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2000字>

楚辭讀後感2000字

學問君 人氣:1.17W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楚辭讀後感2000字,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楚辭讀後感2000字

楚辭讀後感2000字一

以前陸陸續續讀過一些楚辭,但是總沒有讀過相對完善的全集,最近因爲寫論文要拓展閱讀一些資料,便把楚辭放在了閱讀計劃中。

這本書註釋有的相對繁雜,有的又失之簡略,不算是最好的初級讀物,作爲研究級的初等讀物倒是可以。在閱讀古代文學的時候,我不太喜歡學術式的讀法,但又不能過分感性蜻蜓點水,總的來說介於感性與理性之間。比如讀《論語》,讀楊伯峻先生的註譯,感覺非常好,也有學術上的啓示,也會刻意挑出一兩個問題拓展研究一下,但不會針對大量問題找幾十種資料來參考。

我也做過少量的專題學術研究,學習使用嚴謹的方法討論問題,得出看似正確的結論,但這並不是我追求的方向。還是希望自己能感性地與作品接近,但在敘述中不要出現知識性的硬傷。

文學研究可以大致劃分爲考證與解讀,考證務求詳實,解讀則多自由,我什麼時候才能成爲一個有趣的解讀者呢?且從平凡的閱讀者開始吧。

《楚辭》在詩歌發展歷程中是一種極其特別的文體,可以說“空前絕後”,集中取得了成績(尤其集中在屈原身上),後代很難有大範圍的發揚。這種文體就像一個絕頂高手,發了一陣大招以後就成爲了傳說。

學習漢語的人從古到今當然都無法繞過楚辭,通行的語文教材也不可能忽略,但是一般的閱讀者總與之隔閡較深。以現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爲例,節選的《離騷》雖然是高考必考內容,學生卻背誦困難理解更困難。不僅楚辭,《詩經》也差不多。真正喜愛《詩經》的讀者如今並不普遍。

這種情形首先跟《詩經》與楚辭距離我們的時代過於遙遠有關,尤其是現代文成爲主要表達工具以後,許多詞語都被束之高閣,成爲了語言上的“文物”,缺少使用,自然不能普及。

然而,瞭解過去又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衝動,我們總會一再回望過去,接近那些優美的辭章,並且總會有人從中獲取幸福。

談論《離騷》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足夠長,足夠豐富,足夠蕩氣迴腸,說實在的,我這樣的平庸讀者配不上這樣的作品——很難平視,不免仰視。

大學的時候在湖邊背《離騷》,重慶的空氣很少流動,因此全身呼吸不是特別順暢,湖水也不是活水,現在想來都有些氣悶。勉強把這第一長詩背完,算是證明了自己確乎是個文學院的學生。

後來就漸漸忘掉,只留下一些印象。閱讀就是如此,你與許多作品作美好的相遇,卻難以一一長相廝守。此次重逢,可以仔細聊聊,分別之後,不知道又要何時纔能有機會聚首。作品是最無私的,你在紅塵載浮載沉,它們一直在那裏靜靜守候,等着你拋掉多餘的顧慮,來作安靜的交流。

屈原這樣的做過大官,心繫家園,最終殉國的大詩人,也許“向死而生”四字可以較爲簡潔地說明他的生命。一千多年後,同樣是愛國詩人的文天祥寫過這樣的詩句:“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這兩句詩如果屈原讀到,也會“於我心有慼慼焉”。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到這裏,屈原介紹了自己值得驕傲的出生以及自己對高潔人格的執着追求,使用的筆法可以說十分雅正。

生來即是貴族,並且極其在乎自己的身份,竭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種勇於自我擔當的貴族如果多一些,則國家幸甚。而楚國的現實恰好相反,許多王朝的實際情形也是,貴族着力於維護並擴大自己的利益,推着國家進入滅亡的深淵。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歷史的反覆一再證明了這一點。好的時代制約人性之惡,發揚人性之善。壞的時代釋放人性之惡,遮蔽人性之善。

對現世生命有高尚追求的人總會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多的事情,遺憾的是屈原生命的許多時間還是被迫浪費掉。另一個沒有浪費掉的例子是諸葛亮,還是留下了很多遺憾。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衆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茞!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餘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捨也。指九天以爲正兮,夫惟靈脩之故也。

曰黃昏以爲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餘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

我這樣斷第二節,可能與一般的斷法有區別。這樣斷的理由是本節主要表達對君主和黨人的不滿。通篇裏,對黨人一般都是極盡斥罵之能事,對於君主則主要是怨刺。作爲臣子,在古代大概也就只能是這樣的態度了。從今天的社會契約立場出發去抨擊屈原的所謂愚忠,倒也可以啓示今人,但也無損於屈原的偉大。在古人那裏,美政理想總是與君主聯繫在一起的,君主即是國家,國家即是君主,攤上一個昏君,做不成大事,就只能被迫成爲一代詩人。幸耶?不幸耶?屈原自己恐怕並不喜歡這樣的命運。

本節前四句突然從講自己轉到談政治,從筆法上來說不夠圓轉,算是一處瑕疵。

楚辭讀後感2000字二

離騷,猶離憂也。我看離騷,通篇“尋求”二字。屈原實已看破,但不罷休,看破之後,還要尋求,上天入地,求不得,死。屈原是中國的浮士德。浮士德臨死之前,說:美!得其善終了。離騷末段,屈原寫“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居”。屈原到底看破之後,沒有看破這個看破。這是老子的境界。唯有如此,天地之間,才能相安無事。

屈原是很有姿態的`,他哭,不是胡亂大哭,要拿柔軟蕙草,才掩面大哭。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他手持蘭草,菱葉爲衣,蓮花爲裙,帽子高聳,佩劍奇詭,行走在幽昧竹篁之中,極其講究,做足悲哀的姿態,有趣,如同電影畫面。屈原創造了中國第一個詩人形象。中國第一個詩人就是如此器宇不凡。“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制支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爲常。”(人生各有各的樂事啊,我偏好美潔已成自然。)中國最早的唯美主義宣言。

騷體,濃醉之體。屈原說“衆人皆醉我獨醒”,實爲不然,屈原是濃醉之後說醉話,酣暢淋漓,反反覆覆,老子是酒後吐真言,說一是一,不肯多說。

愈是古代的人,與神的關係愈近。拋去“生產力不先進”不說,我認爲彼時的人,更有神性。現在的人,只剩下了被教化了的“人性”。 屈原筆下天地、日月、山川、鬼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詩經是穿着粗葛布,風中沁着汗水味的,最常見的植物是篙和艾草、葛葉,間或提到桃花、楊梅。離騷,九歌,熙熙攘攘地漲滿蕙草、靈芝、椒樹、蓮花、荷花、蘭草、木蘭、秋菊、辟芷、江離的香氣。“芳芳菲兮襲予”“芳芳菲兮其彌章”。時人著有一本《夏木簌石的百合》,也可寫一本《屈原筆下的植物》。

“餘處幽篁兮不見天,路險難兮後來。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兮神靈雨。” 54字,幽篁道險山巔雲朵黑夜東風。 漢語的濃度。屈原是造境的大師。屈原幽昧之境,後世李長吉得其真味。

屈原字靈均,靈,神也,均,調也。“靈”與“天”結合,“均”與“地”對照。上可安天,下可安地。忠君爲地,忠君不得,飛天。

宋玉的悲哀是天高氣清的悲哀。木心說屈原是瓦格納交響曲。那麼宋玉就是肖邦小夜曲。

宋玉的寫法有現代因子。他寫:淒涼,若人在遠行,又像登山臨水送人踏上歸程。“憭溧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讀楚辭,陌生化的觀感,經驗之外的詩性。古文,陌生的興奮。

讀書是自我流放的教育。

現代人,比以前可憐的,要被迫接受更多的試探。

越思索,越茫然,於是,便把茫然寫下來,這就有了文學。看書,和看畫一樣,看不出真理,而是一團茫然,一片美感,是一陣鐘聲,消失在雲裏。