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2000字>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

學問君 人氣:3.2W

一種事物之所以受人喜愛,肯定是有他獨特的魅力所在;一本書之所以可以成爲經典,肯定是有令人發省的智慧。《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可以教會人最簡單最平凡同時又是最深刻的生活哲學的一本經典之作。以下是由本站小編J.L爲您整理推薦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正文,歡迎參考閱讀。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000字

這是一本無可爭議的世界名著,她在世界上所引起的反應是強烈的,被譯成很多種語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並長期居暢銷書行列。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14歲的女孩蘇菲在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信上寫着: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兩個問題引發了蘇菲對哲學的興趣與探索。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在書中,蘇菲在這位神祕導師的帶領下,不停的探索思考着先前哲學家探討的問題。影片中還充滿着各種奇幻的場景,蘇菲可以像穿越時空一樣,穿越到達古希臘蘇格拉里被審判的時期,到達文藝復興的文化繁榮時期,到達那些充滿哲學智慧的思考時期。蘇菲可以真真切切的看到當時的場景,包括很多人嚮往的文藝復興的繁榮場面。但當她回到現實生活中時,所有的畫面都會消失,她多能感受到的只有精神上對哲學智慧的理解與思考。

物質的東西不會是永恆的,任何物質的'東西都會在歷史的長廊中被消磨殆盡,最幸運的結局就是留下了殘骸被後人視爲珍寶保護起來,然後再想盡一切辦法去申請個世界文化遺產,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風化,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這就是爲什麼愛爾蘭英國國教的大主教喬治伯克利敲着桌子說這桌子不是真實的。

雖然桌子確實在我們眼前,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摸得到它,但它最終會被歷史所侵蝕,假如人們不用心記住它的話,它就會像從沒出現過一樣。相比來說,精神的東西卻是可以擺脫歷史的沖洗,歷久彌新的。

這就像我們現在不可能再次看到文藝復興時期那種鼎盛繁榮的場景,但是,我們並不用感到遺憾可惜,因爲,我們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可貴的精神思想與智慧,這些都是可以長存歷史之中不受磨損的寶貴財富,就像蘇菲雖然回到現實中看不到先前哲學家們睿智的面孔,卻是可以繼續思考他們的人生問題,繼續探索關於哲學的智慧一樣。

《蘇菲的世界》中由一張“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的紙條開始,帶領蘇菲也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充滿哲學智慧的世界。書中多次提到“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的問題,這是有關哲學終極命題的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每個人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說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是郎鹹平”“我是白巖鬆”“我是張三李四”……你真的知道你是誰嗎?我們平時所謂的自我介紹所說的不過是一個名字而已,就像書中的主人公蘇菲在對着鏡子問自己是誰,她突然想到她爸爸在給她取名字的時候,原本是想取作莉莉的,假如她爸爸當時真的將蘇菲取名爲莉莉,那現在的蘇菲還是她嗎?

名字在很大程度上成爲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障礙,我們在思考“我是誰”的時候,總是在名字這個層面上就戛然而止了,我們似乎確信,這個名字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像蘇菲那樣思考一下,假如當初我們的父母沒有爲我們取現在這個名字,而是另一個,難道我們就變成了另一個人嗎?或者說,我們把名字等等表象的符號扔掉忘掉,我們又是誰?這樣思考的話,我們就會對“我是誰”感到迷茫。

如果我們在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的最初就拋掉一切外在的表象:名字,性別,長相等等,我們只看我們自己這個人,直接從本質上來考慮。弗洛伊德提到一個概念:本我,自我,超我。按照弗洛伊德的陳述,所謂自我,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本我,則是原始慾望自然表現;而超我,則是社會行爲準則及形成的禁忌。這樣來想,人就變的更加的三位一體了。

肯定會有些人對這個問題不屑一顧,認爲毫無意義,或許某位有個性的人會很驕傲的說“我就是我”,確實是一位很瀟灑的世俗人。我想《蘇菲的世界》之所以探討這個問題,並不是想每個人都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終身困在“我是誰”的問題中。他真正的意義在於引導人們的一種思維模式,讓人們不再只停留於事物的表面,讓人們可以透過表面來看到事物的本質,學會用哲學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從而從一個更深刻的角度、更高的高度來了解事物。

“知識就是力量”,當我把目光停留在這句話上時,我試圖着用哲學的智慧來解讀他。有人說知識本身並無力量,而是運用它的人有力量,如果有人有知識卻不能讓其發揮,那知識便沒有力量!對於這種說法,我並不贊同。我卻認爲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同樣的知識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力量是一樣的,同樣具有說服力。現實中當然有相同的知識素養用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效果不一樣的情況,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力量是人賦予知識的,由於人不同,所以知識的力量就不同。假如人們所擁有的知識是完全相同的,那麼他們所擁有的力量也是相同的,之所以會出現力量不同的現象,是因爲人們擁有的知識結構不同。比如說,兩個人擁有完全相同的文學知識,但是其中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中比另一個人多了語言表達這一部分,那麼他就可以運用語言表達這部分知識的力量把他的文學知識的力量也發揮出來,這樣他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就會比另一個人大很多。另一個人由於知識結構中缺乏了語言表達這一部分,就會使他所表現出來的文學知識力量由於缺乏表達知識力量的支撐而大打折扣。在這裏我們要強調一下的是,這個人的文學知識力量是不變的,並沒有削弱減少,只是因爲沒有表達力量的支撐,他的文學知識力量被部分隱藏,沒有充分表現出來而已。

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哲學是美妙的”,這是哲學家們的深刻感受,不懂哲學的人是體會不到這種快樂的。哲學家們在不斷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過程中尋求滿足與快樂,這是內在的昇華、否定中的發展前進。哲學是一門智慧的學問,他需要站在一個特定的高度來研究。哲學是矛盾的,所以纔會有那麼多的人在哲學的研究中迷失方向,甚至是不知道“我是誰”,迷失了自我。同時也正是因爲哲學是矛盾的,就是在這種矛盾中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的發展前進。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