“你去那邊,你到這邊,我們擺個三角形。你們看到一個人快被抓時,就打響身邊的東西,把抓的人弄得暈頭轉向。”

果然,當我對面那個人快被抓住的時候,我去按響了鬧鐘,抓的人就走了過來。就這樣,抓的人一下子往這邊跑,一下子往那邊跑,好像東西南北都不認識了。呵呵!這招果然厲害!我們用智慧勝利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今天,我們這三個“臭皮匠”,真勝過了“諸葛亮”,說不定,我長大也能當一名軍事家呢!

《三十六計》讓我知道遇到困難,要用智慧戰勝它,而不是盲目做事。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變聰明瞭!

《三十六計》讀後感3

國慶假期裏,我讀了一本叫作《三十六計》的書,我對這本書的印象十分深刻。

在序當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是啊,《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的兵家寶藏,它所蘊含的哲理對於今天的社會生活仍然具有較爲普遍的指導和借鑑意義。《三十六計》繼承了前人兵法的優秀傳統,六套計策,由絕智呈謀戰則必勝,到扭轉乾坤敗而不僵,一卷在握,可以通覽其要。不管處境順逆,都可以從中汲取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領略艱難困苦庫玉汝於成的韜略智慧。

我的這本《三十六計》共分爲六套計,分別爲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還分爲六個計,總共三十六計。這本書詳細說明了每種計的'首次運用的戰例、原始文字的解語、用計的例說和按語的闡釋。

我之所以喜歡讀這本書,是因爲古代人用計取勝的故事引人入勝,讀來津津有味。這些計策運用都極其巧妙,可以讓我陶醉其中。我很欣賞古代軍事家,他們設計出如此足智多謀的計策,來與敵人周旋。

《三十六計》這本書實際上是關於思想方法的書,只要運用得當,各個領域都能夠借鑑。我讀完之後感覺學到許多,但還沒有真正理解其精髓。不過,有一個啓示給我深刻的印象:要解決問題,不能死板地只從一個方面想,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可以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三十六計》讀後感4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半書,他的名字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凝聚了中國五千年卓越的軍事思想和鬥爭經驗的智謀全書。我讀過瞞天過海、圍魏救趙、以逸待勞、笑裏藏刀和借刀殺人等等,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笑裏藏刀了。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吧!

從前秦國和吳國是對頭,有一天,秦國的公孫鞅帶兵去吳國進攻,到了門口,一位士兵不小心踩到了機關,吳國的公子卯說:”又有不怕死的來攻城了?“,公孫鞅說:”吳城果然堅固“。突然一位士兵說:”吳國的守城將是公子卯。“公孫鞅聽了大吃一驚!因爲公子卯和公孫鞅是多年的老朋友,於是公孫鞅就寫信給公子卯,說:”看我們多年的朋友份上,兩國戰爭和平,咱們好好聚一聚吧,你定時間,我定地點。“其實,公孫鞅是想在附近埋好埋伏早點把公子卯一網打盡。公子卯等啊等啊,終於等到了那一天,公孫鞅提前到了一步,把埋伏先埋好了。公子卯來了,他續完舊,公孫鞅就說:”這裏花草樹木又多又好看,真是個藏埋伏的好地方啊!“公子卯說:”是啊,是啊!“接着又來了一句:”啊!“公孫鞅說:”上!“公子卯說:”你真是個叛徒,騙了我的感情!“從此,公孫鞅霸佔整個吳國。

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輕易地相信別人;或者他和你說完話,你要考慮一下再答應他。

《三十六計》讀後感5

今年,我看了一本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三十六計》。

這本書收錄了各類型的戰例,介紹了再不通的環境下克敵制勝的謀略。按記名排列,原書共分劉濤,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錢三套是處於優勢時使用的計謀,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時使用的計謀。計謀都有自己的意思,下面我來介紹一下,調虎離山之計,這個計謀的意思是:等待自然條件有利的時機去圍困敵人,用計謀來誘惑敵人,直接擊打是有困難的,就想方設法把敵人調動出來,等敵人攻打我方時再根他們交戰。

在孫策智取廬江中主要用的就是這個計謀。這個故事講訴的是孫堅的長子孫策繼承了東吳。公元199年他想佔領易守難攻的廬江。可那很險要,廬江勢力強大,贏的機會很小。孫策派人給廬江首領劉勳送去了厚禮,打動了廬江首領的心,劉勳向別的地方出兵,孫策見劉勳向別處出兵,主力也出去了,他們這時向對手的大營出發,戰勝了對手。廬江被輕鬆拿下。

透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人要有智慧,不能被花言巧語鎖迷惑。在不同的情況下用不同的對策,這樣才能取勝。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計謀,讀完了這本書後我要學着運用它,做個有聰明大腦的孩子。有空你們也要讀這本書喔!它會讓你變的更聰明。

《三十六計》讀後感6

我看完了一本名叫《動物生存三十六計》的書。書中,各種各樣的動物都使出了生存“絕招”。我就講講幾個例子吧:

借刀殺人:這是發生在海底世界的一件事。海葵的觸手非常厲害,它能麻痹其他小動物。線蝸牛的背上也長滿了觸手,這是它的武器。它的武器是怎麼得來的?讓我們看看吧:

線蝸牛能夠“全副武裝”,多虧了海葵。海葵身上有很多毒刺。線蝸牛以“親戚”的名義,站在海葵旁邊。一隻小海馬好奇碰了碰海葵的觸手,立刻,線蝸牛吃掉了海葵的一個觸手!可憐的小海馬,被海葵的大嘴吃掉了。

瞞天過海:雪兔的腳上有一撮鬃毛,當冬天到來,它可以不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腳印,使天敵抓不到它。

笑裏藏刀:鸚鵡魚交到了一個新朋友,叫沙里路魚。沙里路魚表面上很溫和,其實它吃小魚,和吃珊瑚枝的鸚鵡魚完全不一樣。沙里路魚把自己化妝成食草魚來接近那些小魚,趁機吃掉它們。

金蟬脫殼:一隻海蔘,長得很醜,它的親戚海星看不起它。海蟹跳出來一口將海星吃掉了,然後它又將自己的鉗子轉向了海蔘,準備吃掉它。海蔘先是脫掉了自己的一層外套給海蟹吃,海蟹覺得不夠,海蔘便拋出自己的全部內臟給海蟹吃,於是它便搖擺着空空的身體逃掉了。只要還有它的皮囊,內臟不久還會長出來的。

……

正如前言所說,有些動物在生存競爭上的成功是值得我們人類借鑑的。

《三十六計》讀後感7

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計》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爲興奮。他爲收穫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他真不愧是一代軍事家和謀略家。

“圍魏救趙”。此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就是說與其強攻集中的敵人,不如使用計而我最感興趣的是謀將它分散,然後逐一擊破;與其出兵正面打擊敵人,不如迂迴到它虛弱的後方,爾後將它置於死地。

這一計源於孫臏,是講齊國幫趙國攻打魏國的事。孫臏使用“圍魏救趙”佔領了魏國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齊兵早已在那裏設下埋伏,魏兵大敗而歸。多麼高明的計謀啊,以迂爲直,避實就虛,當本軍某部遭敵軍圍困不得突圍時,救援的軍隊不應直接攻擊圍困的敵軍,而選擇敵方防守相對空虛、又地處要害的地區進行攻擊,以迫使敵方撤圍回援,從而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多麼了不起的孫臏!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對孫臏這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雖然這些計謀表面上好像跟我們現實生活並沒有任何關聯,然而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生活啓迪、做人道理及學習方法。我更開心的是此書還讓我結識了一大批古代傑出的謀略家和軍事家。它很適合我們小孩子看,裏面既有原文,譯文,點評,又有許多扣人弦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們小孩深深地沉浸在書海之中……

讀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可以增長人的見識。《三十六計》讓我變得更加聰明,來一起暢遊書海吧!你一定能收穫到更多知識的。

《三十六計》讀後感8

最近,我看了一本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三十六計》,書裏的一個個計謀令我讚不絕口,一場場實際戰例也讓我歎爲觀止。

今天,我看到一計“釜底抽薪”,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原文是這樣寫的: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就是說在敵我力量懸殊之時,不應拿雞蛋碰石頭,而要擊其要害,滅其氣勢,用以柔克剛之法滅敵。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戰敗,被釋回國,臥薪嚐膽,圖謀滅吳報仇雪恨。爲消除吳王戒心,勾踐故意稱越國遭遇大災荒,欲向吳國借一萬斤米糧。吳王信以爲真,認爲越國威脅不到吳國,就借糧給越國。

一年後,越國就要把米糧還給吳國了。越國想:不能就這麼把糧食還給吳國,但不還糧食,吳國肯定會藉此名義滅了越國。謀士建議道:我們可以把米煮熟了,這樣雖大,但是不能種,到時就有好戲看了!

吳王接到米後,看它們顆顆豐滿(實是煮熟所致)大喜過望,忙命農民播種,到了秋天糧食顆粒無收,此時的越國已是人丁興旺,國力強盛,因此不斷騷擾吳國,吳國就此滅亡,勾踐成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越國這番計策,真可謂是釜底抽薪啊!

此外,書裏還有許多計謀,大家熟知的空城計、走爲上計、苦肉計等等……雖然,這些計謀表面上好像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無關,都是兵法,但是我們卻可以從中得到許多生活啓迪、做人道理和學習方法。大家一起翻開這本《三十六計》一起領略古代人沉澱下來的智慧吧!

《三十六計》讀後感9

一天,我對書店裏的一部書《三十六計》,大感興趣,就把它買回家品讀。

我細細品讀完了這本書,裏面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美妙絕倫啊。有巧妙的“瞞天過海”,有環環相扣的“走爲上計”,還有最後的“走爲上計”……書上還寫了這些計謀的由來和典型的例子,使這本書更加充實,耐看,有趣,還充實了我的歷史知識,令我大開眼界。

裏面每一計的故事十分有趣。有一計就是說:相傳那一天,唐太宗想要渡過大海討伐敵人,可卻束手無策。薛仁貴心生一計。便對太宗說有一老人能讓河水變幹。太宗立刻去拜訪他,正當大家開花暢飲之時,太宗感到房屋搖晃,發現自己已經在船上渡海了。這就是三十六計的第一計——瞞天過海。

還有一計也很著名,那就是大家總所周知的“空城計”。雖說是虛構的,但十分精彩。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繞開了蜀國大隊,直逼諸葛亮駐地陽平。陽平城裏人少,大半部分是文官,大家驚慌失措。只有諸葛亮從容不迫,讓軍隊偃旗息鼓,城門大開,叫幾個老百姓掃城門。司馬懿見到此景,心中大疑,便全軍撤退。全城的人躲過一劫。

其實,除了這兩計,還有很多精彩的。我讀完這本書以後,覺得許多計謀不但戰爭時能用,生活中也能幫到我們,所以我們要把每一個知識計謀學好,一定能派上用場。

《三十六計》讀後感10

我讀了一本《三十六計》,裏面講述了戰爭中如何用計。全書一共有三十六個計策,包含瞞天過海、聲東擊西、拋磚引玉……每個計策都有一篇故事,十分生動,也讓我更加容易理解。

先讓我介紹一下跟“瞞天過海”這個計策有關的故事吧。這則故事主要說的是:一支軍隊要攻打海另一邊的一支軍隊,結果這支軍隊的主帥沒有信心過海。他的手下就幫他想了一個辦法,讓他住進一所房子裏,然後把房子推上船,他和軍隊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了海。

我再來說說另一個故事“拋磚引玉”。這則故事主要是說:一個人想去求一位詩人的詩歌,但是他們兩個人互不相識,不能貿然去求詩,於是他就在一個景點的某個地方隨便寫上一句詩句,當那位詩人看到了這詩句後,感覺讀起來特別彆扭,他就忍不住補完整了那首詩,使得詩句更好聽。就這樣,求詩的人利用“拋磚引玉”的辦法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這本書中的好多計策,都演變爲我們熟悉的處理事情的辦法。有些是好的,比如“拋磚引玉”,有些則是壞的,比如說“順手牽羊”。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它們。比如在一次會議中,大家都不願意發言,這時有一個人用“拋磚引玉”的方法先發言,於是帶動了氣氛,往往會達到讓大家踊躍發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