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300字>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通用8篇)

學問君 人氣:1.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通用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通用8篇)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1

讀了《悲慘世界》這一本書,我非常的高興——因爲我獲得了我想要得到的知識。

在《悲慘世界》這本書中,我非常喜歡冉阿讓這個人物形象,我喜歡他的堅強不屈;喜歡他的率真直爽;喜歡他的純真和善良;喜歡他的“捨己救人”的精神;喜歡他的風度;更喜歡他的樸素,總之,我就是喜歡他。

《悲慘世界》這部小說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爲主線而逐漸展開的。

在這一本書中,我還比較喜歡卞福汝主教,他用他的善良感化了冉阿讓,使冉阿讓變成我們讀者所想的那樣。

總而言之,我特別喜歡這兩個人物形象,你們也去看看《悲慘世界》吧!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2

悲慘世界是法國名作家雨果的著名作品之一。《悲慘世界》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善良、大方、誠實、勇敢的冉阿讓。幼年他爲了不讓姐姐捱餓,偷了一塊麪包。判了19年徒刑。社會的殘害、法律的嚴懲,讓一個本來內心善良的人,有一種向世界報復的心理。做了兩件終身內疚的事,一件是偷了卞福汝主教的兩個銀燭臺,搶了窮人孩子的一個金幣。透過這兩事他也有了一種深刻的覺悟他在濱海蒙特勒伊爲窮人謀福利。我讀到這一段時看出冉阿讓的博愛的胸懷、人慈的心腸。而在商馬第案件中,他的誠實、勇敢、自我犧牲的行動,也讓我感動。

他回到孟費郿,去了德納第大壞蛋開的旅館出高價把可憐的小珂賽特贖回來了。

後來,在法國大革命時,他沒有殺死自己的仇人,那個人十分感動。他英勇無爲、在槍林彈雨中戰鬥,從臭水溝裏把馬呂斯救出,最後死在了病牀上。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3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冉阿讓從一個苦役犯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其中的歷程是多麼的不易啊!

當冉阿讓陷入絕望的情緒時,卞福汝主教的仁慈改變了一切。他真誠的招待了冉阿讓,使冉阿讓堅硬的心第一次感受到了溫暖與光明。

冉阿讓終究沒有忍住,在灰暗心理的促使下,他偷走了主教的一副銀餐具,逃走了。被警察抓回後,主教並沒有懲罰他,而是大聲說道:“噢,親愛的兄弟,您怎麼忘了把我送給您的一對銀燭臺也一起帶走啊?”這讓冉阿讓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感化。從此以後,冉阿讓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讓爲什麼會有如此驚人的蛻變呢?我想,是因爲他懂得感恩,懂得如何用行動去報答卞福汝主教曾帶給他的溫暖。

愛是如此偉大。卞福汝主教擁有了愛,所以感化了冉阿讓;冉阿讓擁有了愛,所以他救贖了自己,蛻變成了一個崇高而偉大的人。所以,讓我們也擁有愛,用愛去點亮我們的人生!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4

今年的寒假,我們的班主任——尹老師讓我們自選一本書來讀。我一聽,不禁犯了愁——你說我到家中找什麼書呢?《喬布斯轉》?不,我怕我讀不完。《101個成語故事》?不,那個太“弱智了”。經過我“冥思苦想”,最終決定還是到書店裏買《悲慘世界》。

作家是我們深知的維克多·雨果(1802——1885),他是法國的一代文豪,同時兼有小說家、戲劇家和詩人之稱。《悲慘世界》是他繼《巴黎聖母院》後有一部浪漫主義傑作。

1801年,一個名叫皮埃爾·莫的貧苦農民,因爲偷一塊麪包而被判處五年勞役,出獄後又在找工作時屢遭拒絕。這件事引起了雨果的同情,也使他萌生起了寫《悲慘世界》的念頭。作者以皮埃爾·莫爲主人公冉阿讓的原型,將上述事件作爲小說主人公冉阿讓的故事藍本,然而,冉阿讓最後也悲慘地逝去。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5

《悲慘世界》肯定是偉大的書。看得時候覺得吸引我的絕不是靠糾結的情節推動我的興趣,是對命運理解的透徹感,還有浸透紙背的悲憫和仁慈。

在這個苦逼的人生拐點,各種無從着落,無所安慰,豆瓣小站心理學與生活和治癒圖片無法安慰我,微博賬號的各種小清新小貼心小勵志無法安慰我,各位親愛的人也無法安慰我,我自己常常安慰別人的話也無法安慰我。

對的,正如許多年前抄下來的這段話表明,幸福根本無從追起,煩惱無處不在,受苦纔是生活的本質。與其自欺欺人讚頌感慨生活多麼美好,看看那誰誰誰,和誰誰誰比一比,我們其實已經算是幸福的了。

不對,幸福不是比較中得來的,比較中得來的只是暫時的滿足和優越感,並且敷衍了之前的吐槽。但困惑依然在。幸福是個大而無當的追求,光明纔是可以衡量的指標。承認幸福不可追,也便能安住自己的心,接受可以接受的,改變可以改變的。

承認這一點,看穿虛妄,且聽風吟,繼續前行。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6

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它是一面鏡子,將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前的社會充分地映射了出來:沒有才能,僅靠貴族身份取得權利的花花公子們;爲了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而勞苦一生的平民……

本書的主角冉阿讓本是一個孤兒,是姐姐不懈努力把他拉扯到大。後來姐姐結了婚,生下七個孩子後,丈夫卻不幸去世了。冉阿讓承擔起了當父親的責任。冉阿讓只能去做苦工,雖然勞動量很大,但賺的錢只有一點點,根本不夠維持家用。眼睜睜看着孩子餓,他不得不去偷人家的麪包。麪包沒偷成,反被抓起來開始了苦役犯的生涯。

出獄後,冉阿讓一直因一張黃色通行證而飽受排擠,他無依無靠。此時,陷入黑暗的`冉阿讓遇到了第一個啓明星——汴福汝主教。汴福汝主教沒有顧慮冉阿讓的身份,用行動來一點一點感化冉阿讓,使他棄惡從善,開始用自己的一切幫助別人,讓別人獲得幸福。

我相信,只要有愛,去幫助別人,人們也就會記得你,去回報你。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7

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它是一面鏡子,十九世紀法國革命前的社會充分描繪了:沒有才華,只有貴族地位的花花公子;過着充實而溫暖的生活和勞動的平民......

冉阿讓,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被他姐姐撫養長大的孤兒。然後我姐姐結婚了,生了七個孩子。我丈夫死了。冉阿讓承擔起了父親的責任。冉阿讓不得不做苦工,雖然工作量很大,但他掙的一點錢不足以養家餬口。看到孩子餓了,他只好偷麪包吃。他沒有偷麪包,而是被逮捕,開始了他的犯罪生涯。

出獄後,冉阿讓受創,因爲黃通和邊緣化,剝奪了他。這時,成冉阿讓的黑暗中遇到的第一個金星 - 卞福裕主教。卞福裕主教並不擔心冉阿讓的身份,用行動一點冉阿讓的影響不大,使他棄惡好,開始用自己的所有去幫助別人,爲他人謀幸福。

我相信,只要有愛,去幫助學習別人,人們也就會出現記得你,去回報你。

雨果《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00字8

沒有耐心的我總看不完雨果的書,但這本書我讀過很多遍。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很喜歡珂賽特,她有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一位愛她卻早逝的母親,一個苛刻的寄養家庭。

她很美麗,也很善良,冉阿讓把她教育成了人人都羨慕的模樣,沒有因爲早年的遭遇和長期的顛沛流離而漏出一點的不美好。

後來再看的時候,我又注意到了沙威,一位忠直的執法者和壓迫的幫兇,一生都在爲信條而活,在意識到心有動搖後,落下河壩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看似單面的冷血形象背後,是一個悲劇時代的縮影。酒店老闆唐納第夫婦惡毒卻是那個時候盛行的拜金價值觀的一個體現,他們的女兒艾潘妮長成了與他們不同的模樣,雖然懦弱但仍心存善良。

而主角冉阿讓,是令人敬佩的,他用他的一生去救贖自己和他人,最後在完成對主教和芳汀的允諾的安心下安然死去。悲慘世界這本書,是小人物大形象的記錄,是市民英雄的讚歌,雖名爲悲慘,但最後卻是滿溢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