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2000字>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後感2000字

學問君 人氣:2.57W

20xx年4月29日到20xx年12月23日,跨越了九個月,用了xxx天,終於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很難讀,看幾頁就不自覺地困,想睡覺,但是看進去之後發現這真是一本好書。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後感2000字

其實,說這本書難讀也是不準確的,因爲裏面的故事還是很簡單的,難讀下去的原因在於名字。故事中的名字都很長,而且對於俄語一竅不通的我來說,完全分不清楚這些名字有什麼規律,每個名字是誰,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好在,讀進去之後就多少明白了,雖然許多人物依然不明白是做什麼的。但是幾個主角總算是明白了。

這本書的結構有點兒像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同時寫了兩條主線,卡列寧及他的妻子安娜和沃倫斯基,吉娣和列文這兩條線,同時兩條線也不是彼此獨立,而是互相糾纏的,人物關係是相互關聯的。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很早就聽說了它。我原來以爲,這個以人物名字作爲書名的書,講的是一個類似於一個被傳統思想束縛的女人對愛情的不斷的追求,最後卻失敗了的故事,要謳歌一下這個女人對愛情的不不懈追求,對家庭社會各種壓力下仍然追求獨立,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愛情,反對禮教束縛的女性的讚美什麼的。

我是這麼想的,也一直帶着這種思路去看這本書。看的時候,雖然感覺和自己想象的有點兒偏差,但是因爲故事很長,所以我覺得在後面會慢慢和我的想法一致起來。

直到看到這本書四分之三的時候我的想法變了。我突然討厭起安娜這個人來。爲什麼討厭呢?感到這個女人很自私,什麼事情都是第一位的都是替自己想。

她說想追求自己的愛情,其實後來看着這種感覺已經不是追求愛情了。開始,她和情人有了關係之後,想和丈夫離婚,丈夫的要求是兒子留下。她要在兒子和情人之間選擇一個,於是她選擇了情人,當他選擇了情人之後,又開始想得到兒子。不可否認她可能對雙方都難以割捨,但是總覺得這樣做她兩邊都對不起。她的目的是情人和兒子都在自己的身邊,可是她這樣做的結果是兩個都失去了。

她沒有替丈夫想,沒有替兒子想,乃至沒有替她那個情人想,她心裏想的全都是自己。她和情人在一起之後,卻又不和丈夫離婚,爲的是不想失去兒子。

這樣一來,按照法律,她和丈夫還是法律上的夫妻關係。按照法律,只要不離婚,她和情人生的孩子也不屬於情人而是屬於她和丈夫。這樣,她的情人就爲難了,他的情人正年輕,而且很富有,他希望能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家產和自己的事業能有人繼承。可是如果和安娜在一起,他就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想過拋棄安娜,而是盡力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困境。

安娜生她和情人的孩子的時候得了病,如果再懷孕會危及生命,所以她不再懷孕了。這一點和我看過的電視劇不一樣,我一直以爲如果她真是喜歡這個情人的話,瑪麗蘇的劇情是她會寧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給他生一個孩子。我對她根本沒有那麼高的期望。

不過我覺得她一定會和情人起碼商量一下再次懷孕的事情,相對於失去生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她的情人應該會理解她。可是她沒有,連商量的念頭都沒有,她在想的是怎樣把她的情人拴牢在她的'身邊。她的情人,也就一直不知道她不能再次懷孕了。

我不意外這個人決定不再懷孕,因爲生命是最寶貴的,自我保護是一種本能,爲了自己的生命,做什麼事情的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不能接受的是這個人沒有和情人商量,而且說的話讓我極其厭惡,她說的話已經和愛情沒有任何關係,表現出來的是完完全全的心機,那話我沒記下來,也不想再去查,總之就是不想再看第二遍。

我一直在想,她和情人之間的感情是愛情嗎?她和丈夫的關係很冷淡,所以希望不再這樣下去。她和情人相見的第一面到就是還是很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後來就全部這些感覺漸漸都看不到了。

客觀地說,她的情人對她算挺好的了,即使在最後的時候她的各種作,各種毫無緣由的異常行爲,他都一直在容忍。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不是冷暴力,而是一直在對她寬容。所以我感覺出的這個女人對愛情的追求已經有點兒病態了,追求對愛情的絕對純粹,絕對不和人間煙火沾上半點兒關係,絕對到她喜歡的人只能在她身邊,不能再和別人有任何交集。

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愛情,這甚至算不上兩人之間正常的關係。整個故事中,沒有一點兒表現出,她爲丈夫做了什麼,也沒有一點爲情人做了什麼,全都是別人爲她做了什麼。我對愛情的理解是,一個人如果喜歡一個人,那更多的是爲對方付出什麼,而不是從對方那裏得到什麼,即使不如此,也不應該只想着從對方那裏獲取而從不想自己做點兒什麼。就算是兩個普通的朋友也不能這樣。這個故事跟我想的差距有點兒大。我不能想象出怎麼還會有人這樣想問題。

我沒想明白作者爲什麼要創造這樣一個人物出來。在後面的作者生活背景中提到,這個人物的原型是跟作者生活得很近的一個人,也許可能是把幾個人的故事放到了一個人身上又經過多次修改才改成這樣的吧。

突然想到了金庸先生,在他的故事中把他表哥徐志摩寫成那樣,估計這位俄國的大作家可能也有類似的經歷吧。

我其實很希望有一個女生讀一讀這個故事,然後跟我講講從女性視角怎麼看待這個人。我想會有這麼一個人的,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人會出現。我讀這本書用了239天,等待這個人出現的時間應該會更長吧。

十年之後我還會再讀一遍這個故事,不知道那個時候我的理解和現在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最後推薦一下這本書。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嘗試着看一看這本書,雖然我不喜歡這個故事,但是這本書裏不止這一個故事,而且作者的文筆真是沒的說,描寫的很細膩,每一個人物的刻畫都很細。不論是誰,不論是多大的年齡,什麼樣的工作,一定能在作者的文字裏找到和自己共鳴的地方。

你,願意讀一讀這本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