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2000字>

《課堂觀察》讀後感2000字

學問君 人氣:3.1W

作爲老師,平時我們可能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的課堂教學,而對如何聽和觀察別人的課則少有研究,在讀了《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後,我對如何進行課堂觀察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本書在聽課評課的方法上給了我很大的啓示。

《課堂觀察》讀後感2000字

本書由故事分享、問題解答、範式創新、課例研究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記錄了浙江餘杭、北京海淀等若干學校探索課堂觀察的故事。第二部分問題解答。作者選擇了20個問題,解答了有關課堂觀察的概念、意義、操作流程等問題。第三部分範式創新。主要介紹課堂觀察工具,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維度進行設計,是本書的精華部分。第四部分課例研究。這部分作者寫了四個值得借鑑的案例。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爲系統、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更是一種團隊合作,它對改善學生課堂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形成學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爲它屬於一種科學研究,科學研究強調客觀性,而非主觀性。課堂觀察不同於傳統的聽評課活動,它需要觀察者、被觀察者、學生之間開展合作,才能順利地完成整個觀察活動。看了這本書,發現以前我聽評課時有很多沒注意到的地方,很多的東西可以改進。到底怎樣才能讓聽課起到最大的效果呢?

1、 要聽好別人的課,首先得做好聽課的準備。

傳統的聽課,常帶着的是學習的心態,但究竟學什麼有時自己也不清楚,以至於聽課與評課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觀察的重點。看完這本書後,我開始反思自己有多少次聽課,是在之前做足了“功課”才進入課堂的?都是抄抄、看看、走走,憑着自己固有的東西在觀課、看課、評課,很少帶有一定的目的或做了充分的準備去聽評課。其實聽評課應該是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的,比如說對學生的瞭解,對老師實際情況的瞭解,對他的教學風格、他正在從事的課題研究以及研究方向,都要有個瞭解,你才能針對他的課堂去進行有效的瞭望和觀察,才能對高價值資訊保持敏感並及時捕獲。做好觀察的課前準備,才能避免觀課的隨意性,保證教研的有效性。

2、在聽課過程中聽課老師應該多關注學生。

以前我們聽課總是以教師爲中心,目光主要盯着教師,較多地注意教師行爲,對於學生的反應、狀態以及真實想法和變化關注不足,我們觀察的角度大都是針對教師,一般都是坐在教室的後面,目光都是鎖定在老師身上的。現在都強調“以學定教”,那我們的做法就違背了這一原則。李希貴在他的《三十六天美國教育之旅》一書裏談到一點:爲什麼我們課堂上的錄像機總是對着老師?他說他在自己的國土上並沒感覺到這有什麼不妥,但外國教授就提出,爲什麼你們中國的錄像機總對着老師呢?從這一點我可以反思到我們的教研,我聽課評課的目光基本是圍着老師轉的,這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對學生的反應、狀態,特別是對一些深層次問題的思考,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教學的最終,有沒有效果,一定要看學生。有一個案例講到,一次聽課,聽課老師聽到旁邊一個學生說了一句“真無聊”,他就追問這個學生,問出了這個學生在這節課中內心的一些變化。這個例子說明,聽課不能光透過看,也不能光靠聽,而要全方位地去觀察學生,才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資訊。

3、要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和自主開發課堂觀察工具。

我們常對方法與工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進入課堂現場,只是看、聽,並使用統一的課堂評價表,很少使用工具,沒有製作和使用適宜工具、個性化量表等的習慣和意識。其實每個人的觀察點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觀察記錄工具;由於每個學科的教學性質不同,課堂類型不同,課堂教學情景不同,需要有較強針對性觀察記錄工具。而對方法的掌握,一是要借鑑,二是要創新。在方法和工具的選用上,要根據自身的需要借鑑和創新。比如觀課,如果要着重看看老師的提問有什麼問題,那肯定要設計一個專門針對提問的.記錄表出來。有了記錄表,你的觀課、看課就不會那麼盲目,資訊搜尋和記錄也會比較全面。不同觀察記錄工具可以自行開發,我覺得開發時,對我來說有一定的困難,還需要進一步的培訓與指導。

4、在評課時,老師要用依據說話,用理論說話。

作爲年輕教師可能是由於自己的教學經驗尚淺,洞察課堂問題的敏銳力不強,往往不能說出自己深刻的體會與想法,有時還習慣於對課堂做主觀判斷,不注意對所得資訊材料和教學過程做深入細緻的、客觀的、有針對性的分析。我們應該把詳細的過程記錄下來,不要摻雜主觀性的東西,忠實於課堂,再進行研討,這纔是一種深層次的互動交流。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觀察是在欣賞和評價這門藝術,最終都是要看效果。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學有所得的課,都是有成效的課,能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課堂觀察,都是值得提倡的聽評課方法。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是學無止境的。《課堂觀察》這本書教給了我很多在課堂上觀察的技巧,使我們進入課堂所學能更好地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豐富了自己的課堂經驗。我會繼續學習,使自己在教學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